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延安时期鲁艺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一段历史,它是一座桥梁,连接着“旧中国”与“新中国”的音乐之路,因此,延安鲁艺音乐是每一个中国音乐人无法逃避的历史现实,是值得中国音乐界深深思考的一段历史事实。
关键词:音乐教育;延安时期
延安鲁迅艺术学院,1938 年4 月在延安成立,是中国共产党为培养抗战文艺干部而创办的一所综合性艺术学校。其教育方针是团结与培养文学艺术的专门人才,以致力于新民主主义的文学艺术事业。鲁艺建校以后,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革命文艺工作者和干部,对抗日战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其中鲁艺在音乐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非常显著。
一、延安时期的文化内涵及其体现
?1935年10?中共中央随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吴起镇再到1948年3?这近13年的时间被称之为延安时期。延安时期,?量红??乐作品问世,?为流传,引导?们积极向上,与?族精神?起成长,为??的??群众提供了强?的精神保障,这些红??命歌曲不仅在当时?舞着千百万中华?族??勇往直前,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中?们的思想感情和当时的现实?活;对于现代社会??也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代鲁艺?,我们应该践?和发扬?鲁艺精神,传唱红??命歌曲,传唱经典佳作,不忘初?,牢记使命,坚定?化?信,让经典成为新时代担当作为的精神动?,传承红??化,让红?精神放出新时代的光芒,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党的?九?报告中指出:“?化?信是?个国家、?个?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量。”所以延安时期鲁艺音乐教育中的红??化也是中国特?社会主义?化中重要的?个组成部分,作为党内政治?化的源头,不仅让我们坚定了?化?信,提?了?化软实?,也为我们建设?化强国提供了引领和?撑。
二、延安时期的音乐教育
延安时期音乐教育,起到了响应与积极配合抗战的作用。鲁艺办学两年后,制定了趋于正规化和专门化及学术自由的办学方针,目的是为培养适合于战时、建国双重需要的高水准文学艺术人才。鲁艺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的文艺学院,当前任务在专门化,既要培养抗战需要的文艺人才,还要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造就一批文艺工作者和文艺教育干部,要做长期打算,为将来的全国文艺活动培养干部。
进入正规化教育阶段后,鲁艺在教学体制和组织机构方面做了大规模的调整,对各专业的教学、研究、创作和演出等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将原来各系和专业团、场等单位归口管理,组建文学、戏剧、音乐和美术四个专业部,以及教务、编译、干部、院务等四个行政职能处。文学部下辖文学系和文艺工作团,戏剧部下辖,实验剧团和平剧团,音乐部下辖音乐系和音乐工作团,美术部下辖美术系和美术工厂。从此鲁艺转入正规化,专门化的教学轨迹。
在音乐教育正规划的同时成立了民间音乐研究会,1939年春,为了更好的引领抗战歌咏运动,鲁艺成立了民歌研究会,进行民歌采集活动。机构设在音乐系,目的是以民歌为基础,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作品。采集活动以陕甘宁边区为核心,辐射至各抗日根据地。1941年2月,民歌研究会改为“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各抗日根据地亦成立相应机构,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仍以鲁艺音乐系师生为骨干,大量采集民歌素材,并编辑出专利十余期。1943年,民间音乐研究会收集民歌2000余首,受到边区文委奖励。在民歌采集活动中,安波、张鲁、关鹤童、刘炽、马可成绩显著,被称为“郿鄠(眉户)五人团”。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随着困难时期的到来,活跃发展中的延安文艺界产生了思想上的碰撞和争论。为寻求文艺工作更好的服务于全党的工作方法,1942年5月2日至23日,党中央在延安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制定了党领导文艺界的纲领性文件---《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从此,延安文艺运动有了成熟的理论、政策作为指导,鲁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延安文艺座谈会后,鲁艺师生带头实践《讲话》精神,率先深入到火热的工农兵生活中,吸取民间艺术营养,创造性的改造旧的民间秧歌,推出了加入革命题材的新秧歌。1943年春节,鲁艺秧歌队率先走上街头,掀起了群众性的新秧歌运动,引领延安文艺进入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
