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显示,今年的经济活动放缓至2009年来的最低水平,但预测全球增长率达3%仍远远高于过去的衰退,并且与世界绝大部分地区不错的经济状况相一致—对全球持续扩张的第11个年头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坏事。而IMF预测明年的增长率会加速至3.4%,这一结果已经非常接近“世界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趋势”下的3.6%增长预期。
有人可能认为,IMF关于明年增长率反弹的预测可信度有限,因为所有经济模型的设计方式,决定了它们往往会回归长期平均趋势。但2019年数据却截然不同而且更加可信。截至今年这个阶段,2019年“预测”基本反映了已经收集到的数据。
尽管爆发了贸易战,但美中两国均没有出现任何真正的经济衰退:自去年10月以来,两国的增长率均被下调了在统计上无关紧要的0.1%。日本的经济状况也没有发生改变,而亚洲其他地区也仅呈略有放缓的态势。欧洲是今年世界经济主要的问题领域,欧元区经济增长预期被从1.9%下调至1.2%,降幅超过1/3,而德国更是从1.9%直接下调至接近衰退的0.5%。
坏消息是,哪怕不是在2020年或2021年,世界经济目前普遍的相对温和状况将在某个时点真正恶化。届时,各国央行行长将不得不承认,他们无法再对商业周期和温和的经济衰退进行管理。不那么差劲的消息是,绝大多数决策者现在认识到,还有更加有效的其他工具存在,而阻止它们被广泛运用的只有过时的政治意识形态和经济教条。
1979年玛格丽特·撒切尔当选,证实各种形式的货币主义占据上风;40年后,学术界的钟摆终于又开始回到凯恩斯的观点,即财政政策—也就是有关政府开支、税收和借贷的决策—为管理需求和稳定经济循环,提供了最有效的工具。各国央行行长率先认识到,货币政策已经达到极限,与此同时,许多政客和经济学家仍否认目前发生的范式改变。
米尔顿·弗里德曼的名言“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早被实证研究驳得体无完肤。但更为严峻的挑战是,货币扩张与通货膨胀间可能没有任何关系。时至今日,这仍然是一种学术上的禁忌,尽管各国央行已经发行了此前令人难以想象数量的新货币,但却丝毫没有产生通胀后果。
效果更持久的是货币主义最重要的负面禁令:那就是财政政策不能刺激经济增长,因为政府开支增加会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而公共借贷增加相当于增税。事实已经证明,关于政府借贷会增加利率、通胀预期或未来税收,由此导致财政政策“无效”的各种理论,都是错误的。
过去10~15年来,所有发达经济体均大幅增加了公共借贷与负债。但投资者非但没有对通胀感到恐慌,也没有通过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来惩罚这种所谓的挥霍,反而放任政府借贷利率达到历史最低。在许多国家,他们甚至通过负利率接受确定的损失。然而,尤其在欧洲,认为财政扩张无效或不负责任、因此货币政策仍应继续作为宏观经济主要管理工具的理念,依然盛行。
今年,IMF年会的一个重要事件是,这种反凯恩斯主义的偏见在央行行长中已经完全消失。IMF新任总裁克里斯塔利纳·格奥尔基耶娃主旨演讲的主要内容是,呼吁“财政政策发挥更核心的作用”。
简言之,各国央行行长和高级经济官员现在几乎一致认为,货币政策已经达到极限,并且应当恢复财政政策发挥其管理商业周期和支撑经济增长主要工具的任务。但许多政治家,尤其是欧洲政治家,仍拒绝承认货币主義时代已经结束且“凯恩斯需求管理”是唯一的选择。我们寄希望于在下一次衰退到来之前会有所变化。
本文由Project Syndicate授权《南风窗》独家刊发中文版。安纳托尔·凯勒茨基是龙洲经讯首席经济学家、联职主席,著有《资本主义4.0》。
有人可能认为,IMF关于明年增长率反弹的预测可信度有限,因为所有经济模型的设计方式,决定了它们往往会回归长期平均趋势。但2019年数据却截然不同而且更加可信。截至今年这个阶段,2019年“预测”基本反映了已经收集到的数据。
尽管爆发了贸易战,但美中两国均没有出现任何真正的经济衰退:自去年10月以来,两国的增长率均被下调了在统计上无关紧要的0.1%。日本的经济状况也没有发生改变,而亚洲其他地区也仅呈略有放缓的态势。欧洲是今年世界经济主要的问题领域,欧元区经济增长预期被从1.9%下调至1.2%,降幅超过1/3,而德国更是从1.9%直接下调至接近衰退的0.5%。
坏消息是,哪怕不是在2020年或2021年,世界经济目前普遍的相对温和状况将在某个时点真正恶化。届时,各国央行行长将不得不承认,他们无法再对商业周期和温和的经济衰退进行管理。不那么差劲的消息是,绝大多数决策者现在认识到,还有更加有效的其他工具存在,而阻止它们被广泛运用的只有过时的政治意识形态和经济教条。
1979年玛格丽特·撒切尔当选,证实各种形式的货币主义占据上风;40年后,学术界的钟摆终于又开始回到凯恩斯的观点,即财政政策—也就是有关政府开支、税收和借贷的决策—为管理需求和稳定经济循环,提供了最有效的工具。各国央行行长率先认识到,货币政策已经达到极限,与此同时,许多政客和经济学家仍否认目前发生的范式改变。
米尔顿·弗里德曼的名言“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早被实证研究驳得体无完肤。但更为严峻的挑战是,货币扩张与通货膨胀间可能没有任何关系。时至今日,这仍然是一种学术上的禁忌,尽管各国央行已经发行了此前令人难以想象数量的新货币,但却丝毫没有产生通胀后果。
效果更持久的是货币主义最重要的负面禁令:那就是财政政策不能刺激经济增长,因为政府开支增加会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而公共借贷增加相当于增税。事实已经证明,关于政府借贷会增加利率、通胀预期或未来税收,由此导致财政政策“无效”的各种理论,都是错误的。
过去10~15年来,所有发达经济体均大幅增加了公共借贷与负债。但投资者非但没有对通胀感到恐慌,也没有通过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来惩罚这种所谓的挥霍,反而放任政府借贷利率达到历史最低。在许多国家,他们甚至通过负利率接受确定的损失。然而,尤其在欧洲,认为财政扩张无效或不负责任、因此货币政策仍应继续作为宏观经济主要管理工具的理念,依然盛行。
今年,IMF年会的一个重要事件是,这种反凯恩斯主义的偏见在央行行长中已经完全消失。IMF新任总裁克里斯塔利纳·格奥尔基耶娃主旨演讲的主要内容是,呼吁“财政政策发挥更核心的作用”。
简言之,各国央行行长和高级经济官员现在几乎一致认为,货币政策已经达到极限,并且应当恢复财政政策发挥其管理商业周期和支撑经济增长主要工具的任务。但许多政治家,尤其是欧洲政治家,仍拒绝承认货币主義时代已经结束且“凯恩斯需求管理”是唯一的选择。我们寄希望于在下一次衰退到来之前会有所变化。
本文由Project Syndicate授权《南风窗》独家刊发中文版。安纳托尔·凯勒茨基是龙洲经讯首席经济学家、联职主席,著有《资本主义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