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秀”节目中冲突元素的建构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ming_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真人秀”节目作为一种结合了戏剧元素的节目样态,其核心在于节目叙事策略中的冲突性。本文以美国知名真人秀节目《全美超模》(《America’s Next Top Model》)为例,从环境设置、人物关系设置和赛程设置三个方面分析“真人秀”节目的冲突元素建构方式。探讨冲突元素在“真人秀”节目中的运用价值。
  关键词:“真人秀”;全美超模;冲突元素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8-0089-04
  《全美超模》(America's Next Top Model,全称《全美超级模特新秀大赛》),是美国一档以模特选拔为题材的“真人秀”节目。节目由美国脱口秀主持人、知名超模泰雅·班克斯(Tyra Banks)制片并主持。每一季,节目都会从全美国的报名者中选拔出13(或14)位参赛者。对她们进行全面的模特包装测试和二十四小时的严密监察。评委们则会通过挑战赛和硬照排名淘汰参赛者,直到选出最后的超模新秀。最终的获胜者将获得为顶级杂志拍摄的机会,成为知名彩妆产品的代言人,并得到顶级模特公司的签约合同。《全美超模》从播出的第一天开始就受到了媒体的关注,而其收视率也在美国居高不下。
  一档优秀的“真人秀”节目,其内核就在于它的冲突性。黑格尔认为,冲突是对本来很和谐的情况的一种破坏,但“这种破坏不能始终是破坏,而是要被否定掉。[1]”《全美超模》的成功,就在于其不停地在节目中制造各种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从而吸引到了广大受众。節目对于冲突元素的建构,可以从环境设置、人际关系设置和赛事设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环境设置的特殊性
  清华大学尹鸿教授曾定义“真人秀”节目是“泛指普通人在假定情景与虚构规则中真实生活的录制与播出。[2]”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沈杰则给予了更为直白的解释,“真人秀不过是一场导演和业余演员共同做给观众的戏,透过贩卖个人隐私的表象,电视在仿真的情境中制造着新的卖点。[3]”
  可以说,“真人秀”节目中的环境,是刻画人物性格、制造戏剧冲突的重要元素之一。“真人秀”节目的环境不同于我们的日常环境,而是节目中人物所生活的,能够展现人物性格特征并驱使其某种行动的特殊环境。
  (一)为“真实”生活设置“超现实”舞台
  “真人秀”的环境为节目中的人物提供了生活空间,对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是制约节目走向的重要因素。《全美超模》所选拔出来的13(或14)名女孩,来自美国的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家庭和知识背景,但在《全美超模》的节目叙事中,她们不再生活在自己所习惯的生活环境中。因为共同的目标和梦想,这13(或14)名女孩要在节目所设置的相同环境中一同生活、受训、竞赛。节目中的环境元素设置不同于现实生活,它既是真实存在的,又是超现实的。这种超现实一方面对参与者的日常生活形成了障碍,迫使他们更加充分地展现自我,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节目的美感和抒情色彩。这种“超现实”表现出戏剧性和极端性的双重特点。
  1.戏剧性——奢华感和仪式感
  和戏剧相对固定的舞台设置一样,《全美超模》也有其固定的场景,这些场景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模特”的职业特点,也在很大程度上暗示了赢得《全美超模》会对这些参赛者人生产生的重要影响,起到了欲望调节的功能。如参赛者居住的高级别墅以及她们搭乘的加长型房车,参赛者频繁参加的高端时尚派对和品牌发布会,充满异域风情的外景拍摄地等都向参赛者和观众营造了一种“超模”生活的极致奢华感。而参赛者从化妆、穿衣到拍照都频繁接触到国际一线品牌和顶级设计师,也契合了节目“Top”(顶级)和“High Fashion”(高端时尚)的主题。
