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常说家庭教育要避免把孩子培养成毫无生存能力的巨婴。阅读课程更应该避免把学生培养成阅读巨婴。
下面我对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成为独立的阅读者进行五个方面的阐述。
一、选书标准,以少为多
本文探讨的整本书阅读并非学生自主进行的休闲类阅读,而是在学校课堂教学的环境下进行的师生阅读。
面对市场上大量的童书和各种机构纷繁复杂的书单,教师很容易产生焦虑感和无助感。为了不让学生输在起跑线上,很多教师草率地定下了学生课程书,它们往往来自儿童阅读推广人的某次推荐、出版社的某次宣传和偶然在朋友圈看到的书单。教师对课程书单选择的混乱性、无序性、随意性造成了整本书阅读课程的重复和繁重。做一个简单的算术题。如果一个教师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教同一班学生,按照每个月读一本课程书、三本拓展书,六年不间断的情况下,他可以带领学生读48本课程书、144本拓展书。这个数字相较于浩如烟海的童书数目,简直九牛一毛。我们会发现,其实能够真正和孩子一起阅读的书目很少。
我们经常觉得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最大的浪费是买书费用。其实书目选择的随意性、无序性和混乱性,造成学生阅读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才是最大的浪费。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课程书选择应该具有学理性,大量同质书目的堆砌,不但不会提高学生的阅读力,反而会窄化学生的阅读视野,破坏学生的阅读口味。
教师作为比学生更有经验的阅读者,有义务也更有能力去选择更适合学生阅读的课程书目。课程书目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其书目的经典性、课程性、连续性,更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性别差距、家庭背景、地域文化等。
综合多种因素,教师绝不能贪图方便,随便拿一本书就作为学生的课程书目。教师必须自己博览群书,同时参考各方专家意见,为自己的学生量身定做,精心打造一份少而精、阅读难度螺旋式上升的分级阅读课程书目。
二、教学目标,以“力”为准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目标确定和课程书目的选择应该是联系在一起的。所选择的书只是例子,我们借助课程书这一抓手,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力、表达力和思维力。
通过梳理,我们可以清晰感受到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课程核心不是零散的书目,而是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阅读力、表达力、思维力的螺旋式上升,才是我们的教学目标和准则。
三、实现路径,以慢为快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思维还局限在语文课文的教学,把整本书当作课文来教,师生都觉得好像一下子多出了好几本教材。于是就出现了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识字环节,用关联词语造句环节,概括段意环节。教师觉得时间不够,学生觉得阅读无趣。
其实整本书阅读教学并不承担教材里的字、词、句、段。它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阅读力、表达力和思维力。所以我们在和学生聊书的过程中,要发现和解决学生在阅读中的真实困难。
以六年级上学期课程书《童年》为例,里面的人物有很多个,同一个人的姓名也有很多种叫法,人物姓名的混淆造成学生的理解障碍。
教师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时,要看到学生的阅读困难,并及时想办法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这时候教师应该停下来指导学生制作人物姓名卡,在姓名卡的帮助下继续阅读。同时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姓名叫法代表说话人对主人公不同的态度,从而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这样的阅读教学指导,看似学生并没有在《童年》的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生字,学会更多的修辞方法,积累更多的好词好句,但学生在离开学校后,再进行译文作品阅读,却可以通过这样有效的阅读策略,实现更顺畅、更深入的阅读。这便是以慢为快,帮助学生逐渐成为独立的阅读者。
当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年级、不同的阅读推广氛围,教师选择的整本书阅读周期也应有所不同。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一般流程路径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如表2所示。
四、文体意识,以例及类
阅读单篇文章要有文体意识,整本书阅读同样要有文体意识。儿童故事、诗歌、童话、小说、非虚构类文本等,不同文体的阅读要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
以奇幻儿童文学为例,童书市场上的书目数不胜数。我们可选择最经典的《绿野仙踪》《五个孩子和一个怪物》进行奇幻儿童文学阅读策略教学。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中,要引导学生关注奇幻儿童文学中的出口和入口。
《绿野仙踪》通过一场龙卷风把多萝西从现实世界卷入到奇幻的奥兹国。《五个孩子和一个怪物》中的孩子通过沙坑把奇幻世界中的沙精拽到了现实世界。龙卷风和沙坑就是神奇的入口和出口。正是因为有了它们,现实世界中的孩子才有了精彩的奇幻之旅。
掌握了入口和出口的方法,学生自读《纳尼亚传奇》的时候,便会发现魔衣橱就是那个通往纳尼亚的神奇入口,《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兔子洞是爱丽丝进入梦幻世界的入口,9■站台是哈利·波特进入霍格沃兹的入口,阿拉丁的神灯是灯神进入到现实世界的出口。
