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淑珍 仙海鸿 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黄甫学区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和完成的,而学生则在其中承担着主人公的角色,只有让学生沉浸在课堂上,发挥出自身的作用,才能够真正地落实课堂教学的目标,促进学生智力、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成长。因此,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真正认识到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重要意义,应用符合小学阶段学生心智成长需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教学;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生由于学习经历、个性等原因,在课堂上的专注力经常不足,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只能够保持较短的时间,更多的时间会被浪费,从而影响整堂课的教学质量,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让学生的精力更大限度地被利用,成为了小学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对此,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入手,应用充满趣味性的课堂导入、具有互动性的课堂提问等方式优化师生间的关系,逐渐地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为学生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设计灵活多变的课堂导入环节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开始的起点,有效的课堂导入不仅仅可以向学生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升教学效率。小学生对于兴趣的追求是比较强烈的,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展开课堂导入,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课堂上,教师要结合不同课程的特点,以及对班上学生的性格了解,选择适合的导入方式,让教学符合学生对课堂的兴趣需求。
例如,教师可以应用故事导入的方式,小学生都爱听故事,如果教师将原本对学生来讲枯燥乏味的知识蕴含在生动活泼的故事情境中去,让学生一边听故事一边学习知识,有效地减少学生在学习时出现的紧张情绪,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达到教学的目的,并且使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二、强化课堂提问的启发性和互动性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对话的关键形式。课堂提问在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说,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高质量的课堂取决于课堂提问所获得的效益。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旺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追逐着问题去学习知识,从而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性的同时,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教师要进行课堂提问时要注重提问的内容与方式,要起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以及达成有效的师生互动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提问的实效性,教师要具体注意以下问题。第一,问题的设计要紧扣教学的重难点。每堂课都有既定的目标,从而使得教学出现重难点,在实际的课堂提问中,教师应当确保设计的问题与本节课的重难点密切相关,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的,而不是随心所欲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导致学生抓不到学习的关键,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第二,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由于智力发展情况、学习经历、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差异性,对于同一个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因此,为了实现与学生更好地交流,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环节时,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群体的个体差异性,设计出具有层次的课堂提问环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而不是使用传统的课堂提问内容和方式,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或者部分学生对问题内容不感兴趣等情况的产生,从而降低了学生对课堂提问的期待。第三,课堂提问要追求全面性。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的重要机会,为了让课堂提问的价值真正发挥出来,教师设计的课堂提问要追求全面性,覆盖的知识面要尽可能地广泛,引起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形成更加扎实的知识基础。
三、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交流
在班级内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的心情放松,从而使学生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提高学生在教学中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在小學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给学生提供可以合作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减少对教师的依赖,在团体合作中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学会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小学教学中,应用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关注。小学生比较好动,在课堂上会有不遵守纪律的问题发生,这一情况在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中会更加突出,从而影响学生合作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应当对此利用适当的措施,确保学生合作学习的效率。一方面,教师要应用科学有效的分组方式。合作学习可以实现学生之间的有效互补,由于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一起合作学习,教师应当遵循科学的原则,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式来划分小组,确保性格、学习能力等品质不同的学生组合到一起,进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长处,促进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制订恰当的合作学习规则,让学生按照合作学习规则进行合作讨论,给学生一定的约束,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加专注在合作讨论上,而不是在合作的过程中做其他事。教师制订的规则要随着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发展而发生变化,从而提升教学的针对性。这样一来,通过有效地合作交流,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上占据主体地位,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意识,让学生付出更多的精力在课堂上,与教师、学生进行有效地互动,积极参与到课堂知识体系的构建中来。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性的策略展开描述。在传统的小学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一直不高,教师占据着教学的主体地位,而学生只需要认真听讲即可,这就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教师要认真反思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亲身经历所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陈碧刚.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积极性的策略分析[J].东方藏品,2018(02):121.
