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研究以音乐的体裁形式为切入点,先对主要的艺术歌曲进行研究,再对钢琴曲、歌剧音乐、音乐剧音乐、器乐独奏曲、民族管弦乐、交响乐、影视音乐、舞蹈音乐等逐一進行分析,以探索艺术歌曲作品中的创作风格。旨在对艺术歌曲进行梳理性研究和学理分析,以弘扬四川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推动四川音乐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关键词〕四川民族音乐;代表作品;艺术歌曲;创作风格
四川是一个多民族的人口大省,民族的多样性与文化的丰富性相生,体现了各民族独特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源流。四川音乐在各民族文化的滋蕴下绽放,而且孕育了大批作曲家和优秀作品,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在目前的学术界,比较统一的关于艺术歌曲的界定是:“十九世纪初,在欧洲形成的诗歌与音乐结合而产生的浪漫主义抒情音乐形式,德文为Lind。其特点是以抒情诗为基础为独唱写有钢琴伴奏的歌曲,歌曲的形式应适应诗歌的特点,力求词曲吻合,突出诗意的表现;用钢琴伴奏渲染气氛,烘托形象,描绘意境;演唱要求细致内在,近似吟诗的方式,表现诗情画意;结构有通谱歌和分节歌两种形式。”①其实,在中国的宋代,以姜白石为代表的文人创作的“唱赚”早已是具有很高艺术性的艺术歌曲,《扬州慢》《杏花天影》至今久唱不衰、百听不厌。由此看来,艺术歌曲的范畴应该包括艺术性较强的抒情诗(歌词)、抒情内在的旋律、描绘意境的钢琴伴奏和细腻内在的演唱四个方面。尽管这四个方面同等重要,但歌词的艺术性却是重中之重。发展到今天,对艺术歌曲的界定在多元文化的渗透下呈现出“见仁见智”的态势。如一些作品的歌词和独唱旋律的艺术性都较强,但由于种种原因,未配写正谱钢琴伴奏,就应该归为“不完整的艺术性歌曲”;又如一些作品的歌词具有较强的叙事性和思想性,反应了历史事件或生活习俗,其词意朴素,也揭示了一定的哲理,但艺术性较弱,就应该归为“创作歌曲”;口号式的颂歌、浓郁生活气息的歌曲、说唱式的讽刺歌曲等,不应归为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能够被演唱者青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具有较强艺术性和哲理性的歌词是关键,其艺术韵味、情感的感染力、语言的准确性是词作家和作曲家共同追求的艺术品格。其次,曲调的流畅、优美、神韵是作曲家潜心研究的永久话题,要在旋律的流动中激发演唱者和听众的感知和感觉。第三,通过歌唱者准确诠释作品的思想内容与情感,让听众感受到歌词、曲调的音韵和情感寄托,才能使作品经久传唱、广泛传播。
巴蜀大地上的作曲家和声乐作品数不胜数,因此很难进行详尽的统计。曾传唱数年且在国内产生过极大影响的作品,如《船工号子》(廖云、子农词,常苏民、陶嘉舟曲)、《毛主席派人来》(阎树田词,科会曲)、彝族民歌《卡莎莎》、藏族民歌《马群归来》《卓玛》(亚东词曲)、《神奇的九寨》(杨国庆、容中尔甲词,容中尔甲曲)、《姑娘我爱你》(余启翔词,绍兵曲)……不胜枚举。笔者对知网等数据库进行检索,再通过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金钟奖声乐比赛、各类音乐会及音乐专业声乐教材曲目的选用等进行梳理,以敖昌群作曲、苏阿芒作词的《我爱你中华》,朱嘉琪作曲、王持久作词的《古老的歌》,刘聪作曲、吴飞作词的《眺望》以及李德隆作曲、尚奋斗作词的《妹子你别走西部有奔头》这四首上演频次较高的四川民族音乐作品为例,进行较为细致的学理分析,对四川民族音乐的艺术风格进行探讨。
