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积累是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可以从不同的方面作横向的扫描。本文以《狼和鹿》为例,谈谈阅读经验、写作技能、语言素材、思想情感四方面的积累。
一、阅读经验的积累
阅读经验是指学生从一篇或几篇文章读懂的体验中,学会更快更容易读懂更多的其他文章。阅读经验可以是学生自己摸索、感悟的,也有教师指导、归纳的,还有像以前的人教版教材有关读的“读写例话”。
教学《狼和鹿》时,我首先问学生,从课题中仅有的三个字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基本都猜到课文大概是写狼和鹿之间发生的故事。想想以前学过的课文题目有没有用两个动物的?学生也能回忆出《蚂蚁和蝈蝈》《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想想这些课文都是写什么的?通过回忆,也知道是写两个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么,《狼和鹿》和前面学过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请同学读课文……学完课文,再回到课题上,使学生明白:前面学的“×和×”是用童话或寓言形式来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这篇课文是用一个真实的事情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和×”式的课题中,是有主次之分的,一般是以前一个为主,《蚂蚁和蝈蝈》是写蚂蚁勤劳,防患未然;《狼和小羊》是写狼的凶残本性;《狐狸和乌鸦》是讲狐狸狡猾。《狼和鹿》则讲“贪婪而凶残的狼”既是“活泼而美丽的鹿”的“天敌”,又是它们的“功臣”。以后再看到“×和×”的题目,就会想到是讲两者之间发生的事,且前者主,后者次。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主要写高尔基;《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主要写爱因斯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主要讲彭德怀。
二、写作技能的积累
写作技能的积累是指学生能把从阅读中明白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道理,日积月累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上去。鲁迅先生就认为写人有两法:“一是专用一个人……二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朱自清也说过:“记得在中学校的时候,偶尔买到一部《姜园课蒙草》,一部彪蒙书室的《论说入门》,非常高兴。因为那两部书都指示写作的方法。那时的国文教师对我们的帮助很少,大家只茫然地读,茫然地写,有了指点方法的书,仿佛夜行有了电棒。”这说明,懂得一些写作知识,了解一些写作要求、方法和技巧,是很有必要的。至少说,可以减少一些盲目性,增强一些自觉性。《狼和鹿》作者采用了一系列对比,让读者获得更加分明的感受的写法就值得学生学习和积累。狼与鹿的对比,凯巴伯森林的前后对比,鹿群变化的对比。鲜明的对比,触目惊心的数据让我们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是多么重要。作者按“平衡——失衡——道理”的思路来构思全篇。也是值得学生学习和借鉴的。
三、语言素材的积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在阅读中对一些佳词妙句、典故成语见多了或重复多了,便会形成语感,令学生在表达时脱口而出、不假思索,写作时词汇丰富、妙语连珠。《狼和鹿》虽然是说理文,但课文描写的画面很美,内容丰富多彩:“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一只跟着一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课文还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比喻,或拟人,或口语化,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它们要时刻提防狼的暗算”,“枪声响了25年”,“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等等。教学中,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刻内涵,从而积累优美的词句,为今后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思想情感的积累
学生在阅读中受作者或文中人物喜怒哀乐的影响,自己的情感也会不由自主的丰富起来;当学生在知识方面有了一定积累的时候,就会形成一种思想,培养一种情感。学习《狼和鹿》第一自然段时,在舒缓明快的音乐声中利用多媒体将课文第一节描述的景象呈现出来,教师再情并茂地范读: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但鹿群后面,常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它们总在寻找机会对狼下毒手……然后让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情境,再进行填空式的复述: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但鹿群后面,常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它们总在寻找机会对狼(下毒手)。围绕画线词、括号里的词谈体会,学生体会到这些词写出了生物活动、捕食的地方,以及它们活动情景——尽管有捕杀,有竞争,但共处于“一片葱绿,生机勃勃”这一和谐的环境之中。接着利用多媒体展示第三小节所描绘的情景,辅以悲壮的音乐,自然地把学生引入“王国”变“亡国”的情境。然后,让学生边读边想课文情境,“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句,读得音调由高到低,焦灼而不忍。“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读得急促而忧急。“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读得低沉轻缓而悲痛……学生情感与对文本体验的共鸣,加深了对课文中心、对作者情感的把握,深化了对课文语言的吸收,积淀了丰富的思想情感。
