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音乐表现;音乐理解;音乐感觉;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2(A)—0062—01
音乐感的培养对学习音乐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好的老师应该如何把一个后天条件一般的孩子引进音乐之门,使他们逐步提高音乐理解和音乐表现的能力,而逐步达到有乐感的演奏呢?
一、技巧的培养应与音乐感觉的挖掘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
技巧是表现音乐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情感更重要。如果没有思想,没有情感,音乐就是死的。例如:钢琴的启蒙教材《小汤姆森》的第一首曲子很简单,一共四小节,每小节都一样,都是全音符的中央C。我们通常的教学只要学生能做到手型正确、拍子正确就算完成。但我有一个设想,即把这四小节处理成各种场景。如,模仿大狗熊从远处森林走来的情景;模仿妈妈去上班时,越走越远的脚步声等。然后,要求孩子把提供的场景通过钢琴表现出来。这样孩子的兴趣会很高。在拿到新曲子时,教师可以先用孩子身边熟悉的事物去启发他,而后还可以让孩子谈谈自己对乐曲的感受,对音乐的理解,并按照自己的处理弹奏出来。长期以往,对开发孩子用耳朵的意识和对音乐的想象力都有好处。
二、全面完整地学习新曲子。
在练习一首新曲子时,有不少孩子只偏重于练习音符,忽略了乐谱上其他的要求。他们可以准确地奏出每一个音,但却不知道在音乐上有什么要求,甚至不知道这首曲子的速度。其实,在大部分规范化的乐谱上,除了音符以外,还有很多其他标记。比如速度标记,不同的速度有时可以使同一首乐曲产生极其不同的效果。还有诸如强弱标记和一些表情术语等,也是相当重要的。如果你根本不去注意乐谱的这一部分,而是只看音的高低长短,那就失去了正确理解、表达这首乐曲的机会。因此,在开始演奏一首曲子之前,我们应让孩子先看清楚谱子上作曲家所标的所有表情记号,要尽量做到位,哪怕是夸张一些。这样,经过长期的练习,孩子在心理上才会有音乐句子的走向感觉,才能把自己的感情渐渐地融到作品里。
三、倾听你的琴声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没有听觉,音乐就不存在。可以这样告诉学生:从学琴的这一天起,就应该有意识地用听觉来检验、欣赏你的演奏,千万不能把听觉游离于自己的演奏之外。你是自己的第一个听众,也是最忠实的听众。如果连你自己都没有被打动,那还有谁会听,还有谁为你鼓掌呢?如果你从来不欺骗自己的耳朵,那你的演奏也一定不会欺骗别人。如果你一直都以很高的要求去听的话,那你的演奏水平一定会越来越高。以你的智慧、你的心灵去感受,以你的手、你的身体去演奏并以你的听觉去检验、去欣赏,这样,才会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只有处在这样的境界里,你才会真正体会到音乐的美妙。
四、音乐感的培养还要多听CD、音乐会
随着演奏技巧的进一步提高,客观上要求演奏者对所演奏乐曲的了解也要逐步加深。比如对独奏曲,要了解它们所属的音乐风格;要体会古典作品与浪漫主义作品音乐表现上的差异;研究怎么演奏好某一位著名音乐家的作品;区别名家们各自不同的风格。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演奏者的演奏在音乐表现上是否准确、完整。例如:要弹奏肖邦的夜曲,可以把肖邦的所有夜曲都拿来听一听,如果有时间,最好还能听听他的其他作品,而不只是夜曲。如果你还能把他同时代的其他作曲家的作品都听听的话,那才算对浪漫主义时代的作品风格有了深入的了解。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一定立竿见影,但是逐步地能从量变到达质变。因为听多了,就会把所听到、感受到的感觉融入到自己的演奏中去,成为一种很自然的感情的流露。
总之,音乐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耐心地去诱发、引导孩子,让孩子努力去做,渐渐地这种感觉就培养出来了。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2(A)—0062—01
音乐感的培养对学习音乐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好的老师应该如何把一个后天条件一般的孩子引进音乐之门,使他们逐步提高音乐理解和音乐表现的能力,而逐步达到有乐感的演奏呢?
