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科学课宜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奏响“激趣、探究、评价”这课堂三部曲,即:激趣导入,奏响课堂教学的序曲;引领学生探究,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多元评价,体验快乐,让课终音犹在。
关键词:科学;激趣;探究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学科教学的主阵地。对小学生而言,课堂教学具有机会多、号召力强等特点,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实际,创设必要的情境,给学生提供课内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实践体验,使他们在活动中感悟道理,体验情感,规范行为。教师应该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挖掘蕴含其中的无限生机和活力,把课堂营造成生动活泼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自然、有序地学习和操练。如何充分利用科学课的课堂,传授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技能,提高科学素养呢?那就是奏响“激趣、探究、评价”这课堂三部曲!
一、激趣导入,奏响课堂教学的序曲
新课导入艺术讲究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那后边的课上起来也就顺了。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成功的新课导入能够承上启下,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抓住学生的心弦,把学生带入某种情境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新课导入的方法有很多:
1.联系生活,引人入情。科学是为生活服务的,科学探究离不开生活,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上课铃声响了,教师急急忙忙地走进教室,说了这样一番话:“不好意思,同学们,我来迟了。刚才我正准备来上课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钢笔水弄了一滴在衬衫衣服的袖子上。这件衬衫是我昨天才买回来的,今天第一次穿,就弄脏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同学们,你们帮我想想办法,用什么才能把衣服上的脏洗掉吗?”老师一边说着上面的话,一边指着袖子上的污渍让学生们看,满脸愁容。
学生们听了老师的话以后,纷纷举手献计献策。有的说用肥皂洗,有的说用洗衣粉洗,还有的说用洗涤剂、牙膏、衣领剂……看到这一情景,教师立即追问了一句:“哪种物品洗涤效果好呢?同学们想不想试试?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洗衣服的学问吧。”学生们开始分工,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活动由此紧张而有序地开展起来了。
2.开展竞赛,引人入景。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同样能调动学生科学探究的激情。如教学《摩擦力的秘密》一课,教师准备了一些泥鳅、沙、玻璃水槽。然后请两名学生上台进行捉泥鳅比赛——把泥鳅捉到小桶里,看谁在规定的时间里捉的泥鳅多。一个学生的泥鳅放在玻璃水槽里,另一个学生的泥鳅放在沙堆上。比赛开始了。台下的学生神情专注地看着,并不停地为他们加油。台上学生紧张地忙碌着,一个如探囊中之物,轻而易举地把沙堆上的泥鳅捉进了桶里;另一个却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捉到一条。比赛结果显而易见。第二回合交换比赛内容。比赛结果刚好与第一次相反,台下学生和台上学生都满脸疑惑。教师这时很自然地导入了这样一番话:“这是摩擦力的作用。一个摩擦力大,一个摩擦力小。一个费力,一个省力。那么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让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下摩擦力的秘密,好不好?”
3.猜测实验,引人入境。猜谜是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上《探测暗盒里的电路》一课时,教师举起了双手,说:“同学们,我们来做个猜谜游戏好不好?”“好!”同学们情绪高涨。“老师两只手里各抓着一根导线,其中一只手里的导线是完整的,另一只手里的导线是断开的。你能猜出哪只手里的导线是完整的,哪只手里的导线是断开的吗?”有的学生说是左手,有的学生说是右手。“在不松开手的前提下,有没有办法验证哪一种猜测正确呢?”老师进一步提问。学生们思索了片刻,有学生回答:“老师,用简单电路装置可以检测。”老师满脸喜色,说:“是吗?老师这里正好有一个简单电路装置,你来试试?”这位学生满心欢喜地跑到老师身边去检测。正如这位学生猜测的那样,用简单电路装置果然能检测出导线是断开还是衔接的。老师大大地表扬了这位学生后,引出了本节课的重点:“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暗盒,你们想不想也用这简单电路装置检测一下暗盒里的电路情况呢?”“想!”学生们异口同声。
通过游戏猜测、实验验证,引出本节课探究活动的重点,把学生带入探究的情境之中,必然会提高其探究的兴趣和成效。
另外,利用音像资料,真实再现情景也是值得应用的导入方法之一。
二、引领学生探究,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
1.以实验为基础是科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科学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其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帮助他们形成有关概念,获得实验技能。然而,一旦需要准备的实验材料种类多了,数量多了,学生兴趣也会降低,太费事了。同时有限的课堂时间保证不了个个实验都能有充裕的时间去探究。
(1)师生共同准备。如《热的传递》一课,固体的热传递实验材料让学生准备,进行分组实验。液体和气体的热传递实验材料教师准备,进行演示实验。
(2)学生按组别准备。如《神奇的水》一课,有水的毛细现象实验、表面张力实验、水的压力实验、水的浮力实验、水的溶解实验等。上课前,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其中的两个实验准备材料。为了避免一个实验有多个小组准备,其他实验没有人准备,在了解各组选择的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适当作一些调整,保证每个实验材料都有人准备。上课时,各组按照自己准备的材料开展探究活动。活动结束后,指名小组代表汇报,其他做相同实验的小组同学可进行补充。全班学生在自己亲历探究和其他同学探究交流的基础上,对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水的压力、水的浮力、水的溶解性等有了较好的认识。