《我爱你中华》由敖昌群先生于1984年谱曲完成,获得第二届“蓉城之秋”音乐会声乐作品第一名,男高音歌唱家范竞马以此歌代表四川参加首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并荣获第二名,进而名声大噪。几十年来,这首歌早已红遍了大江南北,不仅被无数优秀的歌唱家在音乐会上进行演绎,也成为各大音乐院校、大专院校声乐专业的教材内容,是国家级重大声乐比赛参赛选手的固定曲目之一,成就了许多学子和歌唱家。
作品的歌词采用了一系列排比句。“世界上有很多美丽的地方”,如“埃及古老的金字塔、俄罗斯神秘的白夜、塞拉河畔迷人的黄昏、挪威午夜的太阳”,但“我最爱的只有你——可爱的中华”。短短八句词,不累赘、不华丽,但读来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激荡起无比的爱国情怀。
为了旋律和结构的需要,作曲家对关键词予以重复,但不浮夸且恰到好处。运用了音乐作品最常见的三部性原则,即呈示、展开、再现。具体结构如下:
作品采用同主音大小调交替的方式,调性的对比鲜明,通谱歌形式一气呵成。
在引子的写作中,作曲家运用半音性的bⅥ级音(F大调),既有阻碍作用,又有向f小调离调的效果(f小调中是ⅵ);陈述句的结尾部分也用了bⅥ和弦,增强了色彩对比;连接句(2小节)运用同名大小调交替的手法,十分老道;对比段前8句为F大调(也可认为是七声f宫调式),后8句为f小调(也可认为是五声d羽调式。结束时清角音的出现是为高潮句回到F大调做准备);高潮及结束句的调性回归,形成首尾呼应。
全曲的歌声部分采用弱起节奏,但并非弱力度,而是力量的储备。特别是引子结尾半音性的bⅥ级音的运用,加之弱起节奏,让演唱者亟待释放的冲动;之后的每个乐句大多依照这一惯性节奏使然,形成了统一的节奏特点;作品中的切分节奏及后附点等分裂型节奏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流动性和情感的戏剧性。
作曲家匠心独具的作曲手法和水到渠成的情感涌动赋予了作品丰富性。对比段的前半部分采用上下行模进,形成旋律的拱形结构,后半部分采用连续上行模进,将情绪推向高潮。
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部分既具有相对独立的音乐形象,又对歌曲起到烘托形象、渲染气氛、描绘意境的作用,从而构成完整的艺术歌曲形式。《我爱你中华》的钢琴伴奏部分非常讲究:伴奏织体为柱式和弦和琶音音型贯穿,其间在乐句的结束处运用了支声复调;和声运用巧妙,如大小调交替时的和弦转换、小七和弦、bⅥ和弦的运用,形成色彩变化及对比,使音乐在整体上锦上添花。 《我爱你中华》之所以在各类庆典、比赛、音乐会被演唱并作为专业院校的声乐教学内容之一,是因为作品凝结着强烈的情感和词曲作家的灵感和心血,这也是作品艺术生命力所在。
《古老的歌》是20世纪80年代带有浓郁区域风格的艺术歌曲,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音韵,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艺术特点、欣赏习惯和审美取向。该作品列入全国高等艺术教育教材,既是国家级重大声乐比赛的规定曲目,也是全国艺术高考招生和音乐院校声乐教学的常见曲目。
就作品歌声部分的结构来看,是带有引子和尾声的二段体结构,但单从全曲纯旋律分析,其结构为典型的回旋曲式。如下图:
从文化角度而言,作品的歌词留足了歌者和听众想象的空间,体现了自古以来川江各流域的劳动人民在面对险恶的自然环境时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粗犷豪迈中不失幽默的性格特征,是长江水路运输史上,船工们与险滩恶水搏斗时用热血和汗水凝铸而成的生命之歌。其并非只是体现川江船工的生活,更体现了巴蜀大地劳动人民的眷恋与追忆生活之歌。
