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表层下的情感暗流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ms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作过小说、散文和传记等,在美国文坛中享有盛名,被誉为“黑人民族的桂冠诗人”。《早秋》作为他众多作品中的一篇,篇幅不长,情节简单,却扣人心弦,引发读者深思。情境生活化、真实化,易于引发读者共鸣。男女主人公语言朴实,态度坦然,全文发展并没有波荡起伏的情节,兰斯顿·休斯却采用全知全能的故事内叙述者,将生活中得到的大量感性材料熔铸成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并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感情活动,巧妙地展现了女主人公波涛汹涌的内心。鲜明的对比时时存在,如跌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儿,在读者心中掀起层层涟漪。本文将探析《早秋》的叙述角度的艺术效果和其传达的思想。
  关键词:写作技巧;故事内叙述者;对比;情感暗流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4--01
  一、引言
  叙述视角,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看去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意义。[1]因此,为表达不同的目的或引发不同的影响,作家通常采用不同的叙述角度进行文学创作。一般而言,叙述角度分为故事内叙述者和故事外叙述者。当一位作家从故事内叙述者的角度写下故事时,叙述者处于全能和全能的位置,这意味着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和场景都受到这种观点的影响,都允许作者任意处理故事情节和人物。但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的太多干预也将造成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从而降低作品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与之相比,故事外叙述者的有限性缩小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并增加了真实性。现在,我们就来赏析一下《早秋》——作为一篇典型的故事内叙述者角度下产生的作品。
  二、故事内叙述者角度下细节描写赏析
  (一)偶遇设计
  兰斯顿·休斯十分擅长细节描写,并从多处细节验证了在《早秋》中他是采用了故事内叙述者的角度,多次做出鲜明对比。首先是玛丽与比尔在街上偶遇,二者的态度迥然不同。玛丽欣喜激动的感觉与比尔无动于衷的反应形成鲜明对比。玛丽毫无压力地认出比尔,而比尔却对突然出现在面前给自己打招呼的女人一脸困惑,他对玛丽的记忆已经停留在过去,对眼前这个“很老”的女人恍若陌生人。看似漫不经心地描写,却满满暗藏作者的用意。一来,这从侧面表现玛丽多年来不充裕的物质生活,甚至是忿忿的精神状态;另一方面,这体现比尔已秉承“一别两宽,各自欢喜”的感情价值观,他对玛丽已无爱意。
  (二)独白设计
  作为全知全能的故事内叙述者,兰斯顿·休斯在玛丽和比尔的内心独白的设计上也别出心裁。玛丽的心情从一开始的激动到内心的自卑,再到在最终的失落,这一系列情感波折揭示了玛丽明白,她与曾经的恋人之间已横跨着无法跨越的鸿沟。虽然无比怀念,但她意识到关系就像一面镜子,碎了就不可能再回到从前。
  (三)场景设计
  场景的设计十分生活化,是作者在精心设计的动机下完成的。“突然之间,灯光亮起了第五大道的整个长度,蓝色的空气中闪闪发光的链条。”“大街上的灯光模糊,闪烁,模糊。”事实上,这里采用了一语双关的修辞,这些话不仅仅是关于灯光的描述,还暗示着玛丽的眼眶已经湿润,因此才会产生忽闪忽亮的效果。这表明玛丽面对比尔时的痛苦和犹豫。
  (四)离别设计
  离别时二人的反映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比尔与玛丽告别时,玛丽试图挽留,试图留下他的联系方式,这些话蹿动在她的喉咙里却没有勇气说出口;当公共汽车驶动时,玛丽仍然试图在搜寻视线范围内的比尔,他们之间夹杂的来来往往的人群,终究让她失去了比尔的身影。反观比尔,尽管客套地说道:“你和你丈夫一定要来和我的家人吃晚饭哦。我和露西随时欢迎你们”,玛丽当真了,把它当作福音真理,想要得知比尔的地址,并告诉他,她的小男孩也被命名为比尔,尽管她并没有。以上细节,休斯不露痕迹的叙述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主人公平静表层下悬浮的情感暗流,又与主人公强烈的情感变化形成鲜明的对比。[2]采用故事内叙述者,让读者走进玛丽的内心世界,而对比尔的内心世界留下了想象空间,引发读者深思。他还爱玛丽吗?他仍耿耿于怀于玛丽匆匆嫁给一个男人吗?我们不得而知,遗憾满满。
  秋季的哀伤与寒意,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男女主人公熟悉却陌生的对话,不禁让人心生感慨:来年陌生的,是昨日最亲的某某。《早秋》短小精悍,寄托着作者的良苦用心。首先,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在一段感情里,男人通常是理性的,现实的;而女性往往是感性的。因此,失败的感情经历带给女人的伤害往往更大。恰如古人之云“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其次,作者还想传达这样一个信息,青年人心智不够成熟,做事情容易冲动,所谓冲动是恶魔,因此在做任何决定之前都应三思而后行,以免留下遗憾。最后作者还想叹息,遗憾总是存在于早期的爱情中,因为人们年轻时还不懂得珍惜,不懂得呵护自己的爱人,又总是将最差的一面留给最亲的人。笔者认为以上便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初衷,也是这篇小说的成功之处。
  三、结束语
  “兰斯顿·休斯的短篇小说《早秋》以其‘时空一体’的节奏、‘有限的’全知视角和等匠心独运的叙事策略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堪称他的精品之作。充分展示了小说作者"戏剧性"还原生活原貌的功力”。[3]精美的故事内叙述者的叙述手段,及概括叙述、对话和场景描写等写作手法的巧妙使用,真实地再现了昔日恋人分手多年后又偶然相遇的情景,恰如其分地反映了男女主人公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尤其是女主人公玛丽跌宕起伏的感情波澜,实在令人感动。
  参考文献:
  [1]曹彦. 论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叙述角度上的差异[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01):14-16.
