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旅游是旅游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本文叙述了汶上县宝相寺地宫出土的佛教文物,分析了文物资源在旅游产业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文物资源的保护与旅游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文化,佛教;文物,旅游
中图分类号:K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4-0360-01
【引言】文物资源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物遗迹数不胜数,令世人仰幕。而文物自身特有的本质特征,也决定了我们要重点开发历史文化为主要元素的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始终以吸引人们的眼球为要旨。文物单位和文物遗迹是一个变化发展并具有生命力的物体,它所蕴藏着的不同时代文化,是涌动流淌的血脉,记录着人类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形成的文化内涵特色,是旅游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
旅游产业作为现代经济新兴的支柱产业,它关联度大、投入少、回报率高,全国大多数地区已把它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首选战略。丰富的历史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旅游文化产业一项重要的资源;充分发掘文化遗产这个隐性资源,结合实际予以合理科学地开发利用,使人们对自己民族、国家乃至人类的历史有、进一步的了解,更能触摸感悟到文物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而作为旅游产业最直接的载体―文物和文物遗迹,最能予人以直观、形象、真实、生动的视觉感受,它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因而成为旅游文化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汶上宝相寺塔地宫出土佛教文物
1、汶上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境内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唐宋以来,寺院林立。据明修本《汶上县志》记载,当时汶上境内已有寺院30余处,其中以宝相寺最为著名。?宝相寺位于汶上县城西北隅,始建于唐代,初名昭空寺,北宋咸平五年(1002年)更名为宝相寺。
1994年3月15日,汶上县文物管理部门在修缮宝相寺塔时,发现地宫隐门,遂进行抢救性发掘,尘封了882年的地宫终于在世人面前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宝相寺塔地宫位于塔心室正中位置,由甬道、宫室和佛龛三部分组成。宫室为方形,南北长1.47米,东西宽1.43米,高4.2米。宫底中部有一圆井,直径0.32米,为塔的中心点。圆井周围为莲花纹砖雕,井口盖两条砖。宫室顶部八角隆起,中心有一铁质吊环。宫室西壁、南壁墨书题字讲述了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荣义等人迎送佛牙舍利的重大法事。
2、 地宫遗物
地宫未经侵扰,宫室北壁佛龛正中安放着一个石匣,石匣后面为跪捧真身菩萨像,东北侧有一尊浮雕石弥勒造像。石匣内金棺、银椁、木匣重重相套,佛牙、舍利、铜盒、琉璃舍利瓶、水晶舍利瓶、水晶摩尼珠等深藏其中。
地宫内出土文物比较单纯,绝大多数为典型的北宋时期器物。出土的9枚铜钱,年代最晚的是“政和通宝”。根据地宫宫室西壁、南壁的题记,得知佛牙的年代为北宋政和二年。1994年修缮塔时曾在塔的顶端发现一块刻有“政和二年”的铭文砖。宝相寺塔地宫由甬道、宫室、佛龛三部分组成,与兖州兴隆塔地宫形制基本相同,为典型的宋代佛塔地宫建筑风格。?
二、文物资源在旅游产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文物资源则是指一个地区历史文物的积淀与蕴藏。笔者认为在旅游活动中,文化旅游无疑十分重要,而文物资源则是文化旅游的基础,为了更清楚地分析,笔者拟自旅游方面入手,进行逆向阐述。
旅游观赏的客体分为两种,一是观赏自然景观,一是观赏人文景观。?
所谓观赏人文景观,就是观赏名人、重大历史事件的遗址、遗迹以及当地民风、民俗。比如游览十三陵、故宫、南京的中山陵、西安的兵马俑、上海的一大会址、庐山的庐山会议会址等等,无不与历史遗址遗迹有关。现在“参与性”的旅游十分红火,如观赏“三月街”、“火把节”、“泼水节”以及各民族各地区的模拟媚嫁活动,就是观赏当地的民风、民俗。此类活动,就是以历史文物为底蕴,通过陈列或演示,来开展文化旅游。
那么,观赏自然景观是否就与文物资源无关呢?非也,所谓观赏自然景观,就是游历山川、江河、田园,寄情山水,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天设地造的景致。凡是到过名山大川的游人都知道,无论泰山、华山还是黄山,都有许多历史名人留下的摩崖题刻,而寺、庙、宫、观则是完完全全与人文景观息息相关的。?
由此看来,文物资源作为旅游活动的基础的地位就不言而喻了。?
