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子弹射击木块”是高中物理涉及牛顿运动定律知识、能量 、动量知识等的综合题,本文结合图形对其中两个木块用弹簧链接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高中数学微分知识建模与求解,利用MATLAB编程实现,最后用一个实例用图形阐述了两个木块的运动情况,结果可靠、形象生动.
关键词:子弹;木块;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建模
作者简介:程舒扬(2001-),女,山东青岛,高中二年级,理科生.
子弹射击木块问题是高三综合复习时的经典物理题型,这类题型往往涉及动量定理、动量知识、能量守恒和转化的知识的综合运用,研究对象多、过程复杂、综合性强;尤其是可与弹簧或细绳结合,组成涉及到力与运动、弹簧形变等更加复杂的问题.不少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高三同学已经完成了高中数学中有关简单微分和积分知识的学习,因此本文利用图形和数学建模方法来对其进行阐述.
1问题描述
如图1所示,即为该题型一类常见的习题:中间用弹簧相连接的两个木块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被一质量为m、速度为v0的子弹击中后,子弹留在第一个木块内,试分析弹簧压缩到最短或拉伸至最长时,两木块的运行速度关系.
该类题目一般会假设在子弹击中后,在两个木块的运动过程中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且木块 A、B 不会发生直接碰撞.本文针对这种情况,通过物理模型分析和数学建模求解,详细阐述当弹簧压缩到最短或拉伸至最长时,两木块的运行速度相等的关系.
2物理模型
第一种情况,无论子弹质量、速度、两木块大小,运动始终在弹簧的弹性范圍内.
这种情况下,子弹射入第一个木块后留在木块内,可视为质量为(m M1)的一个整体,忽略子弹在木块内的摩擦(以下同),以子弹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dx为弹簧实际长度与自由长度之差,被压缩时dx<0,被拉伸时dx>0,分析如下.
(1)在初始时刻,第一个木块(包括子弹,以下同)的速度由机械能守恒定律获得,为最大v1max;弹簧不发生形变dx=0,两个木块均不受弹簧力F1=0,F2=0,第二个木块的初始速度v2=0,最小,系统的运动情况如图2中的①所示.
(2)第一块木块向前滑动,压缩弹簧发生形变,给第二个木块一个推动力,第二个木块也发生滑动;由于v1大于v2,相同时间内,第一木块运行的位移大于第二个木块的位移,二者间距变小,弹簧被压缩,发生压缩形变dx,弹簧进入压缩阶段;在该阶段内,第一个木块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弹簧力为F1,运行速度由最大v1max逐渐变慢,用v1↓表示,第二个木块受到的弹簧力与第一个木块受到的弹簧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为F2=-F1,运行速度逐渐变快v2↑,系统的运动情况如图2②所示.
(3)弹簧继续被压缩,弹簧形变继续增大,两个木块受到相反的弹簧力继续增大,v1更快得变小,v2更快地增加,当v1=v2时,两木块之间没有相对位移,弹簧压缩形变最大即弹簧最短,系统的运动情况如图2③所示.
(4)然后v1小于v2,相同时间内,第一木块运行的位移小于第二个木块的位移,二者间距拉大,弹簧由最短状态逐渐被拉伸,但依然处于压缩状态,两木块的受力方向不变,v1继续变小,v2继续增加,系统的运动情况如图2④所示.
(5)当v1=0时,v2达到最大,弹簧恢复到最初的自由状态,两木块受到的弹簧力为0,系统的运动情况如图2中的⑤所示.
(6)第一个木块不动,第二个木块速度最大,二者发生相对运动,间距变大,弹簧进入拉伸阶段:此时,弹簧的拉力使第一个木块的速度v1增加,使第二个木块的速度v2减少,系统的运动情况如图2中的⑥所示.
(7)当第二次v1=v2时,弹簧拉伸至最长,系统的运动情况如图2中的⑦所示.
(8)此后v1>v2,弹簧形变由最长慢慢减小,但依然处于拉伸阶段,v1受到拉力作用v1继续增大,v2继续减小,系统的运动情况如图2中的⑧所示.
(9)当v2减小到0时,v1达到最大,弹簧再次恢复到自由状态,系统所有的能量转变为第一个木块的动能,v1达到初始的v1max,系统的运动情况如图2中的⑨所示.
由图2上述分析可见,状态⑨与初始态①完全相同,两木块的一个运动周期结束,下一个运动周期开始.在每个周期内,弹簧都经过如下的周期变化:自由状态→压缩→压缩至最短→压缩(恢复)→自由状态→拉伸→拉伸至最长→拉伸(恢复)→自由状态.弹簧形变方向(压缩还是拉伸)不同,两木块的受力方向不同,加速度方向也不同,可根据弹簧形变将周期分为压缩阶段和拉伸阶段.
3数学模型建立及求解
3.1数学模型
根据题意,竖直方向上的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由于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因此可以忽略,只考虑水平方向的速度(动能)和弹簧作用力(势能)相互变化的关系.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在忽略了子弹在木块内的运行情况及能量损失后,系统的能量守方程如下:
E=E1 EP E2(1)
其中,E为系统的总能量,E1为第一个木块(含子弹)的动能,E2为第二个木块的动能,EP为弹簧的势能.