  在每一集最后的淘汰环节,布置得如同审判庭一样的房间和神色凝重的评委都增加了节目本身的庄重感和仪式感。参赛选手和评委席之间由一条伸展台连接,参赛者们将通过伸展台接受评委们苛刻的点评。获胜者可以走到伸展台的尽头接受主持人泰雅的祝贺并晋级下一轮的比赛,而被淘汰者将返回选手席,收拾行李离开驻地。
  2.极端性——反差感和紧张感
  在极限的环境里矛盾和戏剧冲突会更加集中,对于《全美超模》而言,构置一个非日常化的环境,非常态的生活空间也会使节目更有可看性。在每一季的比赛中,参赛者几乎都要在极端的环境中参与硬照的拍摄。如第八季要在冬天的寒冷天气中穿裙装为航空公司拍摄夏季宣传照,第十四季则把拍摄地点定在垃圾处理站,极端的反差环境为节目设置了最大的一个悬念——参赛选手将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中表现自己“美丽”的一面。
  《全美超模》也刻意地强化了极端的时间意识。五分钟的化妆挑战,10分钟挑选合适的服装,最后一张硬照,最后一次机会,读秒,倒计时……时间的限定强迫参赛者进入一种兴奋和紧张的状态,并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反应。节目也因此悬念跌宕,冲突更加集中。
  (二)为“公开”叙事设置“隐私”场景
  “真人秀”节目是一种叙事性的节目形态,在封闭的时空里呈现出了“虚拟的真实”,因此,“隐私”就成为了整个节目贯穿始终,也是最具吸引力的卖点。《全美超模》参赛者的驻地是位于比弗利山庄一座封闭的豪华别墅,虽然生活的空间极大程度地模拟参与者的日常生活环境,但每个人的活动空间及其有限,唯一与家人朋友联系的方式是一部公用电话。这种看似私密的,与世隔绝的生活却24小时都在摄像机的监控拍摄下,人与人之间的猜忌、怀疑、恐惧、争执都被镜头完整地记录了下来,女孩们也可以相对真实、完整地展现自己的言行和个性。
  “真人秀”节目中的“隐私”情境是为了节目的公开性而刻意设置的,这种由策划人制作、志愿者自我表演的视觉秀在非生活常态的环境中得以上演。正是因为有了已经定制好的的规则、刻意选择过的场景,有了专门安排的各种摄像设备,才有了特定的时空和人们的各种表现。在这种情境里,参赛者被吸引到“作秀现场”自发地展示自己的个性与欲望,观众心灵深处的偷窥欲也被巧妙地合法化。   二、人物关系设置的复杂性
  “真人秀”节目的主题是人,或者说是“非角色扮演的真实状态下的人”。电视剧戏剧冲突理论也在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戏剧冲突,是电视剧冲突的最主要部分,因为电视剧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都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构成的。[4]”吸纳了电视剧特性的“真人秀”节目也是通过对人物关系的刻画体现戏剧性的矛盾沖突。有了最核心的元素——“人物关系”,冲突才能够形成、发展并爆发,人物的本真才能够随之展现。
  (一)矛盾的高度集中
  “真人秀”节目需要用各种人物之间“因意志、欲望、环境和意识形态的差异而带来的各种矛盾冲突[5]”来唤起观众的兴趣和悬念。《全美超模》在每个环节的展开都包含者观众和参与者的期待,同时又是矛盾的集中体现。先天性格和后天成长环境截然不同的女孩们为了同一个目标聚集在一起,因为价值观念和行为态度的差异产生的矛盾成为了节目的最佳卖点。
  1.性格冲突
  《全美超模》为参加比赛的女孩们设定了一张固定的人际关系网,每个人都会与他人产生必然的联系。个性不同,气质迥异的人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矛盾冲突。选手之间的性格冲突是节目产生戏剧性情节的重要因素。
  虽然《全美超模》一直在强调参与者的自然状态,但为了使节目更加具有观赏性,参与者的选择和设置呈现出戏剧化的特点。
  为了使人物性格得以凸显,《全美超模》在参与者的选择阶段就有意识地从产生冲突的角度去考虑,甚至有意识地制造了极大反差。在目前已经进行到第十七季的比赛中,每一季都会选择性格迥异的选手使之成为整部节目的矛盾中心。例如第8季中的参与者的芮尼,已为人母的她虽然在拍摄硬照时有极好的镜头感,但在生活中的她言辞犀利且待人并不友好。正当芮尼受到了其他参与者一致排挤的时候,节目又刻意播出了芮尼和家里的丈夫孩子通话时情绪近乎崩溃的场面。而同期比赛中的杰尔一直给人乐观、友好的印象,能够迅速与周围的朋友打成一片。但在比赛的前期杰尔却收到了好友死于过量服食药物的消息,使之陷入情绪失常的状态……我们看到选手“反抗命运,反抗社会规律,反抗他的同类之一,反抗自己,反抗他周围人等的野心、兴趣、偏见、蠢行和恶意。[6]”情节的转折让观众随时有出乎意料的感觉,但联系个人的性格特征之后观众又会发现,每个人的反应和表现都在情理之中。