《古老的歌》之所以能够在众多声乐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各类比赛的规定曲目,不仅源自词作家和作曲家对生活的熟悉,更重要的是作品穿越时空、贴近生活、浓缩历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娴熟的作曲技法和流畅优美的旋律为歌词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令歌者荡气回肠、听者真切感人。其不仅是古老的歌,更是人民所需要的歌,艺术生命力必然长存。
《眺望》创作于2005年,2007年获“中国广播影视中国原创歌曲奖”提名奖。《眺望》深受歌唱家们的喜欢,是国家级重大声乐比赛、各类音乐会频频演唱的艺术歌曲,也是全国艺术高考招生和音乐院校声乐教学的常见曲目。
其词作者吴飞先生是高产的词作家兼作曲家,已有近百首词被不同的作曲家谱写成艺术歌曲,他那朴实而不落入俗套的语言、深邃而富有哲理性的词意,深受广大作曲家的青睐。吴飞极善于捕捉题材,2003年在电视上看到温家宝总理回答记者关于台湾问题的提问时,他产生了灵感,为宝岛台湾不能早日回归祖国而感慨,为两岸儿女“隔着大海眺望,只见海水茫茫、云海苍苍,望不到你,望不到我”而潸然淚下,“一字字、一声声唱着骨肉情长”,激起两岸同胞期盼统一的情感共鸣。作曲家刘聪与吴飞并不相识,刘聪是在《词刊》上看到《眺望》后为其谱的曲。
《眺望》是带有引子的二段体,旋律抒情而富有紧迫感,切分、三连音、附点、休止符等节奏变化,4/4、3/4节拍的变换使旋律极具动力感。钢琴伴奏极其考究,成为让作品飞翔的有力翅膀。前奏的钢琴织体是高低声部间三、五度叠置的琶音模进,形成一浪又一浪,如同波涛汹涌的海水,特别是每个动机的后半拍的复附点节奏和pp-mp-p-mf、mp-fde的力度变化,好似浪头的缓冲,动机音型由缓而急、模进至高音时,力度极强。双手八度叠置的对位,下行模进的技法,之后是两小节相同的音型,渐强渐弱的力度运用,既描绘了两岸隔海相望的场景,又表现了两岸同胞复杂的内心情感。A段的伴奏织体与前奏基本统一,其间有丰富的力度变化,第三乐句结束处的连续附点十六音符的运用,是一种不稳定的、跌宕的情感写照。结束句对连续附点、休止符的运用,是“望不到你”“望不到我”的惆怅。B段的伴奏织体与歌声形成“紧打慢唱”的戏曲风格,弱起、三连音、切分、附点等节奏的多变,且音区逐渐抬高,右手柱式和弦及多声部旋律形态形成主调、复调手法的结合,使情绪达到戏剧化的高潮,且在高潮中结束。
《眺望》的歌词中没有“两岸”“同胞”的字样,但字里行间却折射出动人的思念与期盼,钢琴伴奏的渲染使这一情感更加逼真,把两岸同胞期盼统一的心情描述为激动的眺望,无论是歌者、听者都会激情涌动,热泪盈眶。
《妹子你别走西部有奔头》是一首中国民族风格的爱情歌曲,就其歌词表达的情感和音乐创作手法而言,更是一首艺术性极强的歌曲,歌曲伴奏也起到烘托形象、渲染意境的作用。笔者1993年从《词刊》中看到此歌词后,灵感被触动,一气呵成完成了主题乐段(题为《妹子你别走》)。至此,与词作家尚奋斗还不相识,后终于与词作家见面,并因兰州军区战斗歌舞团的一位男高音要参加2002年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而应邀扩充,最后定稿。
