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段式结构”写话教学设计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HE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教研组在统编本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文《雾在哪里》阅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段式结构”的写话指导教学。
  【教材解读】
  《雾在哪里》以相同的段式结构来组织课文,先写雾说了什么,再写雾怎么做,最后写雾这么做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本单元课文以想象为主题,单元安排的写话同样要求发挥想象,写清楚谁在干什么,后来怎么样了,十分注意与学生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基于教材特点,本次“段式结构”打破教材原有的编排体系,以习作训练任务为目标重新组织整合学习资源、学习内容,将单元写话融合到《雾在哪里》的学习中。
  【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可见,语言文字运用是学生的一项重要能力。低年级作为语文学习的起始和基础阶段,需要充分依托教材文本的特质,为学生搭建语用训练的平台。本课采用“段式结构”教学,以“1 N 1”读写一体化的设计思路为基础,通过学习《雾在哪里》及拓展阅读,感悟文本的句式与段式结构。本节课选择与课文训练重点关联性强、结构相似的文章《小水滴的旅行》进行拓展阅读,重点学习文本的段式结构,继而展开合理想象进行说话和写话训练。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无论……还是……都”的句式写话。
  2.运用课文段式结构,展开合理想象,写整段的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背诵。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雾在哪里》,谁来背背课文第3、4、6自然段?
  2.发现特点。
  你发现这三个自然段有什么共同特点?(生结合段落结构特点说发现:三个段落有共同的结构特点,都写了雾怎么说、怎么做、发生了什么变化。相机板书:说、做、变化。)
  小结:我们写一段话,这段话里句子与句子之间的特点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段式结构。我们要学会读懂课文的段式结构,还要学会用同样的段式结构来写话。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入手,复习强化已有知识,揭示本堂课训练重点“段式结构”,让学生心中有目标,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形成一以贯之的整体感。】
  二、核心过程推进
  1.速读例文。
  给大家带来一篇有趣的文章《小水滴的旅行》,请快速读一读。
  出示:
  (1)小水滴是个快乐的孩子,喜欢到处旅行。
  (2)有一天,小水滴飘到了半空中。
  (3)“工人们热得直冒汗呢!”于是,小水滴和伙伴们变成朵朵白云遮挡住太阳,投下了一个大大的阴影。工地不那么熱了,无论是搬着砖块的工人叔叔,还是推着小车运沙子的工人伯伯,都在享受这午后的阴凉。
  (4)小水滴来到了玉米地里。
  (5)“哎呀,地干了,玉米苗缺水都耷(dā)拉着小脑袋啦。”于是,小水滴连忙和小伙伴们一起变成雨从天上落下来。无论是干渴的玉米苗,还是裂开的土地,都敞开怀抱迎接小水滴。
  2.找出相同段式结构。
  你发现这篇文章哪些自然段的段式结构和板书提示的一样?
  (生标出自然段序号后谈发现)
  生:我发现文章中的第3、5
  自然段和板书提示的一致。
  生:第3、5自然段都是先写
  了小雨滴说的,再写小雨滴做的和做完之后发生的变化。
  3.小结段式结构特点,回扣板书:说、做、变化。
  4.想象说话交流。
  小水滴还会去哪里旅行呢?它会做什么,又带来什么变化?
