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入画,呼来日月把酒闲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元中,唐玄宗东巡,吴道子受诏随驾。
  当他到洛阳时,已是白日落下,暮色升起,这位名满天下的画圣从宫廷走进红尘故道,这里是他成名的地方。当初的孤苦少年功成名就,画作深受唐玄宗喜爱,使皇帝命他“非有诏不得画”。如今,他的画笔已许久没有染墨了。
  站在城楼上远眺洛阳,忆起当年他为求生计在此当画工的时光。那时固然贫寒,但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可纵情描绘,及至后来有幸拜书法大师张旭、大诗人贺知章为师,生命才变得更厚重丰富。
  他流连市井,细细揣摩三千红尘,阅尽人间百态,足迹几乎踏遍洛阳周围大小寺院,饱览名家手笔,终于有幸在弱冠前领悟丹青之妙。张旭称他“绝顶聪明绝顶狂,天生道子世无双”,却不知他这番技艺是花了多少工夫练成的。
  他曾任兖州瑕丘县尉,主管典狱和捕盗,可公事繁杂扰乱人意,画笔也因此变得迟滞,其后便辞官回到洛阳,可未曾想,没过多久唐玄宗便召他入宫。
  圣命难违,他奉召任内教博士。后来,玄宗遣他去蜀中嘉陵江,描绘那里的青山秀水。半年后他回到皇宫,在大同殿上凝神挥毫,一日而成,嘉陵江三百里风光跃然壁上。当日目睹这一神技之人纷纷赞扬,却不知能有如此功力只因他人在宫廷,心在江湖。
  他作画时好饮酒,曾受邀前去赵景公寺作画,庙宇里香火弥漫,佛像或拈花而笑,或金刚怒目。还未开笔,他便不顾老僧劝阻,揭开酒坛上的泥封,痛饮一口,琼浆酒酿入喉,方才开始作画,这一画便是几天。
  听闻吴道子作画,许多人便来见识这位为皇帝推崇的画师有何能耐。随着寺里三百余间墙壁被慢慢画满,人也越聚越多,后来每天都有数百人等待他作画。人们发现,这么多画像竟无一幅相同,偏偏又都活灵活现。可令人诧异的是,所有的佛陀菩萨都没有佛光。
  最后一日,万众瞩目中他提起画笔,在墙上率性挥毫,不似在画庄严神圣的菩萨像,反倒如涂鸦般随意,落笔生风,引得人群一阵惊呼,生怕亵渎了神明。
  他不以为意,观画者不知的是早年那个寂寂无闻的少年曾痴坐佛前,修行不为解脱,只为参透佛的精髓,如今佛的千姿百态皆了然于心。
  张僧繇能画龙点睛,他便要画佛生光,他大笔一挥而就,不仅墙壁上的佛陀菩萨宛若活了过来,画中的地狱阎罗之像更显得栩栩如生。那段日子,长安街市上的肉铺都没了生意,屠夫渔民纷纷改业,怕因杀生而获罪。
  在长安时,诸多寺庙里都留下他的画作,长安菩提寺里的佛像能转目视人,赵景公寺里的执炉天女似在窃窃私语。他所画的人物连衣带都仿佛在迎风飘动,因此后世称之为“吴带当风”。
  他名声日隆,京都上下无人不服,权臣贵胄向他求画,但他的画岂是凡俗可得?求画之人若不入他眼,便只能重金来买,因此他被冠以粗俗之名。但始料未及的是,玄宗却因向他求画者过多而封禁了他的笔。
  这便是画师的悲哀,在宫中他固然能向宫廷画师求教,博采众长,磨炼画艺。但这尺寸之地怎及天地广大,他终究思念日月为友、江山入画的生活。
  他随驾洛阳的消息很快传开,张旭恰好也在洛阳,两人相会对酌时,大将军裴旻登门拜访。大将军近日丧母,此番特求他为母亲在上清宫廊道内画神像,用来祈福,并允诺重金酬谢。裴旻乃一代名将,世人称其“剑圣”,亦是大唐功臣,此次是为母尽孝,于情于理都不该拒绝。