2.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由于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而焕发出勃勃生机,受到世界各国教育界的推崇。各学科都根据教材内容实时地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现在小组合作学习已是科学课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科学课教学任务能否完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合作的成效如何。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那么,教师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应该扮演着哪些角色,才能使合作学习顺利有效的开展下去呢?
(1)教师做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导火索。“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所以我们在课上应该触及学生的心灵,应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住。首先,要让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有事做,使他们对后面的实验充满期待。其次,教师激励性的提问也能调动学生探究的激情。如,让学生汇报活动情况时,老师采用的是夸奖式的提问“你怎么摸得这么准呀?能说说你的办法吗?”这么一夸,学生自然兴致高,乐意表达了。除此之外,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回答提问时教师的肯定以及鼓励性的评价,同样能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
(2)教师做小组合作学习中方法的引导者。小组合作学习是科学课堂教学者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学生合作是小组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并不十分清楚小组该怎样合作去研究某种事物或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进行。在《认识固体》一课中,有个环节是认识固体的共同点,教师先让学生小组中每个成员各选出一种自己想研究的固体,合在一起作为本组共同研究的内容;再引导小组成员商量从哪些方面去研究这些固体,用什么方法去研究;之后指名小组成员代表汇报交流。接着各小组根据商定的研究方法去研究这些固体,并将研究结果记录在册。在整个教学过程三次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都注重了合作期间方法的引导。在教师这种步步为营的引导下,三年级的学生也像模像样地开展起了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探究时秩序井然。
三、多元评价,体验快乐,让课终音犹在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因而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1.及时给学生以表扬,愉悦学生身心。在传统教学观念里,好动的孩子往往不太受欢迎,然而正是这些孩子活跃了我们科学课的课堂,这一类型的孩子往往动手能力很强,有自己的独特思想,更具有创新思维。他们大多会成为探究活动中的主角,他们的参与关系到探究实验的进程。课堂上,教师抓住时机,欣赏他们,让他们充分地表现自己,既能使他们找到“自己是最优秀学生”的感觉,享受成功的快感,同时也促进了探究实验的顺利进行。
2.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能使学生意识到平时应注意自身形象,了解自己在其他同学眼里表现如何,学习情况如何。还能帮助其他学生完善研究方案,更好地进行探究活动。还能从别人的评价中体会到怎样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在探究中应注意怎样操作才会达到预期效果。
3.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同样也要给以评价。一是给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学习进行评价;二是对小组合作情况进行评价。在《认识固体》一课的总结评价环节,教师提出了汇报性的问题“老师送给你的小礼物满意吗?这些小礼物让你学会了什么?”,学生在回答时,就能反映出该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师及时给予肯定或加以补充,也就形成了对学生个人学习成果的评价。在给小组进行评价时,除了教师的评价外,更多的是学生的评价。从小组发言的次数、小组成员发言的声音、发言的质量等多方面去评价,并量化成绩,将评价结果公布在黑板上,以示促进。在给小组评价时,最终每组的评价结果要有层次,不能都一样。教师原本打算从不挫伤学生积极性的角度出发,评价结果都是满分,可看到的情形却是学生中发出了失望的声音。
总之,要想使科学课的课堂充满知趣、乐趣,充满魅力,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充分應用学生资源,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做到简约有效,一定会把学生引进科学的殿堂。
关键词:科学;激趣;探究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学科教学的主阵地。对小学生而言,课堂教学具有机会多、号召力强等特点,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实际,创设必要的情境,给学生提供课内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实践体验,使他们在活动中感悟道理,体验情感,规范行为。教师应该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挖掘蕴含其中的无限生机和活力,把课堂营造成生动活泼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自然、有序地学习和操练。如何充分利用科学课的课堂,传授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技能,提高科学素养呢?那就是奏响“激趣、探究、评价”这课堂三部曲!