三、延安时期鲁艺音乐教育中红色文化及其内涵和影响
延安时期的音乐教育克服了长期以来办学条件差、教学师资匮乏等一系列问题,使陕甘宁边区的音乐教育在不同层次上都得以长足发展,并结束了延安地区长期没有专业化音乐院校教育的局面。延安时期的音乐教育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音乐内容扎根于社会现实并与政治宣传相结合,将学习应用到社会实践之中,做到了学以致用。延安时期音乐教育的经验和精髓就在于它坚定的革命精神,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时至今日,研究延安时期的音乐教育对于当前音乐界弘扬延安精神,探索和发展音乐教育模式,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红色文化的内容始终贯穿鲁艺音乐教育的课堂内外,从音乐课程的设置、课堂内容的选择、歌曲创作的思路等方面,都有红色文化的影子,对于我们当代在高校等育人机构开展思政课程等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保护利?好延安红?资源、发扬好红?传统、传承好红?基因,让红?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作为新时代鲁艺?,我们应该践?和发扬?鲁艺精神,传唱红??命歌曲,传唱经典佳作,不忘初?,牢记使命,坚定?化?信,让经典成为新时代担当作为的精神动?,传承红??化,让红?精神放出新时代的光芒,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国延安?部学院.延安时期党的建设研究.[M].中央?献出版社.201105;
[2] 吕品、张雪艳.延安?乐史.[M].太??艺出版社.201201;
[3] 张志超 齐保莉.延安时期音乐教育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201904;
[4] 鲁姝瑾.延安时期鲁艺音乐教育的艺术实践[J].蘭台世界.201104;
[5] 鲁姝瑾.延安时期鲁艺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上旬).201808;
作者简介:1.郑茜 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2015级本科。
2.兰庆炜(副教授)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 教学秘书。
项目编号:延安大学2018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成果 项目号:201810719018
关键词:音乐教育;延安时期
延安鲁迅艺术学院,1938 年4 月在延安成立,是中国共产党为培养抗战文艺干部而创办的一所综合性艺术学校。其教育方针是团结与培养文学艺术的专门人才,以致力于新民主主义的文学艺术事业。鲁艺建校以后,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革命文艺工作者和干部,对抗日战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其中鲁艺在音乐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非常显著。
一、延安时期的文化内涵及其体现
?1935年10?中共中央随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吴起镇再到1948年3?这近13年的时间被称之为延安时期。延安时期,?量红??乐作品问世,?为流传,引导?们积极向上,与?族精神?起成长,为??的??群众提供了强?的精神保障,这些红??命歌曲不仅在当时?舞着千百万中华?族??勇往直前,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中?们的思想感情和当时的现实?活;对于现代社会??也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代鲁艺?,我们应该践?和发扬?鲁艺精神,传唱红??命歌曲,传唱经典佳作,不忘初?,牢记使命,坚定?化?信,让经典成为新时代担当作为的精神动?,传承红??化,让红?精神放出新时代的光芒,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党的?九?报告中指出:“?化?信是?个国家、?个?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量。”所以延安时期鲁艺音乐教育中的红??化也是中国特?社会主义?化中重要的?个组成部分,作为党内政治?化的源头,不仅让我们坚定了?化?信,提?了?化软实?,也为我们建设?化强国提供了引领和?撑。
二、延安时期的音乐教育
延安时期音乐教育,起到了响应与积极配合抗战的作用。鲁艺办学两年后,制定了趋于正规化和专门化及学术自由的办学方针,目的是为培养适合于战时、建国双重需要的高水准文学艺术人才。鲁艺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的文艺学院,当前任务在专门化,既要培养抗战需要的文艺人才,还要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造就一批文艺工作者和文艺教育干部,要做长期打算,为将来的全国文艺活动培养干部。
