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战演练】
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灯再亮,光照也有边缘,甚至还有照不到的地方;但有些时候,灯光不是用来照亮的,而是用来引路的。
【审题立意】
这道作文题提供的是一则比喻型材料,以复句形式呈现。前半句讲述的是灯的基本属性,即能发“光”,但有照不到的地方。由此可见,“灯”对于人有益处但不是全能的,有其局限。后半句是一个转折,很显然,命题者的意图是强调后者,即灯的“引路”作用,着重于精神层面。
“灯”这个喻体可指希望、温暖、光明、爱、智慧、信仰、信念、帮助等,或是有这些特点的人或事物,其均可看作人生的指路明灯,引领我们成长。在具体写作过程中,记叙文和散文可以走“由实入虚”“由物到人”“由事及理”的路径,如平凡的人虽然能力有限,但以希望、信仰、思想、爱心、信念支撑,以智慧引领,烛照他人,从而为他人指明前进的方向。议论文可以明确灯在实际生活中所指的事物,突出这个事物的两个特点——可助人但有局限,但其有引路的作用。
当然,不管用哪种文体来写作,都需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灯”本来的特征是“照明”和“温暖”,所以代指的本体要与这两者相关。
二是“灯”在材料中所指的主要作用是“引路”,其次是照明,在行文时要把握好主次。
佳作展示一
心向光明,不惧黑暗
◎陈姝旭
繁华的街道上,路灯很多,几乎没有黑暗的地方,可是僻静之处经常灯火阑珊。人生路上,我们不免会走到光照不到的地方,不过只要心向光明,朝着灯火前进,身处黑暗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曼德拉曾说:“如果自觉无力发光的,那就蜷伏于墙角。但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我想,指路明灯的意义正在于此吧,让人在黑暗中看到希望,不迷失,不彷徨,坚定地走向光明。
希望如灯,鼓舞人一直向前。在中国最黑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梁启超看到少年中国的希望,并积极投身到民主革命的洪流中去,鼓舞了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前赴后继。鲁迅先生面对在万难毁坏的铁屋子里熟睡的国人,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他在《药》中瑜儿的坟上凭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鼓舞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鲁迅精神成为一代一代国人反对封建礼教的指路明灯。
信念如灯,引导人永不言弃。最近“刷屏”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便是在黑暗中坚守信念、走向光明的人。众所周知,核潜艇是国之重器,建造之处更是机密,所以研制人员必须“与世隔绝”。且不论技术突破有多难,生活条件如何苦,光是不能与家人见面就已经让人难以忍受。但凭着“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的坚定信念,黄老三十年与家人不通音讯,向着海底进发,向着科技之光前行,最终走向辉煌,也得到了老母亲的谅解。
榜样如灯,激发人顽强拼搏。本届冬奥会女子花样滑冰冠军扎吉托娃是位俄罗斯小将,在平时训练中曾经折断了胳膊和腿,险些终结了运动生涯。她坦言羽生结弦是她的榜样,她常常拿他来激励自己。就这样,这个还未成年的小姑娘,顽强地走下病床,重新学习走路,重新寻找在冰上起舞的感觉。可以想象,当时她内心的绝望,也可以想象回到冰上时,她面对的种种困难,但羽生结弦就是她心中的明灯,引领她,激励她。她落地时左脚总是斜着的,为这一个动作,她要练习千次万次,痛苦万分,枯燥无比,但她从不放弃,因为羽生结弦也有着类似的经历。所以面对黑暗,不要沮丧,选个榜样,见贤思齐,就可能走出黑暗。
