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能否吸引学生,课程导入是一个关键环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形成一种内在的求知动力,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运用课程导入法,创设有吸引力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使他们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
关键词:数学教学 导入法 课题教学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好数学课的课堂导入就好比“凤头”,新颖的导语,巧妙的导入,一开始就能吸引住学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进入状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因此,如何设计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中学数学教师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好的课程导入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方法:生活情境导入法,趣味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热点导入法等。
一、生活情境导入法
数学起源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而生活实例又生动具体,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分析和揭示事物的一般规律,是探求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引入课程的良好方法。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感悟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领略数学的无穷魅力。如教学中讲“不共线三点确定一个平面”时,先让学生观察几条腿的凳子放在地上最平稳;为什么自行车放置时要有车梯;我们出门儿时都要上锁从而将门固定等生活中大量实例,总结出课本中的公理3,使学生心领神会。如果能从实践入手,以公理的产生过程为突破口,凭借日常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就可以达到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这样,无论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或教学效果来看,都比直接给出公理好得多。
二、趣味情景导入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到生活中去。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问题,才能为学生所喜欢。生活化的数学内容,能够赋予数学足够的活力与灵性。通过一个现实的生活情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把教学的难点解决了,不仅降低了问题的难度,而且可以把数学思想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避免了生硬的说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要克服数学课堂知识的教学活动的枯燥,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创设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能巧妙地把学习内容蕴含其中的、学生喜闻乐见的趣味问题,就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能使学生在玩中学习,在乐中思考,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教学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在这个水平上,学生还不能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但经启发、帮助、点拨和自己的努力,就能完成任务。就好比一个平常人,如果没有台阶,就是用一年时间也难以直接登上四层大楼,而有了台阶,登上十层楼对平常人也非难事。知识的掌握和思维的发展也正是如此。
三、故事导入法
根据中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所要实现教学目标,创设吸引人的故事情景,通过设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情景,将抽象的数学理念融入到充满生活气息的故事中,能使学生有所感悟、有所体验,也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指数函数”时,可讲这样一个故事:有这样一个古代国王,爱上了一种称为“象棋”的游戏,决定嘉奖此项游戏的发明者。他把发明者召入宫中,并且当众宣布要满足发明者的一个愿望。“陛下,我深感荣幸,”发明者谦卑地说:“我希望陛下赏我几粒米。”“只是几粒米?”国王问道。发明者说:“是的,只要在棋盘的第一格放上一粒米”,“在第二格加倍至2粒,在第三格加倍至4粒…依此类推,每一格均是前一格的双倍,直到放满整个棋盘为止。这就是我的愿望。”国王很高兴。“如此廉价便可以换得这么好的游戏,”“好的!”国王大声说,“把棋盘拿出来,让在座的各位目睹我们的协定。”你认为国王能兑现自己的承诺吗?国库里有这么多米粒吗?教师告诉学生:如果满足大臣的要求,国王的国库里应该有米粒,以100米粒/克计算,约为1844.67亿吨。那么这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通过这种讲故事的方式将“等比数列求和公式”这节课题进行的导入,不但对下面知识的学习起着桥梁的作用,而且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四、热点导入法
数学课堂如果能适时适度的导入新闻热点问题,与所学数学知识相联系,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讲授“椭圆的定义”一课时,正值嫦娥一号发射升空之际。因此在授课初始插播了一段新闻:“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后首先将被送入一个与地球同步的椭圆轨道,这一轨道离地面最近距离为200公里,最远为5.1万公里,探月卫星将用16小时环绕此轨道一圈后,通过加速再进入一个更大的椭圆轨道,距离地面最近距离为500公里,最远为12.8万公里,需要48小时才能环绕一圈。此后,探测卫星不断加速,开始“奔向”月球,大概经过114小时的飞行,在快要到达月球时,依靠控制火箭的反向助推减速。在被月球引力“俘获”后,成为环月球卫星,最终在离月球表面200公里高度的极月圆轨道绕月球,开展拍摄三维影像等工作。这段新闻多次提到了“按椭圆轨道飞行”让学生看到了数学在科学领域的重要作用,为接下来的椭圆的学习注入了很高的热情,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创设数学情景,导入数学问题的方法很多,教师只要因地制宜,精心选择,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同时,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努力扩大知识面,就会创设出更多地丰富多彩、具有新意的教学情景,学生也会更加乐学,创造性想法就会层出不穷,我们所期待的教学相长将不再是一句空话。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课堂的导入形式是千变万化的,多姿多彩的,无论用哪种方法导入,必须使问题情境结构、数学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结构三者和谐的统一。以创设良好的导入技能为教学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珍艳.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导入.青年文学家,2010.7.