  他思忖片刻,看了一眼身旁的老师,忽而洒然一笑,应允了此事,直言无须酬谢,只要裴旻在他作画之时舞剑即可。早年老师因观公孙大娘舞剑而悟书道,而裴旻的剑舞亦是闻名天下,想必不会让他失望。
  次日,洛阳上清宫前人山人海,只因今日三圣毕至,定是一场名传千古的盛事。不多时,甲兵开道,唐玄宗驾到,吴道子赴约而来。
  就在人声鼎沸之际,裴旻身穿孝服来到宫前,他凝神静气,一声清鸣,三尺宝剑出鞘,霎时剑光如瀑,出神入化,使所有人为之惊叹,只能用“合如花焰秀,散若电光开”来形容。
  人群里,吴道子也为之震惊。这气概豪壮的剑舞驱散了他心中郁结的苦闷,让他陡然回到意气风发的年岁,心潮澎湃之下,他手中紧握的画笔仿佛也化作一柄利剑。
  裴旻的剑舞果然让他生出了灵感,他当即挥毫作画,笔端有着淋漓快意,大袖翻滚中飒然风起,行走若雷公蹑云,龙飞凤舞,不似凡间气象,竟有不输裴旻剑舞的壮观。顷刻工夫,墙壁上幻化出神佛鬼怪,立在一旁观画的张旭看得如醉如痴,等他画完,就迫不及待抓起画笔,乘兴写下满墙草书。
  那日后他不顾皇帝禁令,又在洛阳玄元皇帝庙画下了《五圣千官图》,在浓墨重彩的变化间,他向着色彩瑰丽的画中世界越走越深,在他身后,唐朝五位皇帝的真容被绘在大殿正壁上,文武百官齐列,场面壮观,妙不可言。
  如今我们已无从观赏《五圣千官图》的精妙,却有诸多文人留下笔墨描述,杜甫有诗赞叹:“画手看前辈,吴生远擅场。森罗移地轴,妙绝动宫墙。五圣联龙衮,千官列雁行。冕旒俱秀发,旌旆尽飞扬。”而一句“山河扶绣户,日月近雕梁”,就可知他画出了山河日月的气势。
  自那之后他便辞官而去,于江湖之中笔酣墨饱,直到晚年被唐玄宗召往蜀地作画,却在途中不幸染上瘟疫,客死他乡。他留下的丹青妙笔为世间增色,而自己去了一个新的地方,那里应当是沉寂的,不会有人群的喧嚣,能听见的只有研墨调色的微响,和画笔在墙上的运行声。
其他文献
天了噜,一则纽约高中中文试卷让本少彻底方了!小编对中文是真爱啊,可这几十年的中文都白学啦?这些讓许多中国人开始怀疑人生的题,你会做吗?来看看学霸的答(nao)案(dong)吧!  一、同义词(20%)  1.僦居  步行街上:第一个字我就不认得,我可能是废了吧?  粉红妞儿:“僦居”就是租屋而居的意思。  叶少的古风时代:那它的同义词一定是北漂、沪漂、广漂、郑漂……  2.憬悟  朵朵儿:一脸黑线
期刊
又是一年梅熟日,闲话江南梦几时。江南之美,美在细腻温婉。听雨楼便坐落在这如画烟雨中,方圆几里,无人不知。听雨楼每天都会有人说书,而每逢月末,楼主便会亲自述说怪谈传奇。  从不露面的楼主也是大家臆测的对象之一,因为楼主讲述的那些故事,实在太过真实。听雨楼就像百鬼夜行时提的那盏灯,凭着一点微弱的光明,就能带人窥探鬼魅横行的世界。  那日,文渊坐在阁楼临窗的地方。他一身普通装束,脖颈处露出了一点翠色,隐
期刊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唐·崔颢《长干行》  读到崔颢的《长干行》,窗外正下着细雨。天色空蒙,浓重的水汽裹着黛瓦青砖,有湿漉漉的情怀氤氲开来。拨开丛丛雾霭遥遥望去,极远的天外好像有两艘船只,在茫茫江面上不期而遇。  这首男女相悦的问答诗,我不是第一个读到的人,也不是最后一个为之辗转喟叹的人。天真无邪的少女和淳朴真挚的
期刊