我们生于尘世,不可能一直活在高处、亮处,就算生活在底层也要努力向着光明进发,不惧黑暗。君不见高校门卫身怀绝技,考研成功;君不见平凡工人默默锤炼,终成大国工匠;君不见草根歌手专心音乐,红遍天下……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泥土里,在黑暗中,带着希望,坚守信念,确立榜样,就是在向着光明前进。只要心向光明,不惧黑暗,终会破土而出。
点评
本文的亮点有三:一是剖析富于思辨。“卑微如尘土”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要有胸怀来接受,这样才能“不惧黑暗”,“直面惨淡的人生”;“扭曲如蛆虫”是一种主观状态,我们要有勇气来改变,這样才能“心向光明”,并最终“破土而出”。作文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展开思辨,化混沌为明晰。二是论证条分缕析。作文设立了三个分论点,逐条论述了“希望”“信念”“榜样”在“心向光明”漫漫征程中的“鼓舞”“引导”“激发”作用,条分缕析,将事理讲清说透。三是用例“点面结合”。“点”上的梁启超、鲁迅、黄旭华、扎吉托娃四例,厚重大气;“面”上的高校门卫、平凡工人、草根歌手等“逆袭”的例子,典型有力,点面结合,充分彰显出观点的普适性。
佳作展示二
冬日梅香
◎李雨珂
赛场外,寒风凛冽,我无力地抱着琴,茫然地看着远处一枝伸出墙外的梅。它只有几朵花无精打采地瑟缩在枝头,冷风吹过,摇摇欲坠。
两天前,我随父母一起赶到这里参加比赛。我自视实力当属中上游,这次比赛拿个二等以上的奖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更何况赵老师还会赶来指导我,所以这两天我只是随意地练了两遍。
可是,就在昨天,赵老师的一个电话让我不知所措。他说,有急事赶不过来了。我一听,心往下一沉。老师在电话里说的那些鼓励的话,我也只是随口应一声。挂了电话,我的手不停地抖,不知是因为寒冷,还是因为慌乱。
坐在前往比赛现场的车上,我浮想联翩。以前的每次比赛,赵老师都会陪在我身边,一遍遍地指导我,告诉我比赛流程,提醒我该注意什么。更不用说平时,我有什么难题,只要告诉赵老师,他立马就会指导我,可以说赵老师就是我学琴生涯的指路明灯。 场外寒风依旧,那株梅树在风中摇曳,似乎也慌乱不止。没有老师的指引,我只觉得前景黯淡,每迈出一步都需要莫大的勇气。
时间从指缝间流过,不知不觉轮到我前去候场了。候场区父母是不能进去的,我抱着琴绝望地向父母看去,心里最后的支柱似乎也要垮了。但没办法,现在我只能硬着头皮向前走。
進入场地,只见其他考生热情地彼此交流,神采飞扬,而我显得格外孤单。突然手机一振,惊醒了发呆的我——是赵老师发来的信息:“不必慌乱,摆正心态,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放松些,相信自己的实力。”
是啊,老师只能把我领进门,未来的路还要靠自己去走。想到这,我挺直腰板,脸上绽开自信的笑容。窗外那株寒梅不知何时又绽放了一朵,傲然地立于枝头。
通过“偷听”其他考生的谈话,我知道了比赛的流程;通过与刚出来的选手交流,我知道了有困难可以找里面的一位“光头老师”;通过询问服务人员,我知道了去卫生间要拐几个弯……这一刻的我变得强大起来,这一刻的我知道了如何循着灯光去摸索前方的路。
顺利地出了赛场,寒风不知何时吹累、停歇了,太阳也渐渐露出半张脸。嗅着缕缕馥郁的梅花香,我感觉前方的路格外明亮。
点评
这是中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出情景剧,因指导老师的一次意外缺位,演绎了“师傅领进门(引路),修行在个人”的故事。缺位,是本文构思的精妙之处。因为有此一“缺”,满盘皆活:“(光照)照不到的地方”有了,“有些时候”有了,“灯光不是用来照亮的,而是用来引路的”也随老师的手机信息来了,“前方的路”也被“我”硬着头皮蹚开了。细思之,它既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因为老师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他可以搀你走,扶你走,但最终还是要放你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该生是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故而能从自然而真切的生活中咂摸出人情、事理,慧心可赞!
