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 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开发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百姓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近年来3G技术的推广普及,无线网络服务与智能手机、掌上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的快速发展,将再次提升信息化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水平,将使人们享受到更加便捷的信息化服务。
对于处在时代发展前沿的中国高校来说, 如何使用更加符合大学生的信息服务模式,如何进一步把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和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紧密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化新技术带来的便利,提升和拓展高校就业服务工作的广度、深度和质量,从而高质量、高效率地做好就业工作,更好地促进毕业生高质量的充分就业,将是就业服务工作精细化的更高要求。建立完善高效的就业工作信息化平台无疑是实现这个工作目标的重要基础。
笔者基于多年从事高校就业管理服务工作及就业信息化平台软件研发的经验和思考,对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完善高校就业工作信息化平台的系统模型做了一些探索。
目前高校就业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从工作实践看, 目前大多数高校已开始重视就业信息化建设,而且大部分都已建立了就业信息网,一般都包含就业信息发布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签约管理系统、用人单位审核管理系统、学生简历系统、招聘会管理系统、档案转寄系统、户籍迁移系统、系统维护等。
各学校对于信息化硬件都进行了投入,但对于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财力到系统软件的开发上还不太认可。软件和硬件对信息化功能的发挥都十分重要,硬件是基础,软件是灵魂,可见系统软件的重要性。没有良好的、适合本校工作实际和充分满足需求的软件系统,再好的硬件设备也只是一堆高配置的计算机而已,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软件系统的构建比硬件建设复杂和困难得多,而且构建适合本校发展的软件系统,必须依靠懂得技术开发和熟悉就业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定制出符合就业工作要求且能满足未来可持续发展需要的软件系统,所以良好的软件系统的开发非常困难,需要更多的重视和投入。也有的学校通过和专业的信息技术公司合作开发,但大多数都会遇到沟通不畅通,不能充分理解对方的意思,导致最后的使用不顺畅,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像穿了别人的鞋一样,总会觉得不太合适。同时在后期发现问题需要及时修改和维护时,也会得不到很好的服务,这种模式对于这套软件系统的持续更新发展也会有很多问题。因此即使和专业公司合作,学校也应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熟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这才是就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最好模式。
高校就业管理信息化平台开放模式的构建
高校就业管理信息化平台应该是一个开放模式的集管理、服务和应用于一身的整体,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就业工作的方方面面,应涉及就业工作的上级部门、学校的其他职能处室、各二级学院等。下面就从这3个层面简单阐述一下。
1.建立与教育部、市教委、人力社保局等上级部门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推送机制
在高校就业工作中,教育部、市教委、人力社保局等上级部门都有各自的信息管理系统,同时也需要各高校分别报送不同的数据,这些数据上报工作大都需要登录各自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人工报送或通过电子数据传输,这都需要人力的投入,并且可能会因为报送过程中某些主客观原因造成数据差异(比如报送时间差异),这些问题其实都可以通过强大的信息技术手段得到更好的解决。
在这些上级部门的信息系统中,给各高校开放相应的数据接口,各高校的信息化平台对信息进行分类、筛选后,将各部门需要的数据信息通过后台的数据接口定时推送给相关部门,这样的工作过程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统一性,节约了人力,也实现了数据的实时、准确、高效利用。
2.构建就业管理部门与招生、教务、学生处、团委、校友会等相关部门相互贯通的信息一体化平台