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借助这些入口和出口,在奇幻世界中获得智慧、勇气与爱,并把这些宝贵的品质带回到现实世界中,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难题,形成了经典的在家—离家—归家的圆形结构。
让学生具有文体意识,掌握整本书阅读的规律和策略,以例及类进行阅读,是培养学生成为独立阅读者的重要途径。
五、评价方法,以生为本
根据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中评价所发挥的不同作用,可把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类型。
诊断性评价主要是为了查明学生在整本書阅读教学中的知识储备和可能遇到的阅读困难。我们最常用的“BEFORE-AFTER”表格(如表3)就非常适合帮助老师和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它不仅为教师课堂的有效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让学生清楚地观测到自己阅读前后的变化。
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类型是非常丰富的,其目的是确定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自我提问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策略,不仅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还可以不断促进读者对文本的深入解读。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用便利贴进行问题书写、搜集和主次排序。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形成性评价,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回答问题,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进行回读,还可以通过同伴学习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最后全班共同根据情节、人物、主题、表达、风格等方面进行重要问题选择,然后集中交流。
总结性评价是评定整个学习过程的重要部分,我们要根据基本学力要求(如表4)关注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双向评价。
例如书册知识部分,很多人认为是毫无用处的,其实书册知识的学习恰恰是帮助学生成为独立阅读者的必经之路。
整本书阅读教学能力的测评,参考“快乐读书吧”基本学力要求。
选书,以少为多。目标,以“力”为准。路径,以慢为快。文体,以例及类。评价,以生为本。引导儿童从学习阅读走向用阅读学习,帮助儿童成为独立阅读者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最重要的目标。
(作者单位:广东珠海市高新区金凤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下面我对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成为独立的阅读者进行五个方面的阐述。
一、选书标准,以少为多
本文探讨的整本书阅读并非学生自主进行的休闲类阅读,而是在学校课堂教学的环境下进行的师生阅读。
面对市场上大量的童书和各种机构纷繁复杂的书单,教师很容易产生焦虑感和无助感。为了不让学生输在起跑线上,很多教师草率地定下了学生课程书,它们往往来自儿童阅读推广人的某次推荐、出版社的某次宣传和偶然在朋友圈看到的书单。教师对课程书单选择的混乱性、无序性、随意性造成了整本书阅读课程的重复和繁重。做一个简单的算术题。如果一个教师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教同一班学生,按照每个月读一本课程书、三本拓展书,六年不间断的情况下,他可以带领学生读48本课程书、144本拓展书。这个数字相较于浩如烟海的童书数目,简直九牛一毛。我们会发现,其实能够真正和孩子一起阅读的书目很少。
我们经常觉得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最大的浪费是买书费用。其实书目选择的随意性、无序性和混乱性,造成学生阅读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才是最大的浪费。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课程书选择应该具有学理性,大量同质书目的堆砌,不但不会提高学生的阅读力,反而会窄化学生的阅读视野,破坏学生的阅读口味。
教师作为比学生更有经验的阅读者,有义务也更有能力去选择更适合学生阅读的课程书目。课程书目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其书目的经典性、课程性、连续性,更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性别差距、家庭背景、地域文化等。
综合多种因素,教师绝不能贪图方便,随便拿一本书就作为学生的课程书目。教师必须自己博览群书,同时参考各方专家意见,为自己的学生量身定做,精心打造一份少而精、阅读难度螺旋式上升的分级阅读课程书目。
二、教学目标,以“力”为准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目标确定和课程书目的选择应该是联系在一起的。所选择的书只是例子,我们借助课程书这一抓手,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力、表达力和思维力。
通过梳理,我们可以清晰感受到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课程核心不是零散的书目,而是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阅读力、表达力、思维力的螺旋式上升,才是我们的教学目标和准则。
三、实现路径,以慢为快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思维还局限在语文课文的教学,把整本书当作课文来教,师生都觉得好像一下子多出了好几本教材。于是就出现了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识字环节,用关联词语造句环节,概括段意环节。教师觉得时间不够,学生觉得阅读无趣。