[2]顾丽莉.浅谈小学英语教学如何为学生创建有效的氛围[J].文理导航(下旬),2018(01):54.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和完成的,而学生则在其中承担着主人公的角色,只有让学生沉浸在课堂上,发挥出自身的作用,才能够真正地落实课堂教学的目标,促进学生智力、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成长。因此,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真正认识到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重要意义,应用符合小学阶段学生心智成长需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教学;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生由于学习经历、个性等原因,在课堂上的专注力经常不足,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只能够保持较短的时间,更多的时间会被浪费,从而影响整堂课的教学质量,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让学生的精力更大限度地被利用,成为了小学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对此,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入手,应用充满趣味性的课堂导入、具有互动性的课堂提问等方式优化师生间的关系,逐渐地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为学生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设计灵活多变的课堂导入环节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开始的起点,有效的课堂导入不仅仅可以向学生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升教学效率。小学生对于兴趣的追求是比较强烈的,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展开课堂导入,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课堂上,教师要结合不同课程的特点,以及对班上学生的性格了解,选择适合的导入方式,让教学符合学生对课堂的兴趣需求。
例如,教师可以应用故事导入的方式,小学生都爱听故事,如果教师将原本对学生来讲枯燥乏味的知识蕴含在生动活泼的故事情境中去,让学生一边听故事一边学习知识,有效地减少学生在学习时出现的紧张情绪,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达到教学的目的,并且使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二、强化课堂提问的启发性和互动性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对话的关键形式。课堂提问在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说,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高质量的课堂取决于课堂提问所获得的效益。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旺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追逐着问题去学习知识,从而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性的同时,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教师要进行课堂提问时要注重提问的内容与方式,要起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以及达成有效的师生互动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提问的实效性,教师要具体注意以下问题。第一,问题的设计要紧扣教学的重难点。每堂课都有既定的目标,从而使得教学出现重难点,在实际的课堂提问中,教师应当确保设计的问题与本节课的重难点密切相关,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的,而不是随心所欲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导致学生抓不到学习的关键,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第二,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由于智力发展情况、学习经历、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差异性,对于同一个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因此,为了实现与学生更好地交流,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环节时,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群体的个体差异性,设计出具有层次的课堂提问环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而不是使用传统的课堂提问内容和方式,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或者部分学生对问题内容不感兴趣等情况的产生,从而降低了学生对课堂提问的期待。第三,课堂提问要追求全面性。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的重要机会,为了让课堂提问的价值真正发挥出来,教师设计的课堂提问要追求全面性,覆盖的知识面要尽可能地广泛,引起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形成更加扎实的知识基础。
三、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交流
在班级内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的心情放松,从而使学生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提高学生在教学中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在小學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给学生提供可以合作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减少对教师的依赖,在团体合作中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学会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小学教学中,应用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关注。小学生比较好动,在课堂上会有不遵守纪律的问题发生,这一情况在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中会更加突出,从而影响学生合作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应当对此利用适当的措施,确保学生合作学习的效率。一方面,教师要应用科学有效的分组方式。合作学习可以实现学生之间的有效互补,由于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一起合作学习,教师应当遵循科学的原则,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式来划分小组,确保性格、学习能力等品质不同的学生组合到一起,进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长处,促进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制订恰当的合作学习规则,让学生按照合作学习规则进行合作讨论,给学生一定的约束,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加专注在合作讨论上,而不是在合作的过程中做其他事。教师制订的规则要随着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发展而发生变化,从而提升教学的针对性。这样一来,通过有效地合作交流,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上占据主体地位,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意识,让学生付出更多的精力在课堂上,与教师、学生进行有效地互动,积极参与到课堂知识体系的构建中来。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性的策略展开描述。在传统的小学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一直不高,教师占据着教学的主体地位,而学生只需要认真听讲即可,这就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教师要认真反思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亲身经历所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陈碧刚.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积极性的策略分析[J].东方藏品,2018(02):121.
[2]顾丽莉.浅谈小学英语教学如何为学生创建有效的氛围[J].文理导航(下旬),2018(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