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调查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并发附睾炎的危险因素,分析TURP术后并发附睾炎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7月到2014年6月行TURP术的患者226例,对患者预后的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并发及未并发附睾炎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TURP术后并发附睾炎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结果: 226例TURP术后并发附睾炎15例,发病率6.6%。c2检验显示TURP术后并发附睾炎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高、手术时间长、合并糖尿病或泌尿系感染、营养状况差、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长、未应用抗生素及术前导尿等。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附睾炎的并发率较高,应根据附睾炎发病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附睾炎的发病率。
关键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附睾炎;危险因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R619+.3 文献标志码: A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表现为前列腺增生压迫尿道导致的进行性排尿困难。近年来,我国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目前,TURP仍是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的“金标准”[2]。急性附睾炎是TURP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3]。术后并发附睾炎的可能原因众多,例如患者年龄较大、合并糖尿病、营养状况较差、手术时间偏长或存在泌尿系感染等。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到2014年6月行TURP术的2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TURP术后附睾炎的发生情况,分析附睾炎发病的危险因素,旨在探讨TURP术后并发附睾炎的有效防治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7月到2014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患者226例,年龄46岁~82岁,中位年龄56岁,均有明显的下尿路梗阻症状,入院后确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不伴尿路结石或肿瘤等需外科处理的合并症,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平均22分,均行TURP治疗。
1.2 方法
1.2.1 治疗方式 所有病人均选择德国Wolf前列腺汽化电切设备,电切功率120W,电凝功率80W,冲洗液均为5%甘露醇溶液,所有患者均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1.2.2 急性附睾炎诊断标准 阴囊皮肤红肿发热,精索增粗,阴囊肿大,附睾肿大、发硬,触痛明显,睾丸、附睾界限不清[4]。
1.2.3 调查资料 调查的资料与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伴随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术前是否置尿管、营养状况、术后带尿管天数、抗生素应用时间等。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17.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c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TURP术后附睾炎发生率 所有226例患者均成功接受TURP治疗,无经尿道电切综合征的发生。术后并发附睾炎15例,发病率6.6%。其中单侧附睾炎13例,占87.7%,双侧发病2例占13.3%。所有附睾炎患者经抗炎、对症等治疗后均好转出院。
2.2 危险因素分析 对比TURP术后并发和无并发附睾炎患者之间的年龄、手术时间、合并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术前是否置尿管、营养状况、术后带尿管天数及抗生素应用时间等因素,调查TURP术后患者并发附睾炎的危险因素,见表1。
3 讨 论
3.1 TURP术后并发附睾炎的危险因素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目前仍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金标准”,具有安全性高、有效率高、对患者损伤小、患者痛苦少等优点[5]。但由于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是否有合并症、术前是否置尿管、营养状况、术后带尿管天数以及抗生素应用等情况,术后易并发急性附睾炎。术后并发附睾炎一般认为是由于致病菌逆行侵入精道所致。尿道前列腺部较长,解剖结构复杂,细菌易在此处存留,精道逆行感染可能性大[6]。本研究显示,我院2012年7月到2014年6月收治的BPH患者226例,成功行TURP治疗,15例并发急性附睾炎,附睾炎并发率6.6%,TURP术后并发急性附睾炎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较大,手术时间较长,有合并症,术导尿,营养状况差,术后导尿大于7天以及术后应用抗生素治疗天数少等。
3.2 防治措施
3.2.1 提高手术操作技能水平 手术操作技能水平的提高,手术过程规范,可以减低多种术后急性附睾炎的发生率。不规范的手术操作是前列腺电切术后泌尿系感染的重要因素[7]。术中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对精阜的损伤、对术区外膀胱或尿道粘膜的破坏,都增加了细菌逆行侵入的可能。手术操作不熟练,导致手术时间过长,在灌洗液使膀胱内压力升高的前提下,更大大增加了细菌逆行入侵的可能。本组病例中,手术时间超过50分钟的病例较手术时间短于50分钟者附睾炎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因此提高手术操作技能水平,规范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对预防TURP术后附睾炎的发生至关重要。
