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 耐看 爱看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red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以往相比,中央电视台2006年的“两会”报道亮点更多,突出表现在栏目设置和节目内容更加以人为本、更加尊重观众收视规律;运用品牌战略,扩大栏目知名度和影响力;电视网络互动,实现媒体联动效应;提案、议案和新闻实例结合,增加报道深度,避免报道平面化。
  
  以人为本,尊重观众收视规律
  
  有研究认为,普通观众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大约只能保证12分钟,超过这个限度,观众就会感到厌倦、疲惫,难以集中精神,传播效果较差。
  以往“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总是拉得很长,少则45分钟,多则一个小时,有时候一条报道就长达20多分钟。这种报道方式只重视了传播者的需要,却忽视了观众的收视规律,传播效果较差。从2004年开始,《新闻联播》在“两会”期间不再超时。今年“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不但没有超时,而且发稿量创历年“两会”最高纪录。从3月3日至3月14日,《新闻联播》共发稿件286篇,平均每天发稿24篇,其中3月8日达到了31篇,这在历年“两会”报道中是绝无仅有的。发稿量的增加必然导致单则新闻时间的缩短,这样就可以提高观众的注意程度,增强传播效果,而且栏目时间固定可以保证电视节目的播放次序,尊重电视观众的收视习惯。
  栏目内容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新闻联播》中的《柴静两会观察》在“两会”期间一共播出10期节目,其中直接涉及人民生活的就有8期。《今日说法》在“两会”期间开办了以“平安和谐话发展”为主题的特别节目,精选了9个话题: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教育收费、社会保障、住房、医疗、就业、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这9个话题都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运用品牌战略,扩大栏目知名度和影响力
  
  为了能够吸引观众眼球,在众多的媒体中独领风骚,今年“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充分运用品牌战略,通过发挥名人效应,打造名牌栏目来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传播效果。
  在中央电视台,有许多家喻户晓的“名主持”、“名记者”和“名牌栏目”,对于电视台来说他们不但是千金难寻的台柱子,也是一笔可观的无形资产,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中央电视台把这笔无形资产运用得淋漓尽致。有些栏目名称直接由主持人和记者的名字来命名,比如《柴静两会观察》、《小丫跑两会》、《岩松信箱》、《小撤探会》、《马斌读两会》、《伟鸿看两会》等。其中《柴静两会观察》在《新闻联播》中挂标播出,这是该栏目首次推出的以记者名字命名的“两会”报道专栏。这种形式突出名人效应,根据记者和主持人的风格来凸显节目特色,充分发挥名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两会”期间运用得最多。有的栏目发挥固有品牌效应,比如《今日说法》、《共同关注》在“两会”期间都开辟了特别节目,经济频道则继续打造去年开发的“两会”品牌栏目《春天的约会》。还有一种是将名人和名栏目叠加,开发出新的品牌栏目,这一方面最突出的就是《新闻会客厅》栏目在“两会”期间推出的的《小崔会客》。
  
  电视网络互动,实现媒体联动效应
  
  和网络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媒体联动效应是今年中央电视台“两会”报道的一大亮点。
  “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大打“博客牌”,王小丫分别在搜狐和新浪两个网站开通博客——“小丫跑两会”,开通仅五六天,点击率就超过了40万,截至目前,仅设在新浪网上的博客点击率就接近150万。另外,中央电视台参与“两会”报道的其他主持人几乎都开设了自己的博客,如《柴静两会观察》、《伟鸿看两会》、《马斌读两会》、《小崔会客》、《小撒探会》等。通过这些博客,主持人一方面收集民情民意,作为自己的采访素材,并且从博客中提取网民留言做回复性报道;另一方面把自己的采访经历以及会议的最新消息挂在博客上,实现信息的即时传播。
  中央电视台还和央视国际网联合打造“两会”节目。新闻频道在每天12:00播出的《新闻30分》节目中连续播出《代表议案》和《委员提案》等“两会”报道,这些报道的主题都集中在“两会”的热点话题上。报道结束后,主持人请观众和网民到央视国际网站的《网民看两会》网页上发表意见,然后电视编辑及时选编网民的独到意见,在13:00新闻重播时开辟《网民看两会》板块,链接网民意见。《两会之窗》特别节目不但和央视国际网共同打造“两会”报道的网络空间,还将网民的寄语、意见、建议等在电视节目中播放。中文国际频道和央视国际网联合制作“两会”特别节目——《中国焦点2006》,以独特的视角、独家的观察、独到的见解聚焦“两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并且通过网民投票和点评的方式征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
  另外,央视国际网等网站还专门在网上征集网民问题。央视国际网分别开设了“我有问题问总理”、“我有问题问外长”、“倾听民声,关注民生——向2006‘代表委员’提问”等板块,广泛征求网民意见、建议,并通过网络记者和电视记者将这些意见和建议带人“两会”现场。这种方式深受各界欢迎,温家宝总理在参加记者招待会时说:“据人民网、新华网、搜狐网、新浪网和央视国际网的不完全统计,对政府提出的意见和给总理本人提出的问题,多达几十万条。我从群众的意见中感受到大家对政府的期待和鞭策,也看到了一种信心和力量。”
  
