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自发性破裂的诊断和治疗(附5例报告)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20080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肾巨大血管平滑肌脂瘤 早期手术 保留肾单位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163
   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自发破裂出血,出血量大病情重,病情急,易出现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是泌尿外科急症。
   2006年7月~2011年2月对收治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破裂出血患者5例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5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果说明,B超和CT是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重要手段,动态超声检查可监测肿瘤破裂出血程度,早期手术能提高肾单位的保留。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5例,男1例,女4例,年龄36~67岁,平均年龄44岁,其中1例孕5个月,1例伴有酒精性肝硬化肝损伤。右侧2例,左侧3例。瘤体直径12~18cm。病程2~10小时。临床表现突发腰腹疼痛,其中2例下蹲时突然出现。5例均无血尿。2例伴有咳嗽、咳痰、肺部感染。5例均行超声检查,其中3例行超声检查及CT检查,2例仅行超声检查。术前有4例输血抗休克治疗,4例急诊手术。肝功能损害病例未输血,肝功能好转后,第20天行手术治疗。
   影像学检查:5例均行超声动态监测检查,均检出肾脏占位性病变伴出血和肾周血肿、血肿逐渐增大。超声表现为典型的不均匀强回声团。低回声或无回声团及混合性团块,腹腔、肾周有积液。本组孕妇同时行胎儿监测,胎儿存活。3例行CT检查表现为肾脏及肾周包块,低密度、高密度混杂密度影,内含脂肪组织影肾周积液。
   手术方法:全麻插管、平卧位,经上腹部斜切口,进入腹腔,推开肠管。在结肠旁沟处切开后腹膜,打开血肿清除凝血块,暴露肾脏及肾血管。用手捏住肾动脉,暂时阻断肾动脉阻断时间小于20分钟,减少出血。有2例因出血量大,肾动脉阻断效果不好,行患肾脏及肿瘤切除,有2例行肿瘤剜除。创面缝合止血。严重肝损伤患者延期手术,手术中因肾周及肾蒂严重粘连,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肾血管不能暴露,出血多,行右肾及肿瘤切除。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
   结果
   术前经超声和CT检查3例,2例仅行超声检查,5例均诊断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破裂出血。术后病理检查与术前诊断均符合。4例行急诊手术,肾脏及肿瘤切除2例。保留肾脏行肿瘤除2例。术中出血陈旧性及新鲜血1500~3200ml。怀孕5个月患者行保留肾脏,肿瘤剜除,术后胎儿存活。肝功能损害者延期手术,因肾周纤维组织增生,肾周及肾蒂纤维化粘连重,难以分离肾血管,行肾脏及肿瘤切除。1例老年患者术后出现呼吸功能衰竭,经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后治愈。5例患者均康复出院。
   讨论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也称错构瘤,它是由一种成熟或不成熟脂肪,厚壁血管和平滑肌以不定比例组成的良性肿瘤。它的血管发育不正常,血管壁厚薄不一,多数管壁比较厚,管腔比较小,形似小动脉,但不见弹力膜。血管走向弯曲,局部异常血管比较密集,但通常不见薄壁,管腔大血管,血管密集分布,呈海绵样血管瘤样结构,血管壁可玻璃样变和纤维化[1]。肿瘤大多向肾外突出生长,一小部分与皮质相连,因此,肿瘤周围无肾组织保护,同时肿瘤无真性包膜。在躯体活动推压肿瘤,肿瘤易破裂大出血,常常腹膜后出血。由于肿瘤血管丰富血管发育缺陷,出血不易停止,加之腹膜后组疏松,故出血量大,易出现出血性休克。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含有脂肪成分,超声检查表现为不均匀强回声区,脂肪成分较少或无脂肪时,则表现为与肾实质相似的均匀等回声结构。肿瘤破裂出血时肿瘤密度不清,结构紊乱,有液性暗区。破裂出血至腹膜后,有液性暗区,腹腔积液。CT对本病诊断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表现为含脂肪成分的低度肿块,增强扫描,肿块有强化。如果肿块内脂肪含量少,或无脂肪成分时,CT表现则难以与肾脏恶性肿瘤,平滑肌瘤相鉴别,易引起误诊。但临床上肾脏恶性肿瘤、平滑肌瘤自发破裂出血相对较少见。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自发出血,常常无明确外伤,仅仅因为姿势改变或无姿势改变,肿瘤突发破裂出血。本组孕妇所出现出血,就无姿势改变,可能与腹内压增高躯体活动挤压有关。它以突然出现一例腰腹部剧烈疼痛为首先出现的症状,有时伴有恶心、呕吐、出血量大时腹部包块逐渐增大伴有休克表现。所以,出血量大持续时间长时,腰腹部疼痛剧烈持续加重。腹膜后出血有上腹部胀痛,肾区叩击痛。血红蛋白下降,腹穿有血。因此,动态超声观察可发现腹膜后血肿进行性增大。血红蛋白持续下降,对于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破裂出血价值大。
   血管平滑肌处理方法一般取决于出血严重程度和患者身体状况。由于发病较急,且受血肿的影响,约40%的患者在急性期影像学检查中难以获得明确的病因学诊断,但患者病情重,出血多,不能等病因明确后,再行手术治疗。①出血量多,持续性出血,动态超声检查腹膜后血肿持续增大,腹腔积液增多,血红蛋的下降,病情不稳定者应及时手术治疗。②包膜下出血,出血量不多,范围局限,病情平稳者可在严密观察下探期手术。在完成术前准备术前检查情况下也应尽早手术,因随时间推移血块机化,纤维组织增生给手术带来困难。
   随着介入治疗的发展,肾脏血管出血可由介入栓塞止血。但由于一些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血管不是来源于肾动脉,治疗效果不好。由于巨大肿瘤出血推挤肾脏,使得正常肾动脉分支受推移,变形挤压,使选择性栓塞难进行。栓塞不能精确选择供瘤血管,会损伤正常肾组织,易复发再出血,可能发生术后综合征[2],并且不能取得病理诊断。所以认为,在巨大肾血管肌脂瘤破裂出血,不宜采用栓塞治疗。
   通过以上5例巨大肾血管肌脂瘤破裂出血的诊治。体会到超声动态观察肿
  瘤出血腹膜后以及肾周出血变化,以及患者的症状血红蛋白的变化,生命体征的变化,能给提供出血量大小的信息,结合CT检查,能提高肿瘤诊断准确性。巨大肿瘤出血应做好术前准备,备足充足血源下尽快手术。早期手术能有效防止进一步失血给机体带来严重打击。同时早期手术,肾周无粘连,肾血管易暴露,易阻断肾动脉,出血量减少。同时,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大多向肾脏外突出生长,一小部分与皮质相连肿瘤剜除容易,给保留肾脏提供了极大机会。
  参考文献
  1 夏同礼.现代泌尿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8.
