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来源 :党史文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c66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人本观的本质要求,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新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的工作原则和工作方法。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核心 解读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完整地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P15)“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解决发展中其他一切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全面而准确地解读“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觀和人本观的本质要求
  
  现实的人的解放与理想的人的生成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和目的。“唯物史观的每一条基本原则、原理,都是马克思主义对现实的人、在历史中行动的人、在社会中实践的人的各种关系及其活动规律的反映,都是人及其社会发展的客观辩证法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因此,都避免不了同人的千丝万缕的联系。”[2](P25)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它的前提是人。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它自然的关系。”马克思认为,整个世界历史不过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唯物史观所理解的人是现实的人,即在某种具体的、物质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从事某种实践的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人类得以存在和建构的首要前提和深刻基础,社会历史实际上就是人类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历史。在阶级社会中,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动力。任何阶级和个人只有融入人民群众并代表他们的利益,才能成为历史发展的动力。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本,承认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主体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二、“以人为本”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时代的主旋律,人类的共同话题。随着社会的曲折演变和不断进步,社会发展观也经历了一个从“物”到“神”进而以“人”为中心的曲折演进过程。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主题和核心,社会发展是人类不断趋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当前我国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价值的基础上,科学分析当今世界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紧密结合我国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而提出的新的社会发展理论。
  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实质与核心的以人为本,明确回答了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当代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人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评判者和享用者。”[3](P173)当我们在评价一个社会比另一个社会更进步时,其价值判断的根据就在于这个社会能够创造更好的条件,提供更多的机会,使人的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说过,我们的目的是社会生产力的最高度的发展和人的最全面发展。社会发展全面性的最终要求是为了实现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因此,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以人为本,必须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本,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尽可能多的现实社会条件,要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把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衡量社会发展的“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结合起来,并充分认识“人的尺度”是衡量社会发展的最终的决定性尺度。
  
  三、“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新理念的集中体现
  
  关于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以人为本,胡锦涛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4]这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与我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全部任务和职责就是带领广大人民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我们党80多年的一切奋斗,我们执掌政权所做的一切工作,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指导思想,它提出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以人的发展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与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相一致。
  中国共产党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它在回答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发展效果由谁检验等社会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时,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原则,强调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正如胡锦涛所言:“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 [5]
  
