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结合导学案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1aj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微课是当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而导学案作为新课改下的新生事物,探讨微课结合导学案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微课结合导学案教学的可行性,并详细介绍了微课结合导学案在历史教学中的实施及应注意的问题,为历史教学中微课结合导学案的应用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微课;历史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8-0158-01
  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有效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也越来越多。其中,微课作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产物,具有短小精悍、针对性强、目标明确等优点,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导学案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新生事物,能够有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探索微课结合导学案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微课结合导学案教学的可行性
  历史新教材重视对学生历史知识的传授,并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主,并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方式,增强趣味性、生动性和启发性。这一教学宗旨下可以尝试将导学案和微课教学整合起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首先,导学案的教学模式经过教师的集体研究,将所学的知识难点、重点在学案之中展现出来,然后让学生主动学习,并形成明晰的自主学习思维路线图。在这一过程中,导学案依然是以书面材料为主组织自学,学生缺乏直接有效的动态化学习指导,而微课教学模式的出现则给这一自学模式带来了全新的思考方向,能够让更多的学习者有直接的接触学习要点的机会,同时也为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增添了有趣的色彩,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微课的教学模式属于新型教育方式方法,将信息技术引入其中,围绕某个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讲解、演示等全过程,属于教师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的学习资源包含的学习材料,具有可暂停、快进、反复使用的特点。微课就要强调一项“微”,因此有短小精悍的表现形式,也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点都罗列出来,这样就成了整堂课的录制了,因此微课虽然精致,但是知识不够全面,与导学案结合起来能够互相弥补,取长补短,让初中历史学习有更多的自学空间。
  二、微课结合导学案的课堂实施
  1.课前发放导学案,上传微课视频
  在开展历史课堂之前,要给学生分发导学案,并在学生群里上传相关教学视频,从而让学生有自学的空间和机会。导学案发放之后,学生能够主动进行阅读,结合教材内容整理历史学的知识点。
  2.学生自学导学案,难点问题观看微课视频
  学生要自学导学案,教师要制定一定的自学制度。例如:第一,导学案有发必收,有收必批,完成后由学科班长收齐上交,教师第一次批阅,了解学情并确定重点展示内容。第二,课下整理落实,学生订正完成后收齐上交,教师第二次批阅。两次批阅老师都要给出评价,督促学生落实。第三,在以上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难点问题,教师要让学生养成主动观看微课视频的习惯,主动进行探索,最后对于视频讲解也无法理解的问题,再由教师进行集体讲授。总之,把微课引入课堂,微课的内容新颖而具有趣味性,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应用于历史教学中更是可以把一些知识线索连成串。
  3.结合导学案和微课形式进行达标检测
  历史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因此教师要利用导学案和微课的形式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达标检测。达标检测就是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要让学生限时完成,以了解学生本课掌握的情况。通过检查,发现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再重点突破。检测方式根据课堂情况,可让学生独立完成或小组讨论方式。小组之间互相批阅,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让激情、热情、感动、震撼、期望和信任洋溢于课堂。在课堂中,教师采用的形式是尽量少集体提问,多个别提问,多让学生动笔写。最后,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正因为如此,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微课结合导学案需注意问题
  1.学案不能成为问题的罗列
  微课结合导学案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案不能成为问题的罗列,问题探究是历史学案的关键所在,历史学案要以问题为引领,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但是教师也要注意所谓的问题设置也要有一定的罗列层次性,不能简单地罗列,要在重难点问题上给学生一定方法引导和思维启示,让学生自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具体的做法包括:第一,必须一课一案。导学案不能剪贴化、简单化和习题化。因此,教师要利用微课让导学案的内容更为贴近教学,上传微课信息,学生在网络上进行观看,这种独立的“微型课程学习包”还可以承担“课程补丁”的功效,有效弥补了传统课程知识表达的不足。对于它的研究和应用,必将成为解决知识获取瓶颈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于历史学科来说,有着更强大的优势。第二,不能以教案定导学案。“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內驱力,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2.微课整合要重视兴趣激发
  微课结合导学案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重视兴趣激发。教师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拍摄微课,针对所选定的教学主题,搜集教学材料和媒体素材,制作PPT课件,在电脑屏幕上同时打开视频录像软件和教学PPT,执教者带好耳麦,开始录制,配合标记工具或其他多媒体软件或素材,尽量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但是有的时候,得到了多数老师认可的“微课教学”方式,却并不能够真正吸引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可能会由于过渡衔接的不自然造成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方式的迷惘和厌倦,可能使教学效果得不到落实。这主要是因为教师的微课形式过于单一,其实历史微课结合导学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直接借助其他视频形式来完成微课的录制,不需要总是自己亲自录制。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代,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育资源,在历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微课结合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不仅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打破了导学案教学中知识的局限性,提高了历史教学的效率。在微课结合导学案在历史教学的应用中,教师要做好导学案及微课视频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性,从而改善历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大中.导学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4(04)
  [2]黄永其.合理应用微课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6(19)
其他文献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专利的申请也呈现全球化态势。由于专利技术在各国存在差距等原因,导致在大量专利活动中存在着专利法复活的现象。通过对于专利复活问题的研究,探索专
【摘要】高中历史课程中的讲评课是历史教学的有效延续与反馈,是对学生存在的知识或能力缺陷进行矫正弥补教学的一种课型。有效的高中历史讲评课能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有效教学的实施,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由此结合历史讲评课的教学实践,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讲评课的讲评,要遵循讲评主体多元化、讲评方式多样化、讲评内容多维化、讲评功能多种化。  【关键词】新课改 讲评课 高中历史  【中图分
2009年2月2日.印度古医药数据库达到了与欧洲专利局(EPO)系统的链接,以防止将专利授予印度古代已存在的医药方法。
【摘要】经济全球化日渐发展促使各国之间联系日渐密切,英语在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日渐深入促使传统教育理念以及传统教育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实际的教学需求,学生渐渐陷入到学习误区,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自信心都会受到影响,学生缺乏英语理解能力以及英语语言学习能力。单一化、枯燥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这就需要重视初中英语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创新,提升学生英语运用能力,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
【摘要】幼儿园区域游戏是幼儿园活动的主要方式。文章主要探讨幼儿园区域游戏的组织和开展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 幼儿 区域游戏 开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9-0166-02  幼儿园《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活动以游戏为主,尽可能多地开展区域游戏。区域游戏要求我们要将可以利用的空间充分合理地利用好,将一些不利因素转化成有
【摘要】说到语文教学,不可回避的就是语文教学模式。以应试即以升入高一级学校为主要目标,片面强调考试卷面分数。这种看似捷径的方法却在影响语文更深远的教育目标,蚕食着学生对于原汁原味的语文的期待憧憬,因此必须根据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本文对现行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目的:分析给予围绝经期功血患者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血患者80例进行临床观察,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
【摘要】在英语中以客观事物或抽象名词作主语的句子叫无灵主语句。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国学生理解,翻译和使用这一类句型比较困难。本文先从修辞角度来分析此类句型的特点,然后探究其翻译方法。  【关键词】英语无灵主语句;修辞;翻译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8-0160-01  一、引言  在英语文章或口语表达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