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维能力是学生的必备能力之一,也是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那么,教师应当采取哪些措施、做出哪些改变,方能在教学的同時助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呢?本文主要从四点切入就这一课题展开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于初中学年段,数学教学的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完成考试,还要致力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强化,引导学生学会以数学思维理性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本文着重就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浅谈几点看法:
一、设置趣味问题,强化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学习数学课程的本质目标在于应用于实践,而探究性思维的强化正是确保学生独立应对问题的核心所在,在实际授课时,教师需多多以问题引领学生的探究活动,以问题激发学生的灵感,让学生可以在探究中习得更多知识和能力。在设置问题时需立足于课程内容及学生学情,确保问题设置的有效性,必要性也可以组织分组探究活动,以期全面燃起学生参与问题探究的自主性,实现探究性思维的高效强化,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课时,便可设置问题引领后续探究活动,“大家回忆一下,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两个可以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呢?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特征?”这样,以问题为导入,使学生形成对全等三角形的基本认识,在学生探讨之后继续提问“构成全等三角形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在思考探究中深化对全等三角形的认识,并鼓励学生积极阐述自己的想法。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就自己的想法加以验证,将得到的验证结果进行展示,此举不但能及时调动课堂气氛,还能打造活跃积极的探究情境,为探究性思维的培养提供肥沃土壤。
二、巧用迁移规律,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是否高度灵活是衡量学生思维能力的一大指标,调查发现,当前不少初中生的思维模式还停留在“一根筋”状态,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以多元
方法引导学生开展思维灵活性练习。其中迁移规律的运用必不可少,所谓迁移,也就是一种学习情境对另一种学习情境的影响,教师在讲解新知时要适时运用迁移规律,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灵活性思维。以“平方差公式”一课为例,在讲解完基本的知识内容后,本文便基于一题多变思想设计练习题目:
原题:借助于公式计算(5x-3y+z)(5x-3y-z)
变式一:(5x-3y+z)(5x+3y+z)
变式二:(-5x+3y+z)(5x+3y+z)
变式三:(5x+3y+z)(-5x-3y+z)
变式四:(5a+3b+6c+4d)(-5a+3b+6c+4d)
先给学生认真解析原题目的解答思路,接着让学生自行解答变式一,并将解答的思路概括出来,运用了平方差公式(a+b)(a-b)=a2-b2,在学生熟练运用公式解答完变式一后,逐渐深入,让他们继续解答其他变式。以这样的方法,基于一题多变思想,即便使用的是同样的运算公式和方法,但由于题目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需要考量的因素和内容也增多,要求学生学会灵活变通,不失为一种锻炼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调动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佳导师,学生一旦产生了学习课程内容的兴趣,便会自然而然地去求索、去探究、去应用,并在求索、探究、应用的一系列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和满足感,换而言之,兴趣是助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源动力所在,也是培养学生思维主动性的关键。燃起学生兴趣的方式五花八门,比如说可以致力于情境的打造,挑选为学生熟悉的事例充当授课背景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可以基于课程内容巧妙设置一些兼具趣味性和教育性的课堂小游戏,以游戏为课堂教学添姿加彩,可以借助于信息工具给学生展示各种图片、影像,将数学知识变得灵活化、直观化......以“勾股定理”一课的讲解为例,教师在进行课程导入时便可以列举相应的史料调动学生探究思考的主动性,诸如《周髀算经》《蒋铭祖算经》等古代数学著作中关于勾股定理的记载,数千年前古巴比伦人对于勾股定理的应用等等。另外,还要强调一点,任何学习活动的进行都不可能是一挥而就的,铢积寸累才是最稳妥可行的获胜之路,思维能力的培养亦是这般,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夯实,唯有打好牢固的数学理论根基,方可以更好地提升思维能力。
四、基于类比思维,引导学生更高效地学习
类比思维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思维类型,同时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构成内容,其应用很是普遍,基于知识点之间存在的相同或类似的性质推断其他可能存在的相同或类似的性质,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我们的数学课本中可以用来锻炼学生类比思维的知识内容不胜枚举,诸如类比同底数幂乘法法则的推导原理推断幂的乘方法则、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类比矩形的图形性质推断菱形的图形性质,类比一次函数的性质推断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等等。细化而言,类比思维的运用重点体现在两点:一是借助于事例类比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很多数学概念固化难懂,学生理解起来难度颇大,教师在授课时若是可以联系学生普遍熟悉的事例加以类比,便可以助力难点的攻克,大大减少学习难度,让学生轻松学习、轻松理解;二是借助于新旧知识点的类比引导学生高效学习,新知识点对于学生而言既陌生又晦涩,在解析新知识点时立足于学生早已掌握的旧知识点进行类比过渡,往往更容易唤起学生的熟悉感,继而一隅三反,既能掌握新知,又能巩固旧知。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联系初中生的学习规律和能力特征以支持性策略推进教学,方能选对方法、盘活课堂,助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许晓娜.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01):93-94.