  2.理念冲突
  所谓理念,主要指“人的观念、意念,包括人的价值观、人生观、爱情观以及人生理想、信仰、信念等。他们既可以是个体的,又可以代表一个阶级、一个集团甚至整个社会。”[2]《全美超模》在对参与者进行选择时,也会刻意选择代表完全对立的阶层或者集团的女孩,以充分地引发节目的戏剧冲突。这种对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宗教信仰
  美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一季都有来自不同宗教背景的女孩参与到节目竞争中,加上模特这一职业本身的特殊性,所以节目当中就会经常出现与宗教信仰有关的问题。如在第二季中,节目选择了来自一个在父母眼中“模特和妓女没有什么区别”的穆斯林女孩,女孩在极端的教义束缚下参加节目的勇气得到了媒体的认可,节目也一直把她独立、勤奋的特点展现给观众。
  《全美超模》对宗教问题最具代表性的冲突设置,表现在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的矛盾中。如在第一季中,有一个女孩是个每天要阅读《圣经》的基督徒,而另一个则是即将考入医学院的无神论者。于是,节目花费了大量的篇幅来刻画这两个女孩之间的矛盾。而随着比赛的进行,紧张的赛程设置和特殊的比赛内容(如裸体拍摄硬照)也频繁激化了这种矛盾冲突,使节目更加具有可看性。
  (2)家庭情感
  对一些参与者来说,身为模特有时可能意味着要放弃个人情感甚至家庭。深陷自我价值与情感归宿漩涡中的例子在《全美超模》中屡见不鲜。如在第一季中,一个女孩因为参加节目很长时间不能回家,因此疏远了和男友的关系,导致心神不宁,甚至放弃了奖励赛中得到的和社会名流见面的机会。而在第二季中,一个已婚并且成为母亲的参赛者因为深感“精神层面的羞辱”而主动放弃了参与需要裸体拍照的比赛。但对于以上两个例子,节目呈现了不同的态度和取向,评委们对第一个例子中因为个人感情因素而分心的女孩表示了不满。而对于已婚女子为了家庭因素而放弃比赛,评委却报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并对其勇于突破障碍参赛的举动表示赞许——这不能不说是社会对于家庭理念的影响所导致的冲突结果。
  (3)学历
  《全美超模》对于参与者的学历没有硬性的要求,因此在被选择的女孩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和又包括完全没有学历背景的参与者就会受到节目的关注重点。
  如在第九季节目中,一个来自耶鲁大学历史系的女孩成为节目刻意关注的对象。为了迎合大多数观众对高学历女性的抵触情绪,节目便故意把这个参与者刻画成一个高傲刻薄的形象并故意截取能表现这一方面的画面和语言,譬如她不能完全接受评委的批评和指导,在被要求扮演花草拍照时用“这时尚界有时候真的是荒淫的”表达不满。为了保持观众心目中这个高学历女孩的孤傲形象,真实的场景和很多句能体现真实语境的话都被刻意剪辑或截取了。
  (4)外形
  作为一档介于“选美”和“表演性选秀”之间的真人秀节目,外形问题是《全美超模》的重中之重。在选手的的选择方面,身担主持人、制片人和评委多个职务的泰雅说,她要“寻找不同女性的美”。这也就表明个节目接受各种具有个性美的女孩,起码是她们认为的个性美。
  为了表现女性对于自身的认知,以“身材”作为节目的噱头,《全美超模》经常别出心裁地打破大众对模特的基本认知,选择一些被称之为“加大码”(美国模特一般穿0~2号的衣服,而“加大码”模特则需要穿8~10号的衣服)的胖型模特。在第13季的节目设置中更明确表示这是《全美超模》的“娇小赛季”——参赛选手的身高不得高于170公分。以此来表达节目在身材标准方面的观点:只要你有自己独特的地方,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全美超模”。   虽然使用了纪录式的表现手法,但“真人秀”电视节目并不是纪录片。它所表达的并不是客观的态度而是创作方的观点。虽然节目看似“宽容”地接受了这些有代表性的参与者,但比较已经播出的十七季节目可以发现,这些参赛者的“代表性”最终成为了她们不能继续比赛的制约因素。最后成为“全美超模”的依然是与大众对超模的印象一致的参赛选手。
  对不同理念的全面照顾和迎合,是节目巧妙的“延宕”策略。将观众的兴奋和期待从开始延续到终点,从动情到高潮再到结局,避免了观众的疲劳感和失望感。增加了他们的兴奋感和忠诚度。
  3.欲望冲突
