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y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生物学、药学、医学、化学、工程学等优势交叉学科资源为基础,以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为重点,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为引导,以培养生物新药研发、成果转化及创业、经营管理的高端人才为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教学之中,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从而构建学科交叉、研究与应用结合、教学与创新创业内容相衔接的新体系,培养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潜力的高层次人才。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学科交叉;深度融合;生物制药;人才培养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经济办学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育部先后启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等建设项目,以促进创新、创业和管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为此,我们以生物学、药学、医学、化学、工程学等优势交叉学科资源为基础,以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为重点,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为引导,以培养生物新药研发、成果转化及创业、经营管理的高端人才为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教学之中,强化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从而构建了生物学与药学学科交叉、研究与应用结合、教学与创新创业内容相衔接的新体系,提升了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就业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潜力。2014年“构建高校与社会协同实践育人新模式”入选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候选项目。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深度融合
  1.建立“三个融合”人才培养体系
  多年实践证明,生物制药创新人才培养应遵循以下规律:一是要强化学科交叉。坚持学研结合、学产结合、上下游结合的原则,调整学生知识结构,强化生物、医药、化工、信息等多学科交叉,拓宽专业口径,提升与开发其发展潜质。二是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并与生物医药产业及生物制药重大攻关课题的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产品研发、技术转化和创业管理能力。三是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立适应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实践教育体系与方法,加强学生应用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按照“学科交叉、共建共享、模块设课、分类培养、教研贯通”的原则,进一步整合教学、科研及社会优质资源,优化课程内容,建立融业务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为一体、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教学与科研生产为一体的“三个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备生物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生产与管理、创业与经营等的高层次人才。
  2.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
  创新创业实践是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需要贯穿大学实践教育始终。大一学生通过校内外认知实习,了解生物制药产品研发、生产和经营管理的过程,激发学生对生物制药专业的兴趣;大二开始综合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交叉学科知识、技术与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三开始校内产学研结合训练,启迪学生创新思维,提高综合分析解决科研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四开始研发生产实习基地实际训练,强化与科研、生产相结合,提升学生实践创新和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合作和爱岗敬业精神,逐步强化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深度融合
  1.构建“3个平台、6大模块、多向选择”的课程体系
  按照生物制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打破原有的分段式教学模式,实现课程计划内在的融通,增加交叉融合课程学时比例,体现文、理、医、药、工等多学科交叉渗透,实现知识的整合。将课程分为基础、专业和拓展3个平台,设人文社科基础课、自然科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能力拓展课6大模块,实现必修、选修课程的多向选择。三年修完基础、专业课程,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最后一年深入企业、科研院所实践实习和毕业设计,着重强化应用开发、生产工艺、应用设计和经营管理能力训练以及创业潜力培养(见下表)。
  生物制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表
  平台 课程模块 课程名称
  基础
  平台 人文社科
  基础课 社会
  科学 必修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选修 中国传统文化、医药伦理学、形式逻辑、西方哲学史、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概论
  经济与管理 必修 经济学导论、管理学导论、市场学导论
  选修 技术经济学导论、中国商法、创业理论
  体育 体育
  外语 大学英语
  自然科学
  基础课 数理基础 高等数学I、II,物理学
  信息科学 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
  专业
  平台 专业基础课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药学概论、化工原理、生物学基础实验、化学综合实验、仪器分析
  专业核心课 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分离工程、生物技术制药、生物药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剂学、生物制药设备、生物制药专业综合实验、生物制药校内实训实验、新药研究与开发、生物制药车间设计、研究创新实验、创业计划训练
  拓展
  平台 专业拓展课 医学基础
  选修课 医学导论、病理解剖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治疗学概论、免疫学基础
  专业选修课 生物合成与调控、药物动力学、制药过程自动化、生物药剂学、微生物药品新品种筛选、海洋生药学、药物设计概论、药物代谢化学、药物生物利用度控制
  能力拓展课 必修课 生物医药企业现状与发展系列讲座、药品质量管理、药事法规与管理、药厂GMP、生产实习实践、毕业设计   选修课 创造学、企业文化学、电子商务、企业经营与管理、SIYB、KAB
  2.建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课程群
  围绕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开设项目研发与设计训练的专业必修课程。如新药研究与开发、生物制药车间设计、生物制药设备等课程,从学科专业与科研生产需要的关联入手,引导学生掌握项目研发、企业设计的路径与方法,参与基于专业的创新创业实践,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围绕专业课程体系,开设交叉学科选修课程。在人文社科基础课程中开设经济学导论、管理学导论、创业理论等经营管理课程;专业基础课中开设化工原理、仪器分析等课程;专业拓展课中开设制药过程自动化、创造学、电子商务、企业经营与管理等课程。引导学生在跨学科专业知识学习中,获得创新创业必备的交叉学科思维方式、发现问题的视角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教育活动深度融合
  1.构建课内外相结合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
  围绕创新创业实践,开设“四个一”的创新创业实践必修课程,实行开放式教学。即开设一门基于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技术和方法分析解决药学问题的“生物制药专业综合实验”课程;开设一门基于模拟科研生产实际训练的“生物制药校内实训实验”课程;开设一门基于生物制药专业项目的市场调研、创业计划书撰写的“创业计划训练”课程;开展一套创业技能实训体系,选拔具有创业兴趣与愿望、激情与潜质的学生参加基于创业实际情境下的SIYB、KAB创业培训课程,帮助学生系统学习创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创业精神与素质,了解创业过程与模式,掌握创业方法与步骤,提高自主创业意识与创业成功率。
  2.建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方法
