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陶瓷艺术以其丰富、独特的民族特色屹立在世界文化之林,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外友人关注、了解陶瓷文化。本文联系实际,从民族性在中国艺术陶瓷中的体现、中国艺术陶瓷创作面临的困境以及如何坚持民族化发展方向三个方面就中国艺术陶瓷的创作与发展问题展开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艺术陶瓷,民族化方向,发展策略
在经过长期发展与沉淀后,中国陶瓷艺术取得了辉煌成就,而这辉煌成就正是基于中国丰富、深厚的民族文化。回顾历史,历朝历代的工匠们在不断精化着陶瓷制作艺术,丰富着陶瓷文化,但无论如何丰富、创新,中国陶瓷始终与中国民族文化紧密相连。下面联系实际,首先就中国艺术陶瓷民族性的体现做简要分析。
1民族文化在中国艺术陶瓷中的体现
1.1设计题材取自民族文化
陶瓷的创作设计题材上就有着浓厚的中国民族特性。如许多陶瓷品是从中国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或传统节日中取材,圍绕吉祥、喜庆、福寿等主题进行设计,设计出岁寒三友、百子图、福禄寿兴、松鹤延年、喜鹊登梅等中国风浓厚的陶瓷作品,不仅外型美观,而且寓意丰富。并且上述民族题材经典永流传,即使是在社会千变万化的今天,这些民族特性浓厚的陶瓷艺术品仍旧备受人们的欢迎与喜爱。中国艺术陶瓷创作不仅注重其的实用性,更注重作品的文化底蕴。如在一些以山水、花鸟等为题材的陶瓷作品中,陶瓷的外观造型、配色等均十分注重意境的营造,使得陶瓷作品饱含诗意,意境深远【1】。
1.2 色彩选择上的民族性
在艺术陶瓷的设计与创作中,色彩也是能体现陶瓷民族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多数艺术陶瓷品均为青花、古彩、粉彩等,这些颜色本身就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如人们一提起青花瓷,就会想到古风古韵的中国。且在设计与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们也会采用中国传统优秀技法,利用线塑造型。在设计过程中,以点、线、面,黑、白、灰来进行绘制与装饰,更使得中国陶瓷艺术别具一格【2】。
中国民族文化对中国艺术陶瓷的影响是深刻久远的,即使在今天,民族题材仍是艺术陶瓷创作的重要方向。但在看到中国民族元素经典永流传的同时,也应注意到西方文化对中国艺术陶瓷创作的影响。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繁荣艺术陶瓷多样化的推动下,国内融入西方文化元素的艺术陶瓷作品逐渐增多,如一些艺术陶瓷作品追求西方油画效果或是追求版画效果等。这些新作虽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也会使陶瓷作品显的单调粗糙,让陶瓷作品的质地美感有所减弱。
2 中国艺术陶瓷创作发展中的问题
越是民族的东西,越具有世界性。中国艺术陶瓷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民族文化为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料,让陶瓷艺术作品具有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因此推动中国艺术陶瓷继续向民族化方向发展是必然也是必须选择。但当前,受环境、技术等多方因素制约,中国艺术陶瓷在向着民族化方向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较多问题。具体如:
2.1外来文化与技术与传统工艺产生冲击
我国的艺术陶瓷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如在陶瓷的工艺画种方面,近年来一些外来的绘画技术、上色工艺等由于简单快捷,制作门槛低且经济投入少,给我国传统创作制造工艺带来了很大冲击。一些创作人员在经济利益的趋势、外来文化的诱引下纷纷抛弃传统工艺而追求更加方便快捷的创作。如近年来国内瓷板画盛行,且瓷板画创作队伍也在不断扩大,这应当是中国艺术陶瓷创作方向发生转变的一大表现【3】。
2.2人才匮乏
近年来,我国从事粉彩的画工越来越少,推动中国艺术陶瓷朝着民族化方向发展的力量正在减弱。而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有:首先,社会环境转变,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让人们的思维观念、生活方式等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人已经不是十分重视古文化元素或民族元素。其次,粉彩创作难度大、投入大、创作时间长、同时对创作人员的文化素养、技术水平等也有较高要求,这使得一些青年作者望而生畏。除粉彩方面的创作人员在不断减少外,我国从事古彩的画工也越来越少,古彩已经快成为一门“消失的艺术”。而陶瓷艺术中的粉彩、古彩、青花等画种,正是最能体现中国艺术陶瓷民族性特征的画种,这些画种的消失将会给我国艺术陶瓷的创作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3 中国艺术陶瓷创作坚持民族化方向的策略
3.1坚守民族文化阵地
