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小说俄译模式探究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ny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题项目:本文为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名称:中国当代文学在俄语世界的译介模式研究,编号:SZ16188,课题组成员:白杨、白璐、张晶晶、刘翀、汪俊仙。
  摘 要:译介中国当代文学是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这一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在我国陆续推行的一系列重大文学译介项目中,俄罗斯均被列为首批译介国家之一,充分显示了我国政府对文化“软实力”作用的重视。以莫言作品为例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其译介模式,有利于扩大民族文学的影响力,促进中国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中国当代小说;俄罗斯;译介模式
  作者简介:白杨,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生,研究方向:中俄文化交流;白璐,沧州师范学院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张晶晶,沧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会计与审计。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0-00-02
  中俄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俄罗斯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关注亦由来已久。在中国的当代文学作品中,小说是最先被译成俄语出版的。虽然在诸多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当代小说的俄译本发行数量起伏不定,但俄罗斯学者从未停止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关注,他们陆续翻译出版了众多中国当代小说的优秀作品,完成了一批反映中国当代文坛变化趋势的学术成果。尤其是2012年莫言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来,俄罗斯几乎在同一天出版发行了莫言的小说《酒国》。自此,俄罗斯大众媒体对中国当代作家的提及率明显上升。以莫言小说为例从传播学角度分析译本的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译介效果五个环节,有利于探索中国文学走出国门的有效译介模式,增强文化“软实力”作用。
  一、译介主体
  《姑妈的宝刀》[1]是首部莫言小说的俄文节译本,马亚茨基翻译,2007年收录于莫斯科АСТ出版社和圣彼得堡Астрель出版社联合发行的《红云:中国当代中短篇小说选集》中,印数3000册。《酒国》[2]是俄罗斯发行的第一部完整的莫言小说,叶果夫翻译,出版于2012年10月12日,几乎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同步,小说一经出版很快便销售一空。《丰乳肥臀》[3]是叶果夫翻译的第二部莫言小说的全译本,2013年由圣彼得堡的“安芙拉”出版社发行,印数12000册,与《酒国》的俄译本相比,这部小说明显厚重了许多,足有800多页,可谓是一部大部头的著作。《生死疲劳》[4]是叶果夫翻译的第三部莫言小说,该书于2014年由圣彼得堡的“安芙拉”出版社发行,印数7000册。同年,莫斯科ЭКСМО出版社发行了莫言的中篇小说《变》[5],弗拉索娃翻译,印数3000册。从莫言小说在俄罗斯的出版来看,汉学家是其中最主要的译介主体。他们拥有良好的汉语学习背景,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喜爱投入到译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队伍中,为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做出了贡献。以此为鉴,中国当代文学的俄译可采取以俄罗斯汉学家为主,中国学者为辅的译介主体模式,互通有无,优势互补。
  二、译介内容
  一方面,在市场因素的影响下,经济因素左右着出版社对作家作品的选择;另一方面,译者自身的文化积淀、学术视角和文学兴趣也令其在选择译本时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叶果夫在翻译小说《酒国》时完全出于个人兴趣和阅读体验,其中的“荒诞不经”[6]也是他选择这部小说的重要原因。他认为,鉴于俄罗斯读者对同样充满魔幻现实主义素材的小说《大师和玛格丽特》的喜爱,俄罗斯读者一定能接受这本书。但是,出于平衡商业利益和引介各国文学作品的要求,这样一部纯文学的中国当代作品很难引起出版商的注意,译者只能无奈地将其束之高阁,直到2012年莫言入围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出版社才将目光锁定在莫言的小說上,因此可以说,正是莫言的获奖成就了《酒国》俄译本的问世。在翻译小说《丰乳肥臀》时,为使俄罗斯读者准确了解故事的文化背景和小说中的遣词造句,叶果夫特意为其中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地方剧目、民间习俗等内容做了多达三百处的注解,体现了译者严谨的翻译态度和全面的知识储备。由此可见,中国当代文学在译介内容的选择方面应挑选既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又具有普世意义的作品进行译介,避免与俄罗斯的主流意识形态、文化立场和诗学特征产生冲突,进而在此基础上选取译介策略。
