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强调:“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面对新课改,怎样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教学的效率与效果呢?
一、创设阅读教学情景,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在阅读教学中创设特定的主导情境,可以使阅读主体在特设的情境中调适自己的情绪,使阅读效率和效果得到更大提升。例如:《瀑布》中的“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中的“衬”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很难回答,就可以通过实物演示创设一种情境:首先老师拿出一朵鲜花,再给这朵花配上几片绿叶,让大家感觉这朵花怎么样?在此基础上,课文中的诗句该怎样理解就不难了。“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这个句子的关键在于对“衬”字的意义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不需要直接解释,也不需要学生查字典,就采用这种直观法释义,通过具体可感的实物演示,让学生明白“衬”字的含义,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知识的心理特征,同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运用中加以强化,能做到学用结合。
二、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根说:“习惯有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思考的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当然,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
三、运用多种阅读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充满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四、开放阅读课堂,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著名特级教师王丽说过:“语文课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为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比如《春天的雨点》这篇课文,是一篇充满浓浓师生情的课文。“情”是课文的灵魂,如何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感悟这种师生情呢?我想,通过创设情境领悟课文情感是一种方法。如教学《春天的雨点》一篇课文时,让学生体会到课文主要记叙了乌汉娜老师给上课走了神的学生达丽玛认真补课并护送她回家的事,赞扬了老师关心学生的崇高职业道德。文章对乌汉娜老师这个人物,主要是通过外在行为、语言、神态的描述,她的思想认识、心理活动没有提及。本课的阅读训练重点仍是运用读书记号和从人物的言行推断人物的心理活动。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艺术的教学。我们语文教师应该以新课标为指南,不断加强教学理论的研修,吸取良好的教学经验,使阅读教学的奇葩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县城关第三小学)
□责任编辑:刘伟林
一、创设阅读教学情景,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在阅读教学中创设特定的主导情境,可以使阅读主体在特设的情境中调适自己的情绪,使阅读效率和效果得到更大提升。例如:《瀑布》中的“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中的“衬”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很难回答,就可以通过实物演示创设一种情境:首先老师拿出一朵鲜花,再给这朵花配上几片绿叶,让大家感觉这朵花怎么样?在此基础上,课文中的诗句该怎样理解就不难了。“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这个句子的关键在于对“衬”字的意义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不需要直接解释,也不需要学生查字典,就采用这种直观法释义,通过具体可感的实物演示,让学生明白“衬”字的含义,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知识的心理特征,同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运用中加以强化,能做到学用结合。
二、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根说:“习惯有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思考的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当然,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
三、运用多种阅读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充满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四、开放阅读课堂,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著名特级教师王丽说过:“语文课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为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比如《春天的雨点》这篇课文,是一篇充满浓浓师生情的课文。“情”是课文的灵魂,如何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感悟这种师生情呢?我想,通过创设情境领悟课文情感是一种方法。如教学《春天的雨点》一篇课文时,让学生体会到课文主要记叙了乌汉娜老师给上课走了神的学生达丽玛认真补课并护送她回家的事,赞扬了老师关心学生的崇高职业道德。文章对乌汉娜老师这个人物,主要是通过外在行为、语言、神态的描述,她的思想认识、心理活动没有提及。本课的阅读训练重点仍是运用读书记号和从人物的言行推断人物的心理活动。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艺术的教学。我们语文教师应该以新课标为指南,不断加强教学理论的研修,吸取良好的教学经验,使阅读教学的奇葩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县城关第三小学)
□责任编辑:刘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