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罗斯福新政对世纪经济危机实施有效的救治之后,危机发生后由政府实施救市,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象。各国政府在危机面前所采用的手段是各不相同的,本文主要以美国、欧盟为研究对象,围绕政府救市的财政手段进行分析。
【关键词】政府救市 财政手段
一、美国的政府救市财政手段
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发生于美国,因而也由美国最先开展救市活动。美国的救市措施是多样的,包括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发行国债、减免税收、购买大型公司股份等。
(一)预算
预算手段是美国救市过程中运用到的第一个手段,实质上,美国政府实施的7000多亿美元的救市计划本身就是一个预算案。也就是说,美国政府在开展救市时,其救市计划首先以预算的方式出现,预算手段即是政府救市的必经程序和手段。这项预算案经由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为政府救市活动的开展建构了合法性基础,美国政府的财政救市活动几乎是建立在这项预算的基础之上的。同时,这份预算案还规范了预算执行的流程。法案规定,财政部依法案的规定进行救市时,相关信息对国会预算局和联合税务委员会公开;在此基础上,国会预算局和联合税务委员会还有义务向国会和总统提供活动开展的相关信息和估计的开销额和实际开销额;另外,对于法案执行所必需的开销,总统及其团体还应当进行估算并体现在其向国会提供的年度报告中。通过这些规定,国会批准的预算的执行,即实现了透明化。
(二)减免税收
如上所述,税收手段即是财政救市的重要手段,美国政府同样通过税收手段实施救市。具体而言,美国政府所实施的《紧急经济稳定法案》即包含了税收救市手段。在《紧急经济稳定法案》中,“保护纳税人”始终是制定决策的基本原则。根据该法案,金融稳定办公室还可以鼓励与其协商的贷款人根据“业主希望计划(HOHA,Hope for Homeowners Act)”进行再融资和重组贷款。“业主希望计划”于2008年3月通过,它主张发行新的抵押贷款(按借款人的偏好设计)来替代那些用于可能会被取消赎回权的房产上的抵押贷款。不过,“业主希望计划”是一项自愿计划,《紧急经济稳定法案》中并未对它提出强制执行的要求。具体而言,该法案一方面规定,对于新能源研发企业,美国政府应当给予税收减免,减免的总额达到1500亿美元;减免个人利用联邦业务时所应当缴纳的州和地方销售税。这项手段的运用,减轻了新能源企业的负担,也减轻了个人的税负,既有利于促进生产,又有利于促进消费。同时,法案还要求政府采取措施避免房屋所有者因偿付借款问题而丧失对房屋的赎取权,明确“合格机构”投资两房优先股的损益将被认为是属于普通损益缴纳联邦所得税。奥巴马上台之后,其也采取了多项救市手段,税收救市亦是其开展救市的重要手段。
(三)对问题资产和企业进行救助
在美国救市过程中,其还利用财政资金直接对问题资产和企业进行救助。对问题资产和企业救助实际上也构成了《紧急救助法案》的主要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项救助措施:其一是接管净损失达149亿美元的房利美和房地美集团;其二是对美国国际集团提供859亿美元的紧急贷款,并购买该公司79%的股份;其三是对花旗银行进行注资,注资额达200亿美元,同时为其3060亿美元的不良资产提供担保;其四是对通用汽车公司进行注资,注资额达500亿美元,同时购买该公司72.5%的股份。
(四)其他手段
除了以上手段之后,美国政府还采用了大量其他财政手段来应付金融危机,包括:一是加大社会福利支出。延长失业保险的保险期,使长期处于失业状态的人员能够继续获得失业保险救济,同时暂停对此类救济所得进行征税;美国政府还建议国会通过法案以允许陷入困难的家庭提前支取退休金,提前支取的比例高达15%。二是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力度,投资的主要方向为基础设施、教育和医疗等方面,在7000亿救市计划中,政府支出590亿美元用于购买医疗保障服务、530亿美元用于教育培训、430亿美元用于能源开发、130亿美元用于科学技术研发。截止2009年,在政府救市的大背景下,美国政府共投入了1400億美元用于发展教育,其中790 亿美元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发放到各州,由州政府支配以填补州教育经费赤字;130亿美元比例直接发放给低收入家庭的学生,135亿美元用于发展特殊教育,另外,弱势儿童、无家可归学生也获得了额外的支持。三是加大政府投资的力度,重点投资基础设施、医疗、新能源等行为。