E=12mv20(2)
E1=12(M1 m)v21(3)
E2=12M2v22(4)
Ep=12K(Δx)2(5)
根据速度公式可得两木块的速度
v1=v10 a1t(6)
v2=v20 a2t(7)
根据两木块相对运动关系可得弹簧的形变量
Δx=S2-S1=(v2-v1)t(8)
根据胡克定律可得弹簧的作用力
F1=KΔx(9)
F2=-F1(10)
关键词:子弹;木块;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建模
作者简介:程舒扬(2001-),女,山东青岛,高中二年级,理科生.
子弹射击木块问题是高三综合复习时的经典物理题型,这类题型往往涉及动量定理、动量知识、能量守恒和转化的知识的综合运用,研究对象多、过程复杂、综合性强;尤其是可与弹簧或细绳结合,组成涉及到力与运动、弹簧形变等更加复杂的问题.不少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高三同学已经完成了高中数学中有关简单微分和积分知识的学习,因此本文利用图形和数学建模方法来对其进行阐述.
1问题描述
如图1所示,即为该题型一类常见的习题:中间用弹簧相连接的两个木块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被一质量为m、速度为v0的子弹击中后,子弹留在第一个木块内,试分析弹簧压缩到最短或拉伸至最长时,两木块的运行速度关系.
该类题目一般会假设在子弹击中后,在两个木块的运动过程中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且木块 A、B 不会发生直接碰撞.本文针对这种情况,通过物理模型分析和数学建模求解,详细阐述当弹簧压缩到最短或拉伸至最长时,两木块的运行速度相等的关系.
2物理模型
第一种情况,无论子弹质量、速度、两木块大小,运动始终在弹簧的弹性范圍内.
这种情况下,子弹射入第一个木块后留在木块内,可视为质量为(m M1)的一个整体,忽略子弹在木块内的摩擦(以下同),以子弹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dx为弹簧实际长度与自由长度之差,被压缩时dx<0,被拉伸时dx>0,分析如下.
(1)在初始时刻,第一个木块(包括子弹,以下同)的速度由机械能守恒定律获得,为最大v1max;弹簧不发生形变dx=0,两个木块均不受弹簧力F1=0,F2=0,第二个木块的初始速度v2=0,最小,系统的运动情况如图2中的①所示.
(2)第一块木块向前滑动,压缩弹簧发生形变,给第二个木块一个推动力,第二个木块也发生滑动;由于v1大于v2,相同时间内,第一木块运行的位移大于第二个木块的位移,二者间距变小,弹簧被压缩,发生压缩形变dx,弹簧进入压缩阶段;在该阶段内,第一个木块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弹簧力为F1,运行速度由最大v1max逐渐变慢,用v1↓表示,第二个木块受到的弹簧力与第一个木块受到的弹簧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为F2=-F1,运行速度逐渐变快v2↑,系统的运动情况如图2②所示.
(3)弹簧继续被压缩,弹簧形变继续增大,两个木块受到相反的弹簧力继续增大,v1更快得变小,v2更快地增加,当v1=v2时,两木块之间没有相对位移,弹簧压缩形变最大即弹簧最短,系统的运动情况如图2③所示.
(4)然后v1小于v2,相同时间内,第一木块运行的位移小于第二个木块的位移,二者间距拉大,弹簧由最短状态逐渐被拉伸,但依然处于压缩状态,两木块的受力方向不变,v1继续变小,v2继续增加,系统的运动情况如图2④所示.
(5)当v1=0时,v2达到最大,弹簧恢复到最初的自由状态,两木块受到的弹簧力为0,系统的运动情况如图2中的⑤所示.
(6)第一个木块不动,第二个木块速度最大,二者发生相对运动,间距变大,弹簧进入拉伸阶段:此时,弹簧的拉力使第一个木块的速度v1增加,使第二个木块的速度v2减少,系统的运动情况如图2中的⑥所示.
(7)当第二次v1=v2时,弹簧拉伸至最长,系统的运动情况如图2中的⑦所示.
(8)此后v1>v2,弹簧形变由最长慢慢减小,但依然处于拉伸阶段,v1受到拉力作用v1继续增大,v2继续减小,系统的运动情况如图2中的⑧所示.
(9)当v2减小到0时,v1达到最大,弹簧再次恢复到自由状态,系统所有的能量转变为第一个木块的动能,v1达到初始的v1max,系统的运动情况如图2中的⑨所示.
由图2上述分析可见,状态⑨与初始态①完全相同,两木块的一个运动周期结束,下一个运动周期开始.在每个周期内,弹簧都经过如下的周期变化:自由状态→压缩→压缩至最短→压缩(恢复)→自由状态→拉伸→拉伸至最长→拉伸(恢复)→自由状态.弹簧形变方向(压缩还是拉伸)不同,两木块的受力方向不同,加速度方向也不同,可根据弹簧形变将周期分为压缩阶段和拉伸阶段.
3数学模型建立及求解
3.1数学模型
根据题意,竖直方向上的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由于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因此可以忽略,只考虑水平方向的速度(动能)和弹簧作用力(势能)相互变化的关系.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在忽略了子弹在木块内的运行情况及能量损失后,系统的能量守方程如下:
E=E1 EP E2(1)
其中,E为系统的总能量,E1为第一个木块(含子弹)的动能,E2为第二个木块的动能,EP为弹簧的势能.
E=12mv20(2)
E1=12(M1 m)v21(3)
E2=12M2v22(4)
Ep=12K(Δx)2(5)
根据速度公式可得两木块的速度
v1=v10 a1t(6)
v2=v20 a2t(7)
根据两木块相对运动关系可得弹簧的形变量
Δx=S2-S1=(v2-v1)t(8)
根据胡克定律可得弹簧的作用力
F1=KΔx(9)
F2=-F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