点击核心
生活内容丰富,涵盖范围广,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到学习、工作,从人们的所见所闻到所思所想,每一道作文题都不可能全部涉及。作为作文命题的一个重要考查点,题目命制者其实着重考查的是考生对生活现象的感悟与思考,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谋篇布局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此同时,也可以考查考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纵观近年高考作文试题,这正是高考作文命题关注的热点与重点,如2017年高考全国卷Ⅰ的“从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全国卷Ⅲ的“高考40周年之际,‘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上海卷的“对生活的预测的思考”、江苏卷的“车与时代发展、观念变迁”等。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生活哲理”不仅仅是高考作文命题的热点,而且是一个重点方向。其原因有三:其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考生生活密不可分,它是学校教育给予我国未来公民应对未来社会挑战必须具备的关键品格和必备能力,同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密切关联,属于热点话题,也是高频考点;其二,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有利于引导考生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符合新时期“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要求;其三,贴近生活的作文命题,可以让每个考生有熟悉感,有话可说,也符合近年来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
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灯再亮,光照也有边缘,甚至还有照不到的地方;但有些时候,灯光不是用来照亮的,而是用来引路的。
【审题立意】
这道作文题提供的是一则比喻型材料,以复句形式呈现。前半句讲述的是灯的基本属性,即能发“光”,但有照不到的地方。由此可见,“灯”对于人有益处但不是全能的,有其局限。后半句是一个转折,很显然,命题者的意图是强调后者,即灯的“引路”作用,着重于精神层面。
“灯”这个喻体可指希望、温暖、光明、爱、智慧、信仰、信念、帮助等,或是有这些特点的人或事物,其均可看作人生的指路明灯,引领我们成长。在具体写作过程中,记叙文和散文可以走“由实入虚”“由物到人”“由事及理”的路径,如平凡的人虽然能力有限,但以希望、信仰、思想、爱心、信念支撑,以智慧引领,烛照他人,从而为他人指明前进的方向。议论文可以明确灯在实际生活中所指的事物,突出这个事物的两个特点——可助人但有局限,但其有引路的作用。
当然,不管用哪种文体来写作,都需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灯”本来的特征是“照明”和“温暖”,所以代指的本体要与这两者相关。
二是“灯”在材料中所指的主要作用是“引路”,其次是照明,在行文时要把握好主次。
佳作展示一
心向光明,不惧黑暗
◎陈姝旭
繁华的街道上,路灯很多,几乎没有黑暗的地方,可是僻静之处经常灯火阑珊。人生路上,我们不免会走到光照不到的地方,不过只要心向光明,朝着灯火前进,身处黑暗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曼德拉曾说:“如果自觉无力发光的,那就蜷伏于墙角。但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我想,指路明灯的意义正在于此吧,让人在黑暗中看到希望,不迷失,不彷徨,坚定地走向光明。
希望如灯,鼓舞人一直向前。在中国最黑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梁启超看到少年中国的希望,并积极投身到民主革命的洪流中去,鼓舞了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前赴后继。鲁迅先生面对在万难毁坏的铁屋子里熟睡的国人,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他在《药》中瑜儿的坟上凭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鼓舞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鲁迅精神成为一代一代国人反对封建礼教的指路明灯。
信念如灯,引导人永不言弃。最近“刷屏”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便是在黑暗中坚守信念、走向光明的人。众所周知,核潜艇是国之重器,建造之处更是机密,所以研制人员必须“与世隔绝”。且不论技术突破有多难,生活条件如何苦,光是不能与家人见面就已经让人难以忍受。但凭着“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的坚定信念,黄老三十年与家人不通音讯,向着海底进发,向着科技之光前行,最终走向辉煌,也得到了老母亲的谅解。
榜样如灯,激发人顽强拼搏。本届冬奥会女子花样滑冰冠军扎吉托娃是位俄罗斯小将,在平时训练中曾经折断了胳膊和腿,险些终结了运动生涯。她坦言羽生结弦是她的榜样,她常常拿他来激励自己。就这样,这个还未成年的小姑娘,顽强地走下病床,重新学习走路,重新寻找在冰上起舞的感觉。可以想象,当时她内心的绝望,也可以想象回到冰上时,她面对的种种困难,但羽生结弦就是她心中的明灯,引领她,激励她。她落地时左脚总是斜着的,为这一个动作,她要练习千次万次,痛苦万分,枯燥无比,但她从不放弃,因为羽生结弦也有着类似的经历。所以面对黑暗,不要沮丧,选个榜样,见贤思齐,就可能走出黑暗。
我们生于尘世,不可能一直活在高处、亮处,就算生活在底层也要努力向着光明进发,不惧黑暗。君不见高校门卫身怀绝技,考研成功;君不见平凡工人默默锤炼,终成大国工匠;君不见草根歌手专心音乐,红遍天下……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泥土里,在黑暗中,带着希望,坚守信念,确立榜样,就是在向着光明前进。只要心向光明,不惧黑暗,终会破土而出。
