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疑激思”技巧研究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ln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设疑激思”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疑”存在很多问题,影响“激思”效果。因此,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疑激思”技巧,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课堂教学;“设疑激思”技巧;小学数学
  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衡量其创新能力的主要标准,也是其成为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创新型人才是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石,而创新是国家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故培养创新型人才,能够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提升其国际地位。在课堂教学中“设疑激思”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在探究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疑激思”的时机和方法不当,严重影响教学效果,限制了其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用。因此,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疑激思”技巧,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
  一、“设疑激思”的时机
  1.于导入处设疑
  导入环节是每节课的开端,是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来的关键环节,决定着整堂课的学习基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在新课导入环节设置恰当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有利于探究性教学的开展。如在《圆的认识》一节的教学开始时,以车轮、车轴等生活中的圆形为切入点设置问题,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用品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诱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2.于重难点处设疑
  教学重点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学难点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二者构成了课堂教学内容的主体,其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在教学重点处设置恰当的问题,能够加深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完成主要学习任务,如在《比较分数大小》一节的教学中,在讲解完比较同分母分数和同分子分数的大小的方法后,让学生讨论如何比较分子和分母都不同的分数的大小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知识迁移自主探究新知识,进而深刻理解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完成主要学习任务;在教学难点处设置恰当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避免出现知识漏洞,如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节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将除数看作相近的整数来试商,并对几种试商结果进行讨论,使学生亲身体验试商的过程,进而掌握除法试商的原理和具体方法,突破教学难点,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3.于易混淆处设疑
  小学生对相似事物的辨别能力较差,而小学数学中涉及很多相关联的概念,常同时出现,导致小学生很容易将这些数学概念混淆,形成小学数学的学习障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在易混淆处设置恰当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理清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形成清晰的知识系统。如在《垂直》一节的教学中,让学生比较“垂直”、“直角”和“90°”等经常一起出现的概念,使学生注意到这三个相关联的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加深其对这三个相关概念的内涵的理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设疑激思”的方法
  1.观察设疑
  小学数学涉及很多图形的相关知识,学生只依靠教师的讲授是很难理解的,只有结合具体图形来学习,才能讓学生充分掌握图形的相关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讲解图形的相关教学内容时设置观察类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的特点来理解图形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节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将平行四边形通过切割互补转变成长方形的操作过程,并让学生据此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使学生通过观察和自主探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2.运用设疑
  数学知识过于抽象、枯燥,认知能力水平有限的小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困难,导致其对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普遍缺乏学习兴趣,造成小学数学低效、甚至无效课堂。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教学内容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突出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如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节的教学中,让学生将已知长度和宽度的长方形白布裁剪成若干满足一定条件的正方形毛巾,利用这一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一实际问题,进而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掌握“设疑激思”的时机和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凤娥. 小学中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疑激思”的技巧研究[J]. 好家长,2018(67):100.
  [2]沈岩. 设疑激思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技巧[J]. 新课程(小学),2010(08):115.
其他文献
一、特色项目的概括与背景  车墩幼儿园地处上海市松江区车墩镇,创立于1991年12月,是一所上海市二级幼儿园,松江区一级幼儿园。“亲近自然、走进科学、和谐发展”是我园的课程理念,是课程实施的价值导向。我园的课程目标为:科创引领,通过构建基础性课程与科技教育活动相融合的课程园本化体系,使孩子们成为健康活泼、好奇探究、文明乐群、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四好”(好奇、好学、好问、好
期刊
摘要:我国古代文献的《乐记》中就有记载:乐者,心之动也。其意思是音乐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艺术,也是音乐的艺术,听觉的艺术。音乐通过声音或乐器发出的节奏旋律直接刺激和影響人的听觉神经,使人产生情绪和情感的体验。在小学体育课中,引入悦耳动听、节奏鲜明的音乐,是一个非常有益的教学手段。利用音乐来创设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把音乐引入体育课堂,优化体育教学,从而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提
期刊
深度学习表现在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深刻理解学科的核心知识,把握学科的核心思想与方法、促进思维与能力的高阶发展,形成积极向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一个素养优秀的学习者。这样的学习体现了三个方面的“深度”:一是深度认知,不是简单机械的识记,而是动用高阶思维;二是深度参与,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参与;三是深度理解,通过学习达到深刻领悟,迁移以及发展批判性与创造性思维。整体化教学站在
期刊
一、关于“幼儿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核心概念的界定与内容  身体平衡能力:身体控制的稳定性,也被称为平衡。平衡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概念,在不同领域有其不同的界定。在运动学领域,将平衡系统归为“基础定向系统”,人们需要适应地球引力和地面的特征,平衡系统为适应这些特征提供了前提条件,否则人们将不能直立行走,也不能感知在他周围同一空间里其他人的位置而做出反应。  幼儿动作协调能力:指儿童的身体或身体不同部
期刊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专注力是心灵的天窗,只有打开专注这扇窗户,智慧的阳光才会撒满心田”。孩子专心做一件事的时候是安静的、眼神是平静的、大脑是在思考的。專注能力提高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还能培养孩子的意志力、自信心等。但是专注力不好,直接影响着孩子没有办法集中精神去做一件事情、做事情不够深入甚至半途而废。专注力对孩子的发展这么重要,那么怎样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呢,今天我想从幼儿的兴趣入手,谈
期刊
一到期末,复习课就开始了,一到复习的时候老师就感觉一学期所学的内容太多、太杂,也无从下手。其实复习教学的功能在于对已学知识和能力的检测、巩固和提高。所以话题复习课就成为当前教学模式下教学课堂当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教师要将前面所教过的知识做一份综合的整理系统的归类,纵横沟通,找出各个单元的相同话题,知识重点难点和学生易混淆点。通过话题复习,学生对所学知识呢进一步的加深理解,并系统加以掌握,其能力也
期刊
基于教育理念不断改革与创新的背景下,我国的教育部门针对于校园欺凌事件重视度不断提高。城镇小学的学生年级较小,心理与情绪经常会产生较大的变化。如果校园欺凌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就可能会给被欺凌的学生带来较大的隐患,学生的心理阴影可能会伴随其一生。引发校园欺凌事件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班级环境、家庭教育、团体氛围等,都可能会对学生的道德理念、行为习惯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彻底的避免出现校园欺凌事件,
期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幼儿的发展依赖于生存的环境,家庭、幼儿园和社区是影响幼儿发展的三大因素。随着“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观念的不断深入,教育行为不仅局限于教育机构中,而且体现在更为广阔的社区范围之内,社区、家长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人力资源与合作伙伴。研究表明,在婴幼儿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转变家长的育儿观念,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水平和发挥社区的教育作用,是我们依托社区、家园共育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期刊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工程,必须将教育事业放于优先地位,不断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由此可以看出,国家非常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现代农村小学教育,其教育质量的优劣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所以,作为现代小学教育者需要重视农村小学教育的建设,采取行之有效的途径提升小学教育质量。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方式 ;教育设施      目前我国正在面
期刊
摘要:语文属于小学义务教育中非常关键的学科之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期间,通过开展本文细读,可使学生阅读能力、文学品味以及核心素養得到有效提高,同样对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基于此,本文对通过文本细读提高统编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文本细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本文细读,即读者对作品文本进行充分仔细的阅读,做出准确详细的语义分析,以此对文本内涵做出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