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沙家浜素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称号,沙家浜光荣的革命传统、深厚的人文底蕴、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物产资源……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本土文化资源易于幼儿亲近与接受,有利于激发幼儿实践与探索的强烈愿望,更为幼儿园提供了丰富的、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
关键词:本土;特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7-026-1
一、探索特色课程建设——从“无形”到“有型”
伴随着课题“立足家乡资源,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近年来我园摸着石头过河,在课程建设从“无形”到“有型”的发展历程中,正逐步展现出园本课程本土化特点。
1.特点鲜明的户外活动
在我们农村流传着许多具有本土特色的民间游戏,如“跳牛筋”、“踩踏板”、“过竹梯”等,这些游戏既符合孩子好动、好学、好模仿的心理特点,也易学、易会、易传,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价值,这些都是我们开展游戏的宝贵教材。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尝试将古朴有趣的民间游戏有机地渗透到幼儿园的户外活动之中,赋予老游戏以新的生命力。通过教师与孩子共同参与、改编和创新,使民间游戏以崭新的面貌走入幼儿的生活,有效地丰富了孩子们的户外活动。
2.特色浓郁的课程体系
我园地处农村,各种农村特有的资源十分丰富,只要合理利用,孩子们就可以从中吸取不少的知识与营养,既有利于促进孩子对生活的理解,又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及探索精神,也更能培养幼儿从小爱家乡的情感,因此我园充分挖掘这些自然和社会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使用。在各个年段开展特色主题教育活动,如,小班特色主题《家乡的美食》,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设计各种家乡特色菜,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来尝试制作,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还让幼儿体验了成功感。在《美味的螃蟹》活动中,让幼儿认识了螃蟹的生长过程,知道螃蟹味美营养好。在此基础上,我们再组织幼儿用水彩画螃蟹,用蟹壳装饰画等一系列的活动,不断积累幼儿对螃蟹的认识。当一个特色主题课程结束后,教师会展示课程效果,应用展板的形式,展示在大厅,与家长朋友一起分享。
二、研磨特色教学模式——从“尝试”到“推进”
随着课程建设的开展,本土化特色课程的教学模式,从最初的尝试到后来的大力推进,也成为我园的一个新亮点。
1.注重环境渲染
我园致力于本土化课程的特色建设,首先从环境入手,在各层楼面的环境布置中,粘贴各种特色活动的照片,并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素材进行装扮环境,如收集稻草搭成草屋展示在大厅,成为孩子们捉迷藏的好地方;再用稻草编成帘子,教师们加以装饰点缀,就变成一幅幅漂亮的壁画;幼儿的区域游戏环境的创设,也从传统手工艺入手,古朴的装饰,清纯的韵味,又进一步渲染了我园的特色环境打造,借助环境的渗透,也折射出我园各项特色教学活动的初步成效。
2.重视领域并进
我园教师在艺术、科学、语言等领域中也不断探索本土化特色课程的教学模式,努力做到五大领域与特色教育的有机结合.新的课程结构,新的特色教学,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也在不断催生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的形成。
三、打造特色活动项目——从“开辟”到“传承”
几年来,我园以各种特色活动为主要载体,通过特色游戏区的开辟,特色社区活动的开展,特色亲子活动的深入,使我园的各种特色活动成为传承家乡本土文化的主阵地。
1.特色游戏活动
根据我园幼儿游戏水平、游戏能力,应该选择恰当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且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作为特色游戏的研究和探索,经过研讨、斟酌、整理,最后确定:小班以“金色美食”为主,中班以“绿色老街”为主,大班则体现人文与地理特征,突出强烈的地方特色,以“红色旅游”为主。
2.特色远足活动
沙家浜风景区、已建成革命传统教育区、红石民俗文化村、美食购物区等功能区域,每当春秋之际,我们都会带领孩子到景区踏青、秋游,感受不同的自然景色,了解家乡的特色环境、特色小吃、民俗特点。
3.特色亲子活动
我们还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各种亲子活动,如:举办以家乡特色为主题的亲子手工制作活动,活动中家长和孩子一起利用家乡芦苇、稻草、螃蟹壳等制作有关沙家浜人情风貌的艺术作品,家长们带领着孩子,用灵巧的双手制作各种形式的作品,有茅草屋、竹筏、蟹壳彩绘、稻草手枪等,作品既体现低成本高质量的教育价值,又突显了本土文化特色。