  三、译介途径
  小说《酒国》的俄文版由“安芙拉”出版社發行,这家出版社自1998年成立之初在文学方面的主攻领域即外国文学,“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判标准自然是其选择作品的重要依据,出版社曾经创造了极高的中标率,积累了丰富的押宝经验。从《酒国》俄文版的出版说明可以看出,书稿的交付日期是2012年8月24日,考虑到版权谈判、翻译加工、营销运作等因素,显然这本书的操作工作开始的还要早。在小说《酒国》俄文版首版的封面上写着“诺贝尔奖主要候选人”,封底也打着“未来诺贝尔奖得主”丛书的标志,发行量为3000册,上市后很快便销售一空,再版的《酒国》封面上“诺贝尔奖主要候选人”的字样已被“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所取代,封底也没有了“未来诺贝尔奖得主”的标志,而是刊印了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的颁奖词。借着“诺奖”的东风,“安芙拉”出版社又马不停蹄地出版了叶果夫翻译的第二部莫言小说《丰乳肥臀》,并称赞其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宏伟年鉴”。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根据莫言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红高粱》、《太阳有耳》、《暖》分别荣获第3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第46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和第1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麒麟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俄罗斯读者对莫言作品的接受与认可。莫言作品在俄罗斯的出版向我们展示了海外出版这一译介途径的有效性,由此及彼,中国当代文学的俄译传播可着力丰富中俄出版机构的合作形式,利用国际学术平台和销售平台扩大文学影响力,加强优秀作品的影视拍摄,增加对俄罗斯汉学家译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资金投入。   四、译介受众
  莫言小说在俄罗斯的成功是因为作品本身符合俄罗斯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译介受众的审美期待,集民族性与世界性于一身。小说《酒国》中三条线索的交叉而行和魔幻般的故事情节是叶果夫选择翻译这部作品的重要原因,作为俄罗斯著名的汉学家、翻译家和文学批评家,葉果夫有着俄罗斯知识分子典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深知俄罗斯民众的阅读心理,小说中理性与传奇、先锋与传统、魔幻与现实、隐喻与简洁等多种元素的组合让莫言这幅来自异国他乡的别样风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俄罗斯读者。此外,从莫言获奖后各国文学界和批评界将其与马尔克斯、福克纳、卡夫卡进行的比较中可以看出,莫言正在逐步成为学界眼中的中国化世界作家。为此,中国当代文学在俄罗斯的传播应以受众为中心,兼顾专业读者群的学术视野和大众读者群的审美意识,顺应俄罗斯读者的心理效应。
  五、译介效果
  译介效果是作品传播过程的终点,亦是评判传播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从莫言作品在俄罗斯的出版来看,截止到目前,俄罗斯共发行了莫言的五部小说,其中四部均发行于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尽管小说《酒国》在俄罗斯图书市场的反响较好,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发行量突破万册大关,但与其在欧美国家的名声大噪相比,莫言在俄罗斯还是寂寥的。无论怎样,莫言毕竟已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旗手之一,其作品中蕴含的独特的中国气质也必将让世界越来越多地关注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在俄罗斯的传播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莫言小说在俄罗斯的成功译介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俄译提供了新的契机,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文学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译介模式也终将不断调整完善。
  注释:
  [1]Мо Янь. Тетушкин чудо-нож. / Пер. Д. И. Маяцкого // Современная китайская проза: Багровое облако. М., АСТ и СПб. Асртель-СПб., С. 335-352.
  [2]Мо Янь. Страна вина / Пер. И. А. Егорова. Амфора, СПб., 2012.
  [3]Мо Янь. Большая грудь, широкий зад / Пер. И. А. Егорова. Амфора, СПб., 2013.
  [4]Мо Янь. Устал рождаться и умирать / Пер. И. А. Егорова. Амфора, СПб., 2014.
  [5]Мо Янь. Перемены / Пер. Н. Н. Власовой. ЭКСМО, М., 2014.