一、激趣导入,奏响课堂教学的序曲
新课导入艺术讲究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那后边的课上起来也就顺了。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成功的新课导入能够承上启下,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抓住学生的心弦,把学生带入某种情境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新课导入的方法有很多:
1.联系生活,引人入情。科学是为生活服务的,科学探究离不开生活,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上课铃声响了,教师急急忙忙地走进教室,说了这样一番话:“不好意思,同学们,我来迟了。刚才我正准备来上课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钢笔水弄了一滴在衬衫衣服的袖子上。这件衬衫是我昨天才买回来的,今天第一次穿,就弄脏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同学们,你们帮我想想办法,用什么才能把衣服上的脏洗掉吗?”老师一边说着上面的话,一边指着袖子上的污渍让学生们看,满脸愁容。
学生们听了老师的话以后,纷纷举手献计献策。有的说用肥皂洗,有的说用洗衣粉洗,还有的说用洗涤剂、牙膏、衣领剂……看到这一情景,教师立即追问了一句:“哪种物品洗涤效果好呢?同学们想不想试试?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洗衣服的学问吧。”学生们开始分工,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活动由此紧张而有序地开展起来了。
2.开展竞赛,引人入景。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同样能调动学生科学探究的激情。如教学《摩擦力的秘密》一课,教师准备了一些泥鳅、沙、玻璃水槽。然后请两名学生上台进行捉泥鳅比赛——把泥鳅捉到小桶里,看谁在规定的时间里捉的泥鳅多。一个学生的泥鳅放在玻璃水槽里,另一个学生的泥鳅放在沙堆上。比赛开始了。台下的学生神情专注地看着,并不停地为他们加油。台上学生紧张地忙碌着,一个如探囊中之物,轻而易举地把沙堆上的泥鳅捉进了桶里;另一个却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捉到一条。比赛结果显而易见。第二回合交换比赛内容。比赛结果刚好与第一次相反,台下学生和台上学生都满脸疑惑。教师这时很自然地导入了这样一番话:“这是摩擦力的作用。一个摩擦力大,一个摩擦力小。一个费力,一个省力。那么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让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下摩擦力的秘密,好不好?”
3.猜测实验,引人入境。猜谜是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上《探测暗盒里的电路》一课时,教师举起了双手,说:“同学们,我们来做个猜谜游戏好不好?”“好!”同学们情绪高涨。“老师两只手里各抓着一根导线,其中一只手里的导线是完整的,另一只手里的导线是断开的。你能猜出哪只手里的导线是完整的,哪只手里的导线是断开的吗?”有的学生说是左手,有的学生说是右手。“在不松开手的前提下,有没有办法验证哪一种猜测正确呢?”老师进一步提问。学生们思索了片刻,有学生回答:“老师,用简单电路装置可以检测。”老师满脸喜色,说:“是吗?老师这里正好有一个简单电路装置,你来试试?”这位学生满心欢喜地跑到老师身边去检测。正如这位学生猜测的那样,用简单电路装置果然能检测出导线是断开还是衔接的。老师大大地表扬了这位学生后,引出了本节课的重点:“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暗盒,你们想不想也用这简单电路装置检测一下暗盒里的电路情况呢?”“想!”学生们异口同声。
通过游戏猜测、实验验证,引出本节课探究活动的重点,把学生带入探究的情境之中,必然会提高其探究的兴趣和成效。
另外,利用音像资料,真实再现情景也是值得应用的导入方法之一。
二、引领学生探究,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
1.以实验为基础是科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科学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其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帮助他们形成有关概念,获得实验技能。然而,一旦需要准备的实验材料种类多了,数量多了,学生兴趣也会降低,太费事了。同时有限的课堂时间保证不了个个实验都能有充裕的时间去探究。
(1)师生共同准备。如《热的传递》一课,固体的热传递实验材料让学生准备,进行分组实验。液体和气体的热传递实验材料教师准备,进行演示实验。
(2)学生按组别准备。如《神奇的水》一课,有水的毛细现象实验、表面张力实验、水的压力实验、水的浮力实验、水的溶解实验等。上课前,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其中的两个实验准备材料。为了避免一个实验有多个小组准备,其他实验没有人准备,在了解各组选择的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适当作一些调整,保证每个实验材料都有人准备。上课时,各组按照自己准备的材料开展探究活动。活动结束后,指名小组代表汇报,其他做相同实验的小组同学可进行补充。全班学生在自己亲历探究和其他同学探究交流的基础上,对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水的压力、水的浮力、水的溶解性等有了较好的认识。
2.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由于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而焕发出勃勃生机,受到世界各国教育界的推崇。各学科都根据教材内容实时地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现在小组合作学习已是科学课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科学课教学任务能否完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合作的成效如何。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那么,教师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应该扮演着哪些角色,才能使合作学习顺利有效的开展下去呢?
