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教学理解为: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生的自主性、独创性缺失,主体性被压抑。新课程改革彻底改变了这种教学方式,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先学后教”呢?我在课堂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下的尝試。
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把学生摆在第一位
“先学”中的“先”字,其含义是的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希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要先入为主,主动探究。以自主学习、生生合作等方式,为“课堂教学”建构一个前置性平台。
“后教”中的“后”字则更是对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绝对权威的弱化,它更多的是强调教师要转变角色,走下讲台,以服务者、促进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打破以往老师教学生学,老师主动学生被动的僵死的教学模式。
“以学定教”是根据语文教学中的知识来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策略。
“以学定教”中的“学”指的是与学生的发展有关的内容,诸如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等。“教” 指的是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有关的内容,诸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时间、教学效果等。“教”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在自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作适时、适当的引导、点拨,以实现课堂教学时间有效运用、高效运用,从而避免教学的低效和无效。
二、“先学后教,教学互导”,激发的学习潜能
“先学后教,教学互导”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五步:
第一步:课前预习自学,根据年级的不同,对学生的预习也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低年级主要读通课文,标划好自然段,尝试自学认识生字。中年级在此基础上,结合课后练习题或根据老师提供的问题,进行阅读,并进行初步的质疑和标注;高年级则在中年级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初步的分析,并谈自己的感受。
第二步:检查预习、巩固预习,重在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引导学生根据预习问题再次进行尝试性自学,看看是否有了新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步:集体研讨,主要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突出思考的习惯以及合作意识的培养。在操作中,紧扣预习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集体研讨,教师适当引导,落实以学定教,进行合作释疑,这是重点。在此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疑难点、易错点、兴趣点,并有效的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点进行有机的结合,做到“以学定教”和“三讲三不讲”(讲学生通过自学还未解决的问题,讲规律、讲方法;学生没有充分预习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能解决的问题不讲;学生通过交流能解决的不讲)。以此培养学生的“三学会三养成”(学会自学、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交流与思考,养成参与课堂讨论,倾听老师和同学意见,并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习惯。)
第四步:检测巩固,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整个教学环节环环紧扣。首先,教师在每次新授课之前,都要安排预习内容,提出预习要求,设计自主探究的题目,要求预习任务具体化,以题引领预习,使学生有目的地自主学习,并将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利用上课5分钟的时间,检查学生对生字词以及课文朗读的检查,夯实生字词的基础。然后再根据预习中的其他内容进行简短的再次自学,目的是为集体研讨打基础,为小组交流做准备。其次,集体研讨,本组内之间、组与组之间进行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研讨情况进行引导,实现知识的迁移,情感的升华以及对内容的内化,达成学习的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最后,反馈矫正,巩固所学。
综上所述,“先学后教”,看起来主要是学生自学,但实际上蕴含的理念是——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师的引导是很重要的,教师要像教练一样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的引导、指正。如果教师指导自学不得法,精讲中抓不着要领, 先学后教的效果就成问题。我觉得:只有真正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把学生摆在第一位
“先学”中的“先”字,其含义是的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希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要先入为主,主动探究。以自主学习、生生合作等方式,为“课堂教学”建构一个前置性平台。
“后教”中的“后”字则更是对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绝对权威的弱化,它更多的是强调教师要转变角色,走下讲台,以服务者、促进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打破以往老师教学生学,老师主动学生被动的僵死的教学模式。
“以学定教”是根据语文教学中的知识来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策略。
“以学定教”中的“学”指的是与学生的发展有关的内容,诸如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等。“教” 指的是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有关的内容,诸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时间、教学效果等。“教”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在自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作适时、适当的引导、点拨,以实现课堂教学时间有效运用、高效运用,从而避免教学的低效和无效。
二、“先学后教,教学互导”,激发的学习潜能
“先学后教,教学互导”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五步:
第一步:课前预习自学,根据年级的不同,对学生的预习也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低年级主要读通课文,标划好自然段,尝试自学认识生字。中年级在此基础上,结合课后练习题或根据老师提供的问题,进行阅读,并进行初步的质疑和标注;高年级则在中年级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初步的分析,并谈自己的感受。
第二步:检查预习、巩固预习,重在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引导学生根据预习问题再次进行尝试性自学,看看是否有了新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步:集体研讨,主要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突出思考的习惯以及合作意识的培养。在操作中,紧扣预习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集体研讨,教师适当引导,落实以学定教,进行合作释疑,这是重点。在此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疑难点、易错点、兴趣点,并有效的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点进行有机的结合,做到“以学定教”和“三讲三不讲”(讲学生通过自学还未解决的问题,讲规律、讲方法;学生没有充分预习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能解决的问题不讲;学生通过交流能解决的不讲)。以此培养学生的“三学会三养成”(学会自学、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交流与思考,养成参与课堂讨论,倾听老师和同学意见,并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习惯。)
第四步:检测巩固,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整个教学环节环环紧扣。首先,教师在每次新授课之前,都要安排预习内容,提出预习要求,设计自主探究的题目,要求预习任务具体化,以题引领预习,使学生有目的地自主学习,并将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利用上课5分钟的时间,检查学生对生字词以及课文朗读的检查,夯实生字词的基础。然后再根据预习中的其他内容进行简短的再次自学,目的是为集体研讨打基础,为小组交流做准备。其次,集体研讨,本组内之间、组与组之间进行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研讨情况进行引导,实现知识的迁移,情感的升华以及对内容的内化,达成学习的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最后,反馈矫正,巩固所学。
综上所述,“先学后教”,看起来主要是学生自学,但实际上蕴含的理念是——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师的引导是很重要的,教师要像教练一样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的引导、指正。如果教师指导自学不得法,精讲中抓不着要领, 先学后教的效果就成问题。我觉得:只有真正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