构建就业管理部门与招生、教务、学生处、团委、校友会等相关部门相互贯通的信息一体化大平台, 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 扩大了就业所需相关信息的覆盖面,也保证了信息的统一性和准确性。
与招生部门通力合作,在新生招录后,及时创建新生信息数据库,并准确录入信息管理系统,真正从源头上实现与就业信息系统的充分对接,以保证就业信息化建设的初始数据能够完全、真实、有效。
与教务部门、学生处、团委紧密联系, 可通过就业信息系统实时了解大学生的家庭情况、经济状况、4年期间的学习成绩、奖惩情况、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证书、考级情况、社会实践情况、学生干部任职情况以及参加课外活动等情况, 这样在毕业时就可查询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的真实有效的学习信息, 并可以与招生信息系统导入的高考成绩、高中所获各项荣誉等进行比较分析, 准确判断毕业生在大学期间的个人发展情况, 提供给用人单位作为分析决策的依据。
与校友会加强沟通,学生毕业离校后工作去向、单位性质、单位所在行业、地区等信息将会自动转入到校友管理系统中,这样既有利于高校利用校友会对毕业校友进行跟踪调查和信息反馈,也便于毕业校友一方面通过系统对接了解母校就业工作的最新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将所在单位目前具有的合适岗位和工作机会及时反馈给母校,为学弟学妹的充分就业作一份贡献。
3.充分考虑下属各学院的工作实际需求,将其纳入到学校整体信息化建设中
各二级学院从事的是最基层的工作,他们直接面对的就是学生。因此他们在工作中也有很多方面需要借助信息化平台来进行管理,所以学校在设计信息系统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院的工作需求,设计出相关的功能以及留出相应的数据接口以供使用。
基于以上设想,高校就业工作信息化平台参考模型设计见上图。
相对于之前高校各类就业信息服务平台,这个平台梳理了多个部门相互协作、资源共享与利用的关系,系统思考,站在全局发展的高度给予了高校就业服务信息平台更深的内涵,并因此具有了更加强大的功能和研发价值。
充分运用新的信息工具,更好地发挥信息平台的效能
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信息化内容也呈现出多元化、创新化的发展势头,充分利用新兴的软件与服务,可以创新和完善信息化平台。现在信息服务已从鼠标信息时代进步到更为快捷方便的拇指信息时代。手机、掌上电脑已成为随时随地获得信息的即时工具,面对这样的优越条件,高校就业工作信息化也有了拓展工作内容、提高工作效能的新平台和手段。利用QQ群、MSN、短信平台等,编辑发布就业信息、招聘会短信,整理就业指导手册等电子刊物发送彩信等,都是紧跟时代潮流,易为学生接受和喜欢的服务形式,相信会为就业服务带来新的成效和业绩。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责任编辑:常 晶]
对于处在时代发展前沿的中国高校来说, 如何使用更加符合大学生的信息服务模式,如何进一步把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和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紧密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化新技术带来的便利,提升和拓展高校就业服务工作的广度、深度和质量,从而高质量、高效率地做好就业工作,更好地促进毕业生高质量的充分就业,将是就业服务工作精细化的更高要求。建立完善高效的就业工作信息化平台无疑是实现这个工作目标的重要基础。
笔者基于多年从事高校就业管理服务工作及就业信息化平台软件研发的经验和思考,对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完善高校就业工作信息化平台的系统模型做了一些探索。
目前高校就业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从工作实践看, 目前大多数高校已开始重视就业信息化建设,而且大部分都已建立了就业信息网,一般都包含就业信息发布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签约管理系统、用人单位审核管理系统、学生简历系统、招聘会管理系统、档案转寄系统、户籍迁移系统、系统维护等。
各学校对于信息化硬件都进行了投入,但对于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财力到系统软件的开发上还不太认可。软件和硬件对信息化功能的发挥都十分重要,硬件是基础,软件是灵魂,可见系统软件的重要性。没有良好的、适合本校工作实际和充分满足需求的软件系统,再好的硬件设备也只是一堆高配置的计算机而已,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软件系统的构建比硬件建设复杂和困难得多,而且构建适合本校发展的软件系统,必须依靠懂得技术开发和熟悉就业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定制出符合就业工作要求且能满足未来可持续发展需要的软件系统,所以良好的软件系统的开发非常困难,需要更多的重视和投入。也有的学校通过和专业的信息技术公司合作开发,但大多数都会遇到沟通不畅通,不能充分理解对方的意思,导致最后的使用不顺畅,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像穿了别人的鞋一样,总会觉得不太合适。同时在后期发现问题需要及时修改和维护时,也会得不到很好的服务,这种模式对于这套软件系统的持续更新发展也会有很多问题。因此即使和专业公司合作,学校也应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熟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这才是就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最好模式。