一、技巧的培养应与音乐感觉的挖掘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
技巧是表现音乐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情感更重要。如果没有思想,没有情感,音乐就是死的。例如:钢琴的启蒙教材《小汤姆森》的第一首曲子很简单,一共四小节,每小节都一样,都是全音符的中央C。我们通常的教学只要学生能做到手型正确、拍子正确就算完成。但我有一个设想,即把这四小节处理成各种场景。如,模仿大狗熊从远处森林走来的情景;模仿妈妈去上班时,越走越远的脚步声等。然后,要求孩子把提供的场景通过钢琴表现出来。这样孩子的兴趣会很高。在拿到新曲子时,教师可以先用孩子身边熟悉的事物去启发他,而后还可以让孩子谈谈自己对乐曲的感受,对音乐的理解,并按照自己的处理弹奏出来。长期以往,对开发孩子用耳朵的意识和对音乐的想象力都有好处。
二、全面完整地学习新曲子。
在练习一首新曲子时,有不少孩子只偏重于练习音符,忽略了乐谱上其他的要求。他们可以准确地奏出每一个音,但却不知道在音乐上有什么要求,甚至不知道这首曲子的速度。其实,在大部分规范化的乐谱上,除了音符以外,还有很多其他标记。比如速度标记,不同的速度有时可以使同一首乐曲产生极其不同的效果。还有诸如强弱标记和一些表情术语等,也是相当重要的。如果你根本不去注意乐谱的这一部分,而是只看音的高低长短,那就失去了正确理解、表达这首乐曲的机会。因此,在开始演奏一首曲子之前,我们应让孩子先看清楚谱子上作曲家所标的所有表情记号,要尽量做到位,哪怕是夸张一些。这样,经过长期的练习,孩子在心理上才会有音乐句子的走向感觉,才能把自己的感情渐渐地融到作品里。
三、倾听你的琴声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没有听觉,音乐就不存在。可以这样告诉学生:从学琴的这一天起,就应该有意识地用听觉来检验、欣赏你的演奏,千万不能把听觉游离于自己的演奏之外。你是自己的第一个听众,也是最忠实的听众。如果连你自己都没有被打动,那还有谁会听,还有谁为你鼓掌呢?如果你从来不欺骗自己的耳朵,那你的演奏也一定不会欺骗别人。如果你一直都以很高的要求去听的话,那你的演奏水平一定会越来越高。以你的智慧、你的心灵去感受,以你的手、你的身体去演奏并以你的听觉去检验、去欣赏,这样,才会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只有处在这样的境界里,你才会真正体会到音乐的美妙。
四、音乐感的培养还要多听CD、音乐会
随着演奏技巧的进一步提高,客观上要求演奏者对所演奏乐曲的了解也要逐步加深。比如对独奏曲,要了解它们所属的音乐风格;要体会古典作品与浪漫主义作品音乐表现上的差异;研究怎么演奏好某一位著名音乐家的作品;区别名家们各自不同的风格。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演奏者的演奏在音乐表现上是否准确、完整。例如:要弹奏肖邦的夜曲,可以把肖邦的所有夜曲都拿来听一听,如果有时间,最好还能听听他的其他作品,而不只是夜曲。如果你还能把他同时代的其他作曲家的作品都听听的话,那才算对浪漫主义时代的作品风格有了深入的了解。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一定立竿见影,但是逐步地能从量变到达质变。因为听多了,就会把所听到、感受到的感觉融入到自己的演奏中去,成为一种很自然的感情的流露。
总之,音乐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耐心地去诱发、引导孩子,让孩子努力去做,渐渐地这种感觉就培养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