[2]张富奎.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5(19):101-101.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于初中学年段,数学教学的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完成考试,还要致力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强化,引导学生学会以数学思维理性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本文着重就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浅谈几点看法:
一、设置趣味问题,强化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学习数学课程的本质目标在于应用于实践,而探究性思维的强化正是确保学生独立应对问题的核心所在,在实际授课时,教师需多多以问题引领学生的探究活动,以问题激发学生的灵感,让学生可以在探究中习得更多知识和能力。在设置问题时需立足于课程内容及学生学情,确保问题设置的有效性,必要性也可以组织分组探究活动,以期全面燃起学生参与问题探究的自主性,实现探究性思维的高效强化,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课时,便可设置问题引领后续探究活动,“大家回忆一下,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两个可以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呢?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特征?”这样,以问题为导入,使学生形成对全等三角形的基本认识,在学生探讨之后继续提问“构成全等三角形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在思考探究中深化对全等三角形的认识,并鼓励学生积极阐述自己的想法。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就自己的想法加以验证,将得到的验证结果进行展示,此举不但能及时调动课堂气氛,还能打造活跃积极的探究情境,为探究性思维的培养提供肥沃土壤。
二、巧用迁移规律,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是否高度灵活是衡量学生思维能力的一大指标,调查发现,当前不少初中生的思维模式还停留在“一根筋”状态,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以多元
方法引导学生开展思维灵活性练习。其中迁移规律的运用必不可少,所谓迁移,也就是一种学习情境对另一种学习情境的影响,教师在讲解新知时要适时运用迁移规律,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灵活性思维。以“平方差公式”一课为例,在讲解完基本的知识内容后,本文便基于一题多变思想设计练习题目:
原题:借助于公式计算(5x-3y+z)(5x-3y-z)
变式一:(5x-3y+z)(5x+3y+z)
变式二:(-5x+3y+z)(5x+3y+z)
变式三:(5x+3y+z)(-5x-3y+z)
变式四:(5a+3b+6c+4d)(-5a+3b+6c+4d)
先给学生认真解析原题目的解答思路,接着让学生自行解答变式一,并将解答的思路概括出来,运用了平方差公式(a+b)(a-b)=a2-b2,在学生熟练运用公式解答完变式一后,逐渐深入,让他们继续解答其他变式。以这样的方法,基于一题多变思想,即便使用的是同样的运算公式和方法,但由于题目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需要考量的因素和内容也增多,要求学生学会灵活变通,不失为一种锻炼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调动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佳导师,学生一旦产生了学习课程内容的兴趣,便会自然而然地去求索、去探究、去应用,并在求索、探究、应用的一系列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和满足感,换而言之,兴趣是助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源动力所在,也是培养学生思维主动性的关键。燃起学生兴趣的方式五花八门,比如说可以致力于情境的打造,挑选为学生熟悉的事例充当授课背景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可以基于课程内容巧妙设置一些兼具趣味性和教育性的课堂小游戏,以游戏为课堂教学添姿加彩,可以借助于信息工具给学生展示各种图片、影像,将数学知识变得灵活化、直观化......以“勾股定理”一课的讲解为例,教师在进行课程导入时便可以列举相应的史料调动学生探究思考的主动性,诸如《周髀算经》《蒋铭祖算经》等古代数学著作中关于勾股定理的记载,数千年前古巴比伦人对于勾股定理的应用等等。另外,还要强调一点,任何学习活动的进行都不可能是一挥而就的,铢积寸累才是最稳妥可行的获胜之路,思维能力的培养亦是这般,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夯实,唯有打好牢固的数学理论根基,方可以更好地提升思维能力。
四、基于类比思维,引导学生更高效地学习
类比思维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思维类型,同时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构成内容,其应用很是普遍,基于知识点之间存在的相同或类似的性质推断其他可能存在的相同或类似的性质,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我们的数学课本中可以用来锻炼学生类比思维的知识内容不胜枚举,诸如类比同底数幂乘法法则的推导原理推断幂的乘方法则、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类比矩形的图形性质推断菱形的图形性质,类比一次函数的性质推断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等等。细化而言,类比思维的运用重点体现在两点:一是借助于事例类比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很多数学概念固化难懂,学生理解起来难度颇大,教师在授课时若是可以联系学生普遍熟悉的事例加以类比,便可以助力难点的攻克,大大减少学习难度,让学生轻松学习、轻松理解;二是借助于新旧知识点的类比引导学生高效学习,新知识点对于学生而言既陌生又晦涩,在解析新知识点时立足于学生早已掌握的旧知识点进行类比过渡,往往更容易唤起学生的熟悉感,继而一隅三反,既能掌握新知,又能巩固旧知。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联系初中生的学习规律和能力特征以支持性策略推进教学,方能选对方法、盘活课堂,助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许晓娜.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01):93-94.
[2]张富奎.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5(19):1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