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农村中学生如何传承与理解中华传统文化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qiao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基本形成这样一个共识:高中阶段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它们是语文学科落实立德树人总目标的四大构成要素,也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制订的核心依据。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有志于教改的教师们的一个正在努力攻坚的课题。
  江西吉安市井冈山大学附属中学,2001年成立,原身是吉安市十一中,是一个初中。成立后,先是完中,在2015年剥离初中部,成为一所高中。学校位于赣江边,是青原区的唯一高中。江对岸是有盛名的两所省级重点高中——白鹭洲中学和吉安一中。学校的生源是青原区乡下中学及城区的几所初中,且在前面两所高中挑选完了优秀的学生之后。因学生百分之九十都是农村,学校采用的寄宿制的管理方式。本文中的高中农村学生有几种类型:一、出生农村,在农村长大,并在农村求学;出生农村,在农村长大,小学或初中起到城区借读;在城区出生并长大,但父母是农村,过年或过节等重要时节才会回农村,对农村情感淡薄。这三种,第一二种在井大附中占绝大多数,也是笔者的研究对象。这些农村学生进入附中后,会有五种适应性障碍:学习方式的、学习内容的、学习物质条件的、生活条件的、人际关系的。这些障碍严重影响了农村学生的学习效果。综合井冈山大学附属中学(简称井大附中)实情及研究对象的特殊心理,笔者在具体实践过程从以下几个部分入手:
  一、组建团体,消除适应性障碍
  古语有云:亲其师才信其道。要让本身有自卑心理的农村学生降低心中的戒备,去除自卑心理,投入到新课改中,首要做的便是让学生淡化城乡观念,以小团体的方式,用他们熟悉的内容吸引他们。笔者以学校文学社的名义吸纳成员组建团体。2009年9月,井大附中成立青竹文学社,10月出刊首期《青竹》文学社刊。同时,以文学社为单位,以文学爱好为名义,把高中三个年级的学生吸纳。再以这些进入社团的学生为火种传播理念,让更多的农村学生逐步消除那些影响他们学习的适应性障碍的消极影响。
  二、帮助树立文化意识
  组建团体后,在团体中灌输文化意识,通过多种活动,比如开展演讲比赛说说家乡的文化现象,组织“我是小小讲解员”培训等,让参与的农村中学生就他们自己熟悉的家乡风俗人情站在一个文化的高度去深入理解,从而在听说玩乐的轻松愉悦的情境下完成文化意识的树立的任务。
  三、研学为名,走近传统文化
  从2010年起每一个学期,文学社都会以研学的名义,召集文学社社员一起走出校园,通过每一次为期一天的研学活动,让暂时从传统文化语境缺席的农村学生回到熟悉的情境,从文化的角度亲密接觸传统文化。如走进青原山一天的研学活动中,安排了几项议程:一、爬青原山游湖。安排读背山水内容古诗文等文化活动,有师生的共同参与。二、参观净居寺,了解历史及文化背景。三、参观阳明书院。读读诗词,熟悉本地得益于书院的文人墨客及相关的典故。四、研学后的感受写作及校内外的活动宣传。
  类似这样的研学活动已经持续多年,让不少农村学生受益匪浅, 或个人心理品质的提高,或思维品质的深化等等。
  四、师生合作,让“熟悉的陌生人”系统化
  熟悉的陌生人指的就是农村中学生所熟悉的农村相关的中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的风俗民情,人文地理,文化传说等,他们不知觉地经常接触,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本能地听从老一辈的嘱托,没有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自觉性。教师与学生合作,通过有意义的假期实践作业的布置,让学生主动去接触家乡的传统文化,调查问卷、寻访有故事的人或景等活动之后,指导学生书写调研报告,从而将原本的熟悉的传统文化真正熟悉起来,成为自己的血脉灵魂。
  这些尝试基本都是在学校的层面进行,在具体的实施中,要在真正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及传承能力,需要与班级的语文活动相结合。做到课内与课外的目标一致,这些农村中学生才能较全面在核心语文素养——传承与理解文化方面有了大的且效果显著的提升。
其他文献
经典名著的阅读十分必要,可目前中学生的阅读情况却令人担忧。在教学实践中由于上课时间较紧张,加之学生还有大量的作业需要处理,对阅读名著的观念淡漠,认为读不读不会影响考试成绩。从而把大量的时间化在对语知识的操练和掌握上,缺少阅读的时间。由于远离阅读,长期享受不到阅读的快感。 激发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丰富其精神世界,成为一线语文教师必须关注和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1、让学生知晓课外阅读名著的重要意义。
期刊
2017年7月18日至21日,笔者有幸参加了语文周报社在绍兴市柯桥区鲁迅中学主办的“语文核心素养与中学语文教学”研讨会,聆听了四位专家的学术报告,并观摩了语文周报社第七届优质课大赛高中段展示课三节。  综观这三节课,或立足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基础咬文嚼字,或着眼思维发展与提升的目标设计教学,或把握审美鉴赏与创造的方向开发文本,或調动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自觉建构课堂,既高水准地呈现了不同地域教师面对不同文体
期刊
