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来源 :启迪·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xingyuan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幼儿园开展的区域活动是针对幼儿的特点所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不断被挖掘出来。在那里,孩子们可以自主选择、自由结伴、自由操作,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巩固和扩展他们的知识经验,促进其身心和谐地发展。在区域活动中,提供科学、合理的材料是前提条件。
  [关键词] 区域角 材料 投放 活动规则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教育必须是一个主动活动的过程;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活教育”原则,倡导“做中学”,都是鼓励幼儿通过活动和操作自主性的去发现、改造、创造他们自己的世界;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儿童的教育》一文中呼吁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解放孩子的双手”,让孩子自主的活动。自信来自于成功的体验,体验来源于经验的获取。区域活动是教育者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区域,让他们自主选择活动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的一种活动形式。它以其个别化的教育形式,给幼儿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满足了幼儿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在园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同时,区域活动作为一种自由、开放、操作性强的活动,对于突破传统的目标模式、学科中心、教师控制等等制度和习惯有着重大的价值。因此,让区域活动真正走近孩子,成了我们首要的任务。
  一、依据教育大纲和教育目标
  根据教育大纲和教育目标投放材料,让材料有效地体现教育目标。材料是幼儿隐性的老师,是幼儿认识的中介和桥梁。教育目标可以隐含在投放的材料中,渗透在教师所创设的环境中,当幼儿一旦进入教师所精心创设的环境中,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即可获得某方面的发展。如为了增强小班幼儿手部肌肉的控制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使幼儿学会正确使用调羹独立进餐,教师可在益智区设置一份“娃娃喂饭”的材料。如先投放便于舀的大芸豆;随着幼儿能力的增强,再将大芸豆换成小绿豆、芝麻;最后,让幼儿喂娃娃喝水。
  二、用好当地资源和废旧材料
  邓小平同志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教育必须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特别要发挥本地区教育资源的优势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也告诉我们: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社会、心理条件的综合,是儿童发展的资源。皮亚杰认知结构理论明确指出:儿童的发展是通过自身感知操作而得来的。根据上述理论,我们认识到,要使幼儿得到发展,一要创设环境,二要引导幼儿主动活动。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办出特色,进一步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和幼儿素质。 要提高幼儿素质,必须创设适合幼儿活动的环境,提高幼儿表现与表达能力的机会,促进幼儿在操作、学习、游戏中获得发展。
  如靠近沿海的一些地区,有贝壳、有海螺、有海产品等,在语言区投放一些海螺,孩子们可以听听大海的声音,和大海妈妈打电话,进一步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计算区,可用贝壳来学习数的组成或根据它们的正反面来排序。在美工区投放螃蟹的硬背,让幼儿在上面自由地作画……靠近竹林的一些地区,可把竹片、竹筒投放在巧手区,幼儿对竹筒进行装饰,在竹片上画人物表情、戏曲脸谱等。在语言区提供竹子生长图片,让幼儿说说笋是怎样变成竹的,也可说说竹的用处,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在音乐区,幼儿可以用快板、铃鼓来打节奏。
  三、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教师投放材料丰富程度可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活动质量,能使幼儿尽兴尽情地“研究”他们的世界。活动区材料投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然而,丰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多则滥,滥则泛。幼儿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过多过杂的材料投放,尽管能吸引幼儿参加活动,但也易造成幼儿玩得分心,玩得眼花,一会儿拿这个玩玩,一会儿拿那个玩玩,只学会了拿起一物,摆放片刻,另换一物,显然这与我们投放材料的初衷是相悖的。因此,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并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进行定期更换与补充。
