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培计划”的出台及实施,反映了国家对于师资队伍建设的密切关注与高度重视。我校作为省属示范性普通高中,不仅要为本校精育名师,也要承担国培任务,为三相大地培育种子教师。我校组织的国培主要是以目标管理为导向,创新培训特色;以教学实施为核心,加强顶层设计;以引领服务为前提,坚持贴心施培。
关键词:顶层设计;基层探索;“国培计划”;实施管理
“国培计划”的出台及实施,反映了国家对于师资队伍建设的密切关注与高度重视。我校作为省属示范性普通高中,不仅要为本校精育名师,也要承担国培任务,为三相大地培育种子教师。为使国培更富有实效,我们以研究者、管理者、培训者和陪伴者的姿态,精心设计课程,精心组织课程实施,为参训者带来了难忘的国培之旅。
一、以目标管理为导向,创新培训特色
目标管理是以一种参与性、民主性、自制性的方式进行管理的制度,这项制度将个人需求与组织目标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目标与现实、管理与需求有机的统一。我校承接的“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培训,体现了目标管理的本质属性,这一管理方法的应用,确立了国培的主要方向,培训双方以平等、尊重、支持的态度了解、学习、勉励。
(一)调研培训需求,确定培训目标
国培是有计划性、时效性、针对性的培训管理模式,因此,在实施培训工作之前,首先要确定培训的目标,定位培训的对象,深度调研培训的需求,打开培训的思路。教师参加培训的目的,主要是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效率为指向,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惑,抓住主要矛盾,对其进行诊断、分析和研究,从而探索出适合自己教学和学校发展的道路。虽然是集中培训,但每一位参训教师都具有自身的个体差异性,因而,他们对于培训的期望也不同,这就需要我们在开班培训前,进行充分的调研,或进行实地考察,或线上沟通交流,最后进行归纳汇总,抛出重点难点问题,以多种形式为学员解惑。我校通过全方位开展深度调研工作,将受培教师的需求分析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新高考改革学科引领的需求、师德师风建设的需求、教师专业与心理成长的需求、现代科技与信息化教学融合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我们探索形成了一套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高中乡村教师的培训方案,并在研究和培训的过程中,逐步创新培训的途径、内容和方式,努力推动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实效
本次培训采用理论指导、专家讲座、经验分享、课堂教学观摩相结合等多种有效形式。通过理论讲座,促进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主动了解教育改革新动向,适应教育教学形式新要求;通过以问题为导向、以案例为载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讨交流,帮助学员进一步提高理解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提高教学形式与内容上的选择性及方式方法上的适应性,促进受培学员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他教与互教的贯通,培养自主探究合作的新理念,提升了培训的协同性及示范性。
(三)构建评价机制,加强质量监控
为了确保“国培计划”培训项目评估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有效性,我校在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时采取了多种绩效评估方法,为保障培训质量,建立了“全员参与评价,全过程跟踪评价,全方位实施评价”的评价机制,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实效性。组建由领导小组、专家组指导成员、班主任以及班委会共同组成的培训考核小组,严格培训质量监控。总而言之,我校实施国培管理的评价制度表现出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过程与结果并重、即时与后续评价相结合的新特点,遵循了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保证了评价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促进了我国教师培训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二、以教学实施为核心,加强顶层设计
我校在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中一贯推崇顶层设计的模式与理念,将顶层设计的思路应用到国培的实施管理中,不仅能够科学的制定培训方案,保证培训实效,而且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培训质量。
(一)精心课堂设计,突破实质问题
“国培计划”在政策要求上明确指出培训课程内容应依据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标准和国家相关政策规定,根据不同类别、层次、岗位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和专业发展的需求确定,各地要将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专业成长与生涯规划及传统文化教学内涵解读等内容列入“国培計划”培训课程模块。我校在实施国培管理中,坚持主体参与、分层优化、及时反馈、激励评价的原则,做到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全身心参与;注重受培对象的需求差异,分阶段设问,分阶段解答;充分给予学员消化吸收知识的时间,并从问题出发,解释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疑惑,反馈学习效果;让学员清楚差距的同时,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空间感和可塑性,让教育“留白”,不断追求前进的步伐。
(二)精选授课教师,打造精英团队