其实整本书阅读教学并不承担教材里的字、词、句、段。它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阅读力、表达力和思维力。所以我们在和学生聊书的过程中,要发现和解决学生在阅读中的真实困难。
以六年级上学期课程书《童年》为例,里面的人物有很多个,同一个人的姓名也有很多种叫法,人物姓名的混淆造成学生的理解障碍。
教师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时,要看到学生的阅读困难,并及时想办法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这时候教师应该停下来指导学生制作人物姓名卡,在姓名卡的帮助下继续阅读。同时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姓名叫法代表说话人对主人公不同的态度,从而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这样的阅读教学指导,看似学生并没有在《童年》的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生字,学会更多的修辞方法,积累更多的好词好句,但学生在离开学校后,再进行译文作品阅读,却可以通过这样有效的阅读策略,实现更顺畅、更深入的阅读。这便是以慢为快,帮助学生逐渐成为独立的阅读者。
当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年级、不同的阅读推广氛围,教师选择的整本书阅读周期也应有所不同。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一般流程路径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如表2所示。
四、文体意识,以例及类
阅读单篇文章要有文体意识,整本书阅读同样要有文体意识。儿童故事、诗歌、童话、小说、非虚构类文本等,不同文体的阅读要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
以奇幻儿童文学为例,童书市场上的书目数不胜数。我们可选择最经典的《绿野仙踪》《五个孩子和一个怪物》进行奇幻儿童文学阅读策略教学。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中,要引导学生关注奇幻儿童文学中的出口和入口。
《绿野仙踪》通过一场龙卷风把多萝西从现实世界卷入到奇幻的奥兹国。《五个孩子和一个怪物》中的孩子通过沙坑把奇幻世界中的沙精拽到了现实世界。龙卷风和沙坑就是神奇的入口和出口。正是因为有了它们,现实世界中的孩子才有了精彩的奇幻之旅。
掌握了入口和出口的方法,学生自读《纳尼亚传奇》的时候,便会发现魔衣橱就是那个通往纳尼亚的神奇入口,《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兔子洞是爱丽丝进入梦幻世界的入口,9■站台是哈利·波特进入霍格沃兹的入口,阿拉丁的神灯是灯神进入到现实世界的出口。
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借助这些入口和出口,在奇幻世界中获得智慧、勇气与爱,并把这些宝贵的品质带回到现实世界中,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难题,形成了经典的在家—离家—归家的圆形结构。
让学生具有文体意识,掌握整本书阅读的规律和策略,以例及类进行阅读,是培养学生成为独立阅读者的重要途径。
五、评价方法,以生为本
根据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中评价所发挥的不同作用,可把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类型。
诊断性评价主要是为了查明学生在整本書阅读教学中的知识储备和可能遇到的阅读困难。我们最常用的“BEFORE-AFTER”表格(如表3)就非常适合帮助老师和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它不仅为教师课堂的有效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让学生清楚地观测到自己阅读前后的变化。
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类型是非常丰富的,其目的是确定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自我提问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策略,不仅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还可以不断促进读者对文本的深入解读。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用便利贴进行问题书写、搜集和主次排序。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形成性评价,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回答问题,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进行回读,还可以通过同伴学习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最后全班共同根据情节、人物、主题、表达、风格等方面进行重要问题选择,然后集中交流。
总结性评价是评定整个学习过程的重要部分,我们要根据基本学力要求(如表4)关注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双向评价。
例如书册知识部分,很多人认为是毫无用处的,其实书册知识的学习恰恰是帮助学生成为独立阅读者的必经之路。
整本书阅读教学能力的测评,参考“快乐读书吧”基本学力要求。
选书,以少为多。目标,以“力”为准。路径,以慢为快。文体,以例及类。评价,以生为本。引导儿童从学习阅读走向用阅读学习,帮助儿童成为独立阅读者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最重要的目标。
(作者单位:广东珠海市高新区金凤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