  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兴趣、需要和发展水平开设不同的活动区域,活动区内容不同,投放的材料也不同。为此,教师根据活动区不同的教育功能和我们所分解的不同的材料层次,投放不同材料,切实促进幼儿的发展。如大班在科学角投放了电线、电珠、塑料、毛线、电池、手电筒、万花筒、纸条等材料,促进幼儿探索、尝试和发现材料的内在不同,激发幼儿对生活中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中班在美工区投放了纸盒、纸杯、纸绳、纸盘、彩色纸、瓶盖、毛线、石子、小棍、果壳、彩泥等,并摆放一些具有艺术色彩的作品,让幼儿在这个环境气氛中引发艺术灵感,使幼儿在制作、绘画、捏泥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小班在娃娃家投放了小床、衣服、生日蛋糕、图书等,每个幼儿都玩得那么投入,合作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小班在建筑区投放了各种不同形状、颜色的大纸箱,并在建筑区的分隔物上粘贴形状各异的建筑图片,幼儿在搬弄、摆放、围拢、堆高的过程中,发展了小手的灵活性和空间知觉,提高了建筑的能力。为各个活动区投放不同的材料,更加激起了幼儿游戏的兴趣,他们在游戏情景中操作,在合作中学习、探索,在玩中成长。
  除了教师有目的地准备材料外,还要引导幼儿根据需要,通过自己动手、取得家长的帮助去获得需要的材料。如幼儿对自己没玩过的玩具很感兴趣,就建议他们把家里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来,这样一个令幼儿留恋忘返的玩具区就可形成了。
  四、注重材料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在不同的区角投放不同的材料,这一点是大家都在做的。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同一活动内容,投放不同的材料,幼儿兴趣高低和活动效果优劣是不同的。如为了让幼儿通过体验发现不同材料在“等分”时,我通过不同的具体方法的,我准备了可供幼儿使用的计数、丈量、秤量、折叠、切割等不同方法进行操作的不同材料,让幼儿在玩中发现、分析、思考、理解和尝试归纳自己以及同伴所运用的各种方法。 又如:认识中国地图,不仅在区角中贴上了中国地图,还放上了地球仪,中国地图的拼科和地图涂色本,让幼儿通过各种活动认识中国地图。在小班数学区别大小活动时,放置的材料更是多种多样,有教师自制的各种图形卡片,有幼儿制作的大、小不同的橡皮泥作品,还有许多大小不一的实物等,丰富多样。幼儿在与众多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充分运用自身的各种感官,看看、做做、试试、比比、想想,提升思维能力,理解事物的多样化,使幼儿在活动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和发展。   投放丰富多样的材料,并不是说材料越丰富就一定越好。我通过实践发现,材料投放得太多反而让孩子无所适从,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不易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关注幼儿间的差异性
  统一的教学不能满足所有孩子的活动能力和操作水平,区角活动中材料提供的渐进性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点。
  内容相同,不同年龄阶段材料层次不同。如:同为科学区“玩磁铁”:小班孩子玩“钓新年礼物”,中班玩“走迷宫”,大班玩“取别针”。相同的内容,由于材料变化而显示出由易至难、由摆弄变为探索。
  相同年龄,同一活动内容材料层次不同。如:美工区用“对称”方法剪图形,由于幼儿对“对称折纸”的探索与理解不同,有的只能剪—对小鱼,而有的却能剪两对、四对。所以,透过剪刀和纸,折射出的操作是有层次的。
  材料投放的层次性,还体现在我们为幼儿准备的材料应能够随着幼儿的操作、探索过程的发展而发展变化,材料能够适应孩子不断提出的新的要求,具有可发展性,能够起到帮助幼儿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尝试、不断积累各种经验、提高各种能力,不断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六、突出材料的探索性
  探索性的材料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动手操作和简单机械地重复训练,而是幼儿积极动手与动脑的互相结合,互相促进。教师所投放的材料必须在幼儿动手操作的同时引发幼儿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发与支持幼儿与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发与支持幼儿的探究活动。
  我们的科学区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瓶盖,配合瓶盖投放了记录表(分类记录盖子数量),记录瓶(在瓶上记录与瓶子相吻合的盖子数量)。投放时,教师并没有讲解,只是提醒幼儿瓶盖有很多种玩法,请幼儿自己动脑筋,自己去想怎么玩,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瓶盖的玩法。幼儿看到记录表,结合以往的经验积累,慢慢地就发现了记录表的用途;幼儿看到瓶子立刻动手选择适当的瓶盖,渐渐地他们也了解了瓶子上的记录表该如何使用。此外,幼儿还发现瓶盖可以向上叠高,可以根据颜色拼合图案……幼儿在活动中继续探索着、发现着。从中我们也发现了幼儿巨大的探索潜能。