实施国培管理工作是一种系统化、专业化的智力投资,是一种以人影响人、以智力资源再生智力资源的活动行为。可以说,卓越教师资源是教师培训取得重大收获和进展的重要支撑。因此,我校特别注重培训专家团队的遴选与组建,并对培训专家队伍的来源与构成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客观的要求,省外专家和省内专家,一线教师与教研员等各所占比重都是完全按照国培班提出的要求与课程设计的切实需要制定。每一位专家都发挥了各自的专长,并阐释了相应学科背景下的意义与内涵,便于受培教师们能够更加通透的将学科知识吃透,并且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
(三)精准考勤管理,营造学术氛围
根据国家对于“国培计划”考勤制度的要求,学员在培训期间,原则上不得以任何理由请假,特殊情况需报备给班主任老师批假,并需要学员提供请假相关的证明材料,方可批假。我校对受训学员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学员们的考核评估要求,遵从国培的相关规定。具体考核评价分为以下三大板块:(1)理论学习考核:要求每人设计完成1篇培训心得体会、1份听课评课报告。观点明确,内容充实,占30%;(2)实践学习考核:要求写出课堂实录笔记,评析教育案例,分小组录制课堂教学视频,占30%;(3)日常出勤考核:出勤率高,学时饱满,占总分的20%。另外的20%则是灵活分数,根据学员的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学员间的反馈的满意度及研修报告的质量来决定分数的高低,最后按照分数排列,定出本次的优秀学员并发证书,以资鼓励。 三、以引领服务为前提,坚持贴心施培
国培的宗旨是为学员服务,学员的满意是我们培训的最高追求。我们不仅要保障教育服务的质量,满足学员的合理要求,还特别需要提供安全保障服务,为学员的学习、生活和生命保驾护航。
(一)坚持统一管理,规范培训模式
培训是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所以培训管理需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严格按照标准化流程实施操作,我们在培训管理上做到了五个统一,统一培训宣传标语、统一培训主体课程、统一培训结业考核、统一安全保障体系、统一食宿优质服务,不仅规范了学员管理,同时贴近了学员需求,温暖了人心。在学员管理上采用了双向班主任管理制度,为每个培训班配备一名教学班主任及一名行政班主任,即班主任和副班主任管理制。教学班主任由具有多年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学科专业教师担任,既能指导班上学员一同实践,还能为学员及时解答相关学科疑惑;行政班主任由具有相关培训管理经验且极富责任心的教师担任,既能及时了解学员需求,反馈信息,解决问题,又能给予学员生活上的支持。从而,既促进了常规教学管理的有效实施,又保障了学员生活指导管理的协调与完善,做到培训过程管理有组织、有计划、全覆盖。
(二)建立安全机制,确保服务到位
安全是一切工作和学习的前提,为给学员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我们为此提供了健康的饮食、舒适的住处、便捷的交通、优质的服务。为确保万无一失,我校后勤部门严格值守,每一位学员都必须严格按照规定佩戴学员通行证方可入校。学校食堂工作人员挑选新鲜食材,并为学员安排用餐可供选择的多样品种,让他们及放心又安心。我们安排的住处与学校的距离都在我们的不行范围类,既可以让学员活动筋骨,又不会让他们感觉到辛苦,唤醒了精神面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达到了学习和生活的有机统一。学校医护人员时刻待命,以防任何意外的发生。只要在学校的管辖范围内,我们有权保障每一位学员的人生安全,我们让他们感受到附中人时时刻刻的关怀,有任何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都可以随时联系班主任老师,只要我们做得到,都是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我们管理人员都是全程参与,尽职尽责,努力让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学员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在此学习生活的乐趣。
(三)整合共享资源,实现教育优化
学习是一个过程,需要一边领悟知识要点,一边进行实践操作。对于一帮乡村骨干教师而言,他们多的是对以往经验的积累和整合,但对于新的教育改革还需慢慢理解、掌握,我们送去的新的理念和方法,同时,我们慷慨地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以便学员消化教育智慧的核心思想,优化课堂教学内涵设计。我校在实施培训的过程中和培训结束后,整理好专家讲义和课件,统一上传到班级群,以便学员能够自行下载,反复查看、学习优质资源,将课堂上专家们的教育教学经验融汇贯通到各自的实战经验中,为广大乡村教师提供教学素材、参考价值和便利。同时,邀请专家加入到培训班群,做好后续的跟踪和答疑工作,确保学员在返校以后,还能与专家近距离交流学术思想,检測自己的学习效果。
总之,“国培计划”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需要用专业去设计,用整体去规划,用时间去理解,用心去管理,用情去经营,用责任去落实,并结合实际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不断地进行完善与发展。唯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国培计划”的持续发展和我校教师培训质量的不断提高,才能站在教育的前沿,引领各地中学教师培训迈向一个新的台阶,进而才能有效的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潘世祥.基于创新的教师培训模式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崔锐.试论“国培计划”实施中的创新、不足与改进策略[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2).
[3]吕世虎.“国培计划”项目实施中培训专家团队的建设及其作用的发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8).
[4]李瑾瑜.论多维视野中的教师培训观[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2).
[5]李桂荣,韩肖艳.论“国培”文化的范式、根基与繁衍[J].中国教育学刊,2013,(11).