二、欧盟及其成员国的财政救市手段
自2008年金融危机暴发之后,欧盟也面临着较为严重的经济危机,欧盟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下跌,银行业受到严重冲击,主权国家甚至面临着破产的危机。这种情况之下,欧盟及其成员国采取了财政、金融等多种手段进行救市,具体的财政手段包括以下几种:
(一)预算
预算是民主制度发展得较为成熟的国家进行大规模财政支出时必经的程序,欧盟及其成员国在进行救市时,也首先运用预算手段进行规划。就欧盟层面而言,其在美国通过7000亿美元的救市法案之后即紧急行动起来。美国救市法案通过的次日晚,欧盟即召开了由欧盟最为强大的四个国家法国、德国、英国和意大利参加的小型峰会,峰会的主要议题即是欧盟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四国领导人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达成了共识,同意就危机应对进行合作,并就建立扶持金融机构、加强监管等方面取得一致意见。四国领导人在危机应对方面取得的共识,为欧盟通过救市预算案奠定了基础。由于欧盟特有的机制设置,各国通过的救市预算案需要欧盟批准。在欧盟各国领导人就救市达成共识之后,欧盟批准了各国提出的总计2000亿欧元的救市法案,动用的资金相当于欧盟国内生产总值的1.5%。
如上所述,欧盟所批准的2000亿欧元的预算案实际上是各种救市预算案的总和,欧盟的成员国也大多通过批准预算案的方式进行救市。例如,就德国而言,其首先在2008年通过一项总额为320亿欧元的救市预算案,该预算案运用的资金额达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3%;到2010年又推出总额为500亿欧元的救市预算案。就英国而言,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初,即通过了一项500亿英磅的救市预算案,其内容是用政府债券交换银行的抵押贷款,因而这些贷款缺乏流动性,用流动性更强的政府债券交换这些资产之后,信贷紧缩的压力即可缓解。同年底,英国还推出了价值1000亿英磅的救市预算案,内容为对银行不良资产进行担保。法国政府也批准了其救市预算案,救市金额达260亿欧元,总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3%。 (二)政府注資和提供担保
在预算支出的基础上,欧盟及其成员国政府主要的财政救市手段即是由政府财政直接为银行注资,推进银行的国有化,或者由财政为银行提供担保。在欧盟层面,欧洲中央银行向银行系统投入了大量的流动性。到了2009年,随着危机的进一步恶化,欧洲中央银行加大了救市的力度,启动了非常的量化宽松政策,为银行提供600亿欧元资产担保债权。在成员国层面,德国政府也开启了政府注资和提供担保的历程。2008年,濒临破产的德国地产融资抵押银行获得了来自政府的救助;同年10月,德国政府出台了《金融市场稳定法》,该法规定,德国财政部设立金融市场稳定基金,为银行提供总额4000亿欧元的担保金;同时设立1000亿欧元的特别基金用以向银行注入流动性;2009年1月,在德国政府注资100亿欧元的背景下,德国商业银行实现了对德累斯顿银行的收购。2009年2月,德国政府还通过了一项允许将银行予以强行国有化的法案。
三、国外政府救市财政手段运用效果及其经验
国外政府在危机治理中综合多种手段的运用共同达到了治理危机的效果。如美国即是先运用预算手段颁布了救市预算案,其所实施的7000多亿美元的救市计划本身就是一个预算案。预算案对资金运用的方向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即2008亿美元用于减税、1440亿美元用于补贴州政府和地方政府、980亿美元用于投资基础设施建设、810亿美元用于购买社会福利、590亿美元用于购买医疗保障服务、530亿美元用于教育培训、430亿美元用于能源开发、130亿美元用于科学技术研发。除预算手段之外,美国政府还综合运用了税收、对银行进行注资和国有化、对个人和企业进行救助、兴建公共工程等手段。同样的,欧盟在救市的过程中也是综合运用了各种财政手段,包括预算手段、向银行注资和实施国有化、减免税收、对企业、家庭和个人提供救助等手段。也就是说,在这些国家进行救市的过程中,其财政救市手段需要多样性,这些国家的政府综合运用了各种救市手段。
就各种手段的适用情况而言,预算案一般适用于救市开始之初,这些国家的政府都是先颁布财政救市的预算案,明确救市资金来源,规范救市资金的分配;对银行进行注资和国有化则适用于银行出现信贷危机之时;对个人和企业进行救助适用于金融危机的整个过程中。