陶瓷艺术是一门古老艺术,推动艺术陶瓷创作朝着民族性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社会背景下,艺术陶瓷创作者应当正确认识到民族文化对陶瓷创作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提升自身文化素养与理念修养,在陶瓷创作过程中有能力将中国民族文化融入作品,让艺术陶瓷作品的民族特性永远保持。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后,我国艺术陶瓷呈现出了比较多元化的格局,各类风格自由发展。但陶瓷创作者在凸显自身理念、表达自身个性的同时应将陶瓷创作置身于中国民族文化中,考虑社会环境与自然的融合,呼应有致、轻重有变、气调贯通的审美意识,并以其流畅的线韵、充沛的线势与高雅的线体名垂千秋【4】。
3.2继承与创新传统艺术
民族文化是中国在上千年发展历程中积淀下的宝贵财富,其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观念、精神思想等。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文化有着强烈的自豪感、归属感。因此,在艺术陶瓷创作中坚持从民族文化中寻求灵感,使用传统技艺进行创作更能研发人们情感的共鸣,激发人们浓烈的民族情感。社会的发展使得中国陶瓷艺术中的古彩、青花等画种濒临消失,这对中国艺术陶瓷产生了严重影响。为此,相关部门以及人员要重拾民族自信,要珍惜宝贵的传统技艺,并主动承担起将优秀传统技艺传承发展下去的责任。
3.3 加强陶瓷艺术创作者培养
因工作强度重、创作周期长、成本投入高、人工量也大,现在从 事粉彩或者重工粉彩的画工越来越少。同样,由于古彩对线条的要求比较高,铁线描的线形创作需要很深的功力,从事古彩的画工更稀少,有的地方甚至出现后继无人的情况。中国陶瓷艺术创作中的粉彩、古彩,包括青花,都是中国民族文化传统的代表,因此陶瓷艺 术创作是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的传统工艺,首先要培养青年学者的兴趣,其次从个人修为、鉴赏能力、领悟能力、制作技巧等全方位培养,最后通过长时间的磨练进行沉淀,提高陶瓷艺术创作者的综合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艺术陶瓷的创作与发展丰富了人们的视觉形象语言库,影响了人们的审美标准与审美方式,同时丰富了人们的情感世界。新时期背景下,中国艺术陶瓷应继续立足中国民族文化、立足中国人的审美推动艺术陶瓷创作朝着民族化方向,让艺术陶瓷成为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重要艺术语言。
参考文献
[1] 杨超.中国艺术陶瓷创作的民族化方向探讨[J].中外企业家,2020(02):215.
[2] 牟晓林.当代陶瓷艺术创作现状及趋势管窥——以第二届中国好手艺展入选陶瓷作品为对象[J].中国艺术时空,2019(05):32-35.
[3] 周荣山.中国传统山水画和书法在陶瓷艺术创作中的设计与布局[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9,53(07):45-48.
[4] 王智鸿.中国古典文学题材对陶瓷艺术作品创作的影响[J].陶瓷学报,2018,39(04):507-510.
关键词:艺术陶瓷,民族化方向,发展策略
在经过长期发展与沉淀后,中国陶瓷艺术取得了辉煌成就,而这辉煌成就正是基于中国丰富、深厚的民族文化。回顾历史,历朝历代的工匠们在不断精化着陶瓷制作艺术,丰富着陶瓷文化,但无论如何丰富、创新,中国陶瓷始终与中国民族文化紧密相连。下面联系实际,首先就中国艺术陶瓷民族性的体现做简要分析。
1民族文化在中国艺术陶瓷中的体现
1.1设计题材取自民族文化
陶瓷的创作设计题材上就有着浓厚的中国民族特性。如许多陶瓷品是从中国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或传统节日中取材,圍绕吉祥、喜庆、福寿等主题进行设计,设计出岁寒三友、百子图、福禄寿兴、松鹤延年、喜鹊登梅等中国风浓厚的陶瓷作品,不仅外型美观,而且寓意丰富。并且上述民族题材经典永流传,即使是在社会千变万化的今天,这些民族特性浓厚的陶瓷艺术品仍旧备受人们的欢迎与喜爱。中国艺术陶瓷创作不仅注重其的实用性,更注重作品的文化底蕴。如在一些以山水、花鸟等为题材的陶瓷作品中,陶瓷的外观造型、配色等均十分注重意境的营造,使得陶瓷作品饱含诗意,意境深远【1】。
1.2 色彩选择上的民族性
在艺术陶瓷的设计与创作中,色彩也是能体现陶瓷民族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多数艺术陶瓷品均为青花、古彩、粉彩等,这些颜色本身就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如人们一提起青花瓷,就会想到古风古韵的中国。且在设计与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们也会采用中国传统优秀技法,利用线塑造型。在设计过程中,以点、线、面,黑、白、灰来进行绘制与装饰,更使得中国陶瓷艺术别具一格【2】。
中国民族文化对中国艺术陶瓷的影响是深刻久远的,即使在今天,民族题材仍是艺术陶瓷创作的重要方向。但在看到中国民族元素经典永流传的同时,也应注意到西方文化对中国艺术陶瓷创作的影响。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繁荣艺术陶瓷多样化的推动下,国内融入西方文化元素的艺术陶瓷作品逐渐增多,如一些艺术陶瓷作品追求西方油画效果或是追求版画效果等。这些新作虽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也会使陶瓷作品显的单调粗糙,让陶瓷作品的质地美感有所减弱。
2 中国艺术陶瓷创作发展中的问题
