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经济思想史上,人们对技术进步影响收入分配效应的关注推动着技术进步分类的深化研究。文章追溯技术进步分类的源起,阐释各种技术进步类型的传承联结,勾勒技术进步影响要素收入份额的框架性图景。在技术进步外生阶段,对要素节约型技术进步的分类已从生产层面(要素投入多寡)转向收入分配层面(要素收入份额变动)。在技术进步内生阶段,与收入分配相关的技术进步研究兴趣从"后果"转向"前因",在生产和分配一体化格局下探讨技术进步偏向的形成机制。随着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来临,针对内外生冲击下形成的技术进步,相
【机 构】
: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杭州310058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58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0058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1&ZD013);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6JDGH065);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课题(19JDZS03Z)。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思想史上,人们对技术进步影响收入分配效应的关注推动着技术进步分类的深化研究。文章追溯技术进步分类的源起,阐释各种技术进步类型的传承联结,勾勒技术进步影响要素收入份额的框架性图景。在技术进步外生阶段,对要素节约型技术进步的分类已从生产层面(要素投入多寡)转向收入分配层面(要素收入份额变动)。在技术进步内生阶段,与收入分配相关的技术进步研究兴趣从"后果"转向"前因",在生产和分配一体化格局下探讨技术进步偏向的形成机制。随着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来临,针对内外生冲击下形成的技术进步,相应的经济理论分析框架需要作出适应性改变。在此背景下,文章提出了可供后续进一步探索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文章依据社会交换理论,解释差异化变革型领导对团队创新和个体创新的跨层次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团队导向变革型领导通过团队成员交换关系的中介作用促进了团队和个体创新;个体差异化变革型领导通过上下级关系差异化的中介作用阻碍了团队和个体创新。因此,领导者应该避免对不同团队成员的差异化领导行为,营造和谐的团队氛围,提升创新绩效。
以口头语言为基本传播载体的民间传说在现实语境中的存在方式及影响因素逐渐被转化为地方文化资本,成为标志性的文化符号。在这一建构过程中,它往往会与地方景观、纪念仪式等相互作用,形成融合互构的发展态势。起源并主要流传于东北民众中间的抗联传说作为"十四年抗战"的非物质载体,是抗联英雄们可歌可泣斗争历程的再现,是历代民众对东北抗联的经典讲述,唤起了群体的情感共鸣。作为东北地区革命历史资源的抗联传说,在传承红色文化的语境下,结合物象、行为、仪式构建的"公共纪念空间"成为地域文化表达的共同体资源,两者互为表里,
构建师生关系的"和谐",提升大学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效果,本是大学"立德树人"的使命,但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中的教育教学惯性化、心理情感复杂化、人际关系单一化、道德责任悬空化等却影响了和谐理念的落实,致使师生关系异化,影响大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文章首先区分了教学活动所涉及的自学和真实的自主学习,进一步论证了自主学习和他主学习,是一对分立且主要表现为互补而较少地表现为互替的范畴。自主学习是学习的自治状态,存在自觉、自律和自为三个不可或缺的维度,自主学习在此框架中形成和展开,当在每一维度上均能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特征后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从项目式学习法到在线教育,考察了自主学习的现实发展状况,提出了学校教育除继续推进以提高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改革外,还应根据自主学习的精神实质和内部结构,开展顶层设计,多方配置资源,建立最小干预和最大保障的学习体系。
庄子以"真人"为"真知"所以可能的前提,其关注之点在于认识的主体,而不是认识的形式条件。作为"真知"所以可能的前提,"真人"的特点在于超乎目的和意向,不以生死为念,与自然为一。以合于自然为指向,真人同时与仁义、是非、礼制等社会的规范和体制保持了某种距离。就更为本源的层面而言,合于自然引向"藏天下于天下",后者意味着让事物回到的本源处;对人而言,也就是让人自身内在于自然之中或与自然同在。上述视域中的"真人"可以视为"能知",与之相关的是"所知",后者既是"真人"所指向的对
道统"十六字心法"的核心内容是"道心""人心"之别,朱熹在《中庸章句序》与《尚书·大禹谟解》中提供了两种不同的判别思路。这两种思路的区别是对"知觉"的形成有不同的说法,而它们的共同点是强调"道心"与"人心"的区别仅仅在于认知的发生根源与不同的认知层级。如果说"道心""人心"之别类似于德性判断,那么这种判断建立于"知觉"这一认识论概念基础上。将认识论与德性论结合的关键点,又集中体现于朱熹对"心之虚灵知觉"与"人之知觉"命题的阐释上。产生"道心""人心"问题
历史学派只是19世纪盛行于德意志地区的历史主义在经济学界的一种反映。它对历史方法的浓厚兴趣,是与正在上升的民族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以此呼应德意志民族统一和成为世界列强的渴望。这种民族主义以国家主义为载体,迥然有别于英法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并成为历史学派重新界定自己在经济学界中位置的武器。其中,李斯特和历史学派的开创者们只带有温和的国家主义色彩,他们把自由主义视为为了实现民族在经济和政治上的统一而进行改革的思想武器。但是,后继者们在思考"德国如何走向富强"和德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地位的问题时,游荡于自由主义
数字货币在获得社会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引发了大众媒体与主流学界的观点分歧。文章通过对数字货币特征、运行逻辑和文化象征意义的概念性探讨来弥合不同视角的鸿沟。文章认为,数字货币的出现并没有对现有主流货币理论构成"新"的实质性挑战,但它确实揭示了反思传统概念框架并拓展其分析视角的必要性。我们应该将数字货币折射的各种冲突作为一条线索,来探索现代经济与社会运行的观念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