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元课程模式的高职软件技术教育课程模式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l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而且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是从中专升格而成的,高职教育工作者对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的理解与认识要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高职院校特色的形成与质量的提升受到教育理念、教师素质、课程标准、办学经费、教材资源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中高职教育课程开发的严重滞后更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一大“瓶颈”。本文就基于岗位多元技能需求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岗位 多元技能 高职 软件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6-0095-02
  
  一、高职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义
  高职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定义为:以社会、学生未来职业岗位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以高职院校为基本组织单位,联合用人单位和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依靠广大教职员工、企事业相关人员和学生,自主设计、编制、实施与评价课程的过程。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及地方课程构成完整的学校课程体系。
  二、多元课程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特征
  1.多元课程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
  高职教育课程模式是指在一定高职教育理念和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以某种典型的和简约的形式表达的课程范式,它们具有特定的课程功能,并且具有与之相适应的课程结构(框架)和实施方案。同时,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性质与功能都由课程模式具体呈现和直接实现,任何课程模式都必须与职业技术教育的特定环境和条件相适应,并且在一定理论指导下从教师的课程实践中构建,成功的课程模式来自院校的成功实践。我校课程模式改革和构建的基本出发点和原则为:一是必须突破学科体系束缚,突出以实践为导向,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性人才;二是必须改变知识本位观念,突出以能力为核心,开发新课程模式;三是提倡课程模式多样性,鼓励各种旨在改革与创新的新课程模式开发,形成学校课程模式的多元化。
  2.多元课程模式的基本特征
  课程模式的内涵主要包括:教育教学思想、课程理论基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技术等,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课程模式内涵的基本特征,必须以“应用、实践”为主旨 、能力为核心。教学思想特征——理念先进性:行为主义、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等学习(课程)理论是多元课程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新课程模式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这样的思考是对已有知识的再认识,以及对知识的有目的的应用与实践。在新课程模式下,学习过程是学习者积极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下的帮助者、促进者。同时,新课程模式将教学活动视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意交流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课程目标特征——知识实践性:应用性人才就是将科学原理和技术(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转化为工程、产品等物质或非物质形态的人才,是直接为社会创造利益的人才。因此,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具备这样的实践能力,而不是简单地验证理论或认识性地了解技术。课程内容特征——职业适应性: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是以某一技术领域或职业岗位(岗位群)的能力培养为主线,其课程内容的确定,一是要满足就业导向的岗位技术或技术领域需要;二是要有助于学生在整个职业生涯中谋求个性发展所需的态度、能力和知识;三是要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和教学规律的课程教学内容(环节)的衔接与配合。因此,实践教学的课程内容必须满足就业时职业适应性的能力培养,同时还要提供适应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从内容体系的组织上,将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有效整合,实现完整意义下的知识建构。教学形式特征——情境真实性:建构主义、情境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能力训练与学习情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无论是专业技术能力还是职业关键能力的形成,都需要学习者置身于知识产生和能力显现的特定的真实物理和文化情境之中。因此,教学情境创设是实践教学模式中教学解决方案最重要的内容,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教学情境必须是真实的。教学技术特征——手段先进性:当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教育技术得到极大的提高,先进的教学技术对教学模式的改革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交互式网络系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途径;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使虚拟仪器、仿真训练等更多地应用于实践教学;更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使学生的技能、技术训练更接近生产实际。总之,现代教学技术为实践教学的情境创设提供了物质保障。
  三、软件行业人才需求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已步入快车道,每年保持30%左右的增长速度,产业规模从1999年的400多亿发展到2006年的4800多亿元人民币,7年时间实现了12倍规模扩张。在“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发展的八大产业中,电子信息产业排在首位,其要求是“全面提升集成电路产业,壮大软件产业”。目前我国软件产业从业人员的缺口高达40万之多,我国软件从业人员近80万,其中专业人员约有50万。2006年成都市被认定为全国5个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之一,全市软件出口额达到1.13亿美元,同比增长259.4%,2009年成都市被商务部确定为全国20个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城市之一,成都软件业的发展有国家层面的支持,将有强大的发展动力!成都天府软件园预打造成为世界知名软件产业园,“外包之都”,世界软件名城,以及全球著名软件企业的主流聚集区,未来五年仅成都就需软件人才至少20万人。照此测算,到2015年,我国需要软件高级人才6万人,中级软件人才28万人,初级软件人才46万人,共80万人。
  四、高职软件人才培养的现状
  目前,除了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软件人才外,在全国1184所高职(专科)院校中80%以上的学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但结果却是:一边是软件产业缺乏大量人才;另一边却是软件专业高职毕业生就业难。这虽然与毕业生就业期望相关,但究其根本是目前我国高职教育软件人才培养中尚存在一定问题。