点评
本文的亮点有三:一是剖析富于思辨。“卑微如尘土”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要有胸怀来接受,这样才能“不惧黑暗”,“直面惨淡的人生”;“扭曲如蛆虫”是一种主观状态,我们要有勇气来改变,這样才能“心向光明”,并最终“破土而出”。作文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展开思辨,化混沌为明晰。二是论证条分缕析。作文设立了三个分论点,逐条论述了“希望”“信念”“榜样”在“心向光明”漫漫征程中的“鼓舞”“引导”“激发”作用,条分缕析,将事理讲清说透。三是用例“点面结合”。“点”上的梁启超、鲁迅、黄旭华、扎吉托娃四例,厚重大气;“面”上的高校门卫、平凡工人、草根歌手等“逆袭”的例子,典型有力,点面结合,充分彰显出观点的普适性。
佳作展示二
冬日梅香
◎李雨珂
赛场外,寒风凛冽,我无力地抱着琴,茫然地看着远处一枝伸出墙外的梅。它只有几朵花无精打采地瑟缩在枝头,冷风吹过,摇摇欲坠。
两天前,我随父母一起赶到这里参加比赛。我自视实力当属中上游,这次比赛拿个二等以上的奖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更何况赵老师还会赶来指导我,所以这两天我只是随意地练了两遍。
可是,就在昨天,赵老师的一个电话让我不知所措。他说,有急事赶不过来了。我一听,心往下一沉。老师在电话里说的那些鼓励的话,我也只是随口应一声。挂了电话,我的手不停地抖,不知是因为寒冷,还是因为慌乱。
坐在前往比赛现场的车上,我浮想联翩。以前的每次比赛,赵老师都会陪在我身边,一遍遍地指导我,告诉我比赛流程,提醒我该注意什么。更不用说平时,我有什么难题,只要告诉赵老师,他立马就会指导我,可以说赵老师就是我学琴生涯的指路明灯。 场外寒风依旧,那株梅树在风中摇曳,似乎也慌乱不止。没有老师的指引,我只觉得前景黯淡,每迈出一步都需要莫大的勇气。
时间从指缝间流过,不知不觉轮到我前去候场了。候场区父母是不能进去的,我抱着琴绝望地向父母看去,心里最后的支柱似乎也要垮了。但没办法,现在我只能硬着头皮向前走。
進入场地,只见其他考生热情地彼此交流,神采飞扬,而我显得格外孤单。突然手机一振,惊醒了发呆的我——是赵老师发来的信息:“不必慌乱,摆正心态,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放松些,相信自己的实力。”
是啊,老师只能把我领进门,未来的路还要靠自己去走。想到这,我挺直腰板,脸上绽开自信的笑容。窗外那株寒梅不知何时又绽放了一朵,傲然地立于枝头。
通过“偷听”其他考生的谈话,我知道了比赛的流程;通过与刚出来的选手交流,我知道了有困难可以找里面的一位“光头老师”;通过询问服务人员,我知道了去卫生间要拐几个弯……这一刻的我变得强大起来,这一刻的我知道了如何循着灯光去摸索前方的路。
顺利地出了赛场,寒风不知何时吹累、停歇了,太阳也渐渐露出半张脸。嗅着缕缕馥郁的梅花香,我感觉前方的路格外明亮。
点评
这是中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出情景剧,因指导老师的一次意外缺位,演绎了“师傅领进门(引路),修行在个人”的故事。缺位,是本文构思的精妙之处。因为有此一“缺”,满盘皆活:“(光照)照不到的地方”有了,“有些时候”有了,“灯光不是用来照亮的,而是用来引路的”也随老师的手机信息来了,“前方的路”也被“我”硬着头皮蹚开了。细思之,它既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因为老师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他可以搀你走,扶你走,但最终还是要放你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该生是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故而能从自然而真切的生活中咂摸出人情、事理,慧心可赞!
点击核心
生活内容丰富,涵盖范围广,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到学习、工作,从人们的所见所闻到所思所想,每一道作文题都不可能全部涉及。作为作文命题的一个重要考查点,题目命制者其实着重考查的是考生对生活现象的感悟与思考,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谋篇布局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此同时,也可以考查考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纵观近年高考作文试题,这正是高考作文命题关注的热点与重点,如2017年高考全国卷Ⅰ的“从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全国卷Ⅲ的“高考40周年之际,‘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上海卷的“对生活的预测的思考”、江苏卷的“车与时代发展、观念变迁”等。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生活哲理”不仅仅是高考作文命题的热点,而且是一个重点方向。其原因有三:其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考生生活密不可分,它是学校教育给予我国未来公民应对未来社会挑战必须具备的关键品格和必备能力,同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密切关联,属于热点话题,也是高频考点;其二,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有利于引导考生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符合新时期“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要求;其三,贴近生活的作文命题,可以让每个考生有熟悉感,有话可说,也符合近年来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