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奠基石,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是新课标背景下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本文结合笔者 自己的教学实践从精创导入、置疑设问、同伴互动、实践拓展四个角度将思维能力的激发与培养并入教学过程中,探讨 如何有效地在课堂实践中发散思维、云集智慧,创新实践。本文对此有较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思维能力 思想品德 课堂
著名物理学家马克斯·冯·劳厄在谈及教育意义时曾指出:教育,重要的并非获取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可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然而,在传统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于以教师为主导的讲解来呈现课堂教学,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启发与培养,使得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中习惯了被动地接受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无法由表及里地实现情感的真实体验、矛盾的思辨斗争及知识的自我内化。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思想品德教学,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体察学生的视野。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启发思维的问题情境、有效的互动式对话、多元化的教学评价等方式,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搭桥铺路。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精创导入、置疑设问、对话互动、实践拓展四个角度,就如何在小学思品课堂中引发思维碰撞,云集多元智慧,促进实践创造,谈几点做法。
一、引人入胜,精心导入进话题
课堂导入是教学的起始环节,笔者以为先声夺人、富有启发意义的教学导入是激发积极思维活动的前提保障。通过引人入胜的教学导入,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思维注意,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启发学生以活跃的思维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话题的探讨与互动中,使得学生在生动有趣、富有启发的导入环节中自然地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为接下去的思想品德教学奠定基础。因此,笔者在思品教学中十分注重教学导入的设计,尝试在导入环节加入学生熟悉、喜欢的话题元素,通过文学典故、视频动画、歌曲童谣、电视节目、微博互动等多种呈现方式,以达到丰富课堂导入资源,创新课堂导入形式的教学目的,引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奏响教学与生活的思维和音,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广阔的天地。
教学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二课《真正的友谊》时,笔者在第一课时的导入环节中,首先播放学生们非常熟悉的童谣《找朋友》,暗示今天的教学内容。
师:谁愿意做老师的朋友呢?(边唱歌谣边提出疑问)
生:我!我!我!(学生们纷纷举手,引发学生对朋友这个概念的关注)
师:哇,这么多同学愿意当老师的朋友!老师好感动!作为朋友,老师送大家一个见面礼。(用PPT呈现名人名言:别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谊挂在口上,他们并不为了友谊而相互要求一点什么,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请大家读一读,想一想。
生1:带头朗读,声情并茂。
生2:什么叫“不为友谊而相互要求一点什么?”
生3:就是不会打着友谊的口号,要你做这个又做那个。老师,对不对?
生4: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
师:大家都说得非常好!同学们,真正的朋友就应该有真正的友谊,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说说朋友,话话友谊,谈谈友谊背后的故事”。
二、置疑设问,渲染气氛促思考
小学生思维活跃,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他们有着一双探究世界、发现问题、挖掘奇闻趣事的双眼,因此,他们乐于思考,只是不知从何下手;他们乐于发现,只是不知如何应答。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以及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征,决定了小学思品课必须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来打开学生的思维大门。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十分重视置疑设问的教学方式,尝试创设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问题情境,渲染探疑求知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动机,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值得注意的是,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教师应该考虑班级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充分考虑班级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做到提问准确,启智得法,思维有效。
教学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6课《抄袭害了谁》这课时,笔者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入手,通过置疑设问,提出问题,突出矛盾,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感受抄袭的危害,重新认识“诚信” 二字,从而促进学生的道德认知转化为具体的道德行为。
情境一:我能抄吗?
师:(展示书本P31插图)同学们,金宇做梦都想得到一个漂亮的新书包。在考试时,同桌趁老师不留神传来了小抄。这个时候,你认为金宇能抄吗?
生1:可以抄!只是一次小测验而已,老师不会深究的!
生2:可以抄!这样就可以从爸爸那里获得奖励啦!要想获得新书包得靠智慧!
生3:我觉得不可以抄!我们要做诚信的好孩子!
生4:妈妈经常教育我,能考多少就考多少!抄得再好也不是自己的!