  提案、议案和新闻实例结合,拓展报道深度,避免会议报道平面化
  
  “两会”年年开,“两会”报道也要年年做,如何才能使报道形式推陈出新,避免会议报道的平淡、呆板和枯燥一直是记者考虑的问题。今年,中央电视台在以往改革的基础上又有突破,推出了一些新颖的报道模式。
  《今日说法——“两会”特别节目》在“两会”期间推出了“典型案例播放+演播室权威访谈+现场采访人大代表+群众反映呼声”的报道模式。《柴静两会观察》是“新闻+动态性专题+博客回复+留言”,而《小丫跑两会》则是“动态性专题+博客回复”。
  以3月10日的《今日说法一一“两会”特别节目》为例,这期节目的主题是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问题。节目先是播放了一段记者的采访,反映重庆市石柱县沙子镇初中学生小兰因为家境贫寒险些辍学,由于国家实行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小兰又可以正常上学了。接着节目请教育部财务司专项资金处处长华成刚对国家义务教育政策进行全面解读。在这之后,是记者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现场采访,他们谈了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他们的呼吁以及在会上提出的议案和提案。最后是主持人代表群众的呼声。首先,这种报道形式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它既有演播室访谈,还有记者实地采访;既有会内报道,又有会外的新闻实例和背景,这样就打破了会议报道的时空范围,使报道不再单一、平淡。其次,报道能够更真实全面地反映报道主题,在报道中,既有政府政策,又有代表委员建议,还有公众呼声,这样节目就提供了一个各方声音汇聚的剧场,通过大家的探讨、解释、交流甚至是争论,最终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电视媒体只是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而中央电视台的“两会”报道是一个更小的子系统,它的改革创新归根结底要取决于社会这一大系统的变化,随着中国民主化、法制化进程的加快,一定会出现更多、更新,广大电视观众喜闻乐见的报道形式。
  注释:
  ①王纬主编:《镜头里的“第四势力”——美国电视新闻节目》,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②根据http://www.cctv.com提供的数字统计得出。
  ③http://www.cctv.com.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编校:张红玲
其他文献
报纸要赢得读者,版式是与读者沟通的桥梁,是办报思想的体现,是报纸风格与个性的标志,也是编辑部发言手段的一种非文字语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报纸这种特殊商品,在讲政治的大原则下,也要进入市场参与报业竞争。一家报纸的版面形式让读者一见钟情,愿意掏钱去买,其编排手段与组版艺术就必须独具特色。  组版艺术,是版面的设计者把审定编发的稿件,遵循一定的指导思想,按照读者的视觉习惯及美学原理,对版面中
期刊
毛鸿雁出身于书香世家,幼承庭训,在其父毛秉乾先生的指导下,她比摹临习过北碑、汉隶金文诸名帖,而以北魏墓志、《郑文公》、《张黑女》、《石门颂》、《石门铭》、《散石盘》、《西峡颂》、《韩仁铭》等尤为著名,又取法赵之谦以求其洒脱,她光习魏碑、《龙门二十品》等就用了9年的工夫,从而打下了用笔沉稳厚实的根基。在此基础上,她又转向习帖,对《圣教序》、《兰亭序》、《书谱》以及张旭、黄庭坚均有涉猎,这样又在她的雄
期刊
长期以来,改革会议报道的呼声在各新闻媒体始终不断,但呼声归呼声,在电视新闻节目中面貌依旧的会议新闻仍屡见不鲜,报道会议的记者仍然把镜头对准到会的领导。眼下面对电视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现状,改革“会议”报道乃大势所趋,从中央台到各省市主流媒体,除了一如既往地做好会议程序性报道之外,最大变化的亮点是在抓“会议”鲜活新闻上下工夫,从内容到报道形式都寻求突破,巧妙装扮,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下面笔者就对当前
