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打造化学高效课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也是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最佳方法,更是现代教育教学的必然趋向,它要求教师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素养、精湛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新进的教学理念和超强的课堂驽驭能力和教学艺术。
【关键词】化学 高效课堂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10-01
一、塑造教师人格魅力,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
我们应该欣赏和赞同这样的观点:“学生要喜欢一门课,首先要喜欢教这门课的老师。”学生可以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这门课,哪怕是原来压根儿就不喜欢这门课;也可以是因为不喜欢老师而不喜欢这门课,即便是原来就喜欢这门课。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之大,足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甚至影响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而要喜欢这门课的老师,实际上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这种人格魅力凝聚的是教师的思想素质、知识水平、教学艺术和教学成果。
只要做到让学生敬重、佩服、崇拜,不论何时何地谈到该老师就自觉地翘大拇指说:“这老师真厉害,我特喜欢。”那该老师的课堂效果肯定与众不同,教师这样的人格魅力来自于:用高尚的品德修养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感觉这老师对每位学生都公平公正;用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去吸引学生,让学生感觉听这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用对学生的信任、宽容去感动学生,让学生感觉这老师对学生的关爱;用文雅而富有哲理的谈吐去激励学生,让学生感觉这老师对每位学生的期望;用良好的兴趣、爱好去鼓舞学生,用敬业的情感、乐业的态度、专业的思想去感化学生,让学生感觉这样的老师就他们是学习的榜样。
二、更新教师教学观念,突显学生主体地位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使教师成为了讲师,而学生却成了听众,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长期以来的角色错位必然挫伤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缺乏了创造的激情和灵感,这和我们努力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是格格不入的。为此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们衡量一节课的好坏不是看老师讲了多少,而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我们应努力改进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探究创新为主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特别是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克服硬性灌输,包办代替等现象,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驱使学生去学好功课的内在动力,因此,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调动一切因素,积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一种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情景,激发学生强烈渴求知识的欲望,使他们自觉地,主动地探索问题,寻求知识目标,用自己潜藏的内在动力去突破重点、难点,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创设精彩的课堂引入,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兴趣。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新颖精致的开头,会给学生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吸引学生迅速进入本堂课的情景之中,掀起学生积极情感的浪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从联系生活入手,学以致用,诱发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找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的切合点,把学生熟悉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体验到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的联系。
(三)突出学科特点,重视实验教学,增强学习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生动直观有效,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最好的教学手段之一,也能使课堂呈现出创新活力和勃勃生机。例如:在绪言课中可给学生做一组化学魔术:将两瓶“白酒”(碳酸钠 酚酞)混合后就变成了“红酒”,“红酒”中再加入另一种“白酒”(稀盐酸),“红酒”立即变成了“汽水”(产生大量的气泡),把“汽水”中产生的气体再通入另一种“白酒”中(石灰水),“白酒”又变成了“牛奶”(有白色沉淀),这样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探究欲望,保证了课堂高效率地进行。
四、精心设计问题或练习,培养学生核心能力
我非常反对题海战术,用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重复做题来达到学生掌握已学的知识,这既耗时间和精力又让学生感到厌烦、枯燥无味。如果把让学生讨论的问题或练习通过自己精心设计,不是随便拿来或抄袭,将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我认为设计讨论的问题或练习应符合下列要求:1.贴近生活、联系实际。 2.让学生感兴趣。3.能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与分析。4.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综合性。5.问题解决后让学生有很强烈的收获感与成功感。
例如,我在做完氨的喷泉实验后设计了如下问题让学生讨论:
1.你们在平时生活中见到了哪些喷泉?它们的原理与今天我们做的实验喷泉原理一样吗?
2.理论上用烧瓶收集满纯净而干燥的氨气做喷泉实验,水会充满整个烧瓶,为什么今天我们的实验见到的水只上升到烧瓶2/3.左右就停止了?
3.你能求出今天我们用的烧瓶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量吗?(实验前)如果要算实验后烧瓶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应该还要知道哪些具体的条件?相同条件下,溶液充满烧瓶和不充满烧瓶两种情况,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关系?
