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立足于高中政治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从渗透爱国教育,培养政治认同;创建开放情境,培养理性精神;引入合适案例,培养法治意识;应用生活素材,培养公众参与四个方面展开探究。
关键词:高中政治;核心素养;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01-146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的目标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到政治这门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众参与四个方面。而要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也需要从上述四个方面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不仅需要教师落实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也需要教师采用新的教育技术、教育手段,以此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一、渗透爱国教育,培养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指人们对一定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可和赞同。其要求学生能树立民族自信,相信并认同党的领导,自觉遵守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乃教育之本”,而在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方面,爱国这一品质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故在高中政治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合理利用新技术、新素材,以切实有效地渗透爱国教育,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
例如在“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课教学之前,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布置课前作业,观看纪录片《这就是中国》第一集。在这一部纪录片中,张唯为教授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介绍中国。让学生感知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中国发生的巨大的变化,感受同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与其他在四十余年前相似国家的差异。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对中国的发展历程产生的一定的兴趣,也了解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伟大成就。这样,通过合理的视频,教师有效培养了学生民族自豪感,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培养了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
二、创建开放情境,培养理性精神
理性精神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智、自主、反思等思维品质和行为特征。其要求学生要科学地使用马克思哲学原理,唯物、辩证地看待问题。这不仅需要学生在必修四中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也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思考。在过去的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布置的问题多有着固定、标准的答案,这无疑是不利于学生辩证思考的。开放式问题是结果或者过程不固定的问题,对于学生理性精神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在高中政治的教学中,教师即需要积极创建开放的问题情境,有效培养学生理性精神。
例如在“就业与创业”这一单元,在所有内容教学完毕后,教师就可以以“毕业生应该先就业”和“毕业生应该积极创业”两个观点进行辩论。在这一辩论活动中,根据学生所支持的观点,教师需要将学生划分为两个小组,并重新安排座位让学生进行讨论,为自己的观点寻找理论和事实支撑。而在讨论之后,教师即可以让学生选出代表进行辩论。这两个观点没有明确的正误,而在这一辩论回答中,学生也能充分认识到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优势与劣势,这对于学生全面认识知识,培养自身理性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引入合适案例,培养法治意识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其不仅要求执法部门公正、严格,也需要人民知法、懂法。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的认可、崇尚与遵从。其要求学生要对法律有着正确的认识,并能积极地应用法律解決自身的问题。而在法治意识的培养中,单一的理论教学效率相对低下。案例教学法是设计两难情境让学生进行思考的问题,其能让学生将法律与现实有效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把握法律的意义、原则。故在高中政治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入合适的案例,有效培养学生法治意识,进而培养学生政治核心素养。
例如在“公正司法”这一节,在基本内容教学之后,教师就可以开展拓展的问题探究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用《罗翔说刑法》中的内容,其中有很多离奇的案例,如“粪坑案”。其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而在基本的案例背景展示之后,教师即可以让学生就这一案例的判决方法进行探究。在学生探究之后,教师则可以播放罗翔老师的解析。在这些视频中,学生不仅对法律的条文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还了解了法律的功用和判决原则。这样,通过案例,教师有效地让学生将法律与生活联系起来,这对养成学生知法、守法的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应用生活素材,培养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是公民主动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治理,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与能力。在过去,很多时候学生都认为社会公共事务与己无关,因而很少参与、实际上,公共事务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树立学生正确的认识也成为了培养学生公众参与素养的一大前提。生活化教学是以生活化情境辅助教学的一种方法,对于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公众参与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即需要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一方面积极引入生活化案例,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生活化实践,以此有效让学生将公众参与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公共事务提供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一节,在基本知识教学之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布置“调查身边的基层群众自治”的作业。这一作业以小组为主要活动形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询问亲人,分别调查自己社区的自治情况,包括“何时选举居委会,居委会成员有多少,是谁,自己的父母怎样参与选举?”等。而在调查完毕后,学生小组内部即可以利用微信、QQ等移动社交媒体进行交流,以便利地形成调查报告。这样,通过生活化作业的布置,教师有效地让学生了解了身边的公众参与,这对于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培养自身公众参与的意识和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现代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异常重要。而在高中政治的教学中,教师即需要以爱国教育培养学生政治认同,以开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理性精神,以合适的案例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并应用生活素材培养学生公众参与能力。这样,教师才能全面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黄丹霞. 美国中学生公民教育对我国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启示[D].广州大学,2016.
