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体外循环体腔热灌注顺铂、白介素-2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经细胞或/和病理学确诊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全部行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体外循环体腔热灌注顺铂、白介素-2;对照组引流尽胸腔积液后直接注入顺铂、白介素-2。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5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体外循环体腔热灌注顺铂、白介素-2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关键词 恶性胸腔积液 体外循环体腔热灌注 顺铂 白介素-2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176
恶性胸腔积液在临床上是肿瘤晚期常见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为胸闷、气急、心悸、不能平卧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患者呼吸循环功能障碍,重则危及生命。目前临床上控制胸腔积液,主要采用胸腔内注入顺铂、丝裂霉素、卡铂及5-氟尿嘧啶等化疗药物以及白介素-2等生物制剂,取得一定疗效,但控制效果欠佳。2008年8月~2011年6月收治恶性胸腔积液患者20例,采用体外循环体腔热灌注顺铂、白介素-2的方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8年8月~2011年6月收治恶性胸腔积液患者40例,均有原发肿瘤的病理学诊断,KPS评分≥60分,所有患者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以上。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35~78岁,中位年龄57.6岁。基础病: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1例,卵巢癌患者3例,乳腺癌患者13例,肺癌患者23例。将4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Karnofsky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观察组应用HGGZ-102型体腔热灌注治疗机,与胸膜腔连接组成循环封闭环路,入体温度控制在41~43℃,出体温度在39~42℃,循环时间为1小时,顺铂量为120mg/次。后注入白介素-2 150万U及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封闭引流管。每周2次,治疗2周后评价疗效。治疗过程中不进行针对肿瘤的任何其他治疗,包括放疗、化疗及生物治疗等。对照组引流胸腔积液后,胸腔内注射顺铂40mg、白介素-2 200万U,夹闭胸导管,给药后2小时内为使药物均匀分布于胸腔内,每15分钟患者变换一次体位,24小时后开放引流管引流残留胸腔积液。若引流胸腔积液液>100ml/日,继续向胸腔内注药,每周注药1次,2次过后仍不能改善者,停止给药;若引流胸腔积液液<100ml/日时,可拔除患者的引流管;为预防其肾脏毒性,40例患者在注入顺铂后,均给予静脉补液水化,用药前均预防呕吐反应,并适当补液、利尿、对症处理。
观察项目: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行胸腔彩超及胸部CT检查,监测肝肾功能、外周血象及胸水量;观察记录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重点监测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胸痛、发热等症状。
疗效判断标准:疗效评价参考WHO相关标准进行。①完全缓解: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完全缓解且持续4周以上,胸腔积液完全消失;②部分缓解: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胸腔积液减少一半以上;③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为改善,胸腔积液暂时缓解或无缓解,4周后再次加重。
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临床疗效:两组胸腔积液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观察组显效率为90%,对照组为5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不良反应: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气胸、皮下气肿、胸膜反应、堵管现象;均未出现明显的心、肝、肾损害。在治疗过程中,仅部分患者出现骨髓抑制、发热、恶心、呕吐、胸痛等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不适症状减轻,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见表2。
讨论
恶性胸腔积液是肿瘤晚期患者常见并发症,肿瘤直接侵犯到胸膜组织,一方面使得胸膜表面的渗透性增加,另一方面也堵塞其淋巴回流,或者肿瘤累及纵隔淋巴结减少流入壁层胸膜的淋巴量。为了有效地控制胸腔积液的增长,多采用腔内局部用药的方法。
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顺铂在胸膜腔脏壁两层胸膜间产生化学性炎症,使胸膜粘连增厚、胸腔闭塞达到其控制胸腔积液的目的,另一方面注入胸腔内的药物通过细胞间孔向肿瘤组织渗透,对肿瘤细胞也产生细胞毒性作用,同时胸腔内的药物吸收入体循环后亦可再次到达肿瘤组织。胸膜腔内药物浓度较高,而血浆浓度较低,这样减少了化疗的不良反应,同时顺铂与胸膜广泛接触,有利于控制胸腔积液[1~2]。
白介素-2是一种由激活的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其控制胸水的机制可能与激活胸腔内的免疫功能,能解除肿瘤细胞对肿瘤浸润的淋巴细胞(TIL)的抑制作用有关,从而优化局部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微环境[3~4]。白介素-2联合顺铂胸腔内注入均可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5],既能增强化疗药物杀伤胸膜内肿瘤细胞的作用,又能增强自然杀伤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功能,共同发挥抗肿瘤的功效。观察组体外循环体腔热灌注顺铂、白介素-2治疗,显效率达到90%,对照组显效率为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无明显差别。体外循环体腔热灌注化疗药物,体内温度控制在42℃左右,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遭到较大程度的破坏,药物进入细胞增多,而且加热对S期细胞有直接杀灭作用,从而更容易控制胸腔积液。体外循环体腔热灌注顺铂、白介素-2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恶性胸腔积液 体外循环体腔热灌注 顺铂 白介素-2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176