就财政手段运用的优劣而言,笔者认为,各国有其特殊的国情,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其财政手段是依其面临的问题和财政实力而提出的,也都能够很好的应对金融危机,因而无优劣之区别。
就财政手段之间如何配合使用而言,这些国家一般都是首先运用预算手段颁布救市预算案,明确救市过程中可能应用到的其他手段和救市的主要方向,接着针对信贷不足和信贷危机问题对银行进行注资和实现国有化,提高银行的信誉度;该手段的运用一般还辅之以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这一手段,从而在确保银行借贷资本充足的同时,保障银行的资本能够流向生产领域。在生产得到保障之后,又向消费者提供救助以提升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从而避免了生产过剩。另外,就财政资金不足的问题,各国政府一般也发行了国债予以保障资金来源。从这个过程我们即可以发现,国外政府使用财政手段时是环环相扣的:国债确保资金来源——预算规划救市资金安排——对银行进行注资和实现国有化以确保金融体系及其借贷款的安全——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以保障企业生产——为个人提供救助以保障消费,正是多种手段环环相扣确保了财政手段得以发挥应对危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黎四奇.对美国救市法案之评价及其对我国之启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01).
[2]王涛.英国政府出台第二轮救市计划[N].经济日报,2009-1-22,(07).
[3]薛诚,杨向荣.从美国救市措施看美国经济政策的转变[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10(05).
[4]阳永恒.美国《紧急经济稳定法案》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基于财政民主主义的分析视角[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02).
[5]周莉萍.美国政府救市中的国债政策[J].银行家,2009(02).
【关键词】政府救市 财政手段
一、美国的政府救市财政手段
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发生于美国,因而也由美国最先开展救市活动。美国的救市措施是多样的,包括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发行国债、减免税收、购买大型公司股份等。
(一)预算
预算手段是美国救市过程中运用到的第一个手段,实质上,美国政府实施的7000多亿美元的救市计划本身就是一个预算案。也就是说,美国政府在开展救市时,其救市计划首先以预算的方式出现,预算手段即是政府救市的必经程序和手段。这项预算案经由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为政府救市活动的开展建构了合法性基础,美国政府的财政救市活动几乎是建立在这项预算的基础之上的。同时,这份预算案还规范了预算执行的流程。法案规定,财政部依法案的规定进行救市时,相关信息对国会预算局和联合税务委员会公开;在此基础上,国会预算局和联合税务委员会还有义务向国会和总统提供活动开展的相关信息和估计的开销额和实际开销额;另外,对于法案执行所必需的开销,总统及其团体还应当进行估算并体现在其向国会提供的年度报告中。通过这些规定,国会批准的预算的执行,即实现了透明化。
(二)减免税收
如上所述,税收手段即是财政救市的重要手段,美国政府同样通过税收手段实施救市。具体而言,美国政府所实施的《紧急经济稳定法案》即包含了税收救市手段。在《紧急经济稳定法案》中,“保护纳税人”始终是制定决策的基本原则。根据该法案,金融稳定办公室还可以鼓励与其协商的贷款人根据“业主希望计划(HOHA,Hope for Homeowners Act)”进行再融资和重组贷款。“业主希望计划”于2008年3月通过,它主张发行新的抵押贷款(按借款人的偏好设计)来替代那些用于可能会被取消赎回权的房产上的抵押贷款。不过,“业主希望计划”是一项自愿计划,《紧急经济稳定法案》中并未对它提出强制执行的要求。具体而言,该法案一方面规定,对于新能源研发企业,美国政府应当给予税收减免,减免的总额达到1500亿美元;减免个人利用联邦业务时所应当缴纳的州和地方销售税。这项手段的运用,减轻了新能源企业的负担,也减轻了个人的税负,既有利于促进生产,又有利于促进消费。同时,法案还要求政府采取措施避免房屋所有者因偿付借款问题而丧失对房屋的赎取权,明确“合格机构”投资两房优先股的损益将被认为是属于普通损益缴纳联邦所得税。奥巴马上台之后,其也采取了多项救市手段,税收救市亦是其开展救市的重要手段。