三、只有在发展旅游产业同时优先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使文物保护工作借旅游产业开发而得到有效保护,并反哺旅游产业,这就会使文物保护与旅游产业发展两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为此,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将文物保护的宣传工作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容有机结合。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旅游价值观不断更新,文物资源所承载的客流量也不断加大,做好文物保护的宣传工作已迫在眉睫。旅游部门应将保护宣传工作列入参观内容中,通过散发宣传单、播放宣传片,以及张贴标语、树立警示牌等形式,提高游客的文物保护意识,增强他们依法保护文物的观念,尽可能减少和杜绝有意或无意损毁文物事件的发生。二是将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和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有机结合起来。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应充分认识到文物资源对发展旅游产业的战略地位,在制定本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时,应严格遵守文物保护方针,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不断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真正实现”先保后用,边保边用”的长效机制.三是制定合理科学的游客接待方案,严格控制超负荷接待,避免文物资源遭到破坏甚至毁灭。文物资源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能留给人们深刻影响,满足了人们探索、探奇、求知的需求,因而成为旅游产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既要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开发对文物保护的积极作用,又要防止不合理的客流量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合理开发利用文物资源的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1、民间、民俗活动成为参与性旅游的热点?
随着社会的不继发展,人们长期生活在喧嚣的城市,开始向往回归大自然,年轻人对逐渐消失的民间传统习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年龄大的人也常常需要满足怀旧的欲望。他们除了参观本地的博物馆以外,一些民间、民俗活动为主的参与性旅游成为一个热点,连江、福州北峰的旅游点就举办畲族民俗活动,在模拟的婚嫁活动中,旅游者可以参与其中,进入角色,领略古代当地婚庆的浓烈乡土气息。仓山螺洲就有民俗展馆,并开辟劳作基地,人们不但可以参观福州地区民间生活用具,还可以进行手工劳动,因此,一年四季青少年学生参观者络绎不绝。此类饱含当地文化特色的旅游活动,历史文物的展示和应用,为旅游活动增色不少。
2、文物资源为旅游副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人们在旅游活动中,常常需要安排食宿,喜欢在旅游点购买具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因此餐饮、旅馆和商店就随之发展起来。首先各旅游景点的简介、画册、音像制品,需要运用大量的文物资料,其中包括景点的历史渊源、沿革和民间传说。其次各景点的旅游商品,既需要地方特色,又要求不落俗套,因此旅游商品需要以文物资源作支撑,进行开发运用。至于餐馆、旅馆旅客除了要求卫生、舒适之外,还要求朴实淡雅,富有文化品位,形成与旅游景点相融洽的风格,也同样要以文物资源为依托。
参考文献
[1]张静,冯茂娥;山东文物旅游现状及其发展对策;山东社会科学;2008。
[2]梁雨华;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双赢;文史杂谈;2008。
[3]李俊梅;历史文物旅游资源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河南社会科学;2009。
[关键词]文化,佛教;文物,旅游
中图分类号:K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4-0360-01
【引言】文物资源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物遗迹数不胜数,令世人仰幕。而文物自身特有的本质特征,也决定了我们要重点开发历史文化为主要元素的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始终以吸引人们的眼球为要旨。文物单位和文物遗迹是一个变化发展并具有生命力的物体,它所蕴藏着的不同时代文化,是涌动流淌的血脉,记录着人类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形成的文化内涵特色,是旅游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
旅游产业作为现代经济新兴的支柱产业,它关联度大、投入少、回报率高,全国大多数地区已把它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首选战略。丰富的历史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旅游文化产业一项重要的资源;充分发掘文化遗产这个隐性资源,结合实际予以合理科学地开发利用,使人们对自己民族、国家乃至人类的历史有、进一步的了解,更能触摸感悟到文物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而作为旅游产业最直接的载体―文物和文物遗迹,最能予人以直观、形象、真实、生动的视觉感受,它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因而成为旅游文化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汶上宝相寺塔地宫出土佛教文物
1、汶上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境内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唐宋以来,寺院林立。据明修本《汶上县志》记载,当时汶上境内已有寺院30余处,其中以宝相寺最为著名。?宝相寺位于汶上县城西北隅,始建于唐代,初名昭空寺,北宋咸平五年(1002年)更名为宝相寺。
1994年3月15日,汶上县文物管理部门在修缮宝相寺塔时,发现地宫隐门,遂进行抢救性发掘,尘封了882年的地宫终于在世人面前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宝相寺塔地宫位于塔心室正中位置,由甬道、宫室和佛龛三部分组成。宫室为方形,南北长1.47米,东西宽1.43米,高4.2米。宫底中部有一圆井,直径0.32米,为塔的中心点。圆井周围为莲花纹砖雕,井口盖两条砖。宫室顶部八角隆起,中心有一铁质吊环。宫室西壁、南壁墨书题字讲述了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荣义等人迎送佛牙舍利的重大法事。
2、 地宫遗物
地宫未经侵扰,宫室北壁佛龛正中安放着一个石匣,石匣后面为跪捧真身菩萨像,东北侧有一尊浮雕石弥勒造像。石匣内金棺、银椁、木匣重重相套,佛牙、舍利、铜盒、琉璃舍利瓶、水晶舍利瓶、水晶摩尼珠等深藏其中。
地宫内出土文物比较单纯,绝大多数为典型的北宋时期器物。出土的9枚铜钱,年代最晚的是“政和通宝”。根据地宫宫室西壁、南壁的题记,得知佛牙的年代为北宋政和二年。1994年修缮塔时曾在塔的顶端发现一块刻有“政和二年”的铭文砖。宝相寺塔地宫由甬道、宫室、佛龛三部分组成,与兖州兴隆塔地宫形制基本相同,为典型的宋代佛塔地宫建筑风格。?