恶性胸腔积液在临床上是肿瘤晚期常见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为胸闷、气急、心悸、不能平卧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患者呼吸循环功能障碍,重则危及生命。目前临床上控制胸腔积液,主要采用胸腔内注入顺铂、丝裂霉素、卡铂及5-氟尿嘧啶等化疗药物以及白介素-2等生物制剂,取得一定疗效,但控制效果欠佳。2008年8月~2011年6月收治恶性胸腔积液患者20例,采用体外循环体腔热灌注顺铂、白介素-2的方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8年8月~2011年6月收治恶性胸腔积液患者40例,均有原发肿瘤的病理学诊断,KPS评分≥60分,所有患者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以上。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35~78岁,中位年龄57.6岁。基础病: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1例,卵巢癌患者3例,乳腺癌患者13例,肺癌患者23例。将4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Karnofsky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观察组应用HGGZ-102型体腔热灌注治疗机,与胸膜腔连接组成循环封闭环路,入体温度控制在41~43℃,出体温度在39~42℃,循环时间为1小时,顺铂量为120mg/次。后注入白介素-2 150万U及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封闭引流管。每周2次,治疗2周后评价疗效。治疗过程中不进行针对肿瘤的任何其他治疗,包括放疗、化疗及生物治疗等。对照组引流胸腔积液后,胸腔内注射顺铂40mg、白介素-2 200万U,夹闭胸导管,给药后2小时内为使药物均匀分布于胸腔内,每15分钟患者变换一次体位,24小时后开放引流管引流残留胸腔积液。若引流胸腔积液液>100ml/日,继续向胸腔内注药,每周注药1次,2次过后仍不能改善者,停止给药;若引流胸腔积液液<100ml/日时,可拔除患者的引流管;为预防其肾脏毒性,40例患者在注入顺铂后,均给予静脉补液水化,用药前均预防呕吐反应,并适当补液、利尿、对症处理。
观察项目: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行胸腔彩超及胸部CT检查,监测肝肾功能、外周血象及胸水量;观察记录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重点监测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胸痛、发热等症状。
疗效判断标准:疗效评价参考WHO相关标准进行。①完全缓解: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完全缓解且持续4周以上,胸腔积液完全消失;②部分缓解: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胸腔积液减少一半以上;③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为改善,胸腔积液暂时缓解或无缓解,4周后再次加重。
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临床疗效:两组胸腔积液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观察组显效率为90%,对照组为5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不良反应: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气胸、皮下气肿、胸膜反应、堵管现象;均未出现明显的心、肝、肾损害。在治疗过程中,仅部分患者出现骨髓抑制、发热、恶心、呕吐、胸痛等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不适症状减轻,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见表2。
讨论
恶性胸腔积液是肿瘤晚期患者常见并发症,肿瘤直接侵犯到胸膜组织,一方面使得胸膜表面的渗透性增加,另一方面也堵塞其淋巴回流,或者肿瘤累及纵隔淋巴结减少流入壁层胸膜的淋巴量。为了有效地控制胸腔积液的增长,多采用腔内局部用药的方法。
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顺铂在胸膜腔脏壁两层胸膜间产生化学性炎症,使胸膜粘连增厚、胸腔闭塞达到其控制胸腔积液的目的,另一方面注入胸腔内的药物通过细胞间孔向肿瘤组织渗透,对肿瘤细胞也产生细胞毒性作用,同时胸腔内的药物吸收入体循环后亦可再次到达肿瘤组织。胸膜腔内药物浓度较高,而血浆浓度较低,这样减少了化疗的不良反应,同时顺铂与胸膜广泛接触,有利于控制胸腔积液[1~2]。
白介素-2是一种由激活的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其控制胸水的机制可能与激活胸腔内的免疫功能,能解除肿瘤细胞对肿瘤浸润的淋巴细胞(TIL)的抑制作用有关,从而优化局部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微环境[3~4]。白介素-2联合顺铂胸腔内注入均可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5],既能增强化疗药物杀伤胸膜内肿瘤细胞的作用,又能增强自然杀伤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功能,共同发挥抗肿瘤的功效。观察组体外循环体腔热灌注顺铂、白介素-2治疗,显效率达到90%,对照组显效率为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无明显差别。体外循环体腔热灌注化疗药物,体内温度控制在42℃左右,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遭到较大程度的破坏,药物进入细胞增多,而且加热对S期细胞有直接杀灭作用,从而更容易控制胸腔积液。体外循环体腔热灌注顺铂、白介素-2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