  2 张波,王禾,袁建林,等.肾血管平滑肌瘤的保留肾单位手术.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3,24:803-80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纳洛酮应用于新生儿窒息时的效果。方法:对79例新生儿窒息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1mg/kg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通过竞争性地阻滞并取代阿片样物质与受体的结合,阻断了内潺性阿片样物质所介导的各种效应,从而改善血液动力学,改善微循环及组织缺氧,阻止脑损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149   静脉营养也称胃肠道外营养,对长期不能经口喂养的早产儿通过静脉各种营养素,达到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分为部分静脉营养和完全静脉营养。静脉营养是早产儿营养支持的重要内容,是宫内经母体输送营养的延续,是提高超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的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之一。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应用静脉营养支持疗法治疗早产儿60例
期刊
围产期窒息所致脑缺氧缺血性损伤(HIE)和颅内出血(ICH)为新生儿期危害较大的常见病,常引起新生儿急性死亡以及慢性神经系统损伤。而早期诊断并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能有效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致残率。现将收治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75例的CT诊断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月收治因围产期窒息致新生儿脑损伤患儿75例,经临床诊断及CT检查确诊为新生儿HIE。其中合并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14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使用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使用盐酸氨溴索静点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平均住院日以及机械通气需求率指标。结果:治疗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平均住院日、以及机械通气需求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效果良好,早
期刊
关键词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诊断 治疗 儿童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143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是指由于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鼻后和咽喉等部位,直接或间接刺激咳嗽感受器,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1],是儿童慢性咳嗽中最常见却又容易被忽略的病因。因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不少基层医生认识不足,往往将本病引起的咳嗽误诊为气管、支气管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匹多莫德辅助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临床疗效以及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匹多莫德治疗组(即治疗组,n=30)及常规治疗组(即对照组,n=30)。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同时检测治疗前后免疫抗体。结果:匹多莫德治疗组在症状缓解以及预防感染反复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治疗后IgA有所升高、IgE有所下降(P<0.05),IgG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用于支撑喉镜下声带手术的可行性。方法:住院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静脉注射丙泊酚3.0mg/kg配以维库溴铵0.1mg/kg诱导麻醉,在2分钟内完成气管插管术;B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0~1.5mg/kg,后注入瑞芬太尼1.0μg/kg,2分钟内完成麻醉诱导插管术,然后静脉持续注射瑞芬太尼0.1~0.3μg/(kg·分)维持麻醉。结果:两组镇痛效果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无痛人流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早孕妇女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100例,A组应用氯胺酮+异丙酚组,术前1~2分,静脉注射氯胺酮1~2mg/kg(100mg稀释成10ml),然后缓慢注射异丙酚至睫毛反射消失,呼之不应时手术。B组为单纯异丙酚组,异丙酚用法同A组;术中必要时追加异丙酚30~50mg。结果:两组麻醉效果相当,头晕发生率B组高于A组(P<0.0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复合舒芬太尼骶管麻醉对学龄前儿童麻醉苏醒期情绪、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与舒芬太尼组(S组)。各组患儿入室后主麻医生态度和蔼地与患儿交流、鼓励。开放静脉后基础麻醉,顺序咪唑安定0.1mg/kg、得普利麻2mg/kg静脉注射。极不合作需氯胺酮(5mg/kg,肌肉注射)、咪唑安定(0.15mg/kg)基础麻醉的剔出观察。再以0.5%罗哌卡因(
期刊
摘要 前列腺切除术97例的临床资料。年龄46~92岁,平均67岁。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大量出血6例,轻度尿失禁7例,耻骨后隙感染2例,直肠壁损伤1例,术后排尿不畅4例。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症 前列腺切除术并发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166   2000年1月~2005年1月采用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97例,对其手术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