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对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加强对培养并丰富学生阅读技能与素养的重视,在课堂上通过对阅读知识的讲解以及阅读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并逐渐获得有效阅读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上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在本文提出了以下三点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设置具有感染力的课堂导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朗读直接感知文本语言,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注重针对文本设计有效提问,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具体策略
目前,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大部分教师依旧采取死板专制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一味地要求学生进行机械地朗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体验和感受,使得语文课堂变得越来越没有活力,导致学生对阅读逐渐产生抵制的情绪,不利于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和发展。因此,为了改变上述现状,教师应该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设计形式丰富的朗读训练,引导学生感知文本中的语言,并进行细致地讲解,让学生把握其中的语文知识,从而丰富其语文素养,逐步增强阅读教学的实际效果。
一、设置具有感染力的课堂导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堂导入是阅读教学中的首要任务,有效的、具有感染力的导入能够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初步产生好奇。教师要设置具有较强感染力的导入,激起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求知欲,首先就要在课前认真研读课文,依据文章的主题和创作背景等知识,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形式进行导入,从而迈出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在导入时,教师要尽可能地采用丰富的情感,使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充满激情,从而带着兴致勃勃的状态对文章展开阅读,有利于学生快速地进入阅读状态。
例如,教师在教学《松鼠》时,设计以下课堂阅读活动。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松鼠吗?我们先来看几张松鼠图片!”教师针对课文中对于松鼠外形的大量描写,选择利用图片的形式进行导入,这种导入形式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热烈讨论。生一:“这个小松鼠真可爱!长得像小姑娘一样水灵。”生二:“我倒觉得松鼠的身体闪闪发光,而且很可爱!好像养一只。”生三:“老师,课文里描写的松鼠也像图片上一样可爱吗?”……通过展示松鼠的图片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松鼠的外形,对松鼠有一个初步地认识和了解。由于这篇课文属于说明文,在导入时采用直观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初步获得松鼠的相关知识,同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对具体事物的观察能力。
二、通过朗读直接感知文本语言,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
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将文字响亮地、清楚地念出来。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初步印象,使学生直接地感知文本言语的特点。只有进行多次的朗读和品味才能逐渐发掘文本的主旨,感知文本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因此,教师要重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要发挥朗读的实际作用,教师要为学生设置具体的目的,让学生带着目的对文本进行丰富形式的朗读,从而直接地、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同时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语言和词句,让学生读有所获,增强朗读的实际效果。
例如,教师在教学《桂林山水》时,设计以下课堂阅读活动。师:“同学们,老师为大家放一首舒缓的音乐,请你们对这篇课文进行大声地阅读。”教师播放悦耳优美的乐曲,让学生在音乐情境中整体通读课文,初步感受文中对景色的描写,使学生在音乐的带动下受到强有力的感染。师:“现在分为男女两组,女生一齐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第二段内容,男生读描写桂林山水的第三段部分,文中其余的段落全体朗读。”女生细腻的声音读出了桂林山水的优美,男生铿锵有力的声音读出了桂林山水的静穆。……教师改变朗读方式,使学生在共同的配合之下深入地体会文中描写的桂林山水的特点,直接地感知文本的写景语言,让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注重针对文本设计有效提问,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
课堂提问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提问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阅读思维的有效发展。有效地提问能够引起学生对文本具体情节的思考,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向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应该以自己的提问带动学生的范文,引领学生敢于对文本内容进行质疑,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胆怯心理,让学生喜欢上提问环节,在教师耐性的启发下,逐渐打开话匣子,学生们思维的活化相继迸发出来,培养并发展小学生的阅读思维,极大地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教师在教学《普罗米修斯》时,设计以下课堂阅读活动。师:“同学们,普罗米修斯对人类做出了什么样的事情?”生一:“他给人类带来火种,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师:“他后来受到了哪些惩罚呢?”生二:“被铁链子锁到了悬崖旁,无法动弹。”师:“你们感受到痛苦了吗?”生三:“感受到了。”师:“你们从哪个字眼感受到痛苦的呢?”生四:“这里出现了两个‘不能’。”师:“‘死死地锁’是什么感觉呢?”生五:“让人痛不欲生。”师:“還锁住了什么?”生六:“自由,幸福的生活。”……教师通过设计紧贴文章内容的问题串,让学生对其展开深入的思考,帮助学生掌握了课文的中心,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严格遵循先进的教学理念,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原有的语文知识和经验以及对课堂讲解内容的接受程度,不断探索并创新课上阅读的形式,让学生深入感知文中的语言,教师针对其中较为难懂的部分进行细致地讲解,让学生准确地掌握文章的大意和情感,逐渐丰富学生的阅读情感,同时要注重设计与文本相呼应的问题,引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深层思考,从而形成独到的见解,不断丰富小学生的精神领域,逐步提高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高福琴.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才智,2019(27):114.