越是民族的东西,越具有世界性。中国艺术陶瓷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民族文化为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料,让陶瓷艺术作品具有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因此推动中国艺术陶瓷继续向民族化方向发展是必然也是必须选择。但当前,受环境、技术等多方因素制约,中国艺术陶瓷在向着民族化方向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较多问题。具体如:
2.1外来文化与技术与传统工艺产生冲击
我国的艺术陶瓷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如在陶瓷的工艺画种方面,近年来一些外来的绘画技术、上色工艺等由于简单快捷,制作门槛低且经济投入少,给我国传统创作制造工艺带来了很大冲击。一些创作人员在经济利益的趋势、外来文化的诱引下纷纷抛弃传统工艺而追求更加方便快捷的创作。如近年来国内瓷板画盛行,且瓷板画创作队伍也在不断扩大,这应当是中国艺术陶瓷创作方向发生转变的一大表现【3】。
2.2人才匮乏
近年来,我国从事粉彩的画工越来越少,推动中国艺术陶瓷朝着民族化方向发展的力量正在减弱。而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有:首先,社会环境转变,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让人们的思维观念、生活方式等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人已经不是十分重视古文化元素或民族元素。其次,粉彩创作难度大、投入大、创作时间长、同时对创作人员的文化素养、技术水平等也有较高要求,这使得一些青年作者望而生畏。除粉彩方面的创作人员在不断减少外,我国从事古彩的画工也越来越少,古彩已经快成为一门“消失的艺术”。而陶瓷艺术中的粉彩、古彩、青花等画种,正是最能体现中国艺术陶瓷民族性特征的画种,这些画种的消失将会给我国艺术陶瓷的创作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3 中国艺术陶瓷创作坚持民族化方向的策略
3.1坚守民族文化阵地
陶瓷艺术是一门古老艺术,推动艺术陶瓷创作朝着民族性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社会背景下,艺术陶瓷创作者应当正确认识到民族文化对陶瓷创作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提升自身文化素养与理念修养,在陶瓷创作过程中有能力将中国民族文化融入作品,让艺术陶瓷作品的民族特性永远保持。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后,我国艺术陶瓷呈现出了比较多元化的格局,各类风格自由发展。但陶瓷创作者在凸显自身理念、表达自身个性的同时应将陶瓷创作置身于中国民族文化中,考虑社会环境与自然的融合,呼应有致、轻重有变、气调贯通的审美意识,并以其流畅的线韵、充沛的线势与高雅的线体名垂千秋【4】。
3.2继承与创新传统艺术
民族文化是中国在上千年发展历程中积淀下的宝贵财富,其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观念、精神思想等。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文化有着强烈的自豪感、归属感。因此,在艺术陶瓷创作中坚持从民族文化中寻求灵感,使用传统技艺进行创作更能研发人们情感的共鸣,激发人们浓烈的民族情感。社会的发展使得中国陶瓷艺术中的古彩、青花等画种濒临消失,这对中国艺术陶瓷产生了严重影响。为此,相关部门以及人员要重拾民族自信,要珍惜宝贵的传统技艺,并主动承担起将优秀传统技艺传承发展下去的责任。
3.3 加强陶瓷艺术创作者培养
因工作强度重、创作周期长、成本投入高、人工量也大,现在从 事粉彩或者重工粉彩的画工越来越少。同样,由于古彩对线条的要求比较高,铁线描的线形创作需要很深的功力,从事古彩的画工更稀少,有的地方甚至出现后继无人的情况。中国陶瓷艺术创作中的粉彩、古彩,包括青花,都是中国民族文化传统的代表,因此陶瓷艺 术创作是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的传统工艺,首先要培养青年学者的兴趣,其次从个人修为、鉴赏能力、领悟能力、制作技巧等全方位培养,最后通过长时间的磨练进行沉淀,提高陶瓷艺术创作者的综合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艺术陶瓷的创作与发展丰富了人们的视觉形象语言库,影响了人们的审美标准与审美方式,同时丰富了人们的情感世界。新时期背景下,中国艺术陶瓷应继续立足中国民族文化、立足中国人的审美推动艺术陶瓷创作朝着民族化方向,让艺术陶瓷成为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重要艺术语言。
参考文献
[1] 杨超.中国艺术陶瓷创作的民族化方向探讨[J].中外企业家,2020(02):215.
[2] 牟晓林.当代陶瓷艺术创作现状及趋势管窥——以第二届中国好手艺展入选陶瓷作品为对象[J].中国艺术时空,2019(05):32-35.
[3] 周荣山.中国传统山水画和书法在陶瓷艺术创作中的设计与布局[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9,53(07):45-48.
[4] 王智鸿.中国古典文学题材对陶瓷艺术作品创作的影响[J].陶瓷学报,2018,39(04):507-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