二、文物资源在旅游产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文物资源则是指一个地区历史文物的积淀与蕴藏。笔者认为在旅游活动中,文化旅游无疑十分重要,而文物资源则是文化旅游的基础,为了更清楚地分析,笔者拟自旅游方面入手,进行逆向阐述。
旅游观赏的客体分为两种,一是观赏自然景观,一是观赏人文景观。?
所谓观赏人文景观,就是观赏名人、重大历史事件的遗址、遗迹以及当地民风、民俗。比如游览十三陵、故宫、南京的中山陵、西安的兵马俑、上海的一大会址、庐山的庐山会议会址等等,无不与历史遗址遗迹有关。现在“参与性”的旅游十分红火,如观赏“三月街”、“火把节”、“泼水节”以及各民族各地区的模拟媚嫁活动,就是观赏当地的民风、民俗。此类活动,就是以历史文物为底蕴,通过陈列或演示,来开展文化旅游。
那么,观赏自然景观是否就与文物资源无关呢?非也,所谓观赏自然景观,就是游历山川、江河、田园,寄情山水,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天设地造的景致。凡是到过名山大川的游人都知道,无论泰山、华山还是黄山,都有许多历史名人留下的摩崖题刻,而寺、庙、宫、观则是完完全全与人文景观息息相关的。?
由此看来,文物资源作为旅游活动的基础的地位就不言而喻了。?
三、只有在发展旅游产业同时优先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使文物保护工作借旅游产业开发而得到有效保护,并反哺旅游产业,这就会使文物保护与旅游产业发展两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为此,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将文物保护的宣传工作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容有机结合。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旅游价值观不断更新,文物资源所承载的客流量也不断加大,做好文物保护的宣传工作已迫在眉睫。旅游部门应将保护宣传工作列入参观内容中,通过散发宣传单、播放宣传片,以及张贴标语、树立警示牌等形式,提高游客的文物保护意识,增强他们依法保护文物的观念,尽可能减少和杜绝有意或无意损毁文物事件的发生。二是将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和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有机结合起来。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应充分认识到文物资源对发展旅游产业的战略地位,在制定本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时,应严格遵守文物保护方针,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不断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真正实现”先保后用,边保边用”的长效机制.三是制定合理科学的游客接待方案,严格控制超负荷接待,避免文物资源遭到破坏甚至毁灭。文物资源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能留给人们深刻影响,满足了人们探索、探奇、求知的需求,因而成为旅游产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既要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开发对文物保护的积极作用,又要防止不合理的客流量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合理开发利用文物资源的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1、民间、民俗活动成为参与性旅游的热点?
随着社会的不继发展,人们长期生活在喧嚣的城市,开始向往回归大自然,年轻人对逐渐消失的民间传统习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年龄大的人也常常需要满足怀旧的欲望。他们除了参观本地的博物馆以外,一些民间、民俗活动为主的参与性旅游成为一个热点,连江、福州北峰的旅游点就举办畲族民俗活动,在模拟的婚嫁活动中,旅游者可以参与其中,进入角色,领略古代当地婚庆的浓烈乡土气息。仓山螺洲就有民俗展馆,并开辟劳作基地,人们不但可以参观福州地区民间生活用具,还可以进行手工劳动,因此,一年四季青少年学生参观者络绎不绝。此类饱含当地文化特色的旅游活动,历史文物的展示和应用,为旅游活动增色不少。
2、文物资源为旅游副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人们在旅游活动中,常常需要安排食宿,喜欢在旅游点购买具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因此餐饮、旅馆和商店就随之发展起来。首先各旅游景点的简介、画册、音像制品,需要运用大量的文物资料,其中包括景点的历史渊源、沿革和民间传说。其次各景点的旅游商品,既需要地方特色,又要求不落俗套,因此旅游商品需要以文物资源作支撑,进行开发运用。至于餐馆、旅馆旅客除了要求卫生、舒适之外,还要求朴实淡雅,富有文化品位,形成与旅游景点相融洽的风格,也同样要以文物资源为依托。
参考文献
[1]张静,冯茂娥;山东文物旅游现状及其发展对策;山东社会科学;2008。
[2]梁雨华;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双赢;文史杂谈;2008。
[3]李俊梅;历史文物旅游资源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河南社会科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