进入正规化教育阶段后,鲁艺在教学体制和组织机构方面做了大规模的调整,对各专业的教学、研究、创作和演出等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将原来各系和专业团、场等单位归口管理,组建文学、戏剧、音乐和美术四个专业部,以及教务、编译、干部、院务等四个行政职能处。文学部下辖文学系和文艺工作团,戏剧部下辖,实验剧团和平剧团,音乐部下辖音乐系和音乐工作团,美术部下辖美术系和美术工厂。从此鲁艺转入正规化,专门化的教学轨迹。
在音乐教育正规划的同时成立了民间音乐研究会,1939年春,为了更好的引领抗战歌咏运动,鲁艺成立了民歌研究会,进行民歌采集活动。机构设在音乐系,目的是以民歌为基础,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作品。采集活动以陕甘宁边区为核心,辐射至各抗日根据地。1941年2月,民歌研究会改为“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各抗日根据地亦成立相应机构,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仍以鲁艺音乐系师生为骨干,大量采集民歌素材,并编辑出专利十余期。1943年,民间音乐研究会收集民歌2000余首,受到边区文委奖励。在民歌采集活动中,安波、张鲁、关鹤童、刘炽、马可成绩显著,被称为“郿鄠(眉户)五人团”。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随着困难时期的到来,活跃发展中的延安文艺界产生了思想上的碰撞和争论。为寻求文艺工作更好的服务于全党的工作方法,1942年5月2日至23日,党中央在延安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制定了党领导文艺界的纲领性文件---《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从此,延安文艺运动有了成熟的理论、政策作为指导,鲁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延安文艺座谈会后,鲁艺师生带头实践《讲话》精神,率先深入到火热的工农兵生活中,吸取民间艺术营养,创造性的改造旧的民间秧歌,推出了加入革命题材的新秧歌。1943年春节,鲁艺秧歌队率先走上街头,掀起了群众性的新秧歌运动,引领延安文艺进入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
三、延安时期鲁艺音乐教育中红色文化及其内涵和影响
延安时期的音乐教育克服了长期以来办学条件差、教学师资匮乏等一系列问题,使陕甘宁边区的音乐教育在不同层次上都得以长足发展,并结束了延安地区长期没有专业化音乐院校教育的局面。延安时期的音乐教育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音乐内容扎根于社会现实并与政治宣传相结合,将学习应用到社会实践之中,做到了学以致用。延安时期音乐教育的经验和精髓就在于它坚定的革命精神,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时至今日,研究延安时期的音乐教育对于当前音乐界弘扬延安精神,探索和发展音乐教育模式,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红色文化的内容始终贯穿鲁艺音乐教育的课堂内外,从音乐课程的设置、课堂内容的选择、歌曲创作的思路等方面,都有红色文化的影子,对于我们当代在高校等育人机构开展思政课程等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保护利?好延安红?资源、发扬好红?传统、传承好红?基因,让红?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作为新时代鲁艺?,我们应该践?和发扬?鲁艺精神,传唱红??命歌曲,传唱经典佳作,不忘初?,牢记使命,坚定?化?信,让经典成为新时代担当作为的精神动?,传承红??化,让红?精神放出新时代的光芒,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国延安?部学院.延安时期党的建设研究.[M].中央?献出版社.201105;
[2] 吕品、张雪艳.延安?乐史.[M].太??艺出版社.201201;
[3] 张志超 齐保莉.延安时期音乐教育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201904;
[4] 鲁姝瑾.延安时期鲁艺音乐教育的艺术实践[J].蘭台世界.201104;
[5] 鲁姝瑾.延安时期鲁艺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上旬).201808;
作者简介:1.郑茜 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2015级本科。
2.兰庆炜(副教授)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 教学秘书。
项目编号:延安大学2018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成果 项目号:201810719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