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二战日本遗孤这样一个沉重的话题,导演鹏飞的《又见奈良》没有过多的堆砌煽情苦难,电影在情绪表达上克制内敛。在这样一种叙事风格下,电影恰合时宜地穿插幽默元素,又令整个故事充满了灵动的生机,使一位中国母亲远赴日本寻找养女的主线融入了当地本土的人文气息中。
二戰期间,日本将几十万日本农民以“开拓团”的名义迁移到中国东北。当日本战败后,这些农民也只能随着残军溃逃回国,兵荒马乱下很多日本人将自己的孩子丢弃在了东北。善良淳朴的中国人面对年幼的孩子,选择了以德报怨,收留了这些可怜的战争遗孤。
20世纪80年代中日建交后,部分日本遗孤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电影便是讲述当初收留了日本遗孤的奶奶陈慧明(吴彦姝饰)在与回到日本的养女丽华失联后,远赴日本寻女的故事。
在这一过程中,陈奶奶在遗孤二代小泽(英泽饰)、日本退休警察一雄(国村隼饰)的陪伴下,见到了许多曾帮助过丽华的人们,三人的关系也在这期间更加贴近。
在电影中,作为被寻找对象的养女丽华始终没有出现,但丽华的未出现恰恰更好地塑造了陈奶奶这一角色。在几十年的朝夕相处中,陈奶奶早已将丽华视作了亲生女儿。她能脱口而出丽华的离开时间;发现丽华的蛛丝马迹后不遗余力去寻找;听闻丽华在日本遭遇的苦难后,泪水夺眶而出……通过这些细节,吴彦姝将一个对养女视如己出的陈奶奶演绎得入木三分,她身上表现出的伟大善良的爱,真挚动人。
作为一部亲情片,《又见奈良》的整个故事几乎没有刻意为之的煽情桥段,相反,导演鹏飞将他一贯轻松、幽默、温暖的风格带入到这部电影中,做出了巧妙的结合。例如陈奶奶不会日语,与肉店老板的沟通只能用动物的叫声来代替。文化与语言的隔阂并没有成为电影的缺陷,反而以一种接地气的方式跨越文化差异,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紧密衔接在了一起。
当然《又见奈良》也存在一些缺陷和遗憾。将养女丽华完全“藏”起的做法,使整个故事很难在题材上获得观众深层次的情感共鸣,毕竟三个原本不相关的人物,被寻亲这一件事串联在一起,是需要很强的情感支撑的。而电影最后开放性的结局,也是一把双刃剑,这虽然将陈奶奶是否继续寻女的答案留给了观众,但也使电影少了一些更进一步的可能,毕竟对于一部亲情片来说,情感的升华永远是一剂强心针。
风和日暄的基色为电影在沉重之外赋予着温暖、轻松的诙谐,抚平着战争遗孤两难的身份苦楚。战争终会结束,但《又见奈良》所讲的则是人性中最为弥足珍贵的爱永远不会消失。
编辑 吴元梓 [email protected]
二戰期间,日本将几十万日本农民以“开拓团”的名义迁移到中国东北。当日本战败后,这些农民也只能随着残军溃逃回国,兵荒马乱下很多日本人将自己的孩子丢弃在了东北。善良淳朴的中国人面对年幼的孩子,选择了以德报怨,收留了这些可怜的战争遗孤。
20世纪80年代中日建交后,部分日本遗孤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电影便是讲述当初收留了日本遗孤的奶奶陈慧明(吴彦姝饰)在与回到日本的养女丽华失联后,远赴日本寻女的故事。
在这一过程中,陈奶奶在遗孤二代小泽(英泽饰)、日本退休警察一雄(国村隼饰)的陪伴下,见到了许多曾帮助过丽华的人们,三人的关系也在这期间更加贴近。
在电影中,作为被寻找对象的养女丽华始终没有出现,但丽华的未出现恰恰更好地塑造了陈奶奶这一角色。在几十年的朝夕相处中,陈奶奶早已将丽华视作了亲生女儿。她能脱口而出丽华的离开时间;发现丽华的蛛丝马迹后不遗余力去寻找;听闻丽华在日本遭遇的苦难后,泪水夺眶而出……通过这些细节,吴彦姝将一个对养女视如己出的陈奶奶演绎得入木三分,她身上表现出的伟大善良的爱,真挚动人。
作为一部亲情片,《又见奈良》的整个故事几乎没有刻意为之的煽情桥段,相反,导演鹏飞将他一贯轻松、幽默、温暖的风格带入到这部电影中,做出了巧妙的结合。例如陈奶奶不会日语,与肉店老板的沟通只能用动物的叫声来代替。文化与语言的隔阂并没有成为电影的缺陷,反而以一种接地气的方式跨越文化差异,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紧密衔接在了一起。
当然《又见奈良》也存在一些缺陷和遗憾。将养女丽华完全“藏”起的做法,使整个故事很难在题材上获得观众深层次的情感共鸣,毕竟三个原本不相关的人物,被寻亲这一件事串联在一起,是需要很强的情感支撑的。而电影最后开放性的结局,也是一把双刃剑,这虽然将陈奶奶是否继续寻女的答案留给了观众,但也使电影少了一些更进一步的可能,毕竟对于一部亲情片来说,情感的升华永远是一剂强心针。
风和日暄的基色为电影在沉重之外赋予着温暖、轻松的诙谐,抚平着战争遗孤两难的身份苦楚。战争终会结束,但《又见奈良》所讲的则是人性中最为弥足珍贵的爱永远不会消失。
编辑 吴元梓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