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日趋严重并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业。要想遏制这种不良情况的发生,必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改革创新。所以,我国应该结合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更好地促进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提升。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目前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等方面压力很大,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因此,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是有助于促进人才培养。文化知识的传授离不开心理素质的培养,要使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就要注意学生的记忆力"思辨力"创造力的培养,才能使其智力得到充分发展,更好地适应未来事业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大多情绪稳定"精力充沛和心情愉快的学生能创造性地提出新颖别致的见解,对问题能举一反三,找出多种解决办法;相反压力过重、心神不定、思维呆板的学生缺乏准确地反映,遇事则表现出不知所措、无可奈何。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未必智商差,多数是心理因素造成的;二是有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心理健康能使学生在智力"情域"意志和个性方面都能得到正常发展,以形成健康的体魄和人格,关键时能运用自身的聪明和智慧应付各种复杂的环境和困难,使人的心理和行为与社会相协调,让个体与环境保持平衡,具有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能秉持正确的态度方法面对生活中的矛盾和困难;三是有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人才素质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在人才素质的整体结构中具有基础和核心作用。心理素质具有能动性特征,它可以通过自我意识的调控作用实现。人的自我意识是对自身心理活动过程的反应,正是借助自我意识的作用,人们才能认识自我、调节自我、设计自我、完善自我,从而使自己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
二、构建综合治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要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预防检查机制,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全程跟踪制度。具体而言,可以建立心理健康咨询档案,为大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成立相应的应对机制和预警机制,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管理。对于某些具有特殊情况的大学生群体,像偏遠地区的贫困生、单亲家庭、残疾生、经历家庭变故等学生群体,可以运用预警机制。建立一定的心理健康善后机制。对于高校辅导员及其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主体而言,应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随时进行跟踪和了解,及时解决其产生的心理问题,从而帮助其与其他同学已经家人之间建立友善的人际关系。科学合理的善后机制能够有效避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反复出现,以防止前期所有的努力都白费。
三、创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首先,目前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重心是五学教育五学,主要是指:学会关心、学会发展、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在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领域中,健康是教育、心理、社会的有机结合。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将大学生培养成社会适应能力强且心理健全的人才。学会关心主要指教育学生热爱关心自己的国家、关心家人与朋友、以积极阳光、善良热情的态度生活于社会中。学会发展主要是指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有一定的规划和设计,从而为了自己的人生目的不懈努力。学会生存主要是指大学生走出校园能够很快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学会学习主要是指学生不仅要学会课本理论知识,还能学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将所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社会实践中的能力。学会生活主要是指学生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自身的事务,同时还能够从容地应对生活上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其次,创新教育理念。构建以家庭、学生以及学校共同协作的联动机制。最后,树立以发展咨询为核心的大咨询理念,转变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心理疾病非常严重的学生往往是少数的,而大部分学生主要存在着关于成才与成长、事业与情感、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等方面的心理问题。
这些普通的心理问题通常情况下不至于产生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但是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成长及其心理健康。所以,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得进一步强化自己的职责,重点关注大学生的这些普通心理问题,始终将发展咨询贯穿于学生的成才教育中。这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袁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才智.2014(31)
[2]陆铭,李贵文.黑龙江省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职责及能力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3(11):102—104.
[3]王海宾,于游.核心价值观视域下辅导员如何引领大学生职业观[J].改革与开放,2018(3):83—84.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目前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等方面压力很大,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因此,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是有助于促进人才培养。文化知识的传授离不开心理素质的培养,要使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就要注意学生的记忆力"思辨力"创造力的培养,才能使其智力得到充分发展,更好地适应未来事业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大多情绪稳定"精力充沛和心情愉快的学生能创造性地提出新颖别致的见解,对问题能举一反三,找出多种解决办法;相反压力过重、心神不定、思维呆板的学生缺乏准确地反映,遇事则表现出不知所措、无可奈何。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未必智商差,多数是心理因素造成的;二是有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心理健康能使学生在智力"情域"意志和个性方面都能得到正常发展,以形成健康的体魄和人格,关键时能运用自身的聪明和智慧应付各种复杂的环境和困难,使人的心理和行为与社会相协调,让个体与环境保持平衡,具有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能秉持正确的态度方法面对生活中的矛盾和困难;三是有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人才素质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在人才素质的整体结构中具有基础和核心作用。心理素质具有能动性特征,它可以通过自我意识的调控作用实现。人的自我意识是对自身心理活动过程的反应,正是借助自我意识的作用,人们才能认识自我、调节自我、设计自我、完善自我,从而使自己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
二、构建综合治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要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预防检查机制,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全程跟踪制度。具体而言,可以建立心理健康咨询档案,为大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成立相应的应对机制和预警机制,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管理。对于某些具有特殊情况的大学生群体,像偏遠地区的贫困生、单亲家庭、残疾生、经历家庭变故等学生群体,可以运用预警机制。建立一定的心理健康善后机制。对于高校辅导员及其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主体而言,应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随时进行跟踪和了解,及时解决其产生的心理问题,从而帮助其与其他同学已经家人之间建立友善的人际关系。科学合理的善后机制能够有效避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反复出现,以防止前期所有的努力都白费。
三、创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首先,目前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重心是五学教育五学,主要是指:学会关心、学会发展、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在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领域中,健康是教育、心理、社会的有机结合。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将大学生培养成社会适应能力强且心理健全的人才。学会关心主要指教育学生热爱关心自己的国家、关心家人与朋友、以积极阳光、善良热情的态度生活于社会中。学会发展主要是指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有一定的规划和设计,从而为了自己的人生目的不懈努力。学会生存主要是指大学生走出校园能够很快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学会学习主要是指学生不仅要学会课本理论知识,还能学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将所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社会实践中的能力。学会生活主要是指学生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自身的事务,同时还能够从容地应对生活上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其次,创新教育理念。构建以家庭、学生以及学校共同协作的联动机制。最后,树立以发展咨询为核心的大咨询理念,转变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心理疾病非常严重的学生往往是少数的,而大部分学生主要存在着关于成才与成长、事业与情感、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等方面的心理问题。
这些普通的心理问题通常情况下不至于产生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但是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成长及其心理健康。所以,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得进一步强化自己的职责,重点关注大学生的这些普通心理问题,始终将发展咨询贯穿于学生的成才教育中。这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袁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才智.2014(31)
[2]陆铭,李贵文.黑龙江省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职责及能力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3(11):102—104.
[3]王海宾,于游.核心价值观视域下辅导员如何引领大学生职业观[J].改革与开放,2018(3):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