成为定稿后的作品带有引子和尾声并置二段体结构(尾声是对引子的原样再现),当然也可以分析为A+B+C+A结构(原作只有主题乐段B,早已在圈内传唱)。B段已经是相对独立且完整的一首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分节歌形式,但作为参赛曲目的话,稍显篇幅短和分量不足。于是,应演唱者要求,又与词作者商讨后,增加了“西部有奔头”,寓意为B段的“妹子”因生活极度贫困而出走。在“前沟里下雨后沟里清”“前世里姻缘今世里有”的哲理性呼唤及“西部大开发”的感召下,看到“西部有奔头”的前景,“你我携手写风流”的圆满结局,也符合中华几千年的传统故事和历史传说。在音乐的结构上,加入散板的引子(A)并经过两个并置性的对比乐段(B C)后完全再现。
A段撕心裂肺的旋律表现了主人公“妹子你别走”的迫切和期盼,令人为之动容。间奏好似西北地区“双杆子唢呐把你迎”的场景描写。在音乐进入抒情性的诉说乐段B时,“我活着是为你拉车的牛,我死了是为你点灯的油”,用朴实的语言表明了坦诚的心。“土炕炕铺毡”“花布布包头”“酒盅盅淘米”,“粗茶淡饭”的歌词语言,既有秦腔唱词中叠字的特点,又是真实的生活写照,朴实无华,感情真挚。C段的情绪急转,好似通过A段的真挚呼唤,走了的妹子回来了。音乐欢快热烈,奔放舒展,速度变快,节奏变密。开始的合唱部分奔放热情,把人们的欢呼和庆贺表现得淋漓尽致,紧接着是舒展的独唱旋律,表现了“你我携手写风流”的豪迈与喜悦。再现段虽然是原样再现,但速度稍快,音乐情绪变得更加欢快愉悦,在高音区强拍结束。
该作品在各级青歌赛、金钟奖声乐比赛、各类选秀中频频上演,也是高等院校声乐教学中的常见曲目。
在这片土地上涌现的无数声乐作品,不仅推动了四川乃至全国的声乐艺术的发展,而且体现着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反映出这片土地上的音乐人在充分挖掘地方音乐语言、宣传地方音乐文化、弘扬各民族文化精神等方面孜孜不倦的态度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在广袤的四川大地上,多民族的丰富音乐不仅会孕育大批卓越的音乐作品,而且必将蜚声海内外。
参考文献
①黄腾鹏:《西方音乐史》,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4年,第1版,第158页。
作者简介
李德隆,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作曲家。
〔关键词〕四川民族音乐;代表作品;艺术歌曲;创作风格
四川是一个多民族的人口大省,民族的多样性与文化的丰富性相生,体现了各民族独特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源流。四川音乐在各民族文化的滋蕴下绽放,而且孕育了大批作曲家和优秀作品,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在目前的学术界,比较统一的关于艺术歌曲的界定是:“十九世纪初,在欧洲形成的诗歌与音乐结合而产生的浪漫主义抒情音乐形式,德文为Lind。其特点是以抒情诗为基础为独唱写有钢琴伴奏的歌曲,歌曲的形式应适应诗歌的特点,力求词曲吻合,突出诗意的表现;用钢琴伴奏渲染气氛,烘托形象,描绘意境;演唱要求细致内在,近似吟诗的方式,表现诗情画意;结构有通谱歌和分节歌两种形式。”①其实,在中国的宋代,以姜白石为代表的文人创作的“唱赚”早已是具有很高艺术性的艺术歌曲,《扬州慢》《杏花天影》至今久唱不衰、百听不厌。由此看来,艺术歌曲的范畴应该包括艺术性较强的抒情诗(歌词)、抒情内在的旋律、描绘意境的钢琴伴奏和细腻内在的演唱四个方面。尽管这四个方面同等重要,但歌词的艺术性却是重中之重。发展到今天,对艺术歌曲的界定在多元文化的渗透下呈现出“见仁见智”的态势。