社团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得到放松,而在放松的当中又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各种能力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大力实施,学生社团在学生的成长中的独特作用越来越明显,下面,本文将以我校的“新苑诗歌社”为例,展示我们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对中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途径的探究。  一、“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朗诵的活动推广  诗歌朗诵向来是课堂教学的必备
期刊
科学合理设计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一方面能使学生所学内容得到巩固、延伸和拓展;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很好的训练鉴赏、评价、探究能力,形成获得知识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语文能力与思想情感、个性品格、审美情趣的有机结合。由此可见,科学设计高中语文作业,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必须把科学设计语文作业作为重要方面。当前高中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
期刊
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文本是客体,承载了作者或显露或隐藏的识见、意愿来影响读者,而读者作为阅读主体又不断利用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顺应、同化或逆反客体所负载的信息,阅读的过程就是主客体间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古典诗歌时,首先是感知语言的物质信息——文字,从整体上理解诗歌中每个词的含义,再联系全诗歌提供的语义情景,经过一系列的联想、想象、推理、分析,从而透过语言表面形式,捕捉作者赋予诗歌的
期刊
我们以前把上学叫读书。既然叫做读书,为什么不好好读呢?且熟悉课文内容需要读,深入理解需要读,培养语感需要读,赏析领悟更需要读。读书的名言时刻响在我们耳边: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学语文,不读书不成。学生读书,当区分课内读与课外读。  一、关于课内读  课内读的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让语文课堂充满朗朗的读书声。但是,单纯地一遍又一遍地让学生读
期刊
所谓新闻短评,就是指针对新闻事件发表简短的评论。所谓“任务驱动作文”,就是要求学生根据任务指令来完成写作任务,对提供的叙事性新材料提出自己的看法、表明自己的态度。随着“任务驱动作文”在高考作文命题中的悄然兴起,把新闻短评融入高中作文教学,既是应对高考作文变革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需要。最近一年来,我尝试以新闻短评来促进任务驱动作文的写作,并且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积累了一点经验。
期刊
有人说,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钱梦龙先生认为:语文素养要具有必要的语文知识,一定的语文能力,对民族语的深厚感情和正确态度,健康的文学欣赏趣味,较宽的文化视野。那什么又是语文核心素养?关于这个问题,,似乎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绝对的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趋同,也就是说,我们要求的落实双基,就应该成为这个核心素养。换句话说,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要成为核心素
期刊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时时提醒自己:努力做到“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摆正“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的位置。结合高中语文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探讨高效的课堂的几点技巧方法:  一、明确高效课堂教学的目的  高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教学方法的科学化。这样的课堂是一切致力于教学工作者的共同追求。  高效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教学效益
期刊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大素养。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升高中生四大核心素养,是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和任务,也是将课堂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方向和任务。  散文,向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近几年备受高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