[2]钟玉卿.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文教资料,2019(23):78-79.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具体策略
目前,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大部分教师依旧采取死板专制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一味地要求学生进行机械地朗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体验和感受,使得语文课堂变得越来越没有活力,导致学生对阅读逐渐产生抵制的情绪,不利于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和发展。因此,为了改变上述现状,教师应该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设计形式丰富的朗读训练,引导学生感知文本中的语言,并进行细致地讲解,让学生把握其中的语文知识,从而丰富其语文素养,逐步增强阅读教学的实际效果。
一、设置具有感染力的课堂导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堂导入是阅读教学中的首要任务,有效的、具有感染力的导入能够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初步产生好奇。教师要设置具有较强感染力的导入,激起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求知欲,首先就要在课前认真研读课文,依据文章的主题和创作背景等知识,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形式进行导入,从而迈出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在导入时,教师要尽可能地采用丰富的情感,使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充满激情,从而带着兴致勃勃的状态对文章展开阅读,有利于学生快速地进入阅读状态。
例如,教师在教学《松鼠》时,设计以下课堂阅读活动。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松鼠吗?我们先来看几张松鼠图片!”教师针对课文中对于松鼠外形的大量描写,选择利用图片的形式进行导入,这种导入形式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热烈讨论。生一:“这个小松鼠真可爱!长得像小姑娘一样水灵。”生二:“我倒觉得松鼠的身体闪闪发光,而且很可爱!好像养一只。”生三:“老师,课文里描写的松鼠也像图片上一样可爱吗?”……通过展示松鼠的图片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松鼠的外形,对松鼠有一个初步地认识和了解。由于这篇课文属于说明文,在导入时采用直观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初步获得松鼠的相关知识,同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对具体事物的观察能力。
二、通过朗读直接感知文本语言,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
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将文字响亮地、清楚地念出来。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初步印象,使学生直接地感知文本言语的特点。只有进行多次的朗读和品味才能逐渐发掘文本的主旨,感知文本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因此,教师要重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要发挥朗读的实际作用,教师要为学生设置具体的目的,让学生带着目的对文本进行丰富形式的朗读,从而直接地、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同时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语言和词句,让学生读有所获,增强朗读的实际效果。
例如,教师在教学《桂林山水》时,设计以下课堂阅读活动。师:“同学们,老师为大家放一首舒缓的音乐,请你们对这篇课文进行大声地阅读。”教师播放悦耳优美的乐曲,让学生在音乐情境中整体通读课文,初步感受文中对景色的描写,使学生在音乐的带动下受到强有力的感染。师:“现在分为男女两组,女生一齐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第二段内容,男生读描写桂林山水的第三段部分,文中其余的段落全体朗读。”女生细腻的声音读出了桂林山水的优美,男生铿锵有力的声音读出了桂林山水的静穆。……教师改变朗读方式,使学生在共同的配合之下深入地体会文中描写的桂林山水的特点,直接地感知文本的写景语言,让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注重针对文本设计有效提问,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
课堂提问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提问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阅读思维的有效发展。有效地提问能够引起学生对文本具体情节的思考,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向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应该以自己的提问带动学生的范文,引领学生敢于对文本内容进行质疑,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胆怯心理,让学生喜欢上提问环节,在教师耐性的启发下,逐渐打开话匣子,学生们思维的活化相继迸发出来,培养并发展小学生的阅读思维,极大地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教师在教学《普罗米修斯》时,设计以下课堂阅读活动。师:“同学们,普罗米修斯对人类做出了什么样的事情?”生一:“他给人类带来火种,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师:“他后来受到了哪些惩罚呢?”生二:“被铁链子锁到了悬崖旁,无法动弹。”师:“你们感受到痛苦了吗?”生三:“感受到了。”师:“你们从哪个字眼感受到痛苦的呢?”生四:“这里出现了两个‘不能’。”师:“‘死死地锁’是什么感觉呢?”生五:“让人痛不欲生。”师:“還锁住了什么?”生六:“自由,幸福的生活。”……教师通过设计紧贴文章内容的问题串,让学生对其展开深入的思考,帮助学生掌握了课文的中心,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严格遵循先进的教学理念,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原有的语文知识和经验以及对课堂讲解内容的接受程度,不断探索并创新课上阅读的形式,让学生深入感知文中的语言,教师针对其中较为难懂的部分进行细致地讲解,让学生准确地掌握文章的大意和情感,逐渐丰富学生的阅读情感,同时要注重设计与文本相呼应的问题,引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深层思考,从而形成独到的见解,不断丰富小学生的精神领域,逐步提高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高福琴.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才智,2019(27):114.
[2]钟玉卿.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文教资料,2019(23):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