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国际交流的频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成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因此,ESP和CBI成为众多专家、学者和大学英语教师青睐的教学方法。对它们的理论指导意义和教学实践应用展开广泛的讨论和研究,旨在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比ESP和CBI这两种教学法的异同,可以让我们更加明晰它们的共性和差异性,在设计课程的时候,根据学生、教学内容、教材等的情况选择高效可行的模式促进学生的交际能力,实现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ESP CBI 共性 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7-0001-02
一、引言
教育部在2007年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p.1)。大学英语更加注重英语的社会功能作用。实际上,随着中国的入世,多方面的国际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众多的专家、学者和大学教师早已开始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引导和教授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语言知识应用到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上世纪70-80年代,越来越多的移民涌入美国,掌握英语不仅仅是学术方面的需求,而且涉及到职业需求:科技、经济、旅游、农业等等,专业用途英语(ESP,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和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CBI,Content?鄄based Instruction)应运而生。随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变化和对外交流的增加,这两种教学方法也在我国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2009年由重庆大学发起,国内多所知名大学共同在重庆大学成立了“专门用途英语在亚洲”国际学术年会,专门探讨和交流这种教学方法的理论和应用。2013年中国教育语言学研究会第四届年会的宗旨是“继续探讨CBI教学模式,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由此可见,这两种教学方法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任何两种教学方法,哪怕源于共同的理論基础,都会有差异存在。笔者对两种方法的异同进行对比,目的就在于更加有效地运用这两种方法组织课堂教学。
二、异同对比分析
1.语言的本质特征
在传统教学法主导的课堂,英语的整个语言体系,包括语音、词汇,句型,语法,段落,篇章等是教学目标。教师大都会使用母语解释目标语的意义、用法。在ESP的课堂,掌握语言体系的基本知识同样也是教学活动要达成的目标,与传统教学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基本的语言知识是通过将英语运用在某种专业领域来获得的,即,英语除了是学习的目标还是学习的手段。此外还会形成专门用途英语的语言体系,如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商务英语、科技英语、旅游英语等。同ESP相比,CBI将英语视为学习专业知识的手段而非学习的目标,语言能力是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得到发展的。
2.教学组织与课程设置
Robinson早在1991年就提出ESP的教学必须建立在“需要分析”基础上。英语教学组织要考虑学习者的需要:学习目的、动机以及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程世禄&张国扬(1996)提出ESP的课程设计“一方面找出在某一专业领域进行交际需要的语言能力,另一方面帮助课程设计者发现ESP课堂上学习者的能力和潜力。”(p.45)以专业知识作为教学内容的CBI课堂组织原则则是“要根据学科内容,而不是根据目标语言的形式、功能、情景或语言技能来安排教学活动、课程内容应与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以及情感需要相一致,并与他们的职业需要和个人兴趣相吻合。”(戴庆宁&吕晔,2004:18)由此可见,以这两种教学方法组织的课堂教学会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学生的学习需求是课程设计者和教学组织者首要考虑的问题。不同之处在于教学的执行过程和教学内容。
3.教师职能
秦秀白认为在ESP模式下,教师应该是合格的英语教师、合格的课程设计者、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合作伙伴、合格的教学研究人员和教学评估者。梁莉春(2015)对教师承担的这些角色进行了阐释:
●作为教师的 ESP 从业者。在 ESP 课堂中,教师已经不再是基础英语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像是某行业的从业者。因为在某一项专业英语领域,学生自己已具备了一些专业常识与知识,ESP 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以学生的专业领域为背景在课堂中创设真实地道的英语语言交流场景,培养学生的行业英语能力。
●课程设计者和资料提供者。课程的专业性越强,其行业英语教学资料就越稀缺,因此ESP 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规划课程和提供学习资料。这不仅意味着要选择合适的资料内容和数量,同时还要在必要的时候自己编写一些适合学习的资料书籍。
●研究者。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ESP 教师还应该是研究者。首先他们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需求确定教学目标,然后进行课程设计,编写教材资料,并研究 ESP 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方法。
●教学评估者。在 ESP 教学领域,教学评估显得格外重要。教师应该采用各种不同的评估方式。其中考试是最重要的评估方式,因为它能测试出学生的进步与教学的效果。ESP 教学的评估形式与普通英语教学有很大差异。主要的过程评价形式有课堂情境表演、个人英语陈述以及团队口头报告等。连贯而合理的教学评估方式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同ESP相似,CBI也要求教师要熟悉某一专业学科知识,并且能够用英语进行讲授。还应该能够分析学生需求、选择或编写教学所需的真实材料、构建学生心中的课堂。与ESP有所不同的是,CBI的教学模式中可能出现专业教师而非英语教师。 4.学习者