[2]刘凤玲.浅析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新课程(教研),2010.2.
关键词:数学教学 导入法 课题教学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好数学课的课堂导入就好比“凤头”,新颖的导语,巧妙的导入,一开始就能吸引住学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进入状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因此,如何设计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中学数学教师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好的课程导入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方法:生活情境导入法,趣味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热点导入法等。
一、生活情境导入法
数学起源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而生活实例又生动具体,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分析和揭示事物的一般规律,是探求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引入课程的良好方法。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感悟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领略数学的无穷魅力。如教学中讲“不共线三点确定一个平面”时,先让学生观察几条腿的凳子放在地上最平稳;为什么自行车放置时要有车梯;我们出门儿时都要上锁从而将门固定等生活中大量实例,总结出课本中的公理3,使学生心领神会。如果能从实践入手,以公理的产生过程为突破口,凭借日常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就可以达到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这样,无论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或教学效果来看,都比直接给出公理好得多。
二、趣味情景导入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到生活中去。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问题,才能为学生所喜欢。生活化的数学内容,能够赋予数学足够的活力与灵性。通过一个现实的生活情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把教学的难点解决了,不仅降低了问题的难度,而且可以把数学思想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避免了生硬的说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要克服数学课堂知识的教学活动的枯燥,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创设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能巧妙地把学习内容蕴含其中的、学生喜闻乐见的趣味问题,就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能使学生在玩中学习,在乐中思考,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教学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在这个水平上,学生还不能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但经启发、帮助、点拨和自己的努力,就能完成任务。就好比一个平常人,如果没有台阶,就是用一年时间也难以直接登上四层大楼,而有了台阶,登上十层楼对平常人也非难事。知识的掌握和思维的发展也正是如此。
三、故事导入法
根据中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所要实现教学目标,创设吸引人的故事情景,通过设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情景,将抽象的数学理念融入到充满生活气息的故事中,能使学生有所感悟、有所体验,也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指数函数”时,可讲这样一个故事:有这样一个古代国王,爱上了一种称为“象棋”的游戏,决定嘉奖此项游戏的发明者。他把发明者召入宫中,并且当众宣布要满足发明者的一个愿望。“陛下,我深感荣幸,”发明者谦卑地说:“我希望陛下赏我几粒米。”“只是几粒米?”国王问道。发明者说:“是的,只要在棋盘的第一格放上一粒米”,“在第二格加倍至2粒,在第三格加倍至4粒…依此类推,每一格均是前一格的双倍,直到放满整个棋盘为止。这就是我的愿望。”国王很高兴。“如此廉价便可以换得这么好的游戏,”“好的!”国王大声说,“把棋盘拿出来,让在座的各位目睹我们的协定。”你认为国王能兑现自己的承诺吗?国库里有这么多米粒吗?教师告诉学生:如果满足大臣的要求,国王的国库里应该有米粒,以100米粒/克计算,约为1844.67亿吨。那么这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通过这种讲故事的方式将“等比数列求和公式”这节课题进行的导入,不但对下面知识的学习起着桥梁的作用,而且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四、热点导入法
数学课堂如果能适时适度的导入新闻热点问题,与所学数学知识相联系,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讲授“椭圆的定义”一课时,正值嫦娥一号发射升空之际。因此在授课初始插播了一段新闻:“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后首先将被送入一个与地球同步的椭圆轨道,这一轨道离地面最近距离为200公里,最远为5.1万公里,探月卫星将用16小时环绕此轨道一圈后,通过加速再进入一个更大的椭圆轨道,距离地面最近距离为500公里,最远为12.8万公里,需要48小时才能环绕一圈。此后,探测卫星不断加速,开始“奔向”月球,大概经过114小时的飞行,在快要到达月球时,依靠控制火箭的反向助推减速。在被月球引力“俘获”后,成为环月球卫星,最终在离月球表面200公里高度的极月圆轨道绕月球,开展拍摄三维影像等工作。这段新闻多次提到了“按椭圆轨道飞行”让学生看到了数学在科学领域的重要作用,为接下来的椭圆的学习注入了很高的热情,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创设数学情景,导入数学问题的方法很多,教师只要因地制宜,精心选择,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同时,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努力扩大知识面,就会创设出更多地丰富多彩、具有新意的教学情景,学生也会更加乐学,创造性想法就会层出不穷,我们所期待的教学相长将不再是一句空话。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课堂的导入形式是千变万化的,多姿多彩的,无论用哪种方法导入,必须使问题情境结构、数学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结构三者和谐的统一。以创设良好的导入技能为教学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珍艳.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导入.青年文学家,2010.7.
[2]刘凤玲.浅析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新课程(教研),2010.2.