  (学生根据提示想象说话后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分享,各小组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小组1:小水滴会到冰箱里,
  他变成冰,让食物更新鲜。
  小组2:小水滴会到房屋上,
  他变成小雨滴跟瓦片说悄悄话。
  小组3:小水滴还会去故宫,
  他变成雪落下来,落在石狮子头上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的段式结构特点,学习文本中的言语表达形式。】
  三、自主习作
  我们也按这种段式结构来续写《小水滴的旅行》第6、7自然段。(出示)
  例:小水滴来到了
其他文献
“書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自从踏上教书育人的道路,我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视。  那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呢?阅读宜早不宜迟,0~7岁是儿童阅读启蒙的黄金期,阅读启蒙可以从绘本、简单的古诗儿歌开始。家长可以常带孩子去书店、图书馆,让他们感受被书本包围着的幸福,感受安安静静的图书馆,感受在角落看书的怡然自得,感受阅读的氛围,经常浸润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身上也会有一种书香气。  亲子阅读是一个
读完管建刚老师的《一线带班》,我不禁感慨,细微处能见真功夫,小细节皆是大学问。书中记录着一线带班的琐碎日常,语言虽朴实无华,大白话中却渗透着具体可行的带班举措,字里行间藏着满满干货,让一线教师有“法”可学,有计可用,经验不足的教师更是得以拨开云雾见明月。读此书时,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管老师居然这么懂“心”,他仿佛有一双火眼金睛,将家长的想法、学生的内心一览无余。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只有家长和学
一、行动方式的核心要义  朴素,即不华丽,不奢侈。这两个义项圈定了我在阅读上不追求运动式的轰轰烈烈,只把阅读看成生活的一部分,保证它每天自然而然地存在。稳定,即不在形式上做眼花缭乱的折腾,认准一个方式——不易不已。在指导读书上,我追求的境界如同丰子恺先生的那幅画——“草草杯盏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无需挑拣时日,也没有前期轰轰烈烈的大操大办,居家过日子的三两碟,看似家常,却最是隽永。无需奢华展
当“孩子王”是我一生都在追逐的梦。这个梦源于我敬爱的母亲。在那个遥远的山村小学,我在母亲的肚子里,倾听着她领着学生发出的读书声、唱歌声,以及那有节奏而响亮的铜钟声“当——当——”……这些声音伴随着我呱呱坠地并从此挥之不去。  我的童年是在部队大院里度过的,那真是一段无忧无虑、快乐无比的幸福时光。现在回想起来,我站在台阶或花坛上“号令三军”打娃娃仗、玩“老鹰抓小鸡”时我勇当母鸡奋不顾身的场景仍浮现在
课标中出现的多达20次的“美”,无一不在提示我们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辨识美、追求美。文本因体裁不同、取材不一,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格,“美”也就这样悄悄地藏在其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以不一样的视角去解读文本,你会发现不一样的美。因此,作为师者,在文本解读时就应站稳“诗教语文”的审美立场,带上发现的眼睛,多角度挖掘文本中的“美”,通过“美”的方式传递给学
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布置作业时,一提到“作文”二字,全班学生就愁眉苦脸的情景。  关于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过不少答案,然而具体到实踐中,不少人仍然为之困惑。深入研究之后,我发现习作教学的关键症结在于“为教而教,为写而写”——作为教者,我们很少站在学生“学”的角度,直面学生的真正疑难,指导他们经历完整的“写”的过程;作为学生,他们也很少经历基于生活
笔顺,指书写每个汉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和方向,是人们正确书写汉字的经验总结。1997年国家发布了《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是教学笔顺的依据。笔形,指笔画的形状,楷书汉字主笔形有五种,其排列顺序为“一(横)、丨(竖)、丿(撇)、丶(点)、乛(折)”,被称作“札字法”。除丿(撇)外,與主笔形对应的附笔形有四种:“(提)”归于横,“亅(竖钩)”归于竖,“乀(捺)”归于点,不同的折笔笔形如“(弯钩)、(撇
【教材分析】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科学童话,作者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之路先生。全文共有20个自然段,配有两幅小插图。全文以两只小蟋蟀青头和红头为主角,主要采用对话的形式,讲述了两个要好的伙伴捉迷藏,结果藏在草堆的红头被牛吞进了肚子里,在青头沉着冷静的帮助下,最终脱险,成功逃出牛肚子。故事为读者形象地呈现出一对患难之交,让读者体会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  课文的第1
在“学科育人”的价值取向下,语文教学不应囿于知识表层,而应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淬炼学生的思维方式,丰富学生的情感价值世界,锻造学生的精神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素养表现型”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课堂综合表现,试图通过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式,让学生在“表现”中进步,在“表现”中品味美好的语文生活。  一、把握学生课堂表现的性质  课堂表现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外在显现。当外在的“教”策动了内
当前,儿童阅读研究已经从意义探讨转到实践策略层面,因为我们逐渐认识到,童年时期的阅读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儿童阅读在教师心目中的分量越重,美好的书籍在孩子的童年生活中拥有一席之地才会越有可能。正因为这种认识,促使我和我的学生在爱阅读的路上幸福前行。2007年9月,在古朴厚重的怀籀园中,我们迎来了籀园小学的第一批学生。领着他们站在这钟毓灵秀的菁菁校园中,呼吸着空气中弥漫着的浓郁的文化气息,促使我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