  英国电影理论家艾伦·卡斯蒂在他的《电影的艺术》一书中说:“冲突就是欲望,没有欲望,就没有形成对立的冲动,而没有对立,就谈不到戏剧表演中的动作。我们——创造者也好,观众也好——所需要的是怀有欲望、处于对立状态、被卷入制造紧张和解决这些欲望与对立的冲突之中的人。”[7]由此可见,欲望是形成人与人之间冲突的重要原因——当某个人“希望得到什么而得不到的时候”,甚至“处于某种强烈的欲望而欲罢不能的时候”[8],一种激烈的冲突便产生了。
  《全美超模》给美国女孩们提供了成为超级模特的机会——最终的获胜者将获得一份顶级模物事务所合约,登上最受欢迎的杂志封面并为高端化妆品广告代言。因此,对于获胜的欲望是诱发冲突的重要因素。为了自己的获胜目标,,参与比赛的女孩不讳于在摄像机镜头前表达“我来不是为了交朋友,我的目标就是为了赢。”或是“我从不把某某视作对手,她没有丝毫的模特气质。”
  “所谓的欲望客体,是指影视剧中观众欲望投射的对象,即观众爱或恨、同情或仰慕的对象。”[2]冠军获得的奖励、挑战赛中提供的珠宝、名贵衣物奖品充分地调动了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她们的斗志和热情,成为她们共同争夺的欲望客体的同时,观看一群女孩为了自己的“超模”梦勾心斗角,急功近利的表现也成为了观众们的欲望客体。
  (二)自身的极端体现
  黑格尔曾说过理想的冲突情境应当是“由心灵性的差异而产生的分裂”,因为它源于“人所特有的行动”,源于两种同是普遍永恒的力量的斗争。他认为,“冲突是人物性格在某种具体情境中所遭受到的两种普遍力量(人生理想)的分裂和对立。”并且,“人物性格的高度和深度也要以冲突来衡量。[1]”在面临自己有可能被淘汰的威胁下,《全美超模》的参与者心理起伏很大,承载的压力也很大。这样就会出现心理之间的争斗:算计、拉拢、自我修饰语过渡表现、压制、排挤、忧虑、拒绝、失望等不同体验。摄影机如实记录下了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和表情。这些特写加深了观众对参与者的印象。如当不被看好的参与者率先晋级并获得最佳硬照时,镜头会刻意拍摄到起初最不看好她的选手的或失望或惊讶的表情。而当最后包尾(硬照排名最末)两人一人晋级、一人淘汰时,《全美超模》更加注意突出淘汰者的失败,整个演播室会呈现非常伤感的气氛,被淘汰者和晋级的参赛者以拥抱的方式告别。节目会插入对被淘汰者的访谈,她们有的悲伤得嚎啕大哭,有的不甘心表示會卷土重来,有的甚至直截了当地表示对结果的不满意。配合上被淘汰者孤身收拾行李离开模特别墅的画面和伤感的音乐,人性的脆弱或坚强在这一时刻表现无疑。这些经过精心挑选的细节从戏剧性的角度帮助再现了她们的整个存在状态,加强了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赛事设置的丰富性
  “如果说,真人秀所强调的目标是一种动力、一种悬念的话,那么竞争就是过程,就是情节。[2]”作为一场真实人物的生动表演,游戏规则就成为了“真人秀”节目的主要内容,也成为促使人物直观动作的事件和情况。《全美超模》正是通过节目设置的丰富的比赛流程来凸显选手特点,制造冲突。
  (一)残酷的竞争规则
  《全美超模》的叙事和戏剧一样,有开头,中间和结尾,呈现闭合的状态。每一集通过层层淘汰的方式,以此逐渐减少参与者,直至决出唯一的“全美超模”。它以模特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却又是模特职业生涯的夸张和变形。因为节目竞赛规则的残酷性,为了最后的冠军奖励,参赛的女孩们必须使出浑身解数去展现自己最佳的模特状态。
  《全美超模》实行由评委裁决的淘汰机制,以泰雅为核心的评委团体会根据参赛者在一周内的全面表现决定她的去与留。但在节目进行的过程中,由于诸多的未知元素使得节目出现一系列的间歇性高潮。而这些未知元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参与者的命运。在第十一季的比赛中,一个女孩因为急性病发作而没有很好的完成当期的广告拍摄,这种客观因素在实际生活中是被理解并允许的。但正因为严苛的比赛规则不允许参赛者有任何意外影响比赛结果,评委们认为她无法继续胜任以后的挑战和比赛,加上同期的其他参与者因为没有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而得以正常发挥个人水平,这个参赛者在当期被评委们淘汰。
  (二)多样的挑战环节
  在《全美超模》每期节目的中间段,都会为参赛者安排一次挑战赛环节。挑战的内容涵盖化妆、服饰搭配、台步展示这些模特的基本技能以及派对社交、采访、受访、日志撰写等考验选手个人素养和知识积累的内容。每次挑战的获胜者都会得到相应的物质奖励。挑战的多样性和物质刺激除了使得节目的可看性进一步提升之外,更向观众全方位的展示了模特的职业生活与节目参与者的个人特点。挑战赛的多样性,呈现出两个基本特点:
