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依托文本,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激发识字愿望
汉字是汉语言文化的基石,是汉语言的微缩景观,“以形写意,以意赋形”的造字规律使每一个汉字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气息。一些复杂的汉字都是由简单的汉字按照一定的结构组成的,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就能触类旁通。
利用象形字特点指导学生识字。上课前,教师先简单介绍一下象形字的来历。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如,在教山、龟、象、鼠、鸟等象形字时,教师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一些实物的图片,然后出示象形字,再出示现代的汉字,逐渐演变的过程让学生一目了然,生动有趣的画面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然把生字牢牢地记住了。
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指导学生识字。大多数汉字都是形声字。因此,掌握形声字的识字方法非常重要。在教“破、披、波、坡、玻”这些生字时,让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一般学生都能发现:这些字的右半部分是一样的,都是“皮”,这些字的意思与左半部分的偏旁有关。细心的学生还能发现:这些字的读音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韵母是一样的。此时,教师顺势指导:这些字都是形声字,形旁有表意的功能,声旁有表音的功能。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把这些字编成一句儿歌:衣儿破,发儿披。水面波,上山坡,杂碎玻。这样,学生就轻而易举地把这组形声字记住了,在以后的识字过程中,学生还会触类旁通,能记住更过的生字。
课堂上,教师依托文本,适时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这样的识字教学是非常有效的。
二、依托文本,巧用课文插图,提升识字情趣
低年级的课文图文并茂,十分形象生动,本来看似抽象的文字,因为有了色彩鲜艳的插图而变得有声有色,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也因为有了插图而充满活力。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依托课文插图识字,图文对照,感受识字的快乐。
如,在引领学生学习“树林里”认识“树洞、天牛、鸟窝”这几个词语时,我们可以这样利用插图:先请学生朗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字音,然后让学生图文对照,圈出已经认识的词语,再把这些词语和课文中的插图“手拉手”。
三、依托文本,挖掘生活资源,提高识字效率
《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知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这就要求我们把识字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起来,教师要依托文本,基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将识字与生活紧密结合,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首先,在校园环境中识字。如,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校园内的标语、宣传栏、黑板报,从中寻找熟字朋友,课间时常和学生一起做“生字开花”游戏,语文活动、课外活动经常开展“组词接龙”游戏,在班级的板报上专设“汉字百花园”专栏等。浓厚的识字氛围萦绕学生的学校生活,激发了他们的识字热情。
其次,生活中识字,学生作为社会大家庭的一个成员,每天与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接触,也丰富了他们的学习渠道。要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去主动识字。不论在城区还是在乡村,不少学生注意观察街道两旁的标牌、广告牌、标语,如,“太平洋保险公司”“建设银行”“联华超市”等,就会问家长这些字怎么读。生活中的各种食品包装袋上也有许多字,孩子在吃食品的同时,也会留意包装袋上的品牌、商标,如,“伊利牛奶”“旺旺雪饼”等。而且很多学生都是很自然地去学习生字的,他很乐意去做,效果很不错。这些第二课堂学习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将使学生受益匪浅。
四、依托文本,提供识字展示平台,享受成功的快乐
“好表现,好表扬”是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加以肯定,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它会有效地支持学生奋发向上,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如,我经常在班上开展“识字小擂台,识字小明星、我会认,我会读”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竞争意识,在活动中相互评价、共同提高,让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总之,识字教学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造多种途径,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找到适合每个学生的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浙江浦江县杭坪镇中心小学)
汉字是汉语言文化的基石,是汉语言的微缩景观,“以形写意,以意赋形”的造字规律使每一个汉字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气息。一些复杂的汉字都是由简单的汉字按照一定的结构组成的,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就能触类旁通。
利用象形字特点指导学生识字。上课前,教师先简单介绍一下象形字的来历。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如,在教山、龟、象、鼠、鸟等象形字时,教师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一些实物的图片,然后出示象形字,再出示现代的汉字,逐渐演变的过程让学生一目了然,生动有趣的画面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然把生字牢牢地记住了。
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指导学生识字。大多数汉字都是形声字。因此,掌握形声字的识字方法非常重要。在教“破、披、波、坡、玻”这些生字时,让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一般学生都能发现:这些字的右半部分是一样的,都是“皮”,这些字的意思与左半部分的偏旁有关。细心的学生还能发现:这些字的读音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韵母是一样的。此时,教师顺势指导:这些字都是形声字,形旁有表意的功能,声旁有表音的功能。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把这些字编成一句儿歌:衣儿破,发儿披。水面波,上山坡,杂碎玻。这样,学生就轻而易举地把这组形声字记住了,在以后的识字过程中,学生还会触类旁通,能记住更过的生字。
课堂上,教师依托文本,适时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这样的识字教学是非常有效的。
二、依托文本,巧用课文插图,提升识字情趣
低年级的课文图文并茂,十分形象生动,本来看似抽象的文字,因为有了色彩鲜艳的插图而变得有声有色,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也因为有了插图而充满活力。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依托课文插图识字,图文对照,感受识字的快乐。
如,在引领学生学习“树林里”认识“树洞、天牛、鸟窝”这几个词语时,我们可以这样利用插图:先请学生朗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字音,然后让学生图文对照,圈出已经认识的词语,再把这些词语和课文中的插图“手拉手”。
三、依托文本,挖掘生活资源,提高识字效率
《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知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这就要求我们把识字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起来,教师要依托文本,基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将识字与生活紧密结合,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首先,在校园环境中识字。如,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校园内的标语、宣传栏、黑板报,从中寻找熟字朋友,课间时常和学生一起做“生字开花”游戏,语文活动、课外活动经常开展“组词接龙”游戏,在班级的板报上专设“汉字百花园”专栏等。浓厚的识字氛围萦绕学生的学校生活,激发了他们的识字热情。
其次,生活中识字,学生作为社会大家庭的一个成员,每天与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接触,也丰富了他们的学习渠道。要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去主动识字。不论在城区还是在乡村,不少学生注意观察街道两旁的标牌、广告牌、标语,如,“太平洋保险公司”“建设银行”“联华超市”等,就会问家长这些字怎么读。生活中的各种食品包装袋上也有许多字,孩子在吃食品的同时,也会留意包装袋上的品牌、商标,如,“伊利牛奶”“旺旺雪饼”等。而且很多学生都是很自然地去学习生字的,他很乐意去做,效果很不错。这些第二课堂学习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将使学生受益匪浅。
四、依托文本,提供识字展示平台,享受成功的快乐
“好表现,好表扬”是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加以肯定,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它会有效地支持学生奋发向上,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如,我经常在班上开展“识字小擂台,识字小明星、我会认,我会读”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竞争意识,在活动中相互评价、共同提高,让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总之,识字教学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造多种途径,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找到适合每个学生的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浙江浦江县杭坪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