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语文教学的阅读需要深入的研究文章的表达的主题和文章的写作顺序、结构、文彩等一系列问题,还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能力。本文就师生互动、创新教学、信息技术、课外阅读四个方面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作一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正文】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然而实际状况却往往是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听得糊里湖涂。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必将使我们的阅读教学大打折扣。那么,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应该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开展阅读教学呢?
一、形成师生互动,培养阅读能力。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学生主动学习。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教学,或者直接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
如《苏州园林》一文的第2节是全文的总起段,概括出了苏州所有园林的共同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此段为突破口,师生合作研习它与下文各段的关系,便能使学生通过此段掌握该文总分式的结构。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以此段为例体会叶圣陶的语言风格和说明文的语体特点。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在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还有那一段?学生经过思考便可以得出结论:总结段既在结构上起到了呼应开头的作用,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在这样的互动中学生自然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提高了阅读水平。
二、尊重学生个性,提倡创新学习。
阅读课虽然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群体阅读,但是群体阅读必须以个体阅读为基础,以发展学生个性、锻炼学生创新思维,教会学生用创新的眼光进行文章的理解为依归。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人生阅历与心路历程,面对同一文本,自然会产生不同的阅读期待视野,这种期待视野就是学生个性与创新能力的本源。教师应当审时度势,抓住最恰当的时机,及时利用这样的期待视野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创新阅读和创新学习。
如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文中对景物的描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假如只是单纯的翻译语句,学生无法体会其意境。于是我问:将原句改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或者在原句后增上“远处蝉鸣鹊啼,近处蛙声阵阵”你以为合适吗?这样一来,学生马上明确了原句中比喻的妙处:作者把月光比作碧水,把竹柏影比作藻荇,营造了一种幽远空明的意境。这个问题使学生自然地了解到作品的内容与主题,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热点。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也必然要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阅读教学,也是大势所趋、方兴未艾,可以说信息技术正改变着传统的教学结构、教学模式和思维方式,促使初中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进行新的思考和探索。而事实也证明: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作用。
如教学《骆驼祥子》时,我一边在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祥子拉车的画面,一边介绍:作者用夏天的暴风雨来衬托祥子的苦难生活,让我们为祥子而难过,然而本文浓烈的情感主要还是因为老舍先生写作时饱含特定的感情!三十年后,面对文革的暴风雨,老舍也曾遭受严酷的来自于社会的‘烈日暴雨’的欺凌和折磨;但和祥子不一样的是,老舍先生以死抗争,用生命树起了一座中国知识分子‘风雨中’人格的雕像!”这样一介绍,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整堂课的效果非常好。
四、加强课外阅读,提高阅读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智育的成效在不小的程度上取决于是否通过一些无形的线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最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强调的文化积累应该包括两个方面要求:一是倡导扩大阅读面。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展自己的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宽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类读物”。二是增加课外阅读量。课外阅读量的显著增加,有利于学生扩大阅读范围,提高阅读素养。
然而,课外阅读的过程还包含一个选择的过程,语文知识是丰富的,而学生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提出明确的目标,并对这种目标加以限制。教师在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要求:一是明确课外阅读的书目。比如四大名著、《边城》、《鲁迅文集》等等营养丰富的作品,读来可以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文学素养;二是对一些作品的弊端要及时告诉学生,比如梁山好汉对生命的漠视、贾宝玉不学无术的性格、翠翠等人早恋的行为,这些都是要明确告诉学生不能学习的。
文本解读是高效阅读教学的一项关键性工作,语文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实现经典文本解读的常态化。语文教师要把经典文本解读当作自己语文教学的一个研究方向,在具体语文教学工作中要边实践探索边总结经验,以新的经验方法指导新的解读经典文本的实践探索,为实现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教学的宏伟愿景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李运菊.课外阅读总设计[J].小学教学设计.2001,(1)
[3]杨小芳.含英咀华品真味——浅谈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效指导[J]小学教学研究,2008,(3)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正文】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然而实际状况却往往是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听得糊里湖涂。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必将使我们的阅读教学大打折扣。那么,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应该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开展阅读教学呢?
一、形成师生互动,培养阅读能力。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学生主动学习。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教学,或者直接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
如《苏州园林》一文的第2节是全文的总起段,概括出了苏州所有园林的共同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此段为突破口,师生合作研习它与下文各段的关系,便能使学生通过此段掌握该文总分式的结构。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以此段为例体会叶圣陶的语言风格和说明文的语体特点。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在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还有那一段?学生经过思考便可以得出结论:总结段既在结构上起到了呼应开头的作用,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在这样的互动中学生自然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提高了阅读水平。
二、尊重学生个性,提倡创新学习。
阅读课虽然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群体阅读,但是群体阅读必须以个体阅读为基础,以发展学生个性、锻炼学生创新思维,教会学生用创新的眼光进行文章的理解为依归。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人生阅历与心路历程,面对同一文本,自然会产生不同的阅读期待视野,这种期待视野就是学生个性与创新能力的本源。教师应当审时度势,抓住最恰当的时机,及时利用这样的期待视野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创新阅读和创新学习。
如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文中对景物的描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假如只是单纯的翻译语句,学生无法体会其意境。于是我问:将原句改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或者在原句后增上“远处蝉鸣鹊啼,近处蛙声阵阵”你以为合适吗?这样一来,学生马上明确了原句中比喻的妙处:作者把月光比作碧水,把竹柏影比作藻荇,营造了一种幽远空明的意境。这个问题使学生自然地了解到作品的内容与主题,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热点。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也必然要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阅读教学,也是大势所趋、方兴未艾,可以说信息技术正改变着传统的教学结构、教学模式和思维方式,促使初中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进行新的思考和探索。而事实也证明: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作用。
如教学《骆驼祥子》时,我一边在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祥子拉车的画面,一边介绍:作者用夏天的暴风雨来衬托祥子的苦难生活,让我们为祥子而难过,然而本文浓烈的情感主要还是因为老舍先生写作时饱含特定的感情!三十年后,面对文革的暴风雨,老舍也曾遭受严酷的来自于社会的‘烈日暴雨’的欺凌和折磨;但和祥子不一样的是,老舍先生以死抗争,用生命树起了一座中国知识分子‘风雨中’人格的雕像!”这样一介绍,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整堂课的效果非常好。
四、加强课外阅读,提高阅读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智育的成效在不小的程度上取决于是否通过一些无形的线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最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强调的文化积累应该包括两个方面要求:一是倡导扩大阅读面。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展自己的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宽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类读物”。二是增加课外阅读量。课外阅读量的显著增加,有利于学生扩大阅读范围,提高阅读素养。
然而,课外阅读的过程还包含一个选择的过程,语文知识是丰富的,而学生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提出明确的目标,并对这种目标加以限制。教师在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要求:一是明确课外阅读的书目。比如四大名著、《边城》、《鲁迅文集》等等营养丰富的作品,读来可以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文学素养;二是对一些作品的弊端要及时告诉学生,比如梁山好汉对生命的漠视、贾宝玉不学无术的性格、翠翠等人早恋的行为,这些都是要明确告诉学生不能学习的。
文本解读是高效阅读教学的一项关键性工作,语文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实现经典文本解读的常态化。语文教师要把经典文本解读当作自己语文教学的一个研究方向,在具体语文教学工作中要边实践探索边总结经验,以新的经验方法指导新的解读经典文本的实践探索,为实现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教学的宏伟愿景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李运菊.课外阅读总设计[J].小学教学设计.2001,(1)
[3]杨小芳.含英咀华品真味——浅谈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效指导[J]小学教学研究,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