3.2.2 术前纠正患者并发疾病 本研究显示术前合并糖尿病或尿路感染的病例,术后附睾炎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糖尿病患者异常的代谢功能及减低的免疫系统功能等方面的因素,导致感染发生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人。围手术期应严密监控血糖水平变化,将血糖控制在7.8~9.8mmol/L,避免血糖波动过大。对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术前应先控制感染。
3.2.3 纠正营养不良 围手术期患者营养不良,导致机体抵抗力差,更易并发感染性疾病。本文中应用的小野寺指数=血清白蛋白值(g/L)+5×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109/L),指数≥45为营养良好,<45为营养不良。本研究中营养不良者69例,较营养良好者157例,TURP术后并发附睾炎几率明显增大(P<0.05)。术前纠正患者的营养状况,适当增加膳食量,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术后特别是患者恢复正常饮食前,需保证每日能量供给,增强机体体抗力,可减少术后附睾炎的几率。 3.2.4 规范尿管的应用 尿管是引起感染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本研究显示术前悼念及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长增加了术后附睾炎的发生率。导尿需遵循无菌原则,而后行良好的会阴、尿管护理。关于术后导尿管拔除时间目前尚无定论,传统的理念为术后7天,进来有研究显示早期拔除导尿管住院时间更短、感染发生率更低 [8]。
3.2.5 合理应用抗生素,多饮水 理论上讲,因尿液中有细菌存在,凡经尿道手术均需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于合并泌尿系感染的病例,术后更需给予合理的、足够时间的抗炎治疗。本研究中术前合并尿路感染者90例,术后附睾炎几率较无尿路感染者升高(P<0.05)。围手术期感染控制不确切,是术后并发附睾炎的危险因素,应予以足够的抗炎治疗。利用泌尿系统的排泄功能,多饮水以产生较多的尿液,对泌尿系统的炎症的改善有良好的作用。
综上所述,急性附睾炎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常见的并发症。提高医生的手术技术水平,围手术期纠正糖尿病、尿路感染等合并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规范应用导尿管并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是降低TURP后附睾炎并发率的可靠办法,可让更多的需行TURP的患者远离附睾炎。
参考文献:
[1] 吴宏飞. 精道外科学[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349-411.
[2] 夏术阶,薛松.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微创治疗进展[J].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3,12:109-114.
[3] 那彦群,叶章群,孙颖浩,等主编. 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14版[J].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60.
[4] 陈文章, 李伟. 前列腺电切术后易患附睾炎的危险因素[J]. 吉林医学,2014, 35(5):1023-1024.
[5] 马大富. 前列腺电切术后泌尿生殖系感染的原因及防治策略[J]. 基础医学论坛,2012,16(19):2517-2518.
[6] 倪海叶, 张德泉. 前列腺增生症电镜切除术后并发附睾炎1例[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7,10(3):281.
[7] 董波, 刘涛, 王立鹤. 前列腺电切术后泌尿生殖系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5):1227-1229.
[8] 李三祥,刘春晓.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早期拔除导尿管初步探讨[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4,(03):249-252.
关键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附睾炎;危险因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R619+.3 文献标志码: A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表现为前列腺增生压迫尿道导致的进行性排尿困难。近年来,我国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目前,TURP仍是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的“金标准”[2]。急性附睾炎是TURP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3]。术后并发附睾炎的可能原因众多,例如患者年龄较大、合并糖尿病、营养状况较差、手术时间偏长或存在泌尿系感染等。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到2014年6月行TURP术的2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TURP术后附睾炎的发生情况,分析附睾炎发病的危险因素,旨在探讨TURP术后并发附睾炎的有效防治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7月到2014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患者226例,年龄46岁~82岁,中位年龄56岁,均有明显的下尿路梗阻症状,入院后确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不伴尿路结石或肿瘤等需外科处理的合并症,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平均22分,均行TURP治疗。
1.2 方法
1.2.1 治疗方式 所有病人均选择德国Wolf前列腺汽化电切设备,电切功率120W,电凝功率80W,冲洗液均为5%甘露醇溶液,所有患者均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1.2.2 急性附睾炎诊断标准 阴囊皮肤红肿发热,精索增粗,阴囊肿大,附睾肿大、发硬,触痛明显,睾丸、附睾界限不清[4]。
1.2.3 调查资料 调查的资料与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伴随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术前是否置尿管、营养状况、术后带尿管天数、抗生素应用时间等。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17.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c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TURP术后附睾炎发生率 所有226例患者均成功接受TURP治疗,无经尿道电切综合征的发生。术后并发附睾炎15例,发病率6.6%。其中单侧附睾炎13例,占87.7%,双侧发病2例占13.3%。所有附睾炎患者经抗炎、对症等治疗后均好转出院。
