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是要调动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积极性。学习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才需要思考,学习才能主动。学习中提不出问题,是学习不深入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肯于动脑的学生。北宋著名思想家张载说:“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这就是说,不仅要在“可疑”处求疑,还应从不疑中求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所以,教师要启发学生善于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再进行讲授、指点或讨论,才能结合实际,有的放矢,收效显著。从这个意义上看,学生好说好动、敢想敢问,正是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积极因素。他们能够提出问题,敢于发表不同意见,说明他们确实动了脑子,敢于探索真理,应当积极支持与鼓励。
因此,教师不仅不能害怕学生提出问题,而且要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哪怕他们提出的问题不全面甚至有错误。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帮助学生“解惑”。如果教师上完一堂课,学生提不出任何问题,这并不是好现象。如果不是教师讲得太浅显,学生不用努力就可以学会,那就是教师讲得太深奥,学生莫名其妙,提不出问题,从而说明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
为什么不敢大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也许有这样的想法:怕学生提出“节外生枝”的问题,打乱教学计划;怕学生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把自己问倒。这样,自然不敢让学生大胆思考,畅所欲问。因此,不树立“教学相长”的思想,就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当然,教师都希望学生把知识学活,但有的教师又怕学生发出“怪问”。是不是“怪问”需要具体分析。学生把知识学活了,就会提出一些新鲜的、值得深思的问题。他们闯进了知识的新天地,发现了新问题,问得教师“无恃有恐”。教师答不上来,这没关系,被学生“问住”了,应该高兴,因为这正是教师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结果。在《两小儿辩日》(见《列子·汤问》)这则故事中,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圣人不也有不能判断两个小孩儿究竟谁是谁非的尴尬时候吗?尽管“孔子不能决也”,被两小儿讥笑“孰为汝多知乎!”但是孔子的态度是实事求是的,他没有“强不知以为知”。教师一旦被学生问住了,可以请教学生,也可以付诸讨论,还可以查阅资料,问题经过研究解决了,教师的水平也就提高了。
我们应该想到,那些喜欢“怪问”的,往往是敢想敢说、勤学好问的新苗,必须爱而护之,精心培育。如果只让学生亦步亦趋,人云亦云,只能踩着老师走过的脚印走,那还能培养什么探索精神呢?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学生受学识水平和认识能力的限制,所提问题常常带有简单、幼稚、片面的特点。因此,教师不能把学生勤学好问的精神看成是调皮、捣乱的表现,要善于把他们的敢想好问引到正确的方向;既要提倡学生大胆提问的精神,又要教导学生不要不动脑筋,信口开河,瞎提乱问,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他们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再进行讲授、指点或讨论,才能结合实际,有的放矢,收效显著。从这个意义上看,学生好说好动、敢想敢问,正是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积极因素。他们能够提出问题,敢于发表不同意见,说明他们确实动了脑子,敢于探索真理,应当积极支持与鼓励。
因此,教师不仅不能害怕学生提出问题,而且要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哪怕他们提出的问题不全面甚至有错误。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帮助学生“解惑”。如果教师上完一堂课,学生提不出任何问题,这并不是好现象。如果不是教师讲得太浅显,学生不用努力就可以学会,那就是教师讲得太深奥,学生莫名其妙,提不出问题,从而说明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
为什么不敢大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也许有这样的想法:怕学生提出“节外生枝”的问题,打乱教学计划;怕学生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把自己问倒。这样,自然不敢让学生大胆思考,畅所欲问。因此,不树立“教学相长”的思想,就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当然,教师都希望学生把知识学活,但有的教师又怕学生发出“怪问”。是不是“怪问”需要具体分析。学生把知识学活了,就会提出一些新鲜的、值得深思的问题。他们闯进了知识的新天地,发现了新问题,问得教师“无恃有恐”。教师答不上来,这没关系,被学生“问住”了,应该高兴,因为这正是教师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结果。在《两小儿辩日》(见《列子·汤问》)这则故事中,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圣人不也有不能判断两个小孩儿究竟谁是谁非的尴尬时候吗?尽管“孔子不能决也”,被两小儿讥笑“孰为汝多知乎!”但是孔子的态度是实事求是的,他没有“强不知以为知”。教师一旦被学生问住了,可以请教学生,也可以付诸讨论,还可以查阅资料,问题经过研究解决了,教师的水平也就提高了。
我们应该想到,那些喜欢“怪问”的,往往是敢想敢说、勤学好问的新苗,必须爱而护之,精心培育。如果只让学生亦步亦趋,人云亦云,只能踩着老师走过的脚印走,那还能培养什么探索精神呢?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学生受学识水平和认识能力的限制,所提问题常常带有简单、幼稚、片面的特点。因此,教师不能把学生勤学好问的精神看成是调皮、捣乱的表现,要善于把他们的敢想好问引到正确的方向;既要提倡学生大胆提问的精神,又要教导学生不要不动脑筋,信口开河,瞎提乱问,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他们的探究性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