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补偿性体能”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投掷能力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24494702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学生体质测试项目中,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得分情况不理想,许多学生对其感到困惑,因此体育教师挖空心思、想方设法提高学生投掷实心球的能力。笔者曾巧用“补偿性体能”教学的方法,取得一定的成效,在此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基础练习
  1.剖析要领,理解动作内涵
  动作要领:两脚开立,双手持球经头上,全身协调用力,双臂迅速挥臂向前抛掷实心球。制作学练卡片:持球置后、充分打开、超越器械、蹬地送髋、发力前振、鞭打出手、角度控制在32°~40°;体能准备(力量、柔韧)。
  2.多做徒手练习,熟练技术动作
  技术动作基本掌握后,用徒手练习体会蹬地、送髋、前振,尤其是“超越器械”动作。借助多媒体动画分解技术动作,让学生直观感受动作结构。
  练习中结合小负荷体能练习:仰卧两头起、小哑铃前挥臂、橡皮带牵引练习等,还要加强关节柔韧、灵敏性的练习。
  3.结合球的趣味练习
  a.两手持球交替环绕身体(活动幅度由小到大);
  b.自我抛接实心球(接球时,屈膝降重心缓冲);
  c.两人距2~4米对面抛接球(方法同b);
  d.双手投实心球比准(投篮游戏)。
  趣味练习,把枯燥的投掷训练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实心球球感。同时穿插中等负荷体能素质练习:
  a.两人背对背轮流互背15~20次/组,每组间隔2-3分钟;
  b.仰卧双手(或双脚夹球)持实心球两头起,20~25次/组,每组间隔2-3分钟;
  c.两个学生一组,一坐一躺,双脚抵足,由躺姿持球的学生经起坐→传递球给坐姿同伴→同伴后倒成仰卧,双手持球置于头上,如此交替进行练习;练习次数20-25次/组为宜,每组间隔2-3分钟;
  d.两个学生一组,背靠背站立,相距0.5米,一学生双手持球转体90°递球给同伴,如此交替进行(也可以从胯下、头上传递球),每组间隔2-3分钟。
  4.据学生不同体能素质分组练习
  根据学生体能素质差异,重新设计练习,提高(降低)难度、练习次数或器械重量,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客观地纵向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增强自信。
  二、强化巩固
  1.巧用“纸球”进行练习
  “纸球”的制作方法:用废弃草稿纸或旧报纸揉成球,外加胶带固定成型,“纸球”大小与实心球相当,重约200克左右。用轻质“纸球”让学生体会蹬地、鞭打状出手,促使动作定型,熟练投掷技巧。
  此阶段穿插大负荷的体能练习:
  a.两脚开立,双手持杠铃片由头后向前上挥臂;
  b.手握橡皮带蹬地送髋,反背弓鞭打出手(或橡皮带套在肩上,两人背对背同时练习);
  c.肩扛杠铃半蹲跳起(或提踵);
  d.负重仰卧起坐、俯卧两头起;
  e.坐姿划船;
  f.单摇或双摇跳绳等。
  2.巧用“助跑式”投掷实心球
  “助跑式”投掷实心球,有两步式、四步式等,让同学主动体验 “超越器械”动作;练习难点:倒数第二步身体重心迅速后倒、后支撑到位。教师可以用小橡皮带牵引,帮助学生体验此动作。
  3.举办单项比赛
  挑选学生进行投掷实心球“擂台”赛,使大部分学生受到投掷好手的熏陶,主动积极地探求投掷技巧。教师适时点评,对未能参赛的学生进行必要的鼓励和期望。
  三、纠错提高
  1.无蹬地送髋动作
  主要是太想发力,或髋关节灵活性不够,屈髋;加强柔韧练习,教师可手扶学生髋关节,提示蹬地送髋;用橡皮带套在学生髋关节处,体会蹬地送髋练习;亦可以借助前面“基础练习”中1、2条的方法进行纠正。
  2.无肩部前振动作
  教师用代表性的字提示,如:蹬→送→振→鞭→拨,用击掌声或哨声刺激学生肩部前振动作,多做徒手练习;亦可用前文所说的中的纸球练习,让学生着重体会肩部的前振动作。
  3.无鞭打动作
  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肩关节未能充分打开;二是直臂。加强肩关节柔韧练习,单独练习结合两人互压肩练习,加强手臂力量练习;强调前臂在后,大臂在前,肘关节向前上顶的动作;多做徒手练习,体会鞭打动作,结合用“纸球”做快速鞭打状出手练习。
  4.出手点低的问题
  主要是出手时机太晚或肘关节下拉造成的,提醒学生早出手,用口令提示。解决肘关节下拉的方法:学生投掷时,在前面一定高度处设置一个标志,要求学生投掷时肘关节向前上顶,有意识地使投出的球碰撞标志,或越过标志。
  5.用力不协调
  利用球类运动或跳绳提高学生肌肉的协调能力。另外,教师加强技术辅导,借助基础练习和强化巩固练习中的方法强化练习,进行纠正。
其他文献
微型课,顾名思义,就是比正常教学时间短、教学容量小的课。微型课上课时间一般只有20分钟,需要合理取舍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流程,灵活选择教学方式,构建完整的课堂结构,而且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低年级阅读教学微型课,面对的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面对的是一两百字的文本,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领悟主旨,难度的确很大。笔者认为,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浸润文本、打开词语,通过对几个关