  建立包括选题、搜集资料、设计方案、方案评审、方案实施、总结讨论、撰写论文、成绩评定、总结交流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实施的9个程序,逐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科学思维;构建以技能竞赛、创新实验大赛、创业大赛为内容的学科竞赛体系,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和潜能。目前,共举办省级竞赛4届,覆盖21所高校,1700多名师生参加,极大地激发了师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积极性,对于促进创新实践教育的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通过积极与社会建立“产、学、研”全面合作联盟,吸引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场地、项目、经费、政策等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应用创新和创业项目的锻炼机会,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体系的建立,在专业方向、课程层次、学习进度等方面,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教学,通过学生的自我设计和跨专业选课,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文理渗透、理工结合、多学科交叉复合。并建立了课内外相结合、实践创新与专业实践教育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积极推进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本科生承担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71项(国家级64项),发表论文132篇(SCI、EI索引54篇),参加申请发明专利41项,获创新创业奖204项。
  创新创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由之路,需要高校与社会协同创建互惠互利、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机制,共同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更需要教育工作者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加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课程内在的融通及立体化教学,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强化创新创业的实践训练,为大学生提供优良的创新创业发展空间,推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责任编辑:余大品]
其他文献
摘 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确定了“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的基本原则。但如何摆脱传统办学理念的束缚,实现真正的转型发展,不仅是一些新建本科高校面临的问题,更值得办学历史较长的老本科大学认真思考。笔者提出突破学科定势,重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作为转型发展的一个思路供参考。  关键词:学科定势;转型发展;应用型人才;教学体系  2014年5月2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
期刊
摘 要: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详细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形成的以“解疑惑、明走向、补空缺”为培训目的的“五模块”大学数学课程师资培训创新模式。  关键词:大学数学;教学方法;人才培养;师资培训  自2004年起,我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天元基金)资助下,成功举办了8届“西部及周边地区大
期刊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以及转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许多部门,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重要基础。在人类追求真理、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物理学展现了一系列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影响着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认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在人才的科学素质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调查统计表明,全国
期刊
摘 要:少数民族财经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与实践价值,但由于社会发展、教育基础、民族习俗、个性特征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财经人才培养面临着诸多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内蒙古财经大学以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心,对少数民族财经人才,主要是蒙古族财经人才的培养,从培养方案设计、过程管理、理论与实践教学等环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
期刊
摘 要:针对力学类课程的特点以及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在力学课程中进行了教学改革,实施了探究型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注重教学与科研的结合、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结合、相关课程的结合以及课内外的结合,以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关键词:力学;探究型;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由于培养目标的不同,产生了多种教学模式[1]。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和
期刊
摘 要:统筹城乡教育,逐步缩小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发展不平衡,关键是配置好城乡师资资源,重点建设好农村教师队伍。地方高师院校在全面深化教师教育改革背景中,通过构建高等院校、地方政府、中小学校“三位一体”教师教育联盟,实施师范生实习支教与在职教师置换培训、校际交流的同步改革,并与校内相关改革措施相互配套,建立协同育人合力的长效机制,是深化教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创新范式
期刊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家大力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背景下,我国的法学教育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高等教育扩招政策的全面实施,使法学院学生人数急剧上升,然而,学生的质量并没有与学生的数量取得相对应的同步提升。相反,出现了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创新意识不强、实践能力不高等问题,与此同时,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学生就业率持续低下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面对教学质量的严重滑坡和社会舆论的普遍关切,我国的法
期刊
摘 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现代大学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北京工业大学围绕“立德树人”任务,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内涵建设。在新时代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北京工业大学统一思想,践行全员育人,形成合力,把大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结合起来。  关键词:立德树人;素质教育;学生发展  一、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素质教育内涵建设,学校育人事业取得新成效  1. 坚持和
期刊
摘 要:当前,一些高校青年教师的学术素养和授课水平尚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特别是在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方面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本文认为,正确、严谨地掌握基本概念是青年教师提升自身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  关键词:青年教师;基础物理教学;基本概念  为了鼓励青年教师投身基础物理教学、交流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质量,2014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等学校物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
期刊
摘 要:针对我国当前本科生创新力培养存在的普遍问题,本文从多角度、多方面着手,探讨了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学生创新力的培养机制,通过立体化途径构建创新力培养体系,探索学生创新力培养的新思路、新模式。  关键词:优势资源;创新力;培养体系;应用化学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已经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整体看来,尽管在全球创新力排名中中国进步最快,但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思路不够清晰,举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