语文积累是个老话题,又是个新课题。猛一提似乎什么都清楚,仔细一想问题还很多。以上仅一个层面的四个方面谈了自己肤浅的认识和粗劣的做法。至于对积累的内在机制、发展规律的深入研究,还期待着更为具体、切实的理论指导。
一、阅读经验的积累
阅读经验是指学生从一篇或几篇文章读懂的体验中,学会更快更容易读懂更多的其他文章。阅读经验可以是学生自己摸索、感悟的,也有教师指导、归纳的,还有像以前的人教版教材有关读的“读写例话”。
教学《狼和鹿》时,我首先问学生,从课题中仅有的三个字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基本都猜到课文大概是写狼和鹿之间发生的故事。想想以前学过的课文题目有没有用两个动物的?学生也能回忆出《蚂蚁和蝈蝈》《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想想这些课文都是写什么的?通过回忆,也知道是写两个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么,《狼和鹿》和前面学过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请同学读课文……学完课文,再回到课题上,使学生明白:前面学的“×和×”是用童话或寓言形式来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这篇课文是用一个真实的事情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和×”式的课题中,是有主次之分的,一般是以前一个为主,《蚂蚁和蝈蝈》是写蚂蚁勤劳,防患未然;《狼和小羊》是写狼的凶残本性;《狐狸和乌鸦》是讲狐狸狡猾。《狼和鹿》则讲“贪婪而凶残的狼”既是“活泼而美丽的鹿”的“天敌”,又是它们的“功臣”。以后再看到“×和×”的题目,就会想到是讲两者之间发生的事,且前者主,后者次。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主要写高尔基;《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主要写爱因斯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主要讲彭德怀。
二、写作技能的积累
写作技能的积累是指学生能把从阅读中明白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道理,日积月累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上去。鲁迅先生就认为写人有两法:“一是专用一个人……二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朱自清也说过:“记得在中学校的时候,偶尔买到一部《姜园课蒙草》,一部彪蒙书室的《论说入门》,非常高兴。因为那两部书都指示写作的方法。那时的国文教师对我们的帮助很少,大家只茫然地读,茫然地写,有了指点方法的书,仿佛夜行有了电棒。”这说明,懂得一些写作知识,了解一些写作要求、方法和技巧,是很有必要的。至少说,可以减少一些盲目性,增强一些自觉性。《狼和鹿》作者采用了一系列对比,让读者获得更加分明的感受的写法就值得学生学习和积累。狼与鹿的对比,凯巴伯森林的前后对比,鹿群变化的对比。鲜明的对比,触目惊心的数据让我们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是多么重要。作者按“平衡——失衡——道理”的思路来构思全篇。也是值得学生学习和借鉴的。
三、语言素材的积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在阅读中对一些佳词妙句、典故成语见多了或重复多了,便会形成语感,令学生在表达时脱口而出、不假思索,写作时词汇丰富、妙语连珠。《狼和鹿》虽然是说理文,但课文描写的画面很美,内容丰富多彩:“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一只跟着一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课文还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比喻,或拟人,或口语化,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它们要时刻提防狼的暗算”,“枪声响了25年”,“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等等。教学中,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刻内涵,从而积累优美的词句,为今后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思想情感的积累
学生在阅读中受作者或文中人物喜怒哀乐的影响,自己的情感也会不由自主的丰富起来;当学生在知识方面有了一定积累的时候,就会形成一种思想,培养一种情感。学习《狼和鹿》第一自然段时,在舒缓明快的音乐声中利用多媒体将课文第一节描述的景象呈现出来,教师再情并茂地范读: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但鹿群后面,常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它们总在寻找机会对狼下毒手……然后让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情境,再进行填空式的复述: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但鹿群后面,常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它们总在寻找机会对狼(下毒手)。围绕画线词、括号里的词谈体会,学生体会到这些词写出了生物活动、捕食的地方,以及它们活动情景——尽管有捕杀,有竞争,但共处于“一片葱绿,生机勃勃”这一和谐的环境之中。接着利用多媒体展示第三小节所描绘的情景,辅以悲壮的音乐,自然地把学生引入“王国”变“亡国”的情境。然后,让学生边读边想课文情境,“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句,读得音调由高到低,焦灼而不忍。“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读得急促而忧急。“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读得低沉轻缓而悲痛……学生情感与对文本体验的共鸣,加深了对课文中心、对作者情感的把握,深化了对课文语言的吸收,积淀了丰富的思想情感。
语文积累是个老话题,又是个新课题。猛一提似乎什么都清楚,仔细一想问题还很多。以上仅一个层面的四个方面谈了自己肤浅的认识和粗劣的做法。至于对积累的内在机制、发展规律的深入研究,还期待着更为具体、切实的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