高校就业管理信息化平台开放模式的构建
高校就业管理信息化平台应该是一个开放模式的集管理、服务和应用于一身的整体,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就业工作的方方面面,应涉及就业工作的上级部门、学校的其他职能处室、各二级学院等。下面就从这3个层面简单阐述一下。
1.建立与教育部、市教委、人力社保局等上级部门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推送机制
在高校就业工作中,教育部、市教委、人力社保局等上级部门都有各自的信息管理系统,同时也需要各高校分别报送不同的数据,这些数据上报工作大都需要登录各自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人工报送或通过电子数据传输,这都需要人力的投入,并且可能会因为报送过程中某些主客观原因造成数据差异(比如报送时间差异),这些问题其实都可以通过强大的信息技术手段得到更好的解决。
在这些上级部门的信息系统中,给各高校开放相应的数据接口,各高校的信息化平台对信息进行分类、筛选后,将各部门需要的数据信息通过后台的数据接口定时推送给相关部门,这样的工作过程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统一性,节约了人力,也实现了数据的实时、准确、高效利用。
2.构建就业管理部门与招生、教务、学生处、团委、校友会等相关部门相互贯通的信息一体化平台
构建就业管理部门与招生、教务、学生处、团委、校友会等相关部门相互贯通的信息一体化大平台, 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 扩大了就业所需相关信息的覆盖面,也保证了信息的统一性和准确性。
与招生部门通力合作,在新生招录后,及时创建新生信息数据库,并准确录入信息管理系统,真正从源头上实现与就业信息系统的充分对接,以保证就业信息化建设的初始数据能够完全、真实、有效。
与教务部门、学生处、团委紧密联系, 可通过就业信息系统实时了解大学生的家庭情况、经济状况、4年期间的学习成绩、奖惩情况、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证书、考级情况、社会实践情况、学生干部任职情况以及参加课外活动等情况, 这样在毕业时就可查询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的真实有效的学习信息, 并可以与招生信息系统导入的高考成绩、高中所获各项荣誉等进行比较分析, 准确判断毕业生在大学期间的个人发展情况, 提供给用人单位作为分析决策的依据。
与校友会加强沟通,学生毕业离校后工作去向、单位性质、单位所在行业、地区等信息将会自动转入到校友管理系统中,这样既有利于高校利用校友会对毕业校友进行跟踪调查和信息反馈,也便于毕业校友一方面通过系统对接了解母校就业工作的最新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将所在单位目前具有的合适岗位和工作机会及时反馈给母校,为学弟学妹的充分就业作一份贡献。
3.充分考虑下属各学院的工作实际需求,将其纳入到学校整体信息化建设中
各二级学院从事的是最基层的工作,他们直接面对的就是学生。因此他们在工作中也有很多方面需要借助信息化平台来进行管理,所以学校在设计信息系统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院的工作需求,设计出相关的功能以及留出相应的数据接口以供使用。
基于以上设想,高校就业工作信息化平台参考模型设计见上图。
相对于之前高校各类就业信息服务平台,这个平台梳理了多个部门相互协作、资源共享与利用的关系,系统思考,站在全局发展的高度给予了高校就业服务信息平台更深的内涵,并因此具有了更加强大的功能和研发价值。
充分运用新的信息工具,更好地发挥信息平台的效能
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信息化内容也呈现出多元化、创新化的发展势头,充分利用新兴的软件与服务,可以创新和完善信息化平台。现在信息服务已从鼠标信息时代进步到更为快捷方便的拇指信息时代。手机、掌上电脑已成为随时随地获得信息的即时工具,面对这样的优越条件,高校就业工作信息化也有了拓展工作内容、提高工作效能的新平台和手段。利用QQ群、MSN、短信平台等,编辑发布就业信息、招聘会短信,整理就业指导手册等电子刊物发送彩信等,都是紧跟时代潮流,易为学生接受和喜欢的服务形式,相信会为就业服务带来新的成效和业绩。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责任编辑:常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