期刊
2004年3月8日,李敖加盟香港凤凰卫视主持《李敖有话说》。“敖乐配”标志着李敖符号和风凰卫视媒体组合的新符号的诞生。罗兰·巴尔特早已发现了符号二层组合衍生新意义的奥秘:带有原来意义的事物和相关元素重新组合后,会产生更加丰富的意义,而原来的意义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以保留或者转化的方式部分甚至全部存在。所以,李敖符号和风凰卫视符号的组合,是一次多种意义被激活的组合,而这种组合进而产生了新的意义和巨大
期刊
南阳“狮面人”杨会民手术初告成功后,给《大河报》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杨会民在信中说,连日来,他一直在为将要过上正常人的幸福生活激动不已,这一切是《大河报》牵线搭桥带来的,《大河报》是他的“救命恩人”,他和家人“一辈子也忘不了”。  为杨会民实施手术的解放军304医院院长郭渝成称赞说,《大河报》是河南的一家地方媒体,为了救助杨会民这样一位患者,不惜人力财力,数次派记者往返于京豫之间,发挥自身特
期刊
据新华社北京2005年12月24日电:“中国大地上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有望在2005年的最后几天被彻底取消。”  据新华社北京2005年12月29日电:“据史料记载,农业税始于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到汉初形成制度。”  在2005年的最后几天,几乎所有媒体都是这样宣告“皇粮国税”的结束。“2600年”这个数字,似乎已成为“皇粮国税”历史年限的定论。不仅如此,在2004年3
期刊
《驻马店日报》创办于1986年,创刊初期乃至其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各种原因,《驻马店日报》在全省几次报纸质量综合评比中,始终处于后进行列,直到1998年底,仍然没有甩掉三级报的帽子,面临着被停办整顿的危机。1999年,报社新一届班子组成后,报社党委把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新闻工作者队伍摆上重要位置,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制度,解决了许多遗留问题,凝聚了人心,理顺了干部职工情绪,
期刊
随着2006年第二十三届“河南新闻奖”评选的落幕,“河南新闻奖”的各单项奖也名花有主。笔者不想就整个参评作品和获奖作品评头论足,也不想就系列报道和连续报道作学术上的探讨,仅想就本届系列报道和连续报道的评选发表一点感想和意见。  近年来,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化,系列报道和连续报道已成为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中的“重头戏”。为了鼓励和检阅系列报道和连续报道每年取得的成绩,在“中国新闻奖”的奖项设置上专门设立了
期刊
3月6日美国奥斯卡颁奖典礼前后,《河南日报》娱乐新闻版策划先行,先后在两周内连续推出了27篇新闻报道、专栏、评论和背景资料,客观公正地展现了第78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的全过程,让中国读者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奥斯卡。这组报道引起了读者的关注和好评,尽管同时期省会其他报纸的娱乐版面也对奥斯卡进行了重点报道,但《河南日报》的报道却是其中最具规模、最有章法、分寸把握最好的。  策划,使《河南日报》在与都市报的
期刊
2006年4月17日,中央各大媒体在中宣部统一部署下,对林州市原康镇柏尖沟村原党支部书记许东仓的先进事迹进行集中报道。新华社报道的标题是《心碑》,《人民日报》报道的标题是《太行村魂》,《经济日报》报道的标题是《他的名字闪耀在太行山上》,《光明日报》报道的标题是《山村好支书许东仓》……全国近20家新闻单位集中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报道一个山村的普通党支部书记许东仓,使这一典型先进人物形象迅速传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