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书香能致远

来源 :语文周刊·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积极引导,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杨振宁先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这句话充分表明了兴趣在学习、工作中的重要性。只有让学生乐于读,自愿读,把阅读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逐渐养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很多,下面列举两例。
  1.榜样激趣法。古语说:“善歌者教人习其声,善导者教人习其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身体力行,教师本身的行为就是标准和规范,这是一种极为有效的“不言之教”。
   2.悬念激趣法。中国古典章回小说是很重视设置悬念的,说到关键处,来一个“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这一方法颇值得借鉴。在阅读教学中,我通过设置谜团,巧设悬念,使学生见了生疑,疑而求解,促使学生急切阅读有关读物,以求弄清个中原委,从而刺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悉心指导,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激发后,如何进行正确的阅读,并使之成为习惯,还需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要求,有序指导。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给学生“一条鱼”,而要教其捕鱼的方法和本领。只有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养成了良好阅读习惯,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了以下做法:
  1.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达到质与量并行。学生时间毕竟有限,老师有必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如浏览、精读、粗读等。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对于消遣性的书报,浏览一下即可。对于教材则需要咬文嚼字,全面仔细阅读。对于拓展性阅读(即以课本为中心,辐射到阅读相关作品的阅读)则可采用“三遍读书法”:粗读一遍(即按作品顺序粗疏看一遍),粗知大意,得其梗概;想一遍,确认是否值得精读;如有必要则再细读一遍,便咀嚼、消化、领略。浏览与粗读有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了解整体性信息的功用;精读则有增厚基础,透彻理解,巩固知识的好处。三者结合起来,才能既保质又保量,达到提高阅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2.引导读思结合,培养创造性阅读能力。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老师在引导学生阅读作品时要教学生学会边读边思,进而领会文章、书籍的要旨,培养创造性阅读能力。
  3.重视读写结合,提升语文能力。学生在阅读时如果只是单纯的读,还是远远不够的。平时,我还教给学生摘抄法、圈点勾画法、读书笔记法等动笔墨读书的方法,从而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首先,我让学生准备专门摘抄本,阅读课外书籍时摘录优美词语、句子、段落、名言警句,并学会在触摸、品味别人的语言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感悟力,进而模仿、创造,形成自己的风格。其次,我还要求学生平时在阅读过程中要边看边画边作旁注,记下当时的感悟,并利用课前三至五分钟让学生进行“评注表达”,达到资源共享。另外,我每学期(包括寒假或暑假)要求学生至少读两部《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尖子生可再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增加阅读量,每人要准备读书笔记本,从阅读经典名著中吸取营养,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作品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期末推荐写得多且写得好的同学参加学校“阅读之星”“阅读小学士”的评选。这给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同时以读促写,读与写形成了良性循环,阅读与写作给学生带来了乐趣,进而也提升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4.指导学生选择读物,系统地进行阅读。我每学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目标,指导学生选择阅读一些中外名著名篇和一些优秀刊物。同时适当考虑课内教学的需要,即处理好教材与课外读物的关系,使课内外阅读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做到既有利于学生博学多识,又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5.开设阅读课,让课外阅读走进课堂。每周开设一节“自由阅读课”或“名著阅读课”,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同时,和同学、老师分享阅读心得和快乐,收到“沉浸致远书香,感受阅读之乐”的效果!
其他文献
一、勤于积累    很早的时候,朱熹就曾说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高考作文是对平时知识储备的检验,只有平时勤于积累,才会获得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考场上写作文才会得心应手;反之,如果“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那么只会陷入咬着笔头搜肠刮肚的尴尬之中。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文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素材,所以,要想写好文章,必须勤于积累。要做到勤于积累,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期刊
很多学校中都在开展阅读教学,有的语文教师就认为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读一读就可以了,不是太重要,所以在教学中对阅读不太重视。其实这是错误的,语文教学不单单是让学生知道作者思想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有这样的情感。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文本总是存在着某些“空白”和“不确定性”,因而读者阅读鉴赏过程中要调动学生充分的能动性,让他们有自由发挥的极大空间
期刊
一、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  的创作源泉吧。     二、积累材料,迁移运用
期刊
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目的,在诸种能力之中,思维能力又居于核心地位,它控制并制约其他能力的发展,指挥并调节着其他能力的运用。同时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的核心环节是理解,而理解的实现更要通过自身积极的成熟的思维。单纯依靠听讲和感知,所得只是一时的、粗浅的表象。由此看来,启发思维并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一、培养兴趣、调动内驱  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
期刊
一、比较新旧考纲变化    (1)相比以前,考查内容的顺序和分值有所调整,增加了古代诗歌阅读的分值,注重学生审美体验和鉴赏能力的考查;增加了名篇名句默写的分值,更注重语言的表达和运用。  (2)现代文体阅读采用二选一式的选考题模式,兼顾到考生的个人爱好,给考生提供了相对自由的空间。   (3)作文要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还要注意不写错别字。  (4)2011年语文高考试题大纲(新课标版)
期刊
语文有朦胧的美,它是空中楼阁般的梦幻,是荡气回肠的美妙乐曲,是意蕴悠远的诗韵。而诗歌无疑是语文之美的浓缩。从小学的“两个黄鹂鸣翠柳”到高中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无不蕴含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无穷魅力,洗涤着我们的灵魂。  可是,曾几何时,我们对那“渔舟唱晚”的恬静、“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柔、“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迈已经越来越淡漠,对美的感悟也逐渐失去了激情,取而代之的是化“美”为“丑”的忍耐,对“功利语
期刊
在一个班级中,由于学生的思想觉悟、家庭环境、智力条件等不同,学习成绩和道德行为存在差异是一种正常现象。优秀的班主任不仅爱护优等生,而且以饱满的热情关注后进生。后进生的转化,历来是班主任一项复杂而耐心细致的工作。它需要教师付出较多的心血。可以说,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样光荣。十四年来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后进生的表现,直接影响着班风建设和教学成绩。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工作最重要的内容。而转
期刊
“腹有诗书气自华”“唯有书香能致远读书”,读书一直是世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大家公认为丰富内涵、提高修养的重要途径,教师是否读书感悟也被好多学校提上评价教师发展的议程。那么,读书对一个人,一个教师,一个学生究竟起到哪些作用呢?  教师读书,是生命成长的需要。读书与教学,相得益彰。  韩愈在《师说》中写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要为人师表,传道授业,首先要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修养,这
期刊
关于《我若为王》一文的主旨,有关《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长期以来明确地说:这篇课文“批判王权意识和奴才意识,这是没有疑问的”。在后面“有关资料”所引的文章中也有类似的说法:“这虚拟性的奇思异想和戏剧性的突转、发现,把对君主制度、帝王思想的揭露和否定巧妙地表达出来了。”“文章的寓意也许不难理解,那就是批判王权意识和奴才思想。”确实是这样的吗?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实有不妥之处,现对这种说法提出质疑。 
期刊
语文课堂,不仅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解题方法的传授,更是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纽带,使学生的心理处在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现在的语文课教学中提及情感往往让人又爱又恨,对年轻教师更是如此。爱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方面的升华正是一节课的亮点所在,是出彩的地方。可又恨它难以把握,要么很肤浅要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