如一些作品的歌词和独唱旋律的艺术性都较强,但由于种种原因,未配写正谱钢琴伴奏,就应该归为“不完整的艺术性歌曲”;又如一些作品的歌词具有较强的叙事性和思想性,反应了历史事件或生活习俗,其词意朴素,也揭示了一定的哲理,但艺术性较弱,就应该归为“创作歌曲”;口号式的颂歌、浓郁生活气息的歌曲、说唱式的讽刺歌曲等,不应归为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能够被演唱者青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具有较强艺术性和哲理性的歌词是关键,其艺术韵味、情感的感染力、语言的准确性是词作家和作曲家共同追求的艺术品格。其次,曲调的流畅、优美、神韵是作曲家潜心研究的永久话题,要在旋律的流动中激发演唱者和听众的感知和感觉。第三,通过歌唱者准确诠释作品的思想内容与情感,让听众感受到歌词、曲调的音韵和情感寄托,才能使作品经久传唱、广泛传播。
巴蜀大地上的作曲家和声乐作品数不胜数,因此很难进行详尽的统计。曾传唱数年且在国内产生过极大影响的作品,如《船工号子》(廖云、子农词,常苏民、陶嘉舟曲)、《毛主席派人来》(阎树田词,科会曲)、彝族民歌《卡莎莎》、藏族民歌《马群归来》《卓玛》(亚东词曲)、《神奇的九寨》(杨国庆、容中尔甲词,容中尔甲曲)、《姑娘我爱你》(余启翔词,绍兵曲)……不胜枚举。笔者对知网等数据库进行检索,再通过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金钟奖声乐比赛、各类音乐会及音乐专业声乐教材曲目的选用等进行梳理,以敖昌群作曲、苏阿芒作词的《我爱你中华》,朱嘉琪作曲、王持久作词的《古老的歌》,刘聪作曲、吴飞作词的《眺望》以及李德隆作曲、尚奋斗作词的《妹子你别走西部有奔头》这四首上演频次较高的四川民族音乐作品为例,进行较为细致的学理分析,对四川民族音乐的艺术风格进行探讨。
一、《我爱你中华》的艺术品格
《我爱你中华》由敖昌群先生于1984年谱曲完成,获得第二届“蓉城之秋”音乐会声乐作品第一名,男高音歌唱家范竞马以此歌代表四川参加首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并荣获第二名,进而名声大噪。几十年来,这首歌早已红遍了大江南北,不仅被无数优秀的歌唱家在音乐会上进行演绎,也成为各大音乐院校、大专院校声乐专业的教材内容,是国家级重大声乐比赛参赛选手的固定曲目之一,成就了许多学子和歌唱家。
作品的歌词采用了一系列排比句。“世界上有很多美丽的地方”,如“埃及古老的金字塔、俄罗斯神秘的白夜、塞拉河畔迷人的黄昏、挪威午夜的太阳”,但“我最爱的只有你——可爱的中华”。短短八句词,不累赘、不华丽,但读来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激荡起无比的爱国情怀。
为了旋律和结构的需要,作曲家对关键词予以重复,但不浮夸且恰到好处。运用了音乐作品最常见的三部性原则,即呈示、展开、再现。具体结构如下:
作品采用同主音大小调交替的方式,调性的对比鲜明,通谱歌形式一气呵成。
在引子的写作中,作曲家运用半音性的bⅥ级音(F大调),既有阻碍作用,又有向f小调离调的效果(f小调中是ⅵ);陈述句的结尾部分也用了bⅥ和弦,增强了色彩对比;连接句(2小节)运用同名大小调交替的手法,十分老道;对比段前8句为F大调(也可认为是七声f宫调式),后8句为f小调(也可认为是五声d羽调式。结束时清角音的出现是为高潮句回到F大调做准备);高潮及结束句的调性回归,形成首尾呼应。
全曲的歌声部分采用弱起节奏,但并非弱力度,而是力量的储备。特别是引子结尾半音性的bⅥ级音的运用,加之弱起节奏,让演唱者亟待释放的冲动;之后的每个乐句大多依照这一惯性节奏使然,形成了统一的节奏特点;作品中的切分节奏及后附点等分裂型节奏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流动性和情感的戏剧性。
作曲家匠心独具的作曲手法和水到渠成的情感涌动赋予了作品丰富性。对比段的前半部分采用上下行模进,形成旋律的拱形结构,后半部分采用连续上行模进,将情绪推向高潮。