【摘 要】识字和阅读是水乳交融的关系。鉴于这种关系,识字教学可采取“缘文识字,因字施教”这一教学策略。一方面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另一方面抓住汉字的构形特点和演变规律,联系汉字音、形、义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运用观察、联想等手段记住字形。识字教学应课内外结合,有效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逐步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  【关键词】低段;识字教学;语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每册安排八个单元,其中最后一个单元都围绕“科学”这一主题编排,体裁有科学童话、科技小品文、科普说明文,让学生丰富科学知识,了解科技发展的历史与成就,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和思维品质。科学相关内容的单元占据了语文课本八分之一的比重,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对此有足够的重视,要有科学担当,注重启发、引导、涵泳,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科学精神的影响,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
【摘 要】“部编本”语文教材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新增了部分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应坚持以识字为核心,同时有效地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依托文本特点,挖掘隐含的知识内容,触发语言的魅力,以在反复诵读中归类、在文化浸润中复现、在生活链接中巩固的方式开展识字教学,最大限度发挥蒙学识字教材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蒙学 识字 传统文化  部编义务教育语文一年级教材,更加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设计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要“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朗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长句朗读时,因为句子较长、成分较为复杂,学生容易出现读破句、读错字等现象,这成为一年级教学的一大难点。难题从朗读中来,也要回归到朗读中去解决。多元朗读是指运用多种朗读方式和多样手段进行朗读教学,相较于普通朗
编者按  作业与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必须有较高质量的作业和练习作基础。然而目前我们的作业与练习设计普遍存在着低效高耗的现状,某种程度上成为学生课业负担重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宁波市教研室着眼于“轻负高效”的目标,对作业和练习的设计、应用、评价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和思考。本刊特就此开辟专栏,供大家学习讨论。  将课堂练习作为备课的重要内容
这是一部用第一人称“我”来写的小说,通过“我”来讲述一个故事。  其实这样的小说并不少,例如《独一无二的伊凡》就用第一人称讲述了一只猩猩的一生,例如《天蓝色的彼岸》就以“我”的名义讲述了一个男孩死后的经历。  但这本书里的“我”还是那么特别。  书里的“我”,就像一辆没有了刹车的汽车,在坡路上不停地往下开,根本就停不下来。  书里的“我”叫克里斯托弗。他在书里唠叨了几个章节,整整七十多页,只是讲了
【课堂实录】  一、揭题导入,了解学情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指已板书的课题),一起读——(生齐读)  师:课文大家都很熟悉了,我想了解一下(屏幕出示:说说预习时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  生:通过预习,我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刚开始它们有点怕生,不愿意跟“我”往来,后来“我”不去管它们,渐渐地,鸟和“我”熟悉了,最后相互信赖的事。  师:主要内容知
【教材分析】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组中的一篇课文。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环境恶劣的条件下,西部建设者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难题,修筑了青藏铁路的故事。整篇文章充满了浓浓的正能量,字里行间包含了对西部建设者们的歌颂与赞美。  这样一篇西部大开发的课文,引发笔者的三点思考:第一,离学生生活实际比较遥远,学生很难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想,教师怎样在文本与学生生活实际中架
《找规律》是现行课标教材中的新增内容,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与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载体。教师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往往更多地关注规律的获得,而恰恰相反,对规律获取的过程可能比掌握规律本身来得更重要。以下案例是我市一数学教师执教国标本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施教过程,她较好地阐释了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要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动手操作、体验、感悟,以不断深化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创设情境激发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