  从存在问题来看,专业定位不准确,职业方向不明确,毕业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过时,实践技能较差,与企业直接顶岗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出现了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企业找不到合适人才的被动局面。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以学科为基础的高等院校办学体制和教学模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需要,与企业对IT人才的需求脱节。我国高职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多年来一直受学科体系的影响较深,教学模式传统,过分强调学生理论知识的体系化;教学方法保守,以书本知识的讲授为主,对学生职业技能及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相对不足;教学内容滞后,与社会市场相互脱离;考核形式单一,不能真正衡量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教育不足,如对开拓精神、市场观念、管理技巧、团队精神、应变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没有得到全面实施。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以企业需求为基础,突出技能的培养,形成定位准确、以技术应用为主导、面向市场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五、高职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软件专业人才培养应注重通识能力,强化专业能力,兼顾发展能力。
  专业培养定位软件企业中的开发人员基本上分为系统分析员(项目经理)、程序设计师、程序员三类。这三类人员应呈现金字塔结构,即越高级的工作,从事的人员越少,而底层的开发人员要占据绝大部分。为应用软件企业和承接软件外包业务的软件企业提供熟练的、懂外语的,具有与未来信息产业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较强的IT职业技能,在开发一线从事应用软件开发工作的高技能人才作为高职院校软件专业的培养目标。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主要岗位是:网页设计师、NET程序员、Java程序员、嵌入式(手持)程序员、软件营销师、软件运维人员、软件测试员、欧美外包服务人员/日本外包服务人员。
  2.保持知识的最新
  吸取印度NIIT精华国际著名教育机构——印度NIIT软件工程师培养体系,风靡世界,对印度软件人才的培养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高职软件专业建设可吸取NIIT精华,如:一个团队负责一个教学班;职业素质培养与技术培养同等重要;加大平台课,拓宽就业面,增加学生发展潜力;以生产性实习代替案例教学等。
  3.重构基础课程软件人才要求
  基础课程一定要为专业课程服务。例如,计算机数学:将传统的高等数学改为“计算机数学”,讲授与软件专业有关的数学知识,从微积分、数列、排列组合、计算方法、离散数学、数理统计等课程中抽取部分内容讲授,要求任课老师要懂C语言、数据结构两门计算机软件的专业课程,能阅读C语言程序,能将数学上的算法用C语言编写代码。
  英语:以软件公司前台、商务助理、Call Center岗位的口语为主,以阅读软件文档、行业资料需要的词汇为主。
  体育:开展技巧性、灵活性、反应力、耐力方面的训练,保持视力、脊柱、心脏、大脑等部位得到有效锻炼。
  课程模式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难点和重点,也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提升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含金量”,以职业教育的“素质教育效度”为目标,积极探索各种课程模式、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探索“手”、“脑”、“心”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陈广山.基于岗位多元技能需求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1-2012年度科研规划项目,编号:LZY11011)
其他文献
姓氏起源水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晚出的姓氏之一,水姓源出有五:1.出自姒姓,为远古大禹治水时水工之后,以职业为氏。据《姓氏考略》、《姓苑》等载,远古大禹治水时,他氏族人很多当
【摘要】就我国当前的房地产现状来看,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和景观类型对我国目前的房地产行业有一定的影响。这个影响是以两种相反的形式存在的,既有积极促进的方面,也有消极的影响。基于以上的观点,笔者就以后如何通过园林景观设计来提高房地产在同行业的竞争力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景观;园林;房地产;影响  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人们在置办房产的时候
累计入园企业800多家、累计孵化企业560多家、累计毕业企业250多家、员工总数超过10000人、孵化场地面积70000平方米……2012年3月31日,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公布2011年全国国
本文根据节能降耗的意义,如技术进步、绿色环保、缩减生产成本等方面进行介绍.首先,分析了节能降耗影响因素,如汽轮机组损耗;工质流失和厂用电率;锅炉燃烧部分.接着提出了节
【摘 要】就目前的发展形势,结合自身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谈谈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最后阐述两者结合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主体性 综合素质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6-0092-0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旧的模式一直在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通过自
摘要:以概念模型为基础对大学生网络购物的感知风险类型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大学生网络购物风险主要包括财务风险、交付风险、绩效风险、隐私风险和时间风险等;网络购物经验对消费者感知风险的影响较大,性别对消费者风险感知的影响较小。交付风险、隐私风险和时间风险在不同产品的感知风险有着显著不同。  关键词:感知风险 网络购物 影响因素 探索性因子分析  一、文献综述  自从Cox and Ric
【摘 要】统计学作为研究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一门方法论科学,与经济社会生活的联系愈加密切。统计数量分析方法已成为管理、经贸、金融等诸多学科领域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作为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如何正确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已是统计课教师无法回避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统计学 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摘要】我们所处的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大学的景观造景方式也是需要持续发展的,能够体现一个校园独有的魅力的方式,通过植物配置、景观设计、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来体现。  【关键词】风景园林理论:校园景观  1、大学校园景观功能分析  大学校园景观,可以认为是文化景观的精华,它是文化教育的体现并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它不仅承载着一个学校的景观风貌而且也是一所大学的文化的体现,是人们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必不可
电气运行可靠是火力发电厂正常生产的基础,若电气运行过程中发生了故障,不仅会损坏相关的电气设备和生产设备,也会造成停工.本文从火力发电厂电气运行安全的可靠性入手,结合
燃煤电厂是目前我国电力资源的主要供应者,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燃煤电厂在发电的同时也产生巨大的污染(排污量也巨大),其中包括颗粒污染和气态污染两个重要方面(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