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部分既具有相对独立的音乐形象,又对歌曲起到烘托形象、渲染气氛、描绘意境的作用,从而构成完整的艺术歌曲形式。《我爱你中华》的钢琴伴奏部分非常讲究:伴奏织体为柱式和弦和琶音音型贯穿,其间在乐句的结束处运用了支声复调;和声运用巧妙,如大小调交替时的和弦转换、小七和弦、bⅥ和弦的运用,形成色彩变化及对比,使音乐在整体上锦上添花。 《我爱你中华》之所以在各类庆典、比赛、音乐会被演唱并作为专业院校的声乐教学内容之一,是因为作品凝结着强烈的情感和词曲作家的灵感和心血,这也是作品艺术生命力所在。
二、《古老的歌》的艺术魅力
《古老的歌》是20世纪80年代带有浓郁区域风格的艺术歌曲,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音韵,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艺术特点、欣赏习惯和审美取向。该作品列入全国高等艺术教育教材,既是国家级重大声乐比赛的规定曲目,也是全国艺术高考招生和音乐院校声乐教学的常见曲目。
就作品歌声部分的结构来看,是带有引子和尾声的二段体结构,但单从全曲纯旋律分析,其结构为典型的回旋曲式。如下图:
从文化角度而言,作品的歌词留足了歌者和听众想象的空间,体现了自古以来川江各流域的劳动人民在面对险恶的自然环境时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粗犷豪迈中不失幽默的性格特征,是长江水路运输史上,船工们与险滩恶水搏斗时用热血和汗水凝铸而成的生命之歌。其并非只是体现川江船工的生活,更体现了巴蜀大地劳动人民的眷恋与追忆生活之歌。
《古老的歌》之所以能够在众多声乐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各类比赛的规定曲目,不仅源自词作家和作曲家对生活的熟悉,更重要的是作品穿越时空、贴近生活、浓缩历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娴熟的作曲技法和流畅优美的旋律为歌词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令歌者荡气回肠、听者真切感人。其不仅是古老的歌,更是人民所需要的歌,艺术生命力必然长存。
三、《眺望》的眺望之情
《眺望》创作于2005年,2007年获“中国广播影视中国原创歌曲奖”提名奖。《眺望》深受歌唱家们的喜欢,是国家级重大声乐比赛、各类音乐会频频演唱的艺术歌曲,也是全国艺术高考招生和音乐院校声乐教学的常见曲目。
其词作者吴飞先生是高产的词作家兼作曲家,已有近百首词被不同的作曲家谱写成艺术歌曲,他那朴实而不落入俗套的语言、深邃而富有哲理性的词意,深受广大作曲家的青睐。吴飞极善于捕捉题材,2003年在电视上看到温家宝总理回答记者关于台湾问题的提问时,他产生了灵感,为宝岛台湾不能早日回归祖国而感慨,为两岸儿女“隔着大海眺望,只见海水茫茫、云海苍苍,望不到你,望不到我”而潸然淚下,“一字字、一声声唱着骨肉情长”,激起两岸同胞期盼统一的情感共鸣。作曲家刘聪与吴飞并不相识,刘聪是在《词刊》上看到《眺望》后为其谱的曲。
《眺望》是带有引子的二段体,旋律抒情而富有紧迫感,切分、三连音、附点、休止符等节奏变化,4/4、3/4节拍的变换使旋律极具动力感。钢琴伴奏极其考究,成为让作品飞翔的有力翅膀。前奏的钢琴织体是高低声部间三、五度叠置的琶音模进,形成一浪又一浪,如同波涛汹涌的海水,特别是每个动机的后半拍的复附点节奏和pp-mp-p-mf、mp-fde的力度变化,好似浪头的缓冲,动机音型由缓而急、模进至高音时,力度极强。双手八度叠置的对位,下行模进的技法,之后是两小节相同的音型,渐强渐弱的力度运用,既描绘了两岸隔海相望的场景,又表现了两岸同胞复杂的内心情感。A段的伴奏织体与前奏基本统一,其间有丰富的力度变化,第三乐句结束处的连续附点十六音符的运用,是一种不稳定的、跌宕的情感写照。结束句对连续附点、休止符的运用,是“望不到你”“望不到我”的惆怅。B段的伴奏织体与歌声形成“紧打慢唱”的戏曲风格,弱起、三连音、切分、附点等节奏的多变,且音区逐渐抬高,右手柱式和弦及多声部旋律形态形成主调、复调手法的结合,使情绪达到戏剧化的高潮,且在高潮中结束。