(1)教师做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导火索。“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所以我们在课上应该触及学生的心灵,应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住。首先,要让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有事做,使他们对后面的实验充满期待。其次,教师激励性的提问也能调动学生探究的激情。如,让学生汇报活动情况时,老师采用的是夸奖式的提问“你怎么摸得这么准呀?能说说你的办法吗?”这么一夸,学生自然兴致高,乐意表达了。除此之外,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回答提问时教师的肯定以及鼓励性的评价,同样能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
(2)教师做小组合作学习中方法的引导者。小组合作学习是科学课堂教学者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学生合作是小组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并不十分清楚小组该怎样合作去研究某种事物或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进行。在《认识固体》一课中,有个环节是认识固体的共同点,教师先让学生小组中每个成员各选出一种自己想研究的固体,合在一起作为本组共同研究的内容;再引导小组成员商量从哪些方面去研究这些固体,用什么方法去研究;之后指名小组成员代表汇报交流。接着各小组根据商定的研究方法去研究这些固体,并将研究结果记录在册。在整个教学过程三次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都注重了合作期间方法的引导。在教师这种步步为营的引导下,三年级的学生也像模像样地开展起了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探究时秩序井然。
三、多元评价,体验快乐,让课终音犹在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因而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1.及时给学生以表扬,愉悦学生身心。在传统教学观念里,好动的孩子往往不太受欢迎,然而正是这些孩子活跃了我们科学课的课堂,这一类型的孩子往往动手能力很强,有自己的独特思想,更具有创新思维。他们大多会成为探究活动中的主角,他们的参与关系到探究实验的进程。课堂上,教师抓住时机,欣赏他们,让他们充分地表现自己,既能使他们找到“自己是最优秀学生”的感觉,享受成功的快感,同时也促进了探究实验的顺利进行。
2.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能使学生意识到平时应注意自身形象,了解自己在其他同学眼里表现如何,学习情况如何。还能帮助其他学生完善研究方案,更好地进行探究活动。还能从别人的评价中体会到怎样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在探究中应注意怎样操作才会达到预期效果。
3.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同样也要给以评价。一是给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学习进行评价;二是对小组合作情况进行评价。在《认识固体》一课的总结评价环节,教师提出了汇报性的问题“老师送给你的小礼物满意吗?这些小礼物让你学会了什么?”,学生在回答时,就能反映出该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师及时给予肯定或加以补充,也就形成了对学生个人学习成果的评价。在给小组进行评价时,除了教师的评价外,更多的是学生的评价。从小组发言的次数、小组成员发言的声音、发言的质量等多方面去评价,并量化成绩,将评价结果公布在黑板上,以示促进。在给小组评价时,最终每组的评价结果要有层次,不能都一样。教师原本打算从不挫伤学生积极性的角度出发,评价结果都是满分,可看到的情形却是学生中发出了失望的声音。
总之,要想使科学课的课堂充满知趣、乐趣,充满魅力,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充分應用学生资源,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做到简约有效,一定会把学生引进科学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