(三)对问题资产和企业进行救助
在美国救市过程中,其还利用财政资金直接对问题资产和企业进行救助。对问题资产和企业救助实际上也构成了《紧急救助法案》的主要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项救助措施:其一是接管净损失达149亿美元的房利美和房地美集团;其二是对美国国际集团提供859亿美元的紧急贷款,并购买该公司79%的股份;其三是对花旗银行进行注资,注资额达200亿美元,同时为其3060亿美元的不良资产提供担保;其四是对通用汽车公司进行注资,注资额达500亿美元,同时购买该公司72.5%的股份。
(四)其他手段
除了以上手段之后,美国政府还采用了大量其他财政手段来应付金融危机,包括:一是加大社会福利支出。延长失业保险的保险期,使长期处于失业状态的人员能够继续获得失业保险救济,同时暂停对此类救济所得进行征税;美国政府还建议国会通过法案以允许陷入困难的家庭提前支取退休金,提前支取的比例高达15%。二是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力度,投资的主要方向为基础设施、教育和医疗等方面,在7000亿救市计划中,政府支出590亿美元用于购买医疗保障服务、530亿美元用于教育培训、430亿美元用于能源开发、130亿美元用于科学技术研发。截止2009年,在政府救市的大背景下,美国政府共投入了1400億美元用于发展教育,其中790 亿美元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发放到各州,由州政府支配以填补州教育经费赤字;130亿美元比例直接发放给低收入家庭的学生,135亿美元用于发展特殊教育,另外,弱势儿童、无家可归学生也获得了额外的支持。三是加大政府投资的力度,重点投资基础设施、医疗、新能源等行为。
二、欧盟及其成员国的财政救市手段
自2008年金融危机暴发之后,欧盟也面临着较为严重的经济危机,欧盟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下跌,银行业受到严重冲击,主权国家甚至面临着破产的危机。这种情况之下,欧盟及其成员国采取了财政、金融等多种手段进行救市,具体的财政手段包括以下几种:
(一)预算
预算是民主制度发展得较为成熟的国家进行大规模财政支出时必经的程序,欧盟及其成员国在进行救市时,也首先运用预算手段进行规划。就欧盟层面而言,其在美国通过7000亿美元的救市法案之后即紧急行动起来。美国救市法案通过的次日晚,欧盟即召开了由欧盟最为强大的四个国家法国、德国、英国和意大利参加的小型峰会,峰会的主要议题即是欧盟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四国领导人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达成了共识,同意就危机应对进行合作,并就建立扶持金融机构、加强监管等方面取得一致意见。四国领导人在危机应对方面取得的共识,为欧盟通过救市预算案奠定了基础。由于欧盟特有的机制设置,各国通过的救市预算案需要欧盟批准。在欧盟各国领导人就救市达成共识之后,欧盟批准了各国提出的总计2000亿欧元的救市法案,动用的资金相当于欧盟国内生产总值的1.5%。
如上所述,欧盟所批准的2000亿欧元的预算案实际上是各种救市预算案的总和,欧盟的成员国也大多通过批准预算案的方式进行救市。例如,就德国而言,其首先在2008年通过一项总额为320亿欧元的救市预算案,该预算案运用的资金额达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3%;到2010年又推出总额为500亿欧元的救市预算案。就英国而言,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初,即通过了一项500亿英磅的救市预算案,其内容是用政府债券交换银行的抵押贷款,因而这些贷款缺乏流动性,用流动性更强的政府债券交换这些资产之后,信贷紧缩的压力即可缓解。同年底,英国还推出了价值1000亿英磅的救市预算案,内容为对银行不良资产进行担保。法国政府也批准了其救市预算案,救市金额达260亿欧元,总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3%。 (二)政府注資和提供担保