  四、“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的工作原则和工作方法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党的领导干部在分析、思考和解决一切问题时,要确立并运用人的尺度,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命运确立起终极关怀,树立起人的自主意识并同时承担责任,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首先,把人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解决好发展为了谁的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一切从人民的需要出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决策和工作的标准,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来。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尊重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等基本人权;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其次,把人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解决好发展依靠谁的问题。纵观人类文明史,影响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因素很多,但真正起着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的是人。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主体地位和核心价值日益凸显。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努力创造使每一个人都能平等公正参与社会实践,都能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环境,鼓励人们干事创业,营造支持人们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另一方面,以人为本的发展不是依靠少数人的发展,而是紧紧依靠“全体人民”的发展。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中,精英分子的作用日益增大,但是广大人民群众依然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主体。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主体,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和执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相信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第三,把人作为一切工作的检验标准,解决好发展效果由谁检验的问题。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人推动的,人类社会的发展集中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上。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就是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就是用人的发展来牵引其他一切发展。正如胡锦涛指出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发展的目的是共同富裕,只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改革的成果,以人为本才能得到真正体现。真正使发展的各项工作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就要求我们在检验发展的标准上,不能只见发展的经济指标特别是GDP的增长,更不能只见虚报浮夸的政绩指标、形象工程指标等,而是要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实现和发展程度,创造力的发挥程度,素质提高程度作为衡量发展的核心和最高标准。因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既然是价值占有主体,当然也是价值评价主体,在这个意义上,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这两者的主体间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薛德震.人的哲学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蔡普民.科学发展观的人学审视[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4]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04-3-11(1).
  [5]胡锦涛.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EB/OL].新华网,2005-07-01.
  责任编辑 晏蔚青
其他文献
很高兴再次参加我们中部地区党史期刊的论坛会议。我是第一次来到上饶,相信很多同志也跟我一样,非常高兴能够来到这个既有光荣革命传统,又有深厚文化底蕴,又有美丽湖光山色的这么一个好地方,来参加这次会议。也非常感谢饶书记、吴院长对党史工作的支持和对党史期刊事业的关心。我建议大家一起向他们二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记得上次中部地区的党史期刊论坛会议,是在湖南湘潭召开的,主题是如何进一步发挥党史期刊资政育人的作
期刊
也许有人会认为军官学校就是不一样,各方面条件比起一般学校要好得多,即使是一般的学校也会有整洁美丽的校园、宽敞明亮的教室,教室里有黑板、桌凳等设备。这些在现在都不足为奇。我们的革命前辈在东固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曾创办过一所特殊的学校——红二团教导队。教导队后来在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具体领导和精心组织下,发展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学校。它跟今天的学校相比,可谓天壤之别。然而,就是这样一所特殊的学校,
期刊
彭德怀同志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在近半个世纪的革命斗争中,他南征北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对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新中国的创立和建设,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从湖南这块红土地上走出,投身革命,一生戎马倥偬,身经百战,先后参加或领导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组织指挥了许
期刊
1951年国庆节的阅兵总指挥是聂荣臻。当时,北京电影制片厂要拍摄一部名为《一九五一国庆节》的新闻纪录电影片。聂荣臻非常关心这部片子的拍摄,每次受阅部队彩排预演,都通知摄制组去观看,以便正式检阅时拍好影片。  影片素材拍下来后,初编样片刚剪接好,聂荣臻就通知导演把样片送审。到中南海紫光阁审片的首长除了聂荣臻外,还有朱德、陈毅和陈赓。放映后,首长都称赞今年的大阅兵拍得好,有气势,受阅部队士气旺盛,队列
期刊
2008年10月24日至25日,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亚欧会议实现第二轮扩大后45个成员领导人的首次聚会。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了开幕式并发表题为《亚欧携手 合作共赢》的重要讲话,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了开幕式、三次全体会议及闭幕式。  胡锦涛指出,近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冲击,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忧虑。
期刊
[摘 要] 20世纪20年代的江西安源工人运动在我党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 、刘少奇、 李立三等人的直接领导下,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全国第一次罢工高潮中“绝无仅有”的成功范例,长期以来备受工运史学者的重视。但过去的研究多是从中共党史的视角去阐述我党的伟大决策在这次工人运动中所起的关键作用,结论无疑是正确的,但在革命史的宏大叙事背景下,明显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裴宜李女士的《上海罢工》一书,从一个新的研究视
期刊
1998年,由于气候异常,我国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省区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8月7日,九江市长江大堤决口,大批村庄被淹,九江市危在旦夕。灾情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领导的心。中央在第一时间内紧急派出人民解放军与地方武警部队、当地干部群众一道奋力抗灾。广大军民团结奋战,力挽狂澜,同洪水进行了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终于堵住了决口,夺取了抗洪斗争的伟大胜利。今年正值98
期刊
[摘 要] 淮安市作为发达省份中的欠发达地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较快,特点鲜明,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以期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价值参考。  [关键词]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三农”问题 发展    随着农业发展和农产品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仅是改变农民在市场竞争中弱势地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
期刊
[摘 要] 教育实习作为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师范生的重要实践活动之一,理应得到重视和加强。面对当前教育实践环节正流于目标简单化、过程形式化及实习生缺少足够教育教学实践机会等弊端,有必要探讨教师指导和集中分散实习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师范生 教育实习 问题 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检验和信息反馈,也是探索教师教育
期刊
人类的生存发展史就是一部与自然灾害做斗争的历史。大自然既赐予人类阳光、空气和水,同时也赐予人类灾害。  公元1998年,农历虎年,地球忽然间变得躁动不安起来——  一年前,厄尔尼诺现象几乎不约而同地在世界各地频频出现。受厄尔尼诺的影响,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从美国的密西西比横扫加拿大的魁北克。所到之处,高速公路关闭,学校停课,房屋倒塌,人畜伤亡不计其数。在中国,一边是黄河万里断流,干涸的河道,像大地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