  七、把握好与主题活动的协调性
  区域活动是与集体活动不可分割、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在投放区域材料时,我们会结合主题活动,科学地投放与主题相关的材料,使主题活动中的集体活动、区域活动能更好地互动,从而使主题的实施更加完整、深入,也使幼儿获得更多直接、有效的经验。
  如在《秋天》的主题中,各种各样的树叶吸引了幼儿的视线。把树叶投放在在计算区,幼儿可以根据颜色、形状、名称等规律分类、排序。在美工区,树叶成了粘贴画的好材料,经过剪、贴,孩子们把树叶变成了马、蛇、兔子、孔雀、金鱼、蝴蝶等活灵活现的小动物。又如在《种子的秘密》的主题中,孩子们对各种各样的种子充满了好奇,他们在教师的带领下每人选择一种种子,自己亲手种在小花盆中,每天给它浇水,并将它的变化记录在“种子生长记录表”中,种子的一点点变化让他们惊喜不已。我们把种子投放在美工区,通过孩子们灵巧的双手,一幅幅富有创意的种子粘贴画就诞生了。
  除了上述几点外,还要注意区域之间材料的组合、使用,各个区域活动往往存在着互动作用,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还应考虑到材料之间的组合、使用。例如:在《夏天真热》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先在美工区投放了白纸、油画棒等,幼儿设计棒冰的包装纸,并包装好棒冰。然后教师在生活区投放了“冰箱”,让幼儿把做好的棒冰拿过来,想卖棒冰的幼儿可以来这里卖棒冰。让幼儿联系实际的同时,提高了社会交往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世纪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我们要为幼儿的生存能力、自主自信、人际交往、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乐学、好学、巧学的能力提供宽松的施展空间,而区域活动正是如此。我们要让区域活动真正走近孩子,才能更好地让幼儿自主的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情感、想法、意愿,做一个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社会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陆哓民.主题活动中的区域活动[J].幼儿教育,2007(5).
  [2] 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 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8).
  [4] 王鑫鏊,万宗风,马继福.邓小平理论概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7).
其他文献
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个体差异性是高等教育的一大挑战。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直都是高校致力解决的问题。探索“全员、全过程
[摘 要] 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新课程改革对当前课堂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也是课程改革的必然。怎样转变观念,真正体现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氛围和机制,我们必须进行探究。  [关键词] 呈现 学生 主体 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新课程改革对当前课堂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也是课程改革的必然。怎样转变观念,真正体现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
分析了串联负反馈放大器基本放大倍数Ao两种计算方法的差异,证明了负反馈作用会掩盖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量Ao产生的误差.
2020年4月2日,瑞幸咖啡自曝财务造假,随即股价暴跌,同时引发了在美中概股股价的“集体地震”,个股做空事件对中概股市场整体的影响可见一斑。本文从传染效应理论视角,以瑞幸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材中的牛津英语版本的教材属于实践性以及活动性比较强的英语教学版本,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原有的英语教学方法上改变教学理念,找到更加适合学生;适合教材的教学方法。本文针对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情景式合作学习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字]初中英语情景教学合作学习集体观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英语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初中英语教师在独特的教学模式下诠释着英语
从豆豉中筛选的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s)HS1,产生的豆豉纤溶酶具有较好的体外溶栓效果.利用单因子和正交试验得到该菌株产酶的最佳发酵条件:大豆粉0.3%,蔗糖8%,MgSO4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