偶然间在泛黄的古页中嗅到这样一缕淡淡的雅香,弄得我心神缭绕:  “说盟说誓。说情说意。动便春愁满纸。多应念得脱空经,是那个、先生教底。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相思已是不曾闲,又那得、工夫咒你。”  此词名唤《鹊桥仙》,填词之人并未留下姓名,只被赋了个蜀中妓的名号,我亦只能在寥寥只语中触摸这片如赤如火,却又如浅如水的相思情深。  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一有记,陆游自蜀地过,携了一妓归来,置于
期刊
这雨喧嚣了整天,便是入了夜也淅沥不止,遮住了满天星辰,连平日的喧闹都冷却了三分。王昌龄略有些怅惘地瞧着窗外阴沉的天空,转身拎过酒坛,对着多年不见的老友连发感慨:“此景此情,今夜便不醉不归吧。”  陈年老酒撞击着白瓷杯,发出清亮的响声,顷刻皆满,他举杯一饮而尽。本是为好友饯行的酒会,此时却因自己的满腹愁怀更添了几许悲凉味道。说不得几句话,便移到仕途上来,气氛瞬间随着消散的酒意微微冷却。  “今日本应
期刊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南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世人一提及辛弃疾,脑海中便出现高伟豪迈的爱国主义词人形象,可有几人想过,他本无意写词,却为这飘摇软弱的南宋呕心沥血,一不小心便走上了词坛高峰。  他自小便将故国山川刻在心底,所以一生都在想着如何挽救江河日下的南宋,如何收复中原,抚慰遗民血泪。他为此做
期刊
有位风筝贴了向日葵的邮票,鲜亮的色彩拯救了沉沦在编稿中的本公子。我喜欢读你们的信,尤其在这明媚的春天里,像在窥探藏了许多秘密的树洞。冬眠过后,你们果然更有精力调戏小编了~  豌逗菇凉:这半露的香肩看得小女子好羞涩~~~  剪雪:看到謄写如此认真的调查表,好想抱抱这个萌妹纸~  公子小白:wuli风筝都有一颗随时会咆哮的诗魂!  沐九九:好巧啊,恋恋家族都是这样的人~看人家男孩纸的字多清俊,叶少和小
期刊
我是青蛇,幽涧中生出的天真,凡尘中沾染的情味,经过千锤百炼,终于修炼出一颗人心。在白素贞与许仙的故事里,世人皆道我是局外人,殊不知遇见白素贞那刻我便入了情局。于是我甘愿花费半生力气、百年时光,换骨蜕皮,只为陪她共赴前世的那场梦,无怨亦不悔。  那时我尚年幼,在无量岁月里不知悲喜,只知天地间她是我仅存的同类。  或许是在清冷的石涧中修炼太久,姐姐对那红尘烟火处的十里繁华竟生了向往。都道人心险恶,我不
期刊
纳兰容若,他的名字被后人念成了一阕传奇,一生际遇也被附会出许多有或没有的凄婉深情。那些珠玉琳琅的文字被传唱得久了,以至于许多人都不曾想起,他这人生三十年承载了多少寂寞。  他是承平少年,乌衣公子,父亲是权臣纳兰明珠,母亲是皇族娇女。而他年少成才,17岁入国子监,19岁会试中第,少年时即被征召入宫,为康熙御前侍卫,随皇帝塞北围猎,江南信游。在他年少的词作里,有“短墙银杏雨”,有“高台玉兰风”,处处是
期刊
很多年以后,当张玉娘斜倚阑干,推开窗户时,她又看见了南飞的归雁,它们扑棱着翅膀落在屋檐上,四处张望,似在寻找能够栖息一晚的地方。月光惨淡得有些不近人情,明天应该又要下雨了,而她的人生就像是经历了一场看似短暂实则漫长的雨季,她亦是只寻找故乡的归雁,茫然又彷徨。  其实像张玉娘这样的女子,本该无忧无虑地过完一生。出生在官宦世家的她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自小便喜好文墨,尤擅诗词,时人曾将她比作东汉才女班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