……
师:看来大家意见不一,我们一起看看金宇最终的选择是什么。
情境二:沉重的书包
师:金宇最终还是抄了!但是得到书包的他却不开心,觉得越背越沉,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1:因为他考试作弊既欺骗了自己,也欺骗了爸爸,所以不开心。
生2:因为他知道自己错了。
生3:这种做法不是玩智慧,是小聪明。
师:在生活中,你们是不是也遇到过类似抄还是不抄这样的艰难选择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的两难选择。
三、引导对话,同伴互动出精彩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动态过程,而维系这个动态过程的动力莫过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精彩对话与有效互动。然而,如何有效地启动思品课堂对话,实现课堂精彩互动,以有效的对话与互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成为广大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十分注意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细化到眼神、笑容、手势等肢体语言的呈现,扩展到教学提问、游戏互动、话题交流等教学讨论。此外,笔者还十分关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互动、合作学习与认知交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常常模拟教材或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并指导学生带着任务一起活动,将品德知识渗透到具体的学习任务中,提高互动对话的实效性。 教学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3课《我心中的那颗“星”》时,笔者设计了三个教学步骤:说说你心中的那颗“星”——走近你心中的那颗“星”——探索你心中的那颗“星”。在“说说你心中的那颗‘星’”这个教学环节,笔者有如下设计:
师:古语说得好,“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不少闪耀的“星”,他们激励着我们,影响着我们,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现在,请你夸一夸你心目中的那颗“星” ,跟大家一起分享!(结合多媒体课件)
生1:我最崇拜姚明,因为他精湛的球技和顽强的作风能激发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生2:我最崇拜李白。他写的诗雄浑浪漫,可谓千古绝唱!
生3:我最喜欢成龙!他德艺双馨,慈爱可亲,彰显了中华儿女的民族精神。
……
师:看来大家都有自己心目中的那颗“星”。老师心目中也有一颗闪亮的星星,他是谁呢?(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图片及相关事迹)
生:毛主席!
师: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把他作为自己心目中的那颗“星”吗?
生:因为他很聪明!因为他是中国最伟大的领袖!因为他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因为他把日本人赶出了中国的大门!……(学生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以及多媒体课件的提示,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猜测)
师:大家都说得非常好!老师把伟大领袖毛主席作为自己心目中的那颗星星,是因为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更是老百姓心目中最可依靠和信赖的亲人!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我们心目中的那颗“星”!
四、激活思维,实践探究促创造
维果斯基根据儿童的发展特点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他指出,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发展的内部心理过程,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学略有难度、带有弹性的知识,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促进思维能力的自我发展。因此,笔者认为,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思品教学内容的弹性与张力,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与认知水平,创设有利于他们思维发展的思品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所学知识,尝试地将静态的学习变成动态的实践创造,并在探究的过程中,亲身体验知识探求的过程与知识运用的乐趣。结合小组知识竞赛、班级合唱、问卷调查、焦点访谈等各种实践活动,将爱国爱乡、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乐于奉献等核心价值观渗透其中,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
在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5课《感受村民选举》这课的教学中,笔者考虑到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村官职责,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民主、法制与规则的观念。为了培养学生的现代民主意识,笔者在教学中作了如下设计:
师:同学们,在你们居住的小区里遇到过什么麻烦吗?
生:有啊!垃圾分类回收、小区绿化、邻里矛盾、水电收费、停车等。
师:那大家遇到这些麻烦的时候找谁去处理呢?
生:找物业!找居委会!
师:可是老师生活在农村,没有物业,那老师要找谁帮忙呢?