ESP进入我国时首先是一种行业英语,随着大学专业的设置与行业结合得越来越紧密,许多学者研究和尝试将这种教学方法运用在大学英语的教学,因此教授的对象多为特定行业从业者或预期从业者或中高级英语学习者。CBI是在上世纪60年代出现的浸入式教学法(Immersion)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而浸入式教学首先应用在加拿大儿童第二语言教学。自我国上世纪末引入CBI后,广泛地应用在大学的英语教学。因此CBI课堂对学习者没有特殊的要求,这种方法可以运用在各种水平学习者的教学中。
5.教材选择
ESP和CBI的课堂都要求教材必须来源于专业相关的真实语料,符合学生语言水平及专业的接受能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差别在于,ESP的教学目标是语言体系,因此ESP的教材必须有某一专业的“常用词汇和一般科技文章的句法结构和表达方式等。练习编写不仅仅有专业知识的问答题,更重要的是突出英汉翻译和摘要写作等语言练习题。”(蔡基刚,2004:30)CBI的教学目标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习得语言知识,因此更侧重于教材种类丰富。
三、结语
高校专业的设置最终目的是服务于我国社会各领域的发展,每一门学科也必须围绕这个目的进行建设。大学英语这门课程开设在高校各个院系专业,因此如何将这门课程的设置与学生专业有效结合,实现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发展是每一位英语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对比ESP和CBI这两种教学法的异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加了解它们,更重要的是,这两种方法重视在真实语境下的教学,关注信息和教学内容在该语境下的传递。这可以让我们在设计课程的时候,根据学生、教学内容、教材等的情况选择高效可行的模式促进学生的交际能力,实现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Haley, M. H. & Austin, T. Y. 2006. Content?鄄base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An Interaction Approach[M]. Beijing: Pearson Education Asia Ltd & Beijing 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
[2]Richards,J.C.& Rodgers, T. S. 2008.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蔡基剛,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2-33。
[4]蔡坚,第二语言习得与CBI 教学模式的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3):13-15。
[5]程世禄、张国扬,1996,ESP的理论与实践[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6]戴庆宁、吕晔,CBI教学理念及其教学模式[J],国外外语教学,2004(4):16-20。
[7]教育部办公厅,2007,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From http://www.moe.gov.cn。
[8]梁莉春,教师在专门用途英语( ESP)教学中的角色和任务[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6):42-43。
[9]卢桂荣,2013,大学英语教学研究——基于ESP理论与实践[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0]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兼谈在我国高校开展多种类型英语教学的可行性[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79-83。
[11]肖礼全,2006,英语教学方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关键词】ESP CBI 共性 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7-0001-02
一、引言
教育部在2007年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p.1)。大学英语更加注重英语的社会功能作用。实际上,随着中国的入世,多方面的国际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众多的专家、学者和大学教师早已开始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引导和教授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语言知识应用到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上世纪70-80年代,越来越多的移民涌入美国,掌握英语不仅仅是学术方面的需求,而且涉及到职业需求:科技、经济、旅游、农业等等,专业用途英语(ESP,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和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CBI,Content?鄄based Instruction)应运而生。随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变化和对外交流的增加,这两种教学方法也在我国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2009年由重庆大学发起,国内多所知名大学共同在重庆大学成立了“专门用途英语在亚洲”国际学术年会,专门探讨和交流这种教学方法的理论和应用。2013年中国教育语言学研究会第四届年会的宗旨是“继续探讨CBI教学模式,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由此可见,这两种教学方法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任何两种教学方法,哪怕源于共同的理論基础,都会有差异存在。笔者对两种方法的异同进行对比,目的就在于更加有效地运用这两种方法组织课堂教学。
二、异同对比分析
1.语言的本质特征
在传统教学法主导的课堂,英语的整个语言体系,包括语音、词汇,句型,语法,段落,篇章等是教学目标。教师大都会使用母语解释目标语的意义、用法。在ESP的课堂,掌握语言体系的基本知识同样也是教学活动要达成的目标,与传统教学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基本的语言知识是通过将英语运用在某种专业领域来获得的,即,英语除了是学习的目标还是学习的手段。此外还会形成专门用途英语的语言体系,如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商务英语、科技英语、旅游英语等。同ESP相比,CBI将英语视为学习专业知识的手段而非学习的目标,语言能力是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得到发展的。
2.教学组织与课程设置