4.除了用氨与水,你还能用其它的试剂和装置设计喷泉实验吗?请说明喷泉原理、画出装置图、标明各装置仪器中试剂名称、写出引发喷泉的操作。
问题的讨论可能需要很多时间,如果课堂时间不够,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和思考的方向,让学生课后去讨论然后以作业形式完成。这样既复习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的激情,而且学生上课时能非常认真地听,因为不听课,这样的作业没办法完成。
【关键词】化学 高效课堂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10-01
一、塑造教师人格魅力,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
我们应该欣赏和赞同这样的观点:“学生要喜欢一门课,首先要喜欢教这门课的老师。”学生可以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这门课,哪怕是原来压根儿就不喜欢这门课;也可以是因为不喜欢老师而不喜欢这门课,即便是原来就喜欢这门课。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之大,足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甚至影响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而要喜欢这门课的老师,实际上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这种人格魅力凝聚的是教师的思想素质、知识水平、教学艺术和教学成果。
只要做到让学生敬重、佩服、崇拜,不论何时何地谈到该老师就自觉地翘大拇指说:“这老师真厉害,我特喜欢。”那该老师的课堂效果肯定与众不同,教师这样的人格魅力来自于:用高尚的品德修养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感觉这老师对每位学生都公平公正;用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去吸引学生,让学生感觉听这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用对学生的信任、宽容去感动学生,让学生感觉这老师对学生的关爱;用文雅而富有哲理的谈吐去激励学生,让学生感觉这老师对每位学生的期望;用良好的兴趣、爱好去鼓舞学生,用敬业的情感、乐业的态度、专业的思想去感化学生,让学生感觉这样的老师就他们是学习的榜样。
二、更新教师教学观念,突显学生主体地位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使教师成为了讲师,而学生却成了听众,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长期以来的角色错位必然挫伤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缺乏了创造的激情和灵感,这和我们努力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是格格不入的。为此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们衡量一节课的好坏不是看老师讲了多少,而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我们应努力改进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探究创新为主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特别是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克服硬性灌输,包办代替等现象,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驱使学生去学好功课的内在动力,因此,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调动一切因素,积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一种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情景,激发学生强烈渴求知识的欲望,使他们自觉地,主动地探索问题,寻求知识目标,用自己潜藏的内在动力去突破重点、难点,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创设精彩的课堂引入,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兴趣。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新颖精致的开头,会给学生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吸引学生迅速进入本堂课的情景之中,掀起学生积极情感的浪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从联系生活入手,学以致用,诱发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找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的切合点,把学生熟悉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体验到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的联系。
(三)突出学科特点,重视实验教学,增强学习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生动直观有效,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最好的教学手段之一,也能使课堂呈现出创新活力和勃勃生机。例如:在绪言课中可给学生做一组化学魔术:将两瓶“白酒”(碳酸钠 酚酞)混合后就变成了“红酒”,“红酒”中再加入另一种“白酒”(稀盐酸),“红酒”立即变成了“汽水”(产生大量的气泡),把“汽水”中产生的气体再通入另一种“白酒”中(石灰水),“白酒”又变成了“牛奶”(有白色沉淀),这样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探究欲望,保证了课堂高效率地进行。
四、精心设计问题或练习,培养学生核心能力
我非常反对题海战术,用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重复做题来达到学生掌握已学的知识,这既耗时间和精力又让学生感到厌烦、枯燥无味。如果把让学生讨论的问题或练习通过自己精心设计,不是随便拿来或抄袭,将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我认为设计讨论的问题或练习应符合下列要求:1.贴近生活、联系实际。 2.让学生感兴趣。3.能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与分析。4.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综合性。5.问题解决后让学生有很强烈的收获感与成功感。
例如,我在做完氨的喷泉实验后设计了如下问题让学生讨论:
1.你们在平时生活中见到了哪些喷泉?它们的原理与今天我们做的实验喷泉原理一样吗?
2.理论上用烧瓶收集满纯净而干燥的氨气做喷泉实验,水会充满整个烧瓶,为什么今天我们的实验见到的水只上升到烧瓶2/3.左右就停止了?
3.你能求出今天我们用的烧瓶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量吗?(实验前)如果要算实验后烧瓶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应该还要知道哪些具体的条件?相同条件下,溶液充满烧瓶和不充满烧瓶两种情况,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关系?
4.除了用氨与水,你还能用其它的试剂和装置设计喷泉实验吗?请说明喷泉原理、画出装置图、标明各装置仪器中试剂名称、写出引发喷泉的操作。
问题的讨论可能需要很多时间,如果课堂时间不够,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和思考的方向,让学生课后去讨论然后以作业形式完成。这样既复习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的激情,而且学生上课时能非常认真地听,因为不听课,这样的作业没办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