  [2]白凤欣. 兰斯顿·休斯短篇小说《早秋》之叙事手法探析[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06):43-45.
  [3]张强,李思思. 小小说的大节奏:《早秋》的叙事策略与作者的意图[J]. 外国语文研究,2016,(02):31-38.
其他文献
摘 要:生态智慧是民族生态学提倡民族习俗中所蕴含生态环保理念和技能,往往与社会组织与资源管理,甚至伦理观念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及在民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禁忌习俗、感恩情怀、敬畏自然等自然习惯法中体现,而生态智慧恰恰是生态学挖掘实施环保方法与生态措施的源流宝库。有助于保护高原湖泊流域以及青海湖生态环境。  关键词:青海湖;环境保护;民族生态智慧  作者简介:夏吾东周(1992-),男,藏族
摘 要:电影《黄金时代》专注人本身,着力塑造女人“萧红”,而非文学洛神,这样的切入点闪烁着人性的美。导演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运用独特的镜头语言和叙事方式,结合萧红散文化文本,以此关照那个时代萧红作为知识女性的命运与内心世界,并表达自身纯粹艺术追求。  关键词:萧红;形象特点;塑造策略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6--02  谈及《
摘 要:石黑一雄新作《被埋葬的巨人》再次以记忆为突破口,以一对老夫妇埃克赛尔和比阿特丽斯寻子为主线,武士维斯丹杀死母龙为复线。故事逐渐呈现出迷雾重重的伤痛记忆,以及充满混沌并伴随着血腥杀戮的战争史。作者将寻子之旅与屠龙之旅交织在一起,将个人、家庭的离散之苦与民族间的隔阂与仇恨揉和在一起,告诉人们只有懂得珍惜现在,才会放下许久的隔阂,才会拥抱美好的明天。个人如此,民族也如此。过去的杀戮、战争、离散会
摘 要:赵之谦在书法方面的造诣是多方面的,可使真、草、隶、篆的笔法融为一体,相互补充,相映成趣。赵之谦曾说:“独立者贵,天地极大,多人说总尽,独立难索难求”。《纵难送曹生帖》运笔多取碑意,结字奇古宽博,以行草的方法分行布白,整个长卷洒脱不失雄骏,流畅不失凝重,恰似峻岭遥迩,大河奔流。  关键词:《纵难送曹生帖》;晚清;碑学  作者简介:刘洋,男,曲阜师范大学2015级艺术学全日制学术硕士,研究方向
摘 要:命若琴弦是一个寓言故事,瞎子象征着我们人类的有限性,光明象征着我们的终极追求,琴弦象征着我们生命的长度。史铁生否定了终极目的的存在后,提出了过程。他认为唯有过程可以对抗生之虚无,而为了使得过程更加精彩,必须要相信虚设目的的真实存在。  关键词:人生价值;过程;命若琴弦;瞎子;史铁生  作者简介:陈莉(1979.1-),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陕西学前师范学院老师,研究方向:中国当
摘 要:语言作为意识的载体,其本身也直接参与了意识形态的建构。语言在此时的作用即使不通过直白的表述来呈现,也会通过隐喻类的方式曲折地呈现,或者通过语言的使用方式将社会秩序固定下来。中西的创世神话中通过“神说”赋予了父权制形而上层面的终极依据,体现了语言独有的“神力”。  关键词:神话;语言;性别  作者简介:卢裔旦,女,汉族,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方文艺理论。  [中图分类号]:I02
摘 要:根植于中国千百年来的男性中心意识作为一种潜意识制约着作家的创作,文学作品,尤其是男性作家的文学作品,塑造的女性形象大多只是为纳入男权中心文化而编造,是男性根据自身的需求运用男性叙述话语创造的欲望符号。本文以曹禺《北京人》中的愫方,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中的张婉卿,老舍《骆驼祥子》中的虎妞为例,从三种不同的女性形象中窥探男性中心意识。  关键词:现代文学;男性中心意识;女性形象  作者简介: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6-0-01  《去赵国的邯郸》关注的是实习队长小丁及其手下实习生们构成的青年群体的生活状态。作者信笔将几个碎片化的生活场景串联起来就成功勾画出了这群青年的精神世界。将青年作为观察对象,剖析青年精神状态的写作意图使得这篇小说具备了“青春小说”的特质。  提起“青春小说”,大多数人想起的是讴歌革命青年林道
摘 要:《极花》讲述了一个出身于农村,后来来到城市的女孩胡蝶又被拐卖到农村的故事。胡蝶的命运和老老爷、极花和寻星这三个隐喻有密切的关系,贾平凹用这些隐喻道出了女主人公胡蝶的命运归宿。  关键词:胡蝶;极花;命运归宿  作者简介:陈颖(1993-),女,汉族,甘肃省金昌市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摘 要:《念念》是张艾嘉的第五部导演作品,在2015年3月23日举办的第39届香港国际电影节上,不仅给予此片开幕式的礼遇,而且将本届的“焦点影人”荣誉授予张艾嘉。张艾嘉一直坚持以自己的独创风格和路线,用人文情愫关注着都市女性的生存状态。本文就以她的作品《念念》为例,看她电影中的艺术体现。  关键词:张艾嘉;《念念》;电影艺术  作者简介:王丽娜(1992.12-),女,河南郑州人,西南民族大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