[6]李克军.对提高“国培计划”实施水平的几点建议[J].教育探索,2013,(5).
[7]陈勇.“国培计划”课程实践:问题反思与对策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8).
关键词:顶层设计;基层探索;“国培计划”;实施管理
“国培计划”的出台及实施,反映了国家对于师资队伍建设的密切关注与高度重视。我校作为省属示范性普通高中,不仅要为本校精育名师,也要承担国培任务,为三相大地培育种子教师。为使国培更富有实效,我们以研究者、管理者、培训者和陪伴者的姿态,精心设计课程,精心组织课程实施,为参训者带来了难忘的国培之旅。
一、以目标管理为导向,创新培训特色
目标管理是以一种参与性、民主性、自制性的方式进行管理的制度,这项制度将个人需求与组织目标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目标与现实、管理与需求有机的统一。我校承接的“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培训,体现了目标管理的本质属性,这一管理方法的应用,确立了国培的主要方向,培训双方以平等、尊重、支持的态度了解、学习、勉励。
(一)调研培训需求,确定培训目标
国培是有计划性、时效性、针对性的培训管理模式,因此,在实施培训工作之前,首先要确定培训的目标,定位培训的对象,深度调研培训的需求,打开培训的思路。教师参加培训的目的,主要是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效率为指向,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惑,抓住主要矛盾,对其进行诊断、分析和研究,从而探索出适合自己教学和学校发展的道路。虽然是集中培训,但每一位参训教师都具有自身的个体差异性,因而,他们对于培训的期望也不同,这就需要我们在开班培训前,进行充分的调研,或进行实地考察,或线上沟通交流,最后进行归纳汇总,抛出重点难点问题,以多种形式为学员解惑。我校通过全方位开展深度调研工作,将受培教师的需求分析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新高考改革学科引领的需求、师德师风建设的需求、教师专业与心理成长的需求、现代科技与信息化教学融合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我们探索形成了一套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高中乡村教师的培训方案,并在研究和培训的过程中,逐步创新培训的途径、内容和方式,努力推动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实效
本次培训采用理论指导、专家讲座、经验分享、课堂教学观摩相结合等多种有效形式。通过理论讲座,促进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主动了解教育改革新动向,适应教育教学形式新要求;通过以问题为导向、以案例为载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讨交流,帮助学员进一步提高理解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提高教学形式与内容上的选择性及方式方法上的适应性,促进受培学员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他教与互教的贯通,培养自主探究合作的新理念,提升了培训的协同性及示范性。
(三)构建评价机制,加强质量监控
为了确保“国培计划”培训项目评估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有效性,我校在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时采取了多种绩效评估方法,为保障培训质量,建立了“全员参与评价,全过程跟踪评价,全方位实施评价”的评价机制,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实效性。组建由领导小组、专家组指导成员、班主任以及班委会共同组成的培训考核小组,严格培训质量监控。总而言之,我校实施国培管理的评价制度表现出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过程与结果并重、即时与后续评价相结合的新特点,遵循了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保证了评价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促进了我国教师培训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二、以教学实施为核心,加强顶层设计
我校在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中一贯推崇顶层设计的模式与理念,将顶层设计的思路应用到国培的实施管理中,不仅能够科学的制定培训方案,保证培训实效,而且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培训质量。
(一)精心课堂设计,突破实质问题
“国培计划”在政策要求上明确指出培训课程内容应依据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标准和国家相关政策规定,根据不同类别、层次、岗位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和专业发展的需求确定,各地要将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专业成长与生涯规划及传统文化教学内涵解读等内容列入“国培計划”培训课程模块。我校在实施国培管理中,坚持主体参与、分层优化、及时反馈、激励评价的原则,做到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全身心参与;注重受培对象的需求差异,分阶段设问,分阶段解答;充分给予学员消化吸收知识的时间,并从问题出发,解释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疑惑,反馈学习效果;让学员清楚差距的同时,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空间感和可塑性,让教育“留白”,不断追求前进的步伐。
(二)精选授课教师,打造精英团队