《眺望》的歌词中没有“两岸”“同胞”的字样,但字里行间却折射出动人的思念与期盼,钢琴伴奏的渲染使这一情感更加逼真,把两岸同胞期盼统一的心情描述为激动的眺望,无论是歌者、听者都会激情涌动,热泪盈眶。
四、《妹子你别走西部有奔头》的灿烂
《妹子你别走西部有奔头》是一首中国民族风格的爱情歌曲,就其歌词表达的情感和音乐创作手法而言,更是一首艺术性极强的歌曲,歌曲伴奏也起到烘托形象、渲染意境的作用。笔者1993年从《词刊》中看到此歌词后,灵感被触动,一气呵成完成了主题乐段(题为《妹子你别走》)。至此,与词作家尚奋斗还不相识,后终于与词作家见面,并因兰州军区战斗歌舞团的一位男高音要参加2002年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而应邀扩充,最后定稿。
成为定稿后的作品带有引子和尾声并置二段体结构(尾声是对引子的原样再现),当然也可以分析为A+B+C+A结构(原作只有主题乐段B,早已在圈内传唱)。B段已经是相对独立且完整的一首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分节歌形式,但作为参赛曲目的话,稍显篇幅短和分量不足。于是,应演唱者要求,又与词作者商讨后,增加了“西部有奔头”,寓意为B段的“妹子”因生活极度贫困而出走。在“前沟里下雨后沟里清”“前世里姻缘今世里有”的哲理性呼唤及“西部大开发”的感召下,看到“西部有奔头”的前景,“你我携手写风流”的圆满结局,也符合中华几千年的传统故事和历史传说。在音乐的结构上,加入散板的引子(A)并经过两个并置性的对比乐段(B C)后完全再现。
A段撕心裂肺的旋律表现了主人公“妹子你别走”的迫切和期盼,令人为之动容。间奏好似西北地区“双杆子唢呐把你迎”的场景描写。在音乐进入抒情性的诉说乐段B时,“我活着是为你拉车的牛,我死了是为你点灯的油”,用朴实的语言表明了坦诚的心。“土炕炕铺毡”“花布布包头”“酒盅盅淘米”,“粗茶淡饭”的歌词语言,既有秦腔唱词中叠字的特点,又是真实的生活写照,朴实无华,感情真挚。C段的情绪急转,好似通过A段的真挚呼唤,走了的妹子回来了。音乐欢快热烈,奔放舒展,速度变快,节奏变密。开始的合唱部分奔放热情,把人们的欢呼和庆贺表现得淋漓尽致,紧接着是舒展的独唱旋律,表现了“你我携手写风流”的豪迈与喜悦。再现段虽然是原样再现,但速度稍快,音乐情绪变得更加欢快愉悦,在高音区强拍结束。
该作品在各级青歌赛、金钟奖声乐比赛、各类选秀中频频上演,也是高等院校声乐教学中的常见曲目。
五、结语
在这片土地上涌现的无数声乐作品,不仅推动了四川乃至全国的声乐艺术的发展,而且体现着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反映出这片土地上的音乐人在充分挖掘地方音乐语言、宣传地方音乐文化、弘扬各民族文化精神等方面孜孜不倦的态度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在广袤的四川大地上,多民族的丰富音乐不仅会孕育大批卓越的音乐作品,而且必将蜚声海内外。
参考文献
①黄腾鹏:《西方音乐史》,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4年,第1版,第158页。
作者简介
李德隆,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