近几年来,在“谋特色,深内涵”的工作主旨下,全员上下在幼儿园特色建设的道路上不断摸索,逐步形成“环境渗透特色,课程传递特色,活动浓郁特色”的发展理念。几年来,在接受省、市各级领导、专家来园参观调研的过程中,园所呈现的本土化特色得到好评。尤其是2010年8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李天顺副司长率领学前教育专家团队来园调研,更是对我园的办园特色走向,办学质量给予了高度的评价。2013年,光明日报的特约记者,对我园的特色建设进行了采访报道,我园近几年的发展,得到家长及社会高度评价。
关键词:本土;特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7-026-1
一、探索特色课程建设——从“无形”到“有型”
伴随着课题“立足家乡资源,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近年来我园摸着石头过河,在课程建设从“无形”到“有型”的发展历程中,正逐步展现出园本课程本土化特点。
1.特点鲜明的户外活动
在我们农村流传着许多具有本土特色的民间游戏,如“跳牛筋”、“踩踏板”、“过竹梯”等,这些游戏既符合孩子好动、好学、好模仿的心理特点,也易学、易会、易传,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价值,这些都是我们开展游戏的宝贵教材。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尝试将古朴有趣的民间游戏有机地渗透到幼儿园的户外活动之中,赋予老游戏以新的生命力。通过教师与孩子共同参与、改编和创新,使民间游戏以崭新的面貌走入幼儿的生活,有效地丰富了孩子们的户外活动。
2.特色浓郁的课程体系
我园地处农村,各种农村特有的资源十分丰富,只要合理利用,孩子们就可以从中吸取不少的知识与营养,既有利于促进孩子对生活的理解,又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及探索精神,也更能培养幼儿从小爱家乡的情感,因此我园充分挖掘这些自然和社会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使用。在各个年段开展特色主题教育活动,如,小班特色主题《家乡的美食》,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设计各种家乡特色菜,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来尝试制作,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还让幼儿体验了成功感。在《美味的螃蟹》活动中,让幼儿认识了螃蟹的生长过程,知道螃蟹味美营养好。在此基础上,我们再组织幼儿用水彩画螃蟹,用蟹壳装饰画等一系列的活动,不断积累幼儿对螃蟹的认识。当一个特色主题课程结束后,教师会展示课程效果,应用展板的形式,展示在大厅,与家长朋友一起分享。
二、研磨特色教学模式——从“尝试”到“推进”
随着课程建设的开展,本土化特色课程的教学模式,从最初的尝试到后来的大力推进,也成为我园的一个新亮点。
1.注重环境渲染
我园致力于本土化课程的特色建设,首先从环境入手,在各层楼面的环境布置中,粘贴各种特色活动的照片,并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素材进行装扮环境,如收集稻草搭成草屋展示在大厅,成为孩子们捉迷藏的好地方;再用稻草编成帘子,教师们加以装饰点缀,就变成一幅幅漂亮的壁画;幼儿的区域游戏环境的创设,也从传统手工艺入手,古朴的装饰,清纯的韵味,又进一步渲染了我园的特色环境打造,借助环境的渗透,也折射出我园各项特色教学活动的初步成效。
2.重视领域并进
我园教师在艺术、科学、语言等领域中也不断探索本土化特色课程的教学模式,努力做到五大领域与特色教育的有机结合.新的课程结构,新的特色教学,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也在不断催生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的形成。
三、打造特色活动项目——从“开辟”到“传承”
几年来,我园以各种特色活动为主要载体,通过特色游戏区的开辟,特色社区活动的开展,特色亲子活动的深入,使我园的各种特色活动成为传承家乡本土文化的主阵地。
1.特色游戏活动
根据我园幼儿游戏水平、游戏能力,应该选择恰当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且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作为特色游戏的研究和探索,经过研讨、斟酌、整理,最后确定:小班以“金色美食”为主,中班以“绿色老街”为主,大班则体现人文与地理特征,突出强烈的地方特色,以“红色旅游”为主。
2.特色远足活动
沙家浜风景区、已建成革命传统教育区、红石民俗文化村、美食购物区等功能区域,每当春秋之际,我们都会带领孩子到景区踏青、秋游,感受不同的自然景色,了解家乡的特色环境、特色小吃、民俗特点。
3.特色亲子活动
我们还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各种亲子活动,如:举办以家乡特色为主题的亲子手工制作活动,活动中家长和孩子一起利用家乡芦苇、稻草、螃蟹壳等制作有关沙家浜人情风貌的艺术作品,家长们带领着孩子,用灵巧的双手制作各种形式的作品,有茅草屋、竹筏、蟹壳彩绘、稻草手枪等,作品既体现低成本高质量的教育价值,又突显了本土文化特色。
近几年来,在“谋特色,深内涵”的工作主旨下,全员上下在幼儿园特色建设的道路上不断摸索,逐步形成“环境渗透特色,课程传递特色,活动浓郁特色”的发展理念。几年来,在接受省、市各级领导、专家来园参观调研的过程中,园所呈现的本土化特色得到好评。尤其是2010年8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李天顺副司长率领学前教育专家团队来园调研,更是对我园的办园特色走向,办学质量给予了高度的评价。2013年,光明日报的特约记者,对我园的特色建设进行了采访报道,我园近几年的发展,得到家长及社会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