Robinson早在1991年就提出ESP的教学必须建立在“需要分析”基础上。英语教学组织要考虑学习者的需要:学习目的、动机以及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程世禄&张国扬(1996)提出ESP的课程设计“一方面找出在某一专业领域进行交际需要的语言能力,另一方面帮助课程设计者发现ESP课堂上学习者的能力和潜力。”(p.45)以专业知识作为教学内容的CBI课堂组织原则则是“要根据学科内容,而不是根据目标语言的形式、功能、情景或语言技能来安排教学活动、课程内容应与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以及情感需要相一致,并与他们的职业需要和个人兴趣相吻合。”(戴庆宁&吕晔,2004:18)由此可见,以这两种教学方法组织的课堂教学会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学生的学习需求是课程设计者和教学组织者首要考虑的问题。不同之处在于教学的执行过程和教学内容。
3.教师职能
秦秀白认为在ESP模式下,教师应该是合格的英语教师、合格的课程设计者、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合作伙伴、合格的教学研究人员和教学评估者。梁莉春(2015)对教师承担的这些角色进行了阐释:
●作为教师的 ESP 从业者。在 ESP 课堂中,教师已经不再是基础英语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像是某行业的从业者。因为在某一项专业英语领域,学生自己已具备了一些专业常识与知识,ESP 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以学生的专业领域为背景在课堂中创设真实地道的英语语言交流场景,培养学生的行业英语能力。
●课程设计者和资料提供者。课程的专业性越强,其行业英语教学资料就越稀缺,因此ESP 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规划课程和提供学习资料。这不仅意味着要选择合适的资料内容和数量,同时还要在必要的时候自己编写一些适合学习的资料书籍。
●研究者。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ESP 教师还应该是研究者。首先他们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需求确定教学目标,然后进行课程设计,编写教材资料,并研究 ESP 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方法。
●教学评估者。在 ESP 教学领域,教学评估显得格外重要。教师应该采用各种不同的评估方式。其中考试是最重要的评估方式,因为它能测试出学生的进步与教学的效果。ESP 教学的评估形式与普通英语教学有很大差异。主要的过程评价形式有课堂情境表演、个人英语陈述以及团队口头报告等。连贯而合理的教学评估方式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同ESP相似,CBI也要求教师要熟悉某一专业学科知识,并且能够用英语进行讲授。还应该能够分析学生需求、选择或编写教学所需的真实材料、构建学生心中的课堂。与ESP有所不同的是,CBI的教学模式中可能出现专业教师而非英语教师。 4.学习者
ESP进入我国时首先是一种行业英语,随着大学专业的设置与行业结合得越来越紧密,许多学者研究和尝试将这种教学方法运用在大学英语的教学,因此教授的对象多为特定行业从业者或预期从业者或中高级英语学习者。CBI是在上世纪60年代出现的浸入式教学法(Immersion)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而浸入式教学首先应用在加拿大儿童第二语言教学。自我国上世纪末引入CBI后,广泛地应用在大学的英语教学。因此CBI课堂对学习者没有特殊的要求,这种方法可以运用在各种水平学习者的教学中。
5.教材选择
ESP和CBI的课堂都要求教材必须来源于专业相关的真实语料,符合学生语言水平及专业的接受能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差别在于,ESP的教学目标是语言体系,因此ESP的教材必须有某一专业的“常用词汇和一般科技文章的句法结构和表达方式等。练习编写不仅仅有专业知识的问答题,更重要的是突出英汉翻译和摘要写作等语言练习题。”(蔡基刚,2004:30)CBI的教学目标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习得语言知识,因此更侧重于教材种类丰富。
三、结语
高校专业的设置最终目的是服务于我国社会各领域的发展,每一门学科也必须围绕这个目的进行建设。大学英语这门课程开设在高校各个院系专业,因此如何将这门课程的设置与学生专业有效结合,实现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发展是每一位英语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对比ESP和CBI这两种教学法的异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加了解它们,更重要的是,这两种方法重视在真实语境下的教学,关注信息和教学内容在该语境下的传递。这可以让我们在设计课程的时候,根据学生、教学内容、教材等的情况选择高效可行的模式促进学生的交际能力,实现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Haley, M. H. & Austin, T. Y. 2006. Content?鄄base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An Interaction Approach[M]. Beijing: Pearson Education Asia Ltd & Beijing 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
[2]Richards,J.C.& Rodgers, T. S. 2008.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蔡基剛,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2-33。
[4]蔡坚,第二语言习得与CBI 教学模式的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3):13-15。
[5]程世禄、张国扬,1996,ESP的理论与实践[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6]戴庆宁、吕晔,CBI教学理念及其教学模式[J],国外外语教学,2004(4):16-20。
[7]教育部办公厅,2007,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From http://www.moe.gov.cn。
[8]梁莉春,教师在专门用途英语( ESP)教学中的角色和任务[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6):42-43。
[9]卢桂荣,2013,大学英语教学研究——基于ESP理论与实践[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0]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兼谈在我国高校开展多种类型英语教学的可行性[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79-83。
[11]肖礼全,2006,英语教学方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