实施国培管理工作是一种系统化、专业化的智力投资,是一种以人影响人、以智力资源再生智力资源的活动行为。可以说,卓越教师资源是教师培训取得重大收获和进展的重要支撑。因此,我校特别注重培训专家团队的遴选与组建,并对培训专家队伍的来源与构成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客观的要求,省外专家和省内专家,一线教师与教研员等各所占比重都是完全按照国培班提出的要求与课程设计的切实需要制定。每一位专家都发挥了各自的专长,并阐释了相应学科背景下的意义与内涵,便于受培教师们能够更加通透的将学科知识吃透,并且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
(三)精准考勤管理,营造学术氛围
根据国家对于“国培计划”考勤制度的要求,学员在培训期间,原则上不得以任何理由请假,特殊情况需报备给班主任老师批假,并需要学员提供请假相关的证明材料,方可批假。我校对受训学员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学员们的考核评估要求,遵从国培的相关规定。具体考核评价分为以下三大板块:(1)理论学习考核:要求每人设计完成1篇培训心得体会、1份听课评课报告。观点明确,内容充实,占30%;(2)实践学习考核:要求写出课堂实录笔记,评析教育案例,分小组录制课堂教学视频,占30%;(3)日常出勤考核:出勤率高,学时饱满,占总分的20%。另外的20%则是灵活分数,根据学员的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学员间的反馈的满意度及研修报告的质量来决定分数的高低,最后按照分数排列,定出本次的优秀学员并发证书,以资鼓励。 三、以引领服务为前提,坚持贴心施培
国培的宗旨是为学员服务,学员的满意是我们培训的最高追求。我们不仅要保障教育服务的质量,满足学员的合理要求,还特别需要提供安全保障服务,为学员的学习、生活和生命保驾护航。
(一)坚持统一管理,规范培训模式
培训是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所以培训管理需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严格按照标准化流程实施操作,我们在培训管理上做到了五个统一,统一培训宣传标语、统一培训主体课程、统一培训结业考核、统一安全保障体系、统一食宿优质服务,不仅规范了学员管理,同时贴近了学员需求,温暖了人心。在学员管理上采用了双向班主任管理制度,为每个培训班配备一名教学班主任及一名行政班主任,即班主任和副班主任管理制。教学班主任由具有多年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学科专业教师担任,既能指导班上学员一同实践,还能为学员及时解答相关学科疑惑;行政班主任由具有相关培训管理经验且极富责任心的教师担任,既能及时了解学员需求,反馈信息,解决问题,又能给予学员生活上的支持。从而,既促进了常规教学管理的有效实施,又保障了学员生活指导管理的协调与完善,做到培训过程管理有组织、有计划、全覆盖。
(二)建立安全机制,确保服务到位
安全是一切工作和学习的前提,为给学员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我们为此提供了健康的饮食、舒适的住处、便捷的交通、优质的服务。为确保万无一失,我校后勤部门严格值守,每一位学员都必须严格按照规定佩戴学员通行证方可入校。学校食堂工作人员挑选新鲜食材,并为学员安排用餐可供选择的多样品种,让他们及放心又安心。我们安排的住处与学校的距离都在我们的不行范围类,既可以让学员活动筋骨,又不会让他们感觉到辛苦,唤醒了精神面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达到了学习和生活的有机统一。学校医护人员时刻待命,以防任何意外的发生。只要在学校的管辖范围内,我们有权保障每一位学员的人生安全,我们让他们感受到附中人时时刻刻的关怀,有任何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都可以随时联系班主任老师,只要我们做得到,都是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我们管理人员都是全程参与,尽职尽责,努力让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学员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在此学习生活的乐趣。
(三)整合共享资源,实现教育优化
学习是一个过程,需要一边领悟知识要点,一边进行实践操作。对于一帮乡村骨干教师而言,他们多的是对以往经验的积累和整合,但对于新的教育改革还需慢慢理解、掌握,我们送去的新的理念和方法,同时,我们慷慨地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以便学员消化教育智慧的核心思想,优化课堂教学内涵设计。我校在实施培训的过程中和培训结束后,整理好专家讲义和课件,统一上传到班级群,以便学员能够自行下载,反复查看、学习优质资源,将课堂上专家们的教育教学经验融汇贯通到各自的实战经验中,为广大乡村教师提供教学素材、参考价值和便利。同时,邀请专家加入到培训班群,做好后续的跟踪和答疑工作,确保学员在返校以后,还能与专家近距离交流学术思想,检測自己的学习效果。
总之,“国培计划”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需要用专业去设计,用整体去规划,用时间去理解,用心去管理,用情去经营,用责任去落实,并结合实际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不断地进行完善与发展。唯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国培计划”的持续发展和我校教师培训质量的不断提高,才能站在教育的前沿,引领各地中学教师培训迈向一个新的台阶,进而才能有效的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潘世祥.基于创新的教师培训模式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崔锐.试论“国培计划”实施中的创新、不足与改进策略[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2).
[3]吕世虎.“国培计划”项目实施中培训专家团队的建设及其作用的发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8).
[4]李瑾瑜.论多维视野中的教师培训观[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2).
[5]李桂荣,韩肖艳.论“国培”文化的范式、根基与繁衍[J].中国教育学刊,2013,(11).
[6]李克军.对提高“国培计划”实施水平的几点建议[J].教育探索,2013,(5).
[7]陈勇.“国培计划”课程实践:问题反思与对策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