2.2 危险因素分析 对比TURP术后并发和无并发附睾炎患者之间的年龄、手术时间、合并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术前是否置尿管、营养状况、术后带尿管天数及抗生素应用时间等因素,调查TURP术后患者并发附睾炎的危险因素,见表1。
3 讨 论
3.1 TURP术后并发附睾炎的危险因素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目前仍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金标准”,具有安全性高、有效率高、对患者损伤小、患者痛苦少等优点[5]。但由于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是否有合并症、术前是否置尿管、营养状况、术后带尿管天数以及抗生素应用等情况,术后易并发急性附睾炎。术后并发附睾炎一般认为是由于致病菌逆行侵入精道所致。尿道前列腺部较长,解剖结构复杂,细菌易在此处存留,精道逆行感染可能性大[6]。本研究显示,我院2012年7月到2014年6月收治的BPH患者226例,成功行TURP治疗,15例并发急性附睾炎,附睾炎并发率6.6%,TURP术后并发急性附睾炎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较大,手术时间较长,有合并症,术导尿,营养状况差,术后导尿大于7天以及术后应用抗生素治疗天数少等。
3.2 防治措施
3.2.1 提高手术操作技能水平 手术操作技能水平的提高,手术过程规范,可以减低多种术后急性附睾炎的发生率。不规范的手术操作是前列腺电切术后泌尿系感染的重要因素[7]。术中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对精阜的损伤、对术区外膀胱或尿道粘膜的破坏,都增加了细菌逆行侵入的可能。手术操作不熟练,导致手术时间过长,在灌洗液使膀胱内压力升高的前提下,更大大增加了细菌逆行入侵的可能。本组病例中,手术时间超过50分钟的病例较手术时间短于50分钟者附睾炎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因此提高手术操作技能水平,规范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对预防TURP术后附睾炎的发生至关重要。
3.2.2 术前纠正患者并发疾病 本研究显示术前合并糖尿病或尿路感染的病例,术后附睾炎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糖尿病患者异常的代谢功能及减低的免疫系统功能等方面的因素,导致感染发生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人。围手术期应严密监控血糖水平变化,将血糖控制在7.8~9.8mmol/L,避免血糖波动过大。对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术前应先控制感染。
3.2.3 纠正营养不良 围手术期患者营养不良,导致机体抵抗力差,更易并发感染性疾病。本文中应用的小野寺指数=血清白蛋白值(g/L)+5×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109/L),指数≥45为营养良好,<45为营养不良。本研究中营养不良者69例,较营养良好者157例,TURP术后并发附睾炎几率明显增大(P<0.05)。术前纠正患者的营养状况,适当增加膳食量,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术后特别是患者恢复正常饮食前,需保证每日能量供给,增强机体体抗力,可减少术后附睾炎的几率。 3.2.4 规范尿管的应用 尿管是引起感染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本研究显示术前悼念及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长增加了术后附睾炎的发生率。导尿需遵循无菌原则,而后行良好的会阴、尿管护理。关于术后导尿管拔除时间目前尚无定论,传统的理念为术后7天,进来有研究显示早期拔除导尿管住院时间更短、感染发生率更低 [8]。
3.2.5 合理应用抗生素,多饮水 理论上讲,因尿液中有细菌存在,凡经尿道手术均需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于合并泌尿系感染的病例,术后更需给予合理的、足够时间的抗炎治疗。本研究中术前合并尿路感染者90例,术后附睾炎几率较无尿路感染者升高(P<0.05)。围手术期感染控制不确切,是术后并发附睾炎的危险因素,应予以足够的抗炎治疗。利用泌尿系统的排泄功能,多饮水以产生较多的尿液,对泌尿系统的炎症的改善有良好的作用。
综上所述,急性附睾炎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常见的并发症。提高医生的手术技术水平,围手术期纠正糖尿病、尿路感染等合并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规范应用导尿管并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是降低TURP后附睾炎并发率的可靠办法,可让更多的需行TURP的患者远离附睾炎。
参考文献:
[1] 吴宏飞. 精道外科学[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349-411.
[2] 夏术阶,薛松.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微创治疗进展[J].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3,12:109-114.
[3] 那彦群,叶章群,孙颖浩,等主编. 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14版[J].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60.
[4] 陈文章, 李伟. 前列腺电切术后易患附睾炎的危险因素[J]. 吉林医学,2014, 35(5):1023-1024.
[5] 马大富. 前列腺电切术后泌尿生殖系感染的原因及防治策略[J]. 基础医学论坛,2012,16(19):2517-2518.
[6] 倪海叶, 张德泉. 前列腺增生症电镜切除术后并发附睾炎1例[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7,10(3):281.
[7] 董波, 刘涛, 王立鹤. 前列腺电切术后泌尿生殖系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5):1227-1229.
[8] 李三祥,刘春晓.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早期拔除导尿管初步探讨[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4,(03):249-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