生:找村委会!找村官!(导入本课教学主题)
师:那有谁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所了解的村官?在这之前,老师先跟大家分享一位中国好村官——李元龙(播放有关李元龙的新闻报道)
在学习完村官李元龙的感人事迹后,笔者给出四个村民纠纷事件,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我是村官,我来管!”的主题探究活动。在这个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根据李元龙的相关事迹以及自身对村官的了解,就如何正确地履行村官职责,提出小组方案。
总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小学阶段学生智力开发的重要任务。教师在思品教学过程中,不能强求说教,而是应该充分发挥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在发展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思维、帮助养成良好习惯、塑造学生健康人格中的综合作用。作为新时期的思想品德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有意识地以思维启发为切入点,以挖掘智慧潜能、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与辨别能力为落脚点;精心设计,循循善诱,为学生构建充满活力、创意、审美的思想品德课堂;帮助学生们掌握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养成独立思考、善于判断的思维习惯。让品德与智慧之花绽放课堂,使课堂思维为之绚丽多彩!◆(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李堡小学)
□责任编辑:邓 钰
关键词:思维能力 思想品德 课堂
著名物理学家马克斯·冯·劳厄在谈及教育意义时曾指出:教育,重要的并非获取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可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然而,在传统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于以教师为主导的讲解来呈现课堂教学,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启发与培养,使得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中习惯了被动地接受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无法由表及里地实现情感的真实体验、矛盾的思辨斗争及知识的自我内化。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思想品德教学,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体察学生的视野。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启发思维的问题情境、有效的互动式对话、多元化的教学评价等方式,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搭桥铺路。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精创导入、置疑设问、对话互动、实践拓展四个角度,就如何在小学思品课堂中引发思维碰撞,云集多元智慧,促进实践创造,谈几点做法。
一、引人入胜,精心导入进话题
课堂导入是教学的起始环节,笔者以为先声夺人、富有启发意义的教学导入是激发积极思维活动的前提保障。通过引人入胜的教学导入,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思维注意,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启发学生以活跃的思维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话题的探讨与互动中,使得学生在生动有趣、富有启发的导入环节中自然地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为接下去的思想品德教学奠定基础。因此,笔者在思品教学中十分注重教学导入的设计,尝试在导入环节加入学生熟悉、喜欢的话题元素,通过文学典故、视频动画、歌曲童谣、电视节目、微博互动等多种呈现方式,以达到丰富课堂导入资源,创新课堂导入形式的教学目的,引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奏响教学与生活的思维和音,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广阔的天地。
教学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二课《真正的友谊》时,笔者在第一课时的导入环节中,首先播放学生们非常熟悉的童谣《找朋友》,暗示今天的教学内容。
师:谁愿意做老师的朋友呢?(边唱歌谣边提出疑问)
生:我!我!我!(学生们纷纷举手,引发学生对朋友这个概念的关注)
师:哇,这么多同学愿意当老师的朋友!老师好感动!作为朋友,老师送大家一个见面礼。(用PPT呈现名人名言:别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谊挂在口上,他们并不为了友谊而相互要求一点什么,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请大家读一读,想一想。
生1:带头朗读,声情并茂。
生2:什么叫“不为友谊而相互要求一点什么?”
生3:就是不会打着友谊的口号,要你做这个又做那个。老师,对不对?
生4: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
师:大家都说得非常好!同学们,真正的朋友就应该有真正的友谊,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说说朋友,话话友谊,谈谈友谊背后的故事”。
二、置疑设问,渲染气氛促思考
小学生思维活跃,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他们有着一双探究世界、发现问题、挖掘奇闻趣事的双眼,因此,他们乐于思考,只是不知从何下手;他们乐于发现,只是不知如何应答。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以及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征,决定了小学思品课必须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来打开学生的思维大门。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十分重视置疑设问的教学方式,尝试创设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问题情境,渲染探疑求知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动机,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值得注意的是,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教师应该考虑班级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充分考虑班级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做到提问准确,启智得法,思维有效。
教学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6课《抄袭害了谁》这课时,笔者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入手,通过置疑设问,提出问题,突出矛盾,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感受抄袭的危害,重新认识“诚信” 二字,从而促进学生的道德认知转化为具体的道德行为。
情境一:我能抄吗?
师:(展示书本P31插图)同学们,金宇做梦都想得到一个漂亮的新书包。在考试时,同桌趁老师不留神传来了小抄。这个时候,你认为金宇能抄吗?
生1:可以抄!只是一次小测验而已,老师不会深究的!
生2:可以抄!这样就可以从爸爸那里获得奖励啦!要想获得新书包得靠智慧!
生3:我觉得不可以抄!我们要做诚信的好孩子!
生4:妈妈经常教育我,能考多少就考多少!抄得再好也不是自己的!