[2]马飞艳.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分析及培育路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关键词:高中政治;核心素养;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01-146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的目标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到政治这门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众参与四个方面。而要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也需要从上述四个方面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不仅需要教师落实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也需要教师采用新的教育技术、教育手段,以此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一、渗透爱国教育,培养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指人们对一定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可和赞同。其要求学生能树立民族自信,相信并认同党的领导,自觉遵守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乃教育之本”,而在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方面,爱国这一品质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故在高中政治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合理利用新技术、新素材,以切实有效地渗透爱国教育,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
例如在“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课教学之前,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布置课前作业,观看纪录片《这就是中国》第一集。在这一部纪录片中,张唯为教授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介绍中国。让学生感知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中国发生的巨大的变化,感受同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与其他在四十余年前相似国家的差异。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对中国的发展历程产生的一定的兴趣,也了解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伟大成就。这样,通过合理的视频,教师有效培养了学生民族自豪感,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培养了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
二、创建开放情境,培养理性精神
理性精神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智、自主、反思等思维品质和行为特征。其要求学生要科学地使用马克思哲学原理,唯物、辩证地看待问题。这不仅需要学生在必修四中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也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思考。在过去的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布置的问题多有着固定、标准的答案,这无疑是不利于学生辩证思考的。开放式问题是结果或者过程不固定的问题,对于学生理性精神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在高中政治的教学中,教师即需要积极创建开放的问题情境,有效培养学生理性精神。
例如在“就业与创业”这一单元,在所有内容教学完毕后,教师就可以以“毕业生应该先就业”和“毕业生应该积极创业”两个观点进行辩论。在这一辩论活动中,根据学生所支持的观点,教师需要将学生划分为两个小组,并重新安排座位让学生进行讨论,为自己的观点寻找理论和事实支撑。而在讨论之后,教师即可以让学生选出代表进行辩论。这两个观点没有明确的正误,而在这一辩论回答中,学生也能充分认识到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优势与劣势,这对于学生全面认识知识,培养自身理性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引入合适案例,培养法治意识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其不仅要求执法部门公正、严格,也需要人民知法、懂法。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的认可、崇尚与遵从。其要求学生要对法律有着正确的认识,并能积极地应用法律解決自身的问题。而在法治意识的培养中,单一的理论教学效率相对低下。案例教学法是设计两难情境让学生进行思考的问题,其能让学生将法律与现实有效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把握法律的意义、原则。故在高中政治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入合适的案例,有效培养学生法治意识,进而培养学生政治核心素养。
例如在“公正司法”这一节,在基本内容教学之后,教师就可以开展拓展的问题探究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用《罗翔说刑法》中的内容,其中有很多离奇的案例,如“粪坑案”。其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而在基本的案例背景展示之后,教师即可以让学生就这一案例的判决方法进行探究。在学生探究之后,教师则可以播放罗翔老师的解析。在这些视频中,学生不仅对法律的条文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还了解了法律的功用和判决原则。这样,通过案例,教师有效地让学生将法律与生活联系起来,这对养成学生知法、守法的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应用生活素材,培养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是公民主动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治理,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与能力。在过去,很多时候学生都认为社会公共事务与己无关,因而很少参与、实际上,公共事务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树立学生正确的认识也成为了培养学生公众参与素养的一大前提。生活化教学是以生活化情境辅助教学的一种方法,对于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公众参与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即需要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一方面积极引入生活化案例,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生活化实践,以此有效让学生将公众参与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公共事务提供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一节,在基本知识教学之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布置“调查身边的基层群众自治”的作业。这一作业以小组为主要活动形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询问亲人,分别调查自己社区的自治情况,包括“何时选举居委会,居委会成员有多少,是谁,自己的父母怎样参与选举?”等。而在调查完毕后,学生小组内部即可以利用微信、QQ等移动社交媒体进行交流,以便利地形成调查报告。这样,通过生活化作业的布置,教师有效地让学生了解了身边的公众参与,这对于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培养自身公众参与的意识和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现代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异常重要。而在高中政治的教学中,教师即需要以爱国教育培养学生政治认同,以开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理性精神,以合适的案例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并应用生活素材培养学生公众参与能力。这样,教师才能全面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黄丹霞. 美国中学生公民教育对我国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启示[D].广州大学,2016.
[2]马飞艳.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分析及培育路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