  [6]王樹福:他者的眼光:叶果夫谈莫言其人其作,《中华读书报》,2014年3月19日,第018版。
其他文献
摘 要:赵之谦在书法方面的造诣是多方面的,可使真、草、隶、篆的笔法融为一体,相互补充,相映成趣。赵之谦曾说:“独立者贵,天地极大,多人说总尽,独立难索难求”。《纵难送曹生帖》运笔多取碑意,结字奇古宽博,以行草的方法分行布白,整个长卷洒脱不失雄骏,流畅不失凝重,恰似峻岭遥迩,大河奔流。  关键词:《纵难送曹生帖》;晚清;碑学  作者简介:刘洋,男,曲阜师范大学2015级艺术学全日制学术硕士,研究方向
摘 要:命若琴弦是一个寓言故事,瞎子象征着我们人类的有限性,光明象征着我们的终极追求,琴弦象征着我们生命的长度。史铁生否定了终极目的的存在后,提出了过程。他认为唯有过程可以对抗生之虚无,而为了使得过程更加精彩,必须要相信虚设目的的真实存在。  关键词:人生价值;过程;命若琴弦;瞎子;史铁生  作者简介:陈莉(1979.1-),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陕西学前师范学院老师,研究方向:中国当
摘 要:语言作为意识的载体,其本身也直接参与了意识形态的建构。语言在此时的作用即使不通过直白的表述来呈现,也会通过隐喻类的方式曲折地呈现,或者通过语言的使用方式将社会秩序固定下来。中西的创世神话中通过“神说”赋予了父权制形而上层面的终极依据,体现了语言独有的“神力”。  关键词:神话;语言;性别  作者简介:卢裔旦,女,汉族,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方文艺理论。  [中图分类号]:I02
摘 要:根植于中国千百年来的男性中心意识作为一种潜意识制约着作家的创作,文学作品,尤其是男性作家的文学作品,塑造的女性形象大多只是为纳入男权中心文化而编造,是男性根据自身的需求运用男性叙述话语创造的欲望符号。本文以曹禺《北京人》中的愫方,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中的张婉卿,老舍《骆驼祥子》中的虎妞为例,从三种不同的女性形象中窥探男性中心意识。  关键词:现代文学;男性中心意识;女性形象  作者简介: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6-0-01  《去赵国的邯郸》关注的是实习队长小丁及其手下实习生们构成的青年群体的生活状态。作者信笔将几个碎片化的生活场景串联起来就成功勾画出了这群青年的精神世界。将青年作为观察对象,剖析青年精神状态的写作意图使得这篇小说具备了“青春小说”的特质。  提起“青春小说”,大多数人想起的是讴歌革命青年林道
摘 要:《极花》讲述了一个出身于农村,后来来到城市的女孩胡蝶又被拐卖到农村的故事。胡蝶的命运和老老爷、极花和寻星这三个隐喻有密切的关系,贾平凹用这些隐喻道出了女主人公胡蝶的命运归宿。  关键词:胡蝶;极花;命运归宿  作者简介:陈颖(1993-),女,汉族,甘肃省金昌市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摘 要:《念念》是张艾嘉的第五部导演作品,在2015年3月23日举办的第39届香港国际电影节上,不仅给予此片开幕式的礼遇,而且将本届的“焦点影人”荣誉授予张艾嘉。张艾嘉一直坚持以自己的独创风格和路线,用人文情愫关注着都市女性的生存状态。本文就以她的作品《念念》为例,看她电影中的艺术体现。  关键词:张艾嘉;《念念》;电影艺术  作者简介:王丽娜(1992.12-),女,河南郑州人,西南民族大学艺术
摘 要:创作过小说、散文和传记等,在美国文坛中享有盛名,被誉为“黑人民族的桂冠诗人”。《早秋》作为他众多作品中的一篇,篇幅不长,情节简单,却扣人心弦,引发读者深思。情境生活化、真实化,易于引发读者共鸣。男女主人公语言朴实,态度坦然,全文发展并没有波荡起伏的情节,兰斯顿·休斯却采用全知全能的故事内叙述者,将生活中得到的大量感性材料熔铸成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并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感情活动,巧妙地展现了女主人公
摘 要:《新婚四年》是美国女性作家劳拉·英格斯·怀德的小木屋系列作品中的最后一部,其中详细地描述了劳拉和阿曼乐婚后前四年里,面对接二连三的挫折,他们两人以深厚的情感为后盾,始终满怀希望与勇气,共同面对未来,开创属于自己的家园,有爱就有希望。这种不怨天尤人,脚踏实地的生活态度不仅为孩子的成长树立了榜样,也会引起成年人对自己生活的反思。  关键词:拓荒;农夫;乐观;希望  作者简介:李静波(1981-
摘 要:说到日本近代小说史,不得不提的一个人物就是坪内逍遥。在坪内之前,日本文学界被所谓的“戏作”所充斥。戏作兴起于江户时代,是町人文化繁荣的产物。但到了十八世纪,戏作沦为颓废的产物,这些作者自称为“戏作者”,没有社会地位。作为东京大学毕业生的坪内逍遥,身体力行来告诉广大青年“文学也是艺术”,从此打开新文学的大门。  关键词:坪内逍遥;日本文学;小说史;小说神髓  作者简介:尹蕾(19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