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师生共同展示生命价值的舞台。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我认为需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几个要“点”。
一、关注学习起点,主动应对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
学生在学习新知前或多或少地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因此,教师在备课前要仔细考虑,如何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主动地应对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资源。
有位教师教学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开始按照预设的环节进行教学,发现学生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于是,教师果断将原来设计的小步子提问调整为开放性的问题:“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你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怎么知道的?”学生们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同时利用各种学具进行验证,展示了自己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原本由教师发起的引导变成了学生自发的汇报、交流。
二、关注学习疑点,充分开发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
“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学生有疑而不得其解,才会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疑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教学五年级《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我先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怎样知道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呢?”一个学生马上举手说:“只要用这个三角形的底乘高除以2就可以了。”我立即做了一个调查,近一半的学生知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后来想想,这种现象并不奇怪,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比过去多得多了,但其中的多数学生的确是知其然而已,于是我并没有慌乱,而是顺水推舟:“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要用它的底乘高除以2来计算吗?”大多数学生都摇头说“不知道”。这一个“不知道”,正好引出了接下来要和学生重点探索解决的问题。
三、关注学习亮点,有效利用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
在一个真正安全、民主的课堂气氛中,学生一定会表现出许多令人惊讶的创造性思维。教师需要用“心”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亮点资源,给予积极的表扬和鼓励,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发展创新意识。
教学教学五年级《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在学生提出可以沿着高剪开,然后拼成长方形后,我让学生实际操作,然后提出反思性的问题:为什么要沿着高剪?多数学生的回答只注意到长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直角,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但有一个学生提出,如果只沿着高剪是不行的,还要将三角形平移,才能使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保持原来的长度,这样才能组成长方形呢。虽然这个学生的回答并不切题,但却是极为深刻的认识,为接下来沟通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做了很好的铺垫。
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使教学能够瞄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关注学生学习的疑点,使教学能够促进有效的思考;关注学生学习的亮点,使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
一、关注学习起点,主动应对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
学生在学习新知前或多或少地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因此,教师在备课前要仔细考虑,如何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主动地应对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资源。
有位教师教学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开始按照预设的环节进行教学,发现学生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于是,教师果断将原来设计的小步子提问调整为开放性的问题:“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你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怎么知道的?”学生们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同时利用各种学具进行验证,展示了自己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原本由教师发起的引导变成了学生自发的汇报、交流。
二、关注学习疑点,充分开发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
“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学生有疑而不得其解,才会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疑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教学五年级《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我先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怎样知道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呢?”一个学生马上举手说:“只要用这个三角形的底乘高除以2就可以了。”我立即做了一个调查,近一半的学生知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后来想想,这种现象并不奇怪,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比过去多得多了,但其中的多数学生的确是知其然而已,于是我并没有慌乱,而是顺水推舟:“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要用它的底乘高除以2来计算吗?”大多数学生都摇头说“不知道”。这一个“不知道”,正好引出了接下来要和学生重点探索解决的问题。
三、关注学习亮点,有效利用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
在一个真正安全、民主的课堂气氛中,学生一定会表现出许多令人惊讶的创造性思维。教师需要用“心”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亮点资源,给予积极的表扬和鼓励,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发展创新意识。
教学教学五年级《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在学生提出可以沿着高剪开,然后拼成长方形后,我让学生实际操作,然后提出反思性的问题:为什么要沿着高剪?多数学生的回答只注意到长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直角,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但有一个学生提出,如果只沿着高剪是不行的,还要将三角形平移,才能使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保持原来的长度,这样才能组成长方形呢。虽然这个学生的回答并不切题,但却是极为深刻的认识,为接下来沟通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做了很好的铺垫。
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使教学能够瞄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关注学生学习的疑点,使教学能够促进有效的思考;关注学生学习的亮点,使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