……
师:看来大家意见不一,我们一起看看金宇最终的选择是什么。
情境二:沉重的书包
师:金宇最终还是抄了!但是得到书包的他却不开心,觉得越背越沉,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1:因为他考试作弊既欺骗了自己,也欺骗了爸爸,所以不开心。
生2:因为他知道自己错了。
生3:这种做法不是玩智慧,是小聪明。
师:在生活中,你们是不是也遇到过类似抄还是不抄这样的艰难选择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的两难选择。
三、引导对话,同伴互动出精彩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动态过程,而维系这个动态过程的动力莫过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精彩对话与有效互动。然而,如何有效地启动思品课堂对话,实现课堂精彩互动,以有效的对话与互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成为广大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十分注意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细化到眼神、笑容、手势等肢体语言的呈现,扩展到教学提问、游戏互动、话题交流等教学讨论。此外,笔者还十分关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互动、合作学习与认知交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常常模拟教材或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并指导学生带着任务一起活动,将品德知识渗透到具体的学习任务中,提高互动对话的实效性。 教学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3课《我心中的那颗“星”》时,笔者设计了三个教学步骤:说说你心中的那颗“星”——走近你心中的那颗“星”——探索你心中的那颗“星”。在“说说你心中的那颗‘星’”这个教学环节,笔者有如下设计:
师:古语说得好,“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不少闪耀的“星”,他们激励着我们,影响着我们,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现在,请你夸一夸你心目中的那颗“星” ,跟大家一起分享!(结合多媒体课件)
生1:我最崇拜姚明,因为他精湛的球技和顽强的作风能激发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生2:我最崇拜李白。他写的诗雄浑浪漫,可谓千古绝唱!
生3:我最喜欢成龙!他德艺双馨,慈爱可亲,彰显了中华儿女的民族精神。
……
师:看来大家都有自己心目中的那颗“星”。老师心目中也有一颗闪亮的星星,他是谁呢?(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图片及相关事迹)
生:毛主席!
师: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把他作为自己心目中的那颗“星”吗?
生:因为他很聪明!因为他是中国最伟大的领袖!因为他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因为他把日本人赶出了中国的大门!……(学生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以及多媒体课件的提示,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猜测)
师:大家都说得非常好!老师把伟大领袖毛主席作为自己心目中的那颗星星,是因为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更是老百姓心目中最可依靠和信赖的亲人!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我们心目中的那颗“星”!
四、激活思维,实践探究促创造
维果斯基根据儿童的发展特点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他指出,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发展的内部心理过程,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学略有难度、带有弹性的知识,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促进思维能力的自我发展。因此,笔者认为,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思品教学内容的弹性与张力,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与认知水平,创设有利于他们思维发展的思品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所学知识,尝试地将静态的学习变成动态的实践创造,并在探究的过程中,亲身体验知识探求的过程与知识运用的乐趣。结合小组知识竞赛、班级合唱、问卷调查、焦点访谈等各种实践活动,将爱国爱乡、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乐于奉献等核心价值观渗透其中,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
在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5课《感受村民选举》这课的教学中,笔者考虑到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村官职责,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民主、法制与规则的观念。为了培养学生的现代民主意识,笔者在教学中作了如下设计:
师:同学们,在你们居住的小区里遇到过什么麻烦吗?
生:有啊!垃圾分类回收、小区绿化、邻里矛盾、水电收费、停车等。
师:那大家遇到这些麻烦的时候找谁去处理呢?
生:找物业!找居委会!
师:可是老师生活在农村,没有物业,那老师要找谁帮忙呢?
生:找村委会!找村官!(导入本课教学主题)
师:那有谁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所了解的村官?在这之前,老师先跟大家分享一位中国好村官——李元龙(播放有关李元龙的新闻报道)
在学习完村官李元龙的感人事迹后,笔者给出四个村民纠纷事件,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我是村官,我来管!”的主题探究活动。在这个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根据李元龙的相关事迹以及自身对村官的了解,就如何正确地履行村官职责,提出小组方案。
总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小学阶段学生智力开发的重要任务。教师在思品教学过程中,不能强求说教,而是应该充分发挥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在发展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思维、帮助养成良好习惯、塑造学生健康人格中的综合作用。作为新时期的思想品德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有意识地以思维启发为切入点,以挖掘智慧潜能、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与辨别能力为落脚点;精心设计,循循善诱,为学生构建充满活力、创意、审美的思想品德课堂;帮助学生们掌握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养成独立思考、善于判断的思维习惯。让品德与智慧之花绽放课堂,使课堂思维为之绚丽多彩!◆(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李堡小学)
□责任编辑:邓 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