在预算支出的基础上,欧盟及其成员国政府主要的财政救市手段即是由政府财政直接为银行注资,推进银行的国有化,或者由财政为银行提供担保。在欧盟层面,欧洲中央银行向银行系统投入了大量的流动性。到了2009年,随着危机的进一步恶化,欧洲中央银行加大了救市的力度,启动了非常的量化宽松政策,为银行提供600亿欧元资产担保债权。在成员国层面,德国政府也开启了政府注资和提供担保的历程。2008年,濒临破产的德国地产融资抵押银行获得了来自政府的救助;同年10月,德国政府出台了《金融市场稳定法》,该法规定,德国财政部设立金融市场稳定基金,为银行提供总额4000亿欧元的担保金;同时设立1000亿欧元的特别基金用以向银行注入流动性;2009年1月,在德国政府注资100亿欧元的背景下,德国商业银行实现了对德累斯顿银行的收购。2009年2月,德国政府还通过了一项允许将银行予以强行国有化的法案。
三、国外政府救市财政手段运用效果及其经验
国外政府在危机治理中综合多种手段的运用共同达到了治理危机的效果。如美国即是先运用预算手段颁布了救市预算案,其所实施的7000多亿美元的救市计划本身就是一个预算案。预算案对资金运用的方向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即2008亿美元用于减税、1440亿美元用于补贴州政府和地方政府、980亿美元用于投资基础设施建设、810亿美元用于购买社会福利、590亿美元用于购买医疗保障服务、530亿美元用于教育培训、430亿美元用于能源开发、130亿美元用于科学技术研发。除预算手段之外,美国政府还综合运用了税收、对银行进行注资和国有化、对个人和企业进行救助、兴建公共工程等手段。同样的,欧盟在救市的过程中也是综合运用了各种财政手段,包括预算手段、向银行注资和实施国有化、减免税收、对企业、家庭和个人提供救助等手段。也就是说,在这些国家进行救市的过程中,其财政救市手段需要多样性,这些国家的政府综合运用了各种救市手段。
就各种手段的适用情况而言,预算案一般适用于救市开始之初,这些国家的政府都是先颁布财政救市的预算案,明确救市资金来源,规范救市资金的分配;对银行进行注资和国有化则适用于银行出现信贷危机之时;对个人和企业进行救助适用于金融危机的整个过程中。
就财政手段运用的优劣而言,笔者认为,各国有其特殊的国情,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其财政手段是依其面临的问题和财政实力而提出的,也都能够很好的应对金融危机,因而无优劣之区别。
就财政手段之间如何配合使用而言,这些国家一般都是首先运用预算手段颁布救市预算案,明确救市过程中可能应用到的其他手段和救市的主要方向,接着针对信贷不足和信贷危机问题对银行进行注资和实现国有化,提高银行的信誉度;该手段的运用一般还辅之以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这一手段,从而在确保银行借贷资本充足的同时,保障银行的资本能够流向生产领域。在生产得到保障之后,又向消费者提供救助以提升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从而避免了生产过剩。另外,就财政资金不足的问题,各国政府一般也发行了国债予以保障资金来源。从这个过程我们即可以发现,国外政府使用财政手段时是环环相扣的:国债确保资金来源——预算规划救市资金安排——对银行进行注资和实现国有化以确保金融体系及其借贷款的安全——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以保障企业生产——为个人提供救助以保障消费,正是多种手段环环相扣确保了财政手段得以发挥应对危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黎四奇.对美国救市法案之评价及其对我国之启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01).
[2]王涛.英国政府出台第二轮救市计划[N].经济日报,2009-1-22,(07).
[3]薛诚,杨向荣.从美国救市措施看美国经济政策的转变[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10(05).
[4]阳永恒.美国《紧急经济稳定法案》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基于财政民主主义的分析视角[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02).
[5]周莉萍.美国政府救市中的国债政策[J].银行家,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