  1.必然性与偶然性相结合
  大多数成功的“真人秀”节目除了体现出一定的竞赛规律之外,还要体现出一定的命运因素,才能更接近人们对于生活的理解。所以,在《全美超模》的节目设计中,制作组会刻意设计一些兼具实力与运气性的挑战环节,如限时换装、化妆赛跑等,以此来强化节目的偶然性,以达到增加娱乐性和紧张感的目的,从而更好地建构冲突,表现人物形象。这种偶然性虽然“只能影响到规律,但不能颠覆规律” [2],却可以提高节目的刺激性和变异性,从而提高节目的魅力。
  2.模式性与新颖性相结合   “真人秀”节目的比赛环节大多都有其固定的模式,固定的模式安排除了便于节目参与者的准备,使节目有标准化的制作过程以外,也更容易使观众形成收视习惯。《全美超模》除了保证每一期节目中挑战赛“全员参赛,一人获胜”的固定模式之外,还会适当考虑加入新颖的环节或元素,以增加节目的吸引力。如在伸展台走秀的挑战环节要求参赛者蒙上双眼或是在滑动的传送带上行进,利用高科技仪器对模特的体态进行科学分析等。适当的创新在保证了节目核心性的同时,也给参与者的心理、生理等方面帶来了更大的挑战,使观众时刻保持高度的兴奋和期待。
  四、结 语
  于丹教授曾说“真正好看的真人秀节目绝不是一种松散的生活流纪录。[5]” “真人秀”节目需要在有限的时间表现丰富的社会生活,就需要用紧张、激烈的冲突去吸引观众。在以《全美超模》为代表的一部分“真人秀”节目中,环境和赛事作为外部条件,人物作为核心因素,三者建构出来冲突形成、发展和爆发的全过程。但作为“最具民族化的一种文化产品” [9], “真人秀”这种节目样态在不同文化区域中又有不同的表现要求,如对于同样以模特选秀为主题的中国选秀节目《美丽模坊》和《卧底超模》来说,欧美“真人秀”节目所具备的真实性、窥私性以及激烈的竞争性等特点是否符合中国电视观众的收视文化,“外在化”的冲突建构方式是否适合中国“真人秀”节目的制作与发展依然是我们以后所要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下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2] 尹鸿,冉儒学,陆虹.娱乐旋风——认识电视真人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3] 徐锐.“情境”论在“真人秀”节目中的运用与价值[N].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6-02.
  [4] 秦俊香.电视剧的戏剧冲突艺术[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5] 谢耕耘,陈虹.真人秀节目:理论、形态和创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6] (美)劳逊.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
  [7] (英)艾伦·卡斯蒂著.郑志宁译.电影的艺术[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
  [8] 施旭生.戏剧艺术原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9] 肖建兵.也谈如何理解真人秀节目的本质与特点——与尹鸿先生商榷[J].广告大观(综合版),2004.
  [10] 施旭生.戏剧艺术原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11] 张先.戏剧艺术[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2] 陆生.走进美国电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13] 沈嘉熠.电视真人秀中的戏剧元素——评美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学徒》[J].上海戏剧,2010(10).
  [14] 李成林.真人秀戏剧情境与动作[J].才智,2011(09).
  [15] 许伏生.让演剧者编剧——谈电视真人秀节目规定情境的运用[J].大舞台,2007(4).
  [16] 杨凝希.从美国《超级模特新秀大赛》真人秀节目——透视“身体消费”的文化特征[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9).
其他文献
摘 要:电视娱乐节目作为目前最受观众欢迎的节目类型,占据了电视台收视率和经济收入的半壁江山,但由于近年来娱乐节目过于集中,观众选择范围缩小,电视台不得不引进国外的节目制作,于是荧屏上出现了一大批“国外模式”的娱乐节目。在各大卫视购买版权成风的时候,《我是歌手》冲出重围,通过国外引进与本土结合的方式,将该节目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娱乐节目;海外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时下相亲类电视节目在各大卫视热播,引发了“剩男剩女”“富二代”“拜金女”等社会问题的广泛热议而备受关注。本文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栏目为例,从节目设计即节目题材、节目形式、舞台设计、话语、女嘉宾气质的多样性等五个方面分析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并结合节目进行文本分析,深入挖掘女性主导的表象下男权中心的隐形控制,从性别分析的角度,分析相亲节目传递出的性别意识的变化,引发人们对性别意识的思考。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家庭伦理剧的涵化作用这一视角,对社会变迁时期下几部具有代表意义家庭伦理剧进行分析解读。笔者在阐述家庭伦理剧的定义和产生的背景后,以《渴望》、《中国式离婚》、《蜗居》、《裸婚时代》为例,分别对其在社会结构变迁下演变发展的特点及其对受众产生的涵化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家庭伦理剧;涵化作用;社会结构变迁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
期刊
摘 要:《南方日报》对清远少数民族地区的报道内容以“民族文化”和“区域发展”为主,呈现差异再现与发展叙事的报道框架。在其报道中,政府是主要信源,清远少数民族被动地处于信息传播的末端,自上而下的传播影响了对清远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现实的建构,造成真实境况与媒介镜像的巨大差别,媒体的低度再现使少数民族地区仍处于媒介弱势。  关键词:《南方日报》;少数民族;省级党报;媒介弱势  中图分类号:G255.3 文
期刊
摘 要:2012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编制发布了《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十二五”将通过实施“宽带中国”战略,推进三网融合全面展开,推动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这些宏观政策,为媒介融合之台网融合提供了宽松的环境,为台网进一步深化发展,提供了条件和空间。本文试图通过对陕西电视台《天天网事》节目的解读,来阐明在台网融合这一新格局下,创新形态电视节目的特点,挖掘其创办中的问题,以其发展的出路和
期刊
摘 要:在建筑学界,早有“建筑即媒介”的说法。城市地标性建筑作为城市建筑的典型代表,其传播特性也更为明显。本文主要以城市地标性建筑为研究对象,对以地标为代表的城市建筑的媒介特性进行深入分析,对目前城市地标建设提供相应的建议与意见。  关键词:城市地标;建筑;媒介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8-0131-02  21世纪是城市的时代,也是城
期刊
摘 要: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广告媒介课程面临巨大的挑战,这种挑战一方面来自于课程内容的更新不能与新媒体的社会应用同步,另一方面来自于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难,除此之外还有教学手段的变革等问题。要想克服这种困境,适应新媒体时代广告业界对于广告人才的新需求,就必须改变现有广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广告媒介课程结构,整合现有资源。  关键词:新媒体;广告媒介;课程结构;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713.8
期刊
学者简介  贾宁,男,播音指导。天津师范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系主任、教授,主要从事播音主持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播音主持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播音主持委员会常务理事。1974年起在天津人民广播电台任播音员、主持人、播音组长,获得首届十佳播音员主持人的荣誉,播音作品及论文多次获全国一等奖。2003年正式调至天津师范大学任专职教师,著有《播音员主持人稿件表达方法与技巧》等教材及论文。多
期刊
摘 要:本文以“陈欧体”的流行现象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传播的渠道、传受关系、传播内容以及传播效果,本文笔者认为社交网络和“生产型”网民推动着“陈欧体”的流行,最初的传播者“聚美优品”获得了关注。同时也发现了,在全球信息化时代下,“陈欧体”的再创作文本存在缺乏深度等一系列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文本;陈欧体;传播效果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
期刊
研究的动力源自于自我的一种积极进取,创新的品质在于自己不断地发现和实践。牢记重托,不辱使命,挖掘学术精髓,振兴文化传媒,努力为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服务!  编者按:他一直进行跨多学科的研究,开拓了传播学的新天地,他学术研究涉猎领域广泛,是目前国内传播学者中为数不多的广泛涉猎多个学科领域并有着丰硕成果的学者